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异能,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滨江警事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卓牧闲   小说类别:都市异能   内容大小:3.8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7:50:37
  呆在机舱里难免会沾上油污,待会儿就下船,不能把身上搞得脏兮兮的,韩渝赶紧上来洗手。
  结果刚爬上三层甲板,就见邵磊站在舷边看着远处的一艘客轮若有所思。
  “邵哥,那是条海轮吧。”
  “嗯。”
  “去哪儿的。”
  “揾州。”
  “有朋友在那条船上?”
  “没有,我们是长江航运,他们是海运,不一个系统。”
  韩渝好奇地问:“那你看什么。”
  这条小咸鱼很快就独当一面,会在江边有一条小拖船,将来是要在江上执法的。
  邵磊觉得有些事可以跟他说说,摁住配在腰带上的枪,提醒道:“咸鱼,如果将来上级给你配枪,一定要保管好。”
  “哦。”
  “趸船和执法救援船停到江边之后的防火防盗工作也要做好,尤其防盗,不能掉以轻心。”
  保管好枪……
  防盗……
  韩渝愣了愣,下意识问:“邵哥,是不是谁丢枪了!”
  邵磊抬起胳膊,指着正在远去的客轮:“那条船丢过,偷枪的人姓于,叫于双戈,以前也做过一段时间乘警。”
  韩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惊问道:“他为什么偷枪!”
  “你没看电视?”
  “没有。”
  “他欠了很多外债,动了歪心思,想抢劫。以前在海运分局做过乘警,对那条船比较熟悉。就在船停泊时爬上去撬开武器库,偷走一把手枪去抢银行还杀了人。”
  “后来呢。”
  “落网了,去年十二月底判的死刑。审判时电视直播,上海人都知道。”
  邵磊顿了顿,转身拍拍他胳膊:“所以说枪支安全无小事,将来要是配了枪,那就是你的命,甚至比命都重要!”
  前几天在嫂子娘家,还觉得没枪像个假公安。
  听邵磊这一说,韩渝不敢再想配枪的事,急忙道:“谢谢邵哥,你的话我一定会记在心里。”
  ……
  PS:章尾说的这个案子当年非常轰动,审理涉嫌包庇的两个嫌疑人时电视直播。
  公诉人年轻没什么经验,在法庭上让辩护律师出尽了风头,结果导致很多人同情那两个罪犯,甚至流行一句话“娶妻要娶蒋佩玲,交友要交徐根宝”,感兴趣的书友可自行了解于双戈案。


第53章 聊两块钱的
  赶到三林塘太阳已经落山,邵磊非让住他家。
  但这是出公差,吃饭也好,住宿也罢,只要有发票都能报销。
  并且给船舶办证是局里要求的,所产生的费用全部走工程领导小组的帐。
  来时带的两百块钱都是从张兰那儿预支的,回去之后找张兰报销,都不用所里出。
  韩渝不想太过麻烦人家,执意住旅社。
  邵磊见他人没豆丁般大,脾气倒挺倔,只能把他送到距家不远的一家旅馆。
  办理完入住,在老街上找了个私人开的小饭馆,点了两个本邦菜,陪他吃完晚饭,又带着他在老街上转了一圈,约好明天上午八点准时出发去船厂,才提上行李回家。
  韩渝头一次住旅馆,有点兴奋。
  不过相比旅馆的住宿环境,他对这个之前从未来过,甚至都没听说过的古镇更感兴趣。
  休息了一会儿,忍不住走出房间锁上门,一个人下楼闲逛。
  石板街、石板桥、文昌阁、古戏台、满是窗棂格子的门面房……处处都带着古韵。
  据说这条老街起源于北宋年间,当时有个名叫林乐耕的福建的名士来此隐居。
  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居住附近三个地方,于是有了东林、西林、中林三个村子,三林塘也由此而得名。
  吃饭时邵磊说逛三林老街,一定要尝尝三林美食。
  因为这里自明清以来就号称厨艺之乡,三林的厨子被称为“铲刀帮”,可以说是上海本邦菜的祖师爷!
