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已经录进去了。
和直播间联系后,只能推出方沂:“方导,那段掐掉了,你直接上吧,不要废话了。”
第374章 来自海底的vlog】
“观众朋友们,您现在正在观看的是新闻频道《直播间》栏目,蛟龙号南海探测汇报节目。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载人深海探测器,分别进行了三千米级,五千米级,和七千米级的潜水试验……”
“本次下水的三位潜水员中,有一个文艺界的特别代表,他就是青年导演、演员、编剧和配音演员方沂——方沂,能和直播间的各位观众打一个招呼吗?”
“喂?喂?”
通话在隔了一片海之后存在延迟,几秒钟后方沂才听到主持人的声音。
他点头道:“新闻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好,我是今天的解说员方沂,现在将要为您介绍这次的探测活动,我现在身处在——”
摄影师顺着方沂的手势,配合镜头指向远处的小岛。
“——黄岩岛附近。”
“黄岩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早在元朝起就纳入中国疆域,后来长期管辖……”
由于菲方对这次探测活动表达了抗议,以及有一部分当地渔民试图破坏蛟龙号的探测活动,直播间临时加了一个针对性的稿子,昨晚上才写好。
这篇稿子当然要交给“在亚洲具有名气的年轻人”方沂来念了。
方大导演拿到后背了不下百遍,倒背如流,这种场合,他一个字都不敢说错。
“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礁盘浅水区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分方便……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可以进出大型舰艇,目前是我国呃……渔船的避风良港。”
“而只要离开礁盘十公里,就是3000米的深海,这也是我们本次探测活动的目的地。中国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进行捕鱼,航海和探测,到未来即便有其他的活动也是不值得奇怪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是这样。”
“正如观众所看到的,黄岩岛的风光十分漂亮,其实开发成旅游景区也是不错的选项,到那时候我肯定愿意再来看一遍,中国人在此进行一定的建设,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并不需要问别人的意见……那么主持人,我的先期介绍暂时结束。”
镜头转回到直播间。
美女主持把方沂刚才的稿子精炼之后,重新说了一遍:“黄岩岛是……”
接着正式进入到直播总结,“那我们看到,方沂现在已经穿戴好了潜水服,即将要进入蛟龙号里面。这一次3000米级的探测活动虽然已经做过了,但方沂会在水底处进行拍摄,镜头用于他的新电影《重返十七岁》当中……”
“方导演会在电影中拍摄什么样的画面呢?作为他的影迷,我实在是很想快一点看到。这里也欢迎电视机前各位观众,尤其是家住在海边的观众。拿起你手中的摄影机,和现在正流行起来的智能手机,将祖国的海洋风光拍摄进来……本台节目将会持续关注蛟龙号探测活动,预计在三个小时后,讲解员方沂会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
“现在切入到直播间的两位特约评论员,他们分别是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军事战略学家张召钟、以及来自‘(RUC)鹿大’的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灿容,有请他们精彩的评论。”
张召钟道:“方沂刚才之所以接话楞了一下,是因为我国远海通讯传输和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
金灿容:“嘿嘿!”
张召钟道:“就像是方导演说的,黄岩岛是国内渔民的避风良港,也是南海区域中沙群岛附近观光旅游最好的去处,有改造成为度假景点的潜力,我也是非常期待看到五星级酒店建成的那一刻,大型客机降落在跑道上……”
金灿容:“嘿嘿!”
张召钟道:“负责随航的054A护卫舰是我国在世纪初设计并建造的轻型护卫舰,目前基本跟上了世界潮流,是一款合格的海警护卫舰……不好意思啊,海军护卫舰。”
金灿容:“嘿嘿!该我了吗?嘿嘿!”
