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当场黑了脸。
他现在已很后悔将项羽带过来了。
太过感情用事了。
考虑事情从来都只顾及自己情绪,全然不在意其他,如此心性,如何能当大任?
项梁怒道:“你个竖子又知道什么?你以为天下就靠打打杀杀,我楚国贵族,的确松散,也容易互相掣肘,然毕竟都是楚国贵族,上溯几百年,大多出自一家,轮得到你在这鼓噪?”
“就知逞匹夫之勇。”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只要最终目的能达到,放低身段又算得了什么?”
“当年越王那般受辱,可曾有表露半分不满?你一竖子,年岁不大,满脑子只有打打杀杀,不学无术,你当真以为靠杀就能让大楚复国?你一个人再能杀,能杀光秦人吗?能杀得秦国覆灭吗?”
“最终灭秦还是得靠六国合力。”
“只知逞强,只会遭至各方不满,最终弄得众叛亲离,你怎会这般无智?”
“就算是秦廷,可谓是不可一世,但在立国之初,依旧要仰仗其他士人,代为管理天下,我项氏何德何能能凭一己之力颠覆暴秦?”
“就凭你一竖子?!”
项梁怒目圆瞪。
他也是被项羽彻底气到了。
浑身都在发抖,就差指着项羽鼻子大骂。
一旁。
范增暗暗蹙眉。
他也察觉到了,项梁这位侄子,锋芒太露了。
过刚易折。
此子太过张狂倨傲,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如此狷狂,眼里不容沙子,日后恐会因秉性吃大亏,不过项羽现在年岁尚轻,经过后天劝说,还有纠正的机会。
因而范增也并未太在意。
项羽同样满眼怒意。
只是并不敢顶撞项梁,只得闷声站在一旁,偏头不予理睬。
见状。
项梁冷哼一声。
心中更是只觉火气升腾。
不过碍于范增在一旁,并未就此继续大骂,而是直接选择了无视项羽,继续跟范增商讨起了收拢的细节,以及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他们弄成自己的附庸,以及彻底变为项氏之私产。
两人合计的很是激烈。
在半个多时辰之后,项梁跟范增终于闭口。
眼中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项梁笑着道:“这次多亏范兄为我项氏指点迷津,不然我项氏恐还要在混沌中摸索很久,不知该如何发力,恐还会白白浪费这次的天好机会。”
范增摆手道:“项兄客气了。”
“这次吴越之地遭此大难,受累众多,并非只有项氏一家,然独独项氏全身而退,这便足以证明项氏是有天意在身的,就算我不出言,项氏也定能发现的,我只是提前说出来罢了。”
范增并不邀功。
不过他也是好心提醒道:“现在秦廷动作很多,项氏一定要时刻警惕,若是为秦廷注意,定要护全自身,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让自己置身险地。”
项梁点头。
他沉声道:“多谢范兄提醒,项梁记住了。”
“然不管秦廷这么折腾,天下大势都不会变,我项氏灭秦的决心,也不会有任何动摇,如今楚地动荡不休,秦人猖獗,奈何项氏力量薄弱,不然岂会任由秦人张狂。”
项梁满眼恨意。
两人寒暄了几句,项梁便起身告辞了。
范增并未阻拦。
叔侄二人踏上了归途。
只是相较于来时的凝重,现在叔侄二人心绪放松不少。
项梁尤其。
他这次可谓收获众多。
不仅坚定了反秦之心,还得到了壮大项氏的办法。
而且他一直都清楚,楚国实力不可谓不强,只是过去内政过去严重,眼下秦廷出手,却是让楚地的贵族少了不少,某种程度来讲,也算是助力了楚地团结。
他们项氏也能因此得利颇多。
踏上归途。
项梁也是满心欢愉。
对于这位老友,更是赞不绝口。
难得的。
项羽也没有反对。
可惜此人太过惜身,现在天下未乱,不愿轻易投身,不然有此人相助,他项氏定能在楚地大有作为,但项梁也不在意,凭借他跟范增的关系,只要天下一乱,范增定会来投的。
文有范增,武有项羽。
他项氏何愁不能在乱世大展身手?
只是相较于项梁的满足,项羽依旧在思索着破秦之法。
他固执的认为。
想灭秦,必须遏制住秦军的嚣张气焰,不然六国势力唯唯诺诺,根本就不敢有太多动作。
最终还是得靠武力!!!
第321章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会稽山下。
张良跟何瑊已到达有半月之久。
当他们刚踏入会稽郡时,便已然听闻秦廷对啸聚于此的六国贵族进行了清剿,原本还想跟当地贵族联系的两人,在惊闻这个消息之后,瞬间就没了想法。
甚至。
这半月一直有意在隐藏身份。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秦廷清剿六国余孽用的是‘东南有天子气’这个借口。
而这个流言正是出自他们之手,也是他们借助江东势力散播开的,若是为江东贵族知晓,他们已到了会稽,只怕少不了受一番针对,甚至还可能遭受一阵打骂。
动辄更有生命危险。
两人自不敢拿自己性命去赌。
而两人之所以来会稽山,便是因为始皇会来此祭祀大禹。
除此之外。
会稽山也是南方山脉中,最具神圣性的名山。
会稽山古名防山,又名茅山、栋山。
栋者,镇也!
意此山乃扬州职镇也。
会稽山其山形四方,山多金玉,下多玦石。
据《越绝书》云,黄帝曾在这座山中留下了金简玉字的谶书,不过这谶书至今未为人发现,因而自无人知晓书中预言了什么。
不过这终究只是传闻。
就当世而言,会稽山的神圣性,主要还是源于大禹的遗迹。
而会稽山名字的由来,同样跟大禹有关,传闻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大会诸侯于此山,计功封国,由此此山便更名为了会稽山。
会稽者,会计也。
其次。
大禹即位的第十年东巡,崩逝于会稽山,也葬在了会稽山。
就附近民众的描述,会稽山也是颇局神秘。
山上有禹冢……有鸟来为之耘,春拨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周边郡县以为奇,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
山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
后来。
夏帝少康封少子杼到会稽山,专一守护祖先大禹之陵庙。
只不过距离夏朝覆灭已太久远了,大禹之陵庙后续便无人再祭祀,而商周开始,天下更推崇尧舜,大禹渐渐为人忽视,因而也不再为人注重,然而这一次,始皇提前公布的路线上,便明明白白的标有了会稽山。
也直接宣告天下将祭祀大禹。
对于嬴政祭祀大禹,天下有很多猜想。
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嬴政对大禹的尊奉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两者之功业,都超迈前代,都有着奠定华夏文明之雄心,不过张良心中也清楚,尊奉之余,始皇登临会稽山祭祀大禹,更多的其实是宣教。
因为大禹治水,便是修人事以胜天。
这跟大秦的理念相合。
而今始皇还未来到会稽,但会稽山下早已挤满了人流,附近的郡县早就派出大量人手围山,不许任何人上山,甚至还有专人清理山道,一切都安排妥当,只等始皇前来,完成最终的祭祀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