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镇抚大秦_分节阅读_第443节
小说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5:34
  他已然可以预见,用不了几日,咸阳将会变的无比热闹,只是张良也略有不解,如此囫囵吞枣,当真能招揽到有用之人?就凭那些堪堪读了几卷书,识得几个字的贫士,真能为大秦打开局面?
  他对此很是惊疑。
  与此同时。
  他心中也清楚,随着扶苏开了这个先河,日后士这个阶层的身份地位,将会进一步被拉低,而有扶苏的求贤令在前,若是日后再有人发求贤令,恐都会跟这次做比较。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眼下这道求贤令对天下士人的影响,尚没有表露出来,等到这场盛会结束,以及真的有士人借此晋升到高位,一定会为世人广为称赞跟向往,到时眼下倨傲不屑的‘士人’,反倒会遭人诟病,长此以往,士人身份的尊贵将不复存在。
  除非……
  这场盛会只是一场闹剧。
  虎头蛇尾,甚至直接是不了了之。
  然真的可能吗?
  张良摇头。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若没有猜错,这求贤令的手笔,并非真的出自扶苏,而是出自那个幕后执棋者,此人心思极深,算计也颇多,每次出手都定有收获,而这次又没有遭到刻意针对,想成为一场闹剧,恐都不太容易。
  只是张良也很好奇,这人究竟在图什么?
  名?
  他这几日打探了。
  即便是最初令这位‘钟先生’扬名的‘官山海’之事,他在城中一番询问下来,几乎大多的市人都不知这钟先生是何人,唯一能说得出来的,只有个储君扶苏,还有便是令他们啧啧称奇,甚至是为之叫屈喊冤的蒙毅。
  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好似惊鸿一瞥,便飞速为世人遗忘了。
  若是求名,又岂会这般?
  为此。
  他甚至刻意把这钟先生提了出来,想看看城中市人对此人的印象,只是得到的结果,同样令张良有些愕然,这些人唯一有印象的,只是此人是个‘奴隶’,还是皇室的家奴,甚至不少人还认为这人是好命能遇到殿下,不然根本就没机会出头,还有就是夸大秦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是这一番打探下来,张良更加疑惑了。
  这人究竟是什么心思,就这么淡泊名利,若当真是奴隶,以大秦的制度,恐早就脱离了贱籍,凭借其本身的谋算,也足以扬名立万了,而今依旧名声不显,且丝毫没有怨念,这跟他想象中的奴隶根本就没有半点相似。
  奴隶都是拼了命想往上爬,想摆脱自己的贱籍身份。
  还想谋取更多的名和利。
  这人似无欲无求。
  这让张良也是有些看不透。
  张良摸着下巴,凝声道:“从现在打听到的消息,这人目前就住在城中,而且似因为身份的缘故,四周还有专人监看,只是前段时间咸阳官吏针对此人,恐非是空穴来风,只怕另有隐情,可惜我在咸阳并不认识官员,不然倒是可以打听一下。”
  “然不管如何,此人,我都要见一见。”
  “唯有亲自见上一面,才知这一切是不是出自此人之手,也才能知晓,此人真正的用意,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此惊才之人,却为虎作伥,实是明珠暗投。”
  张良摇头。
  他坐在床榻上,听着外面传来的窃窃私语,也是暗中叹气,现在咸阳城越发热闹起来,他居住的邸店眼下便有很多各地到来的‘士人’,这些人,他私下也关注过,并无多少士人气质,反倒更多的是一些流氓草莽气息,也不由让张良哭笑不得。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张良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想冒名参加的想法。
  他现在心中唯一的心思,便是尽早弄清这名‘钟先生’的底细,若是能够,或许还会出言劝说几句,让其不要再助纣为虐了。
  夜已深。
  张良褪去衣衫,沉沉的睡去。
  雍宫。
  相较于张良的惊愕,扶苏也有些猝不及防。
  就他目前听到的消息,这次求贤令下,前来咸阳的人太多了,远远超出了他的意料,这种情况,不仅扶苏没有想到,之前跟他合计的张苍,同样也始料未及,两人这几日对此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但依旧没想好该如何处理。
  人太多了!
  这非是几十上百,而是上千近万。
  这么庞大的数量,对咸阳的治安,也将是不小的考验,因而这几日,他没少为朝臣抱怨,只是对于这些抱怨,扶苏也只能尴尬的笑笑,并不敢表露任何不满,然心中也是深感无力。
  他跟张苍商议了一番,决定还是去找嵇恒商量一下。
  毕竟这是嵇恒提出来的办法,嵇恒应该对当下的情况有过预估。
  想罢。
  扶苏朝殿外高声道:“魏胜,立即去准备车马,我要出宫一趟。”
  末了。
  扶苏又补了一句:“尽量不要引人注意。”
  吩咐完,扶苏独自在室内走来走去,依旧在思考怎么处理这近万人,这非是一个小数目,一旦处理不好,对咸阳都恐会造成动荡,而且他又该如何去安置?
  这都需要他考虑。
  而且这么多人,又当如何选才?
  这一切的一切都困扰着扶苏,让扶苏近来是寝食难安。
  半个时辰后。
  扶苏到了嵇恒的住所。
  嵇恒此刻正在院中纳凉,不知从何处制出的折扇,正呼呼呼的扇着,带起一股清凉的风,原本扶苏还