————
“自然造物,决不自描写海底的优美句子相矛盾,它决不使天性迟缓的动物,有快速走动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对它并无必要。”
“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杈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枝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
——以上是19世纪六十年代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关于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神秘世界的描述。《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在西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方沂坚持要在蛟龙号中取一些画面到电影中去,也是瞄准了西方观众对于神秘世界的好奇,希望能在更多地区卖出版权。
他这个决定并没有错。在下半月举办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重返十七岁》剧组因为实际进行了水下拍摄而声名大噪。虽然剧组还没有到戛纳,世界各地的片商已经提前联系中影。
自陈恺戈一部《无极》搞垮了中国史诗电影出海路之后,第二次有电影受到这样的欢迎,而且是全新的类型。
蛟龙号已经潜入到水下三千米处,基本抵达了该海域的最深处,摄像机的画面里只有一小部分的光条,直刺穿到数百米远,剩下的只有无尽的黑,它并不像《海底两万里》里面描述的那样漂亮,好像是另一个光亮的斑斓世界,而事实上这里处于地壳的薄弱处,它不断的变化,并裹挟着文明的遗物。
方沂架起摄像机,录制上岸后会在直播间播出的vlog。
“1869年的法国,一个秋天,凡尔纳在自己的手稿中写下最后一个字,表露他对世界的美妙幻想,将厚厚的书稿装订成书的时候,华夏大地才刚刚从席卷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稍微喘息过来,接着又进入到新一轮的屈辱史——什么是海洋深处?什么是科幻文学?”
“我想那时候的他们,大概是不太知道的。”
第375章 方导的额头上有灰】
“到1902年,《海底两万里》第一次引入到中国,产生了中译本。这本小说译自日,日又译自英,英再译自法……当时的国人接受的就是这种翻译了几次的舶来品,在那一年,钢铁大王卡内基宣布在华盛顿建立研究所,美国人威利斯发明了人类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空调,百老汇第一个剧场开始营业,新的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而这片土地仍然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而且似乎越来越见不到光亮,因为在前一年清廷刚刚签订《辛丑条约》,从此华夏大地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不单单是教科书上一行文字,因为我们知道黑暗终将要过去,但究竟会持续多久,这是当时的人所不能预料到的。”
“不过在这种绝境之下也并不全是麻木,也是在这年,梁启超写了一本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小说,书中描绘了对未来中国的想象,准确预言了去年在魔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处处有论说坛、日日开讲论会,竟把偌大一个魔都,都变作博览会场了’。”
“梁启超想到了魔都的崇明岛,想到了吴淞口,想到了奔流入海的长江水……他没能想到的是海底下发生的故事,我们做的就是将它补足,并且落地。”
“现在把时间调到一百年之后,不多不少,恰恰是在一百年之后,2002年,多家研究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决心研制一款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将科幻变成现实,如你所见,这个潜水器的代号就是‘蛟龙号’,而我现在正在蛟龙号里面为您录制下自述视频,它也许是全世界最深的一次个人视频记录。”
方沂说到这里,另两位科研人员一齐向镜头打招呼。从蛟龙号的监视器里面能看此刻的海底实时画面。
他说:“这片海域从来没有人来过,它原本是人类的禁区,只出现在幻想小说里面……完全不像是那些设想里面的那么精美,相反的,只有深邃的黑暗,静悄悄的等待着来者,亘古的岩层记录着上亿年前或者是上一周发生的地理变动,终于被我们用仪器解读出它书写的讯息。”
“也许深邃的海底不如小说中描述的美妙,但人类在寻找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气和超越的信念是更现实的美。”
“我是方沂,我正在蛟龙号上为您录制视频资料,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深的一次个人视频录制……接下来我会把镜头让给王副设计师,有请。”
方沂摁下了暂停键,问艇内另外两个人,“我刚说的怎么样?”
“好!”
王工很想窜起来喊,不过蛟龙号留给艇内人员的活动空间实在不大,他小心翼翼护着头,重说了一遍,“虽然我们都是念文章,搞宣传教育啊,但你说来的效果就是要比一般人好一些。”
方沂:“术业有专攻,你才是设计了探测器的人。”
三个人每个人都有任务,都要在镜头前录制视频。方沂负责历史科普,提高基调,王工负责介绍探测器的基础性能、当前海域状况。
还剩下一个就比较倒霉,他是干事儿的,得操控探测器,全程没法露脸。
虽然如此,三人还是抓住机会,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王工说,“等我拿到了照片,我就在这照片背后写上经纬度,下潜的深度,还有我们下潜的时间,免得忘记了。”
他看着方沂,忽然轻笑道,“不过好像也没这个必要,因为有你跟着下了水——假如要查询的话,上网搜索一下你名字就好了。”
随后,蛟龙号执行了一系列探测任务,收集一部分土壤和捕捉海底生物。对这艘能下潜到7000米的探测器而言自然是小菜一碟,半个小时之后,蛟龙号开始上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蛟龙号都看不到什么阳光,他们现在所处的深度早已进了“海洋深层”(无光层),要到200米的海水深度,才能微微的见到光,大部分的海洋动物事实上也生活在这个光照区间。
19世纪的凡尔纳没有进入深海的条件,所以他错误的认为海底两万里也像是浅海一样,有斑斓的珊瑚和游来游去的鱼儿;凡尔纳另一本小说《环绕月球》描述的更加夸张,主人公凭借炮弹把自己崩上了月球,这些东西放在今天恐怕立马要被怒喷一通。
蛟龙号渐渐进入到表层,可能是因为这片海上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群没有方沂下潜的时候那么多,不过这反而方便了众人,他们一起围在监视器上看美轮美奂的光影,确认上面没有障碍后,最后这两百米任凭探测器上浮即可。
母船会开过来捕获这艘探测器。
王工说:“有个说法,我们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比我们对星空的了解还要少。我刚才抓了一些样子怪异的水下生物,很可能又是之前没有记载过的,你们也是发现者之一,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申请命名什么的。”
方沂:“真的吗?”
