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耽于纯美,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子御刑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张听劝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17 KB   上传时间:2025-04-26 23:24:40
  他知道陆辰胆子大,却没想到能这样大。
  朝廷让他查案子,没让他查天王老子。
  季立春问:“你有什么凭据?我听说第一起判官案距离现在已有十五年,那时颜大人和陛下才多大?十岁?十一?”
  “我知道,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你听我说,前不久,我去了一趟咸阳城,在青麓书院找人打听,还去泾阳县翻了当地的县志。”
  “据当地知县的回忆,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在泾阳县求学的几个月里,当地便出了三桩命案,除了一桩案件以山匪流寇结案之外,其余两件至今也没有定论。”
  “而且,三起案件都是手段异常凶残,我旁敲侧击的询问过大理寺陈主簿的意见,他也认为和判官案性质相似。”陆辰道,“而恰巧就是这几个月,雍京一带没有发生过一起[判官案],你说,这怎么可能是巧合?”
  季立春面色严峻,他终于明白陆辰今日为何是这种魂不守舍的反应了。这样的事实真相,若换了别人,哪怕深埋心底绝口不谈,也只怕早已承受不住,陆辰这般表现,已实属难得。
  “那颜大人呢……?”
  陆辰道:“根据我的查访,颜大人十八岁之前一次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所以,雍京先前的[判官案]不可能与他有关。但是,咸阳那三起案件,或多或少都与颜大人和青麓书院有关联,其中有一个受害人,甚至是颜大人的亲伯父。”
  “你怀疑颜大人从那时开始便已经是共犯?”
  “我没有这么说。”陆辰道,“颜大人当时也被县衙怀疑与伯父之死有关,经过查证才判定无罪,既然已到过公堂,如果不是有特别清晰的人证物证,想必很难洗脱罪名。所以,我不认为颜大人是共犯,我也相信颜大人的为人。”
  “那你的意思是……”
  “我认为颜大人是受了胁迫。”陆辰的眼中灼灼闪着光,可见他对于自己口中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无比坚信,“大理寺的宋少卿大人告诉我,颜府的下人无一不是宫中张公公的人,如果不是为了监视,胁迫颜大人,宫里那位何至于在颜府放满眼线?”
  季立春看着那年轻人滔滔不绝、意气风发的模样,忽然心生敬佩之情。
  他年轻,迟钝,又莽撞,作为不知情的局外之人,能看见的东西非常有限,但那颗寻求真相的心却好似有着无尽的力量,在那种执着的追求下,世上的一切真相都最终会在他的眼前铺开。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推测,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而且,总觉得还是不对,还差一点点……所以,我需要季太医你的帮忙。”
  “我?”
  “季太医,我想知道重阳日颜府发生了什么。”陆辰将目光移向季立春,一字一顿地问,“那日,颜大人究竟……做了什么?”
  直至那灼灼目光落到自己的身上,季立春才明白,陆辰的来意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倾诉,自己这小宅子,只是他继续寻求真相的一个站点。
  可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呢?他难道看不到这条路的崎岖和路尽头的九死无生吗?
  季立春有些胆寒:“你先告诉我,如果这就是真相,你又能怎么办?皇帝是万民的君父,生杀予夺,都只是一句话的事,难道你觉得圣上杀几个人,也得受三法司会审吗?”
  这一句仿佛一桶冷水浇下,将方才那个短暂复活、精神奕奕的年轻人打蔫了,陆辰明亮的双眼重新被茫然所占据。
  这个道理,他如何不懂?季太医懂,颜大人懂,他的先生……必然也懂。
  “我,我不知道……”陆辰消沉地低了头。
  季立春见他这样,心中不忍,宽慰道:“其实,判官案在平头百姓中是什么口碑,你应该也知道。被判官杀死的人,恐怕早已在人心中被杀了千百遍了。”
  “可那是因为,百姓以为判官是一个游侠。”
  “是游侠,是皇上,做得不都是同样的事吗?区别在哪?”
