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窜到共和时代,方沂上电梯,进会议室,里边儿是一阵压抑的安静,像发动进攻前的战壕内,等着指挥官的命令。
方沂一屁股坐在首位,众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指挥官这不就来了吗?
郭凡、真姐、路垚、陈婕等人全在这,不管是搞经纪还是搞制作的,整个“方家军”倾巢出动,华艺这次反水关系到了整体利益,没有人敢缺席这个场合。
方沂有不少投资,就娱乐圈来说大的有共和时代、一心娱乐和base特效公司,三驾马车的核心资产是共和时代,其他公司业务推不推得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和时代的爆款片子,靠方沂的金字招牌。
片子大卖,演员们纷纷跑来抱大腿,base工期排到做不完;片子砸了,其他业务搞不好走下坡路了。
路垚这哥们可能很多人忘记了。他是一心娱乐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目前做经纪业务,不过他本人是多面手,曾是港地北上导演陈可欣的大陆合伙人,精通院线、发行,就经验来说比方沂还要老道。
所以也是路垚开口介绍情况:
“降分成来挤占排片是常用的一个手法,不稀奇。只是没想到下半年我们几家电影公司才宣布了‘共进退’,才确定了‘45和55’的分成不久,华艺就独自反水。这事儿的影响太坏,可以先下个结论,那就是这个电影公司的分成联盟要土崩瓦解了,接下来几个月甚至于一两年,都是和院线的拉锯战……”
真姐不乐意路垚在方沂面前过于露脸,就打断他道:“现在是说一两年后的时候吗?讲点现在的吧,大家都等着。”
路垚一笑,也不生气,慢条斯理答:“华艺现在实际是以本伤人,为什么?因为他玩得起。”
“上市后华艺的主要利润不是拍电影,而是股本增值——也就是通过夸耀自己电影战绩,撬动的热钱……09年10月份华艺上市,总市值36亿,昨晚我看了下,是118亿,三年间华艺拍了什么赚钱电影?《非诚勿扰》?还是《大地震》?又输了多少次?《通天帝国》大输特输,这是系列片呢!一增一减,居然够把股价翻三倍吗?”
众人顿时了然。
华艺虽然打的邪门功夫七伤拳,但股民实在是大血牛啊,源源不断供它吸血,凭什么不打拳呢?
是我我也打啊,我就在泉水里面。
真要说起来,马et也是幕后黑手之一,阿狸为了入股华艺,选择了溢价收购,15亿买7%,相当于按照214亿市值估价。
市场对阿狸的选择持有怀疑态度,觉得是纯纯冤大头,得到回复:
“大陆地区影视产业年增长率超过30%,现在的问题不是投的太多,太早,而是投的太少,太晚!”
这信心简直爆表啊!
所以华艺选择降分成抢排片,不一定是为了恶心方沂,哪怕是没有方沂,它也可能这么干。这个时间这个阶段,华艺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然而说一千道一万道,难道就被动挨打吗?
路垚给出两个方案,“一个是我们也跟着降,而且做的更绝……它不是43吗?我41,我甚至39,你怎么在我面前拿排片?到时候全国的电影院都会反复排《十二生肖》,我们玩不起吗?我们也是有本钱的。”
也就是打价格战。
方沂都不带想的,直接挥手,示意路垚讲下一个。
第二个方案要复杂一点,来自于好莱坞的经验。大陆商业电影市场上的风风雨雨,好莱坞几十年前早经历过了,他们现在制片方和院线的分成被切割为几个时间段。如第一周制片方拿九成,第二周就拿六成,第三周拿四成……以此类推,越是放映时间久、有人气的商业大片,院线越有动力去排片,因为放的越久,赚的比例越大。
大陆市场不能这么做,院线很难同意。
大陆电影票房分布在时间上更为集中。
所以国产版“阶梯分成”的方案,往往不按照时间来分,而按照票房来分:每达到一个票房里程碑,就更改一次分成标准,鉴于制片方比院线更需要回血,往往初期对制片方有利,票房越多,对院线越有利。
方沂沉思片刻,觉得方案2更为妥当。
那么如何定阶梯呢?这涉及到《十二生肖》电影期望能达到的最大票房。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阶梯定在了三和八两个数字上。
3亿前,按43%比57%分;3-8亿为45%比55%;8亿及以上为48%比52%。
有点怪是吧,和前面说的“往往初期对制片方有利”反着来的,这是因为共和时代对《十二生肖》的质量很有信心,认为可以吃到8亿票房后的大额分成。
就以这部电影目前的声势来看,哪怕同档期对手《1942》爆种了,《十二生肖》拿3亿、5亿元也很轻松,值得押宝后半程。
8亿是国产片还没有达到过的奇迹,就这个分成线一旦达到,就已经是国产片的影史第一了。《重返十七岁》虽然拿了十多亿,但那是全亚洲加起来的票房,大陆单市场票房并未破8。
——还有其他对策,如打媒体仗,共和时代派代表激情开麦,在网上狂喷华艺等人;又比如找其他单位举报华艺不正当竞争,没能正确领会文件精神,甚至于收罗证据,呈报证监会……这些小道而已,一般决定不了胜负。
今晚上注定是不眠夜,简单的一场会开完,方沂起身,发现众人还是一副满腔悲愤的样,恨不得立刻报复回去。
所谓君子报仇,一晚上都不要等,郭凡已经掏出手机写小作文,洋洋洒洒大几百字超过了围脖的发送文字上限,以至于不得不分两次发:
“12年12月11号,国内商业电影历史上极其灰暗的一天,影视龙头华艺撕毁分成协议,损人不利己……作为一名团结在方沂导演身边的普通青年导演,我感到既恶心,又屈辱,又战栗……”
还引用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纪录片里面的台词:
“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太阳在莫斯科上空升起,而此时,德国飞机已在突袭途中,十五分后,舱门打开,炸弹如雨点般落在各个城市,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第544章 激情开麦】
郭凡不是唯一一个写小作文的,应该说共和时代这帮人除了方沂一直以“谦谦君子”形象示人,其他多是狠辣小人。
一晚上各种招都使出来了,但是激情开麦显然最快,最受关注。
真姐是一百七十多斤著名战斗坦克,气到给旗下所有艺人打电话,要求立刻发文声援共和时代,矛头指向华艺。
路垚稍有薄面,他不知道从哪里拉出来一些业内院线经理助威,大清早联络到《中新网》媒体,点名道姓狂骂华艺是“叛徒、下流和破坏整个市场的公敌。”
央戏帮一人开了一个账号,凡是不在华艺手底下讨生活的,通通发围脖锐评,当然这些人不敢得罪华艺,也不敢得罪冯大炮,只能就事论事,模糊批评一番“电影市场分成乱象”,不敢直接上升到人身攻击。
唯独有一个人发文堪称鹤立鸡群,在这场激情开麦互喷中无争议拿到榜首,这就是张超阳。你不要管他为什么会掺和这事儿,但只有他锁定二王,进入到人身攻击模式:
“你干了这么恶心的事儿也能叫企业家?你还他吗活着干什么?吃谢特去吧。”
配了个竖中指的图。
这年头互联网大佬比较实诚,骂战都是亲自上阵,像是马et和刘强西就互相看不惯,几近于人身攻击。
老张这话石破天惊,他不是“几近于”,他直接嘴臭,玩的就是真实。
二王被骂傻了,不知道张超阳发的什么疯?有心想喷回去,害怕得罪了张超阳为代表的互联网圈子,勉强忍下了。
在互联网财团面前,咱娱乐圈这摊小水池实在该相忍为国啊。
媒体也接到《十二生肖》改为阶梯分成的消息,并大致捋清楚了华艺这波背刺造成的影响,纷纷转载消息,做起了传声筒。
而麻省理工物理学博士,张超阳张博士骂了一句并不满足,方沂从早上起来看到他那篇人类素质下限的围脖,到一小时后准备出门,掏出手机发现张超阳还在骂。
“我当年在美国的时候,我是读的正儿八经的博士,别人邀请我去的,而且是麻省!理工!你在干什么,你怎么过去的?”
——已经开始涉及到歧视了。
这儿是一个冷门知识点,是润美圈这个特定圈子里面比较狠的一种揭短。华艺二王中的大王早年在美利坚打工,干的是体力活儿,在这帮当年的“出国精英们”中属于纯纯牛马,而张超阳就高得多了,他是水木大学出身,拿了李政道奖学金的天之骄子。
在润学这个生态圈里面,老张基本做到完美,是光宗耀祖、十分有底气的润。
而大王……
可惜这个段子懂的人不多,方沂这种本土派就没看懂润圈的三六九等,给他科普知识点的是刘天仙。
她捂住嘴惊呼:“这太狠了吧。”
方沂:“狠在哪里?”
刘天仙吐了吐舌头:“外地破要饭的也来我米利坚了,你要饭很辛苦吧……大概就这种意思吧。”
方沂也咋舌了:“真够狠的啊。”
就这你一言我一语的空档,刷新围脖后,张超阳还在发呢,最新的一条要求“二王”别躲在经理人的背后装小白兔,“出来说明情况”。
降低分成这事儿是华艺那帮经理人宣布的,而且也在接受采访。尽管都知道做决定的是二王,但他们巧妙的避开了这个锅。
可惜的是二王迟迟没回应,就在那干挨骂,好似人间蒸发了一样。
另一个稍微有战斗力的是大哥成,表示自己“已经把真相写在自传里面,一百年以后就公布出版,一定要揭露见过的黑暗、阴险……”
当然这只是个小插曲,今晚上就是《十二生肖》首映礼,口水仗怎么打都来不及了。
方沂问刘天仙:“晚上来首映礼吧。”
刘天仙挺错愕:“我没参与这部电影吧,不知道能拿什么理由……”
“我参与了这部电影,所以你能来,这不是理由吗?”
她还是拒绝:“太高调了,不好。”
方沂:“你不想报复华艺?今晚上就是机会哟~不在现场不可惜吗?”
刘天仙和华艺早年闹得不愉快,自方沂拍《爱有来生》前,刘天仙一直处在尴尬期。
她显然没想到方沂有这个意思,美目圆睁,吧唧亲了方导一口:“太好了!”
但还是害怕:“这样把华艺往死里面得罪了吧。”
方沂耸了耸肩:“新仇旧恨,一起算。”
————
下午,这场恶性竞争受到空前关注,参与的人数变得更多。华艺旗下一部分艺人也开始站队,一些时尚、音乐部门的掌门人为了声援母公司华艺,在围脖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无非是“商业战术、市场竞争”那一套。
有趣的是,越是有名,越是通过围脖激情开麦,而不接受正儿八经的采访。
方沂这边拿到了《一九四二》电影的真实点映上座率,结果相当夸张,只有46%,恰恰和华艺宣布的“七百万”点映票房形成反差。
这代表《一九四二》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吸引到路人观众。作为对比,《十二生肖》的点映上座率为8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点映上座率为64%,《王的盛宴》点映上座率接近70%。
可想而知,46%是一个什么样的坑爹上座率。
点映和正式公映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全国就只放几个影厅,在这种情况下,全国要看这电影的人加起来填不满几个影厅的一半。
这电影似乎大有问题啊。
方沂现在再回想之前遇见冯大炮和二王的“狂妄”,心下就了然:他们很可能早知道这电影不受欢迎,这才临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求赚得电影利润,只求把纸面票房搞起来,好从股市、马et这些地方赚回资金。
因为说到底,除了业内人,门外汉是不关注上座率等等数据的。
要搞它这种也很简单,媒体给《一九四二》造势说能拿“八亿”,至少“三五亿”,如果《十二生肖》给它挤到只能拿“两亿”、“一亿”,送其一个匪夷所思的大溃败……到时候事前逼装得越大,事中手法越下作,事后越成了小丑。
恰好,今晚上两家都在京城开首映礼。方沂思忖再三,决定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九四二》去哪,《十二生肖》剧组也该去哪。
那话怎么说的?要打多久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第545章 《十二生肖》首映】
12号夜八点,中影和英黄按原定计划举办《十二生肖》首映礼,场地在国内第一家“超星级”影院,央戏圈子、以及和方沂有过合作的艺人几乎全数来捧场,加上部分青年作家、韩三坪、张朝阳等人,令现场的规格相当高,甚至远远超过了同一天上映的《一九四二》。
即便是方沂,心里也有得意的情绪:毕竟他出道电影《爱有来生》上映时,连隔壁的国际章个人人脉都打不过,而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红的时候,身边都是好人。
所谓“超星级”影院是中影自吹自擂的说辞,并不存在这种划分,但它还是有个基本的标准:比如应该具备有imax巨幕、杜比全音效、整体影厅设计……这样才能原汁原味把《十二生肖》所有视效都展现出来。
这家“超星级”影院刚开放时引发了很大轰动,传言该单影院投资超过一点六亿,是当时的历史之最。中影为了打响影院名气,也搞了个落成仪式,请来很多名流走地毯,DJ赞助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也是在这儿宣布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