王工:“虽然大概率是不可能通过的就是了。”
蛟龙号重新回到母船身上又花了半小时,三人依次从船舱里面出来,记者问他们的感受。
主要是问做导演的方沂,他对于蛟龙号的意义,就类似于美国载人航天项目当中登月的普通教师,是技术非常成熟的炫技表现。
美帝那一次载人项目搞砸了,蛟龙号可没有啊。
方沂的词早已经被固定了:“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直播间》栏目的张召钟和金灿容掰扯了足足三个小时,口水都说干了,终于能歇会儿。镜头转到方沂脸上,《直播间》的主持人跨越三千多公里和方沂进行通话。
她问:“海底有没有龙宫?”
“当然是没有了。”
“听说方导的新电影就打算拍摄蛟龙号啊,传言还会有龙宫出镜?”
“电影会有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嘛,但科研却不是这样。正如人类第一个女宇航员飞上了外太空,她穷尽了视野也没有看到上帝……所以非要说的话,蛟龙号就是现实的龙宫了,虽然它没有仙子飘来飘去,但它的一切是真实的。”
“方导的额头上有灰呢,是在艇内碰了一下吗,还是刚才擦汗抹到了上面。”
第376章 3亿美金】
“不认识。”
“高领投资狗东之后,仅仅是在投资的第二周,就组织老刘参观沃尔玛、大润发,全面学习零售业、供应链管理……这还不算完,方沂。”
出了电梯口,方沂向DJ的员工们招手,发觉人又比他上一次来的时候多了不少。坦白讲,虽然DJ无人机是方沂的副业,但DJ这边的事业发展速度要比工作室还要快得多。
富婆刘现在还不知道方沂真正发财的地方在哪里,她常常计较现在存到的钱能够供两人退圈生活多少年。
然而以她当前的开销和攒下的存款,让两个人逍遥的时间并不是很乐观。
汪涛看到方沂脸上不自觉挂着笑容,顿时觉得有些奇怪:
和电视上方沂塑造的那些性格多变的角色并不一样,在汪涛的印象中,方沂是非常安静的一个人。
起初他以为方沂入戏太深,也许已经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以至于劝过方沂退圈和他一起做事业。
后来汪涛接触到将要推选成为粤省政协委员的周星星、以及伴随着商业推广而注意到的其他创作者,汪涛知道原来“沉默”是这些创作者们的常态。
他问:“你心情很好吗?”
“哪里看出来的。”
汪涛伸出俩手指,挤出一个八字,把自己嘴角强行上推,“方导演一直在笑呢。”
“想到了好笑的事情。”
汪涛见方沂不想多说,便继续道:“高领资本还积极联系企鹅集团,为狗东和企鹅两者之间牵线搭桥。”他停在那里,忽然问方沂,“你知道企鹅集团吗?它也是在鹏城,和我们公司距离不远,我有时候会和他们的人遇见。”
方沂:“这种集团我还是知道的。”
王涛点头道:“我上次参加鹏城政协举办的青年企业家表彰大会,我就在五十人的名单之一——然后在会上碰到了企鹅的老总pony马,他对我们公司的无人机很感兴趣,不过现在他手里也不宽裕,DJ不是他的第一投资对象。”
“而且,”汪涛的目光对上方沂,“实际上,pony马也是想接触你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人通过我来打听你……难道是想要投资你的电影公司吗?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终于说到了方沂的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