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镇抚大秦_分节阅读_第355节
小说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5:34
  扶苏一愣。
  他没想到嵇恒反考校起自己韩非子了。
  他恭敬的行了一礼,缓缓道:“扶苏这一两年并未有任何懈怠,一直没忘揣摩韩非子,不知先生是想考校我哪篇?”
  “备内。”嵇恒稍微正坐。
  听到备内二字,扶苏脸色微微一变。
  嵇恒却没有理会扶苏脸色的变化,仿佛是如数家珍一般,将《备内》篇的内容,逐字逐句的说了出来。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视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杀主也。”
  “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传赵王而饿主父。”
  “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传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
  “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当嵇恒把《备内》篇主要的内容说出时,扶苏早已是脸色大变,嘴皮轻颤,双眼惊恐的看着嵇恒,不知嵇恒究竟想做什么。
  嵇恒淡然道:“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我过去曾多次给你说过,不要去试探人性,更不要去考验人性。”
  “《韩非子》一书,讲的是权势术。”
  “是帝王心术!”
  “我只是借其书向你展现一些事。”
  “信人,则制于人。”
  “若大秦信神,便要制于神。”
  “这便是我跟始皇力主借这次天象,将过往深受世人崇敬的神权给拉踩下来的主因。”
  “而这同样是天下大势所趋。”
  扶苏正襟危坐。
  他已很久没见嵇恒这么严肃了。
  自不敢有任何轻慢。
  他身子微微前倾,恭敬的俯下身身子,态度十分的谦卑。
  嵇恒并未有太多理会,自顾自的说道:“对于诸子百家,每一家在不同方向,都有可取之处,在对鬼神一说上,我最为欣赏的是道家。”
  “法不讲鬼神。”
  “而其余三家都有所涉及。”
  “诸子中,墨家最讲畏天,在天人关系上最为保守。”
  “甚至于墨子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天就是一位人格化的至上神灵,能用正义的标准,赏罚人间的善恶行为。”
  “在《墨子·天志》中更是多次提及。”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天欲义而恶不义。”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天下疾病祸祟,霜露不时,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絜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
  “……”
  “从这些话语中,便可看出墨子对神灵的拥护,甚至于墨家的一切,都是以天的意志,来定所谓的伦理是非的,墨家根本主张的‘兼爱’便来自于‘天意’。”
  “这种思想就我看来,更接近于西周的主流思想。”
  “因为当时天下就是热衷灾异祈禳。”
  “而同样是在墨子生活的年代,天下已经有不少人怀疑天人相关,也开始出现重人事而不信鬼神的思想,其中保守派是儒家。”
  “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其实已表露出孔子对鬼神有所怀疑,只是下意识还是信天命,因而始终还是站在天神高于人的姿态。”
  “与墨家的笃信,儒家的将信不同,道家是很激进的。”
  “《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已不再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了,而是认为‘天’之上,还有更为根本的‘道’和‘自然’,‘天’只是作为‘自然’的一个表象。”
  “只有规律,没有意志。”
  “这也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由来。”
  “然受限于时势,道家只是对天的存在进行了怀疑,但对天意的消解并不彻底。”
  “即便如此。”
  “依旧是诸子百家最耀眼的存在。”
  “甚至于也是诸子百家争鸣下最夺目的成果。”
  “因为天被降格了。”
  “既失去了人格,也不再至高无上。”