  陆辰想起当初在大理寺与颜大人的对话,忽然重新抬起头来:“区别在于,游侠只是个普通人,凭一己之力,路见不平,仗义出手,自是美谈!可而圣上不同,真龙天子,翻云覆雨手,本是可以造福万民的,可[判官]却宁可拘泥于一时杀戮快意,细想便知,这哪是为民谋福的举动?”
  陆辰继续道:“在大理寺的时候,颜大人就曾点拨过我,而我当时却只听懂一半,如今回味,才明白他的真意。”
  提到颜知,季立春回想起这八年来他的种种表现,喟叹道:“原来他心中一直装着这些事。难怪……”
  他自以为观察了颜知八年,对颜知的心路历程了若指掌,却原来也只是管中窥豹,只知其一。
  颜知日渐消沉,寡言,轻生,原来不单单是因为他心高气傲,不愿做人的脔宠。而是他身体和自尊都备受折磨的同时,心上还背负了上百条人命……
  那些血淋淋的真相压在他的心头,连方才查明的陆辰都几近承受不住了,颜知那样的心性,是如何隐忍支撑了八年的呢?


第93章 君子之交
  “陆大人。”身着蓝衫的太医终于开了口,“你说的这些,替我解开了不少疑惑,帮了我很大的忙。作为交换,我愿意告诉你重阳日发生的事。”
  季立春为人翛然,说出口的话总显得随随便便。陆辰还从未见过他态度如此严肃过的样子,于是也莫名紧张了起来,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季立春见他碗中的茶几欲见底,拎起火炉上的茶壶为他续满。
  听着水入茶碗那淅淅沥沥的声响,陆辰心想,对方要说的故事,一定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
  季立春道:“说是重阳日的事,事情,却要从八年前开始说起……”
  一张桌子,一壶药茶,一段纠缠了足足八年的秘辛。
  时间总会麻痹人的神经,若不是这样铺开来说,季立春都还没察觉颜知原来变了许多。
  当年的二甲进士和如今的大理寺卿,已全然不像是同一个人了。
  季立春知道颜知必然不会愿意自己那些事被带到人前,而他也从来不是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的人。
  可陆辰不一样,这个年轻人视颜知为师长,哪怕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定然不会轻视他分毫。
  他和自己一样,长久以来,都只看见了颜知的其中一面,他看见的是颜知的智慧与强韧,而自己只看见了颜知的阴郁与挣扎。
  可这两者都并不是完整的颜知,颜知遗世独立,总习惯背对着所有人,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难为之处。季立春知道,如果不能将完整的颜知复原,他既没有办法救治颜知,也没有办法著成那本《心境澄明》。
  之前放下豪言壮语的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光凭那些草药方子,怎么可能足以挽救一个早已踩在悬崖边的人?
  别说皇帝步步紧逼,就算他愿放手。颜知这样的脾性,即便顺利回乡,安葬完母亲之后,难道可以背负着那么多条人命,心安理得的成家立业,从此一生无忧吗?
  听着颜大人从初入朝堂至今遭受的一切,陆辰的眼眶渐渐泛红,捧着茶碗的手指节发白。
  而那故事峰回路转,百川入海,最终回到了数月之前的重阳日。所谓“误食”的真相,不过是一个人被逼到绝境之后的孤注一掷。
  直至这一刻,陆辰才终于听懂,那日湖边颜大人留下的话了。
  他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从大理寺去了翰林院,又从翰林院去了长乐宫。
  原来从那时起,颜大人便已经决定用性命亲自给这一场罪恶画上句点了。而他托付到自己身上的,是长乐宫的小殿下,亦是大衡的未来。
  说来惭愧,他虽去了长乐宫做讲学,却因为一心扑在判官案上,鲜少花时间在薛王殿下身上。可即便是那样短暂的相处,他也能察觉到小殿下的仁善、知礼。
  颜大人已决心于重阳日赴死,却放心不下小殿下,也放心不下大衡万千生民,他既怕宫墙会压垮这株善良的幼苗,又怕天子凶手这种荒唐的事会重演。
  所以颜大人才说——
  [人生在世,不应以有尽求无尽,陷入执念而不惜自损。]
  颜大人一定是料到了他会在查明真相后陷入茫然,心灰意冷,担心他步上自绝身亡的前大理寺卿和自己的后尘。
  所以颜大人在他身上背负了更重的使命。并试图告诉他,比起判官案的真相大白,还有更为紧要的事。告诉他——[只要活下去,便已经赢了。]
  “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陆辰道。
  季立春道:“我也一样。”
  他们隔着小桌子长久地对视了一眼,人生际遇是如此奇妙,相识不过数月,他们却同坐在月下分享会杀头的秘密,然后完整了彼此的理想。
  陆辰道:“你的《心境澄明金鉴》一定会是很了不起的医典。”
  季立春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他下午不过随口一提,对方却将自己的书名记得那样清楚。
  这一次,他没有再面红耳赤,而是淡淡回道:“嗯,你也会成为一个国之良才。”
  “错了。我不要做辅国之才……”陆辰道,“我要成为薛王殿下最好的老师。用尽我的一切荫护他,掏出我的全部教导他,这是颜大人为我开辟的新生之路。”
  在他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天上的新月仿佛落入了他的眼底,年轻人深灰色的虹膜上映着一弯亮亮的弧光。
  季立春怔忡了一瞬,收回视线,冷淡道:“希望你的能力有嘴巴这么厉害。”
  “……”陆辰终于知道脸红了,想来也自知说了大话,不敢回嘴。
  他只是将碗底的茶喝了干净,然后站起身,拿起椅背上的披风和兜帽:“谢谢你的茶,我好多了。还有……”
  ……
  “请你一定要救救颜大人,他那样的人,不该就这么冰解云散的……”
  ***
  第二日,自甘泉宫一下发出两道圣旨。
  一道是年及大理寺卿丧母忧思,积劳成疾,难以为继,力有不逮,允其致仕回乡。
  大理寺卿自重阳日刺君案之后便极少在人前出现了。
  他和皇帝的内情,除了常侍奉在甘泉宫内殿的宫人,便几乎没有其他宫女太监知晓,更别提朝中的文臣武将们。
  尽管先前皇帝对颜大人额外礼待恩宠,众人也只当陛下是出于同门情谊,就算有人心里犯一些嘀咕,猜测终归只是猜测,无凭无据,又涉及天子闺中密私,谁敢多加非议?
  当初入宫不下辇,面圣不解剑。是那等风光无限。
  而如今不过经历一场祸患,便年纪轻轻,又丧母又多病,怜乞骸骨,病归乡里。
  可见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谁能参破?
  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但文武百官甚至没有功夫为他唏嘘感慨。
  因为第二道圣旨,是即日起,册立长乐宫薛王为东宫太子。


第94章 医者仁心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颜知的心情像极了重阳日的那一夜。
  心里只有一句话。便是——算了。
  这些年在赵珩身边,习惯他的暴虐,更见惯了各种鲜血淋漓,血肉模糊。自己也曾坐在大理寺,铁笔一划,便判了无数条人命死罪。颜知原以为,杀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可事实上,他从未亲手杀过人,如果没有季立春,赵珩便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他亲手杀掉的人。
  赵珩该死,毋庸置疑。
  可当他真的将毒酒灌给赵珩的那一刻时,或许真是因为人死债消吧,他的恨意散了。
  在亲手杀了赵珩之后,他忽然觉得,对方其实是个很可怜的家伙。
  这个人仿佛生来便缺了什么,他的脑袋里有一部分是空的,无论旁人如何教导灌输也是徒劳。
  当年在长丰县,他连番追问“什么是至亲至爱?”“为什么人人都有,我有吗?”
  颜知那时只当他是故意搅乱自己思绪已达成目的,现在想来,他恐怕是真的不明白。
  人之常情四个字,叫人软弱,自私,也叫人坚强,善良。是这人世间最好、也是最坏的东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子御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