  晚上尝了,三林的肉皮是不错。
  但肉皮就是肉皮,烧的再好吃它依然是肉皮。
  相比之下,韩渝还是更喜欢中午客轮上的红烧大排。
  难得来一次,三林酱菜要买点带回去。
  买了几斤酱菜,正准备回旅社,无意中发现前面有公用电话。
  一个人出差,不给所里打个电话,徐所他们一定不放心。如果电话费不贵,可以顺便给林小慧打个电话。
  韩渝情不自禁走了过去,问道:“阿姨,长途电话是怎么收费的。”
  “你要打到哪儿。”
  “启东,江苏省的启东县。”
  “等等。”
  坐在小商店里的中年妇女,翻找出一份收费标准,仔仔细细看了看,抬头道:“长途是按距离收费的,打到启东超过两百公里,每分钟五毛。”
  有点贵,不过也打不了几分钟,打通了只要说几句话就行。
  韩渝想想又问道:“阿姨,有没有发票。”
  “发票没有,收据要不要,我可以给你写个收据。”
  “收据就算了。”
  “到底打不打?”
  “打。”
  “会不会打,有没有号码,知不知道区号?”
  “我知道,我会打。”
  “那就打吧。”
  妇女要看电视,有些不耐烦。
  韩渝拿起电话,先拨区号,再拨所里的号码,等了大约一分钟,听筒里传来老章的声音:“我是沿江派出所,请问找谁。”
  “章叔,我韩渝啊,我到了上海,已经在离船厂不远的镇上住下了,明天一早去船厂。”
  “好好好,我正跟老钱说你这会儿到了哪儿呢。”
  “徐所和指导员呢?”
  “徐所中午去你嫂子娘家,帮你吃糖粥了。下午去了趟消防队,没来所里。指导员今天不值班,一下班就回去了……”
  “章叔,长途电话贵,我就是报个平安的,我先挂了。”
  韩渝紧盯着计费器上的时间,快跳到四十三秒的时候果断挂断。
  掏出一张五角的纸币,先把长途的电话费给了,一脸不好意思地问打到许汇多少钱一分钟。
  妇女懒得解释,递上收费标准,让他自己看。
  原来上海的公用电话费用是以空间距离计算的,不超过25公里每分钟通话0.1元,不超过50公里每分钟通话0.2元,不超过100公里每分钟通话0.3元……
  一毛钱能聊一分钟,一块钱能聊十分钟!
  韩渝觉得不算贵,至少承担得起,赶紧掏出记有号码的小本本,翻出号码拨通过去。
  人家那边也是公用电话,但服务态度比眼前这位好,问清楚找谁,很热心地帮着喊。
  生怕韩渝等不及,还说裁缝店没关门。
  等了大约一分钟,听筒里传来林小慧的声音。
  “谁啊,咸鱼吗?”
  “小慧,你怎么知道是我的,我又没给你打过电话。”
  “除了你,没人会给我打电话。”
  第一次接到电话,林小慧既高兴又有些不好意思,抬头看看电话亭的阿伯,再回头看看站在店门口朝这边张望的姨妈,紧攥着通话器低声问:“你今天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的,是不是有事。”
  能听到她的声音,真好。
  韩渝一阵悸动,笑道:“我来上海出差,看见这儿有公用电话,就给你打了。”
  “你来上海了,什么时候来的?”
  “今天来的,下午刚到。”
  “你在哪儿!”
  “在浦东,离你那儿太远,不然我就过去找你了。”
  “你出几天差,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明天早上去船舶修造厂办事,如果一切顺利,明天下午就坐船回去。”
  林小慧不解地问:“我们航运公司也有船舶修造厂,你为什么要来上海的船舶修造厂。”
  韩渝解释道:“我们航运公司是有船舶修造厂,但只能修小船、造一百吨以下的驳船。我明天要去的是上海港驳船运输公司的船舶修造厂,人家是港作船舶、港机设备的专业配套厂家。”
  林小慧好奇地问:“有多专业?”
  “人家可以修造九百马力以下的拖轮、顶推(在船队后面顶的拖轮),可以造千吨级的驳船、客货轮、趸船和起重船!”
  “你现在不是公安么,怎么一开口又是修船造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滨江警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