  “而这也是我推崇道家的原因,在我看来,老子对当世的最大发明非是《德道经》,而是取消了殷周以来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权威。”
  “也是从老子开始。”
  “世人开始淡化了人对天的敬畏,消解着公义的约束力,鬼神之事也渐渐转向占问凶吉、包庇罪过等方面,然正因为此,墨家没落已成定局。”
  “孔子虽承了这股新思潮,然儒家本就以维护西周传统文化为己任,加之儒生一向积极的奔走于列国之间,学干禄之术,最终不免与时沉浮。”
  “所以儒家是敬畏而不流于迷信。”
  “在春秋战国这几百年间,天人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士人怀疑和否定,沿着这个理路发展下去,离只重人事而不关心天命,其实并不太远了。”
  “战国末,荀子便首当其冲,道出了天人之分,向灾异论提出了挑战。”
  “只不过这种思想,并不为儒家其他学派接受,因而荀子也是遭到了儒家排挤,最终更是三进三出稷下学宫,然无论如何,在一位位先贤的怀疑下,天的权威一步步下降,对人伦道德的约束力更是每况愈下,只是这种风潮,随着天下一统就戛然而止了。”
  “荀子之徒并未执着于学术,而是都开始执着于仕途。”
  “荀子在这方面的进步,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伸展,更没有随之影响天下,等到荀子逝去后,其他儒家学派重新掌握了主导,原本渐渐为天下抛弃的传统祭祀,便再度兴盛了起来。”
  “甚至在天下已有了神道设教的观念。”
  嵇恒并未在‘神道设教’上多说,继续侃侃而谈道:“从荀子开始,儒家内部已生出了裂隙,这是天人关系论内在的矛盾,最终以荀子被儒家除名而告终,在被其他儒士多次反对后,荀子索性抛弃了儒家自来传承的天人相关论。”
  “不再试图通过天约束人君。”
  “他主张性恶。”
  “而且荀子将政治的善恶,完全寄托于君主的自律上,这样的倾向再进一步……”
  “便是只重人事,不关心天命。”
  “而这就是法家!!!”
  扶苏正襟危坐。
  当听完嵇恒所有的讲解,尤其是兜兜转转落到法家时,他不禁感觉毛骨悚然。
  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
  以儒墨道三家为视角,以天人关系为落脚,最终将这次的廷议本质,一五一十的讲开了,尤其是说到这就是法家时,扶苏只感全身战栗,一股凉意从脚底涌上脊椎。
  冷的让人发颤。
  “这就是先生眼中的法家吗。”扶苏苍白着脸,颤颤巍巍道。
  嵇恒摇头。
  他平静道:“这不是我眼中的法家,而是天人关系下的法家,法家是从儒家出来的,儒家本就是一个中庸的存在,因而自会遭到墨家跟道家攻讦,在道墨两家昌盛时,便有了激进儒家的存在,从而就有了法家的存在。”
  “不过无论是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他们身上其实一直有儒家的影子,并没有真的脱离儒家天人关系的影响,真正出现脱离的是商鞅。”
  “只不过商鞅的出现,有点超出时局了。”
  “除此之外。”
  “便只有一个韩非子。”
  “韩非子为荀子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为儒家大家,只是因为为天下儒士嫌弃,才有了抛弃天人相关论的做法,但真正论下来,荀子依旧是敬畏天命的,也只是在儒家的天命观上做了引领革新。”
  “只是并未做的那么彻底。”
  “所以相较于称荀子为法家,我更愿意称其为法儒。”
  “这或许也是秦的宿命。”
  “秦因商鞅这一个越时代出现的‘儒法’强大起来,也因最接近法家存在的荀子高徒,最终得以一统天下。”嵇恒张了张嘴,并没有将心中想说的道出。
  ‘也因李斯这一‘法儒’而覆灭!’
  嵇恒摇摇头。
  他沉声道:“而这或许便已注定大秦只能走法这一条道路。”
  “而今天下旧风潮再起,各种野祀淫祭层出不穷,灾异说、天人感应甚嚣尘上,然这些注定跟秦要走的路背道而驰。”
  “所以这未尝不是又一场战争。”
  “只不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正面厮杀的战斗。”
  “然私下的刀光剑影丝毫不会少。”
  “甚至会更惨烈。”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大秦没有退路。”
  “更不能有任何妥协,任何的妥协,都是对大秦的背叛,一旦抛弃了法制,便等同于抛弃了过去一两百年的信仰,那也意味着大秦将会自溃。”
  “天下法士太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1页  当前第3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5/7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镇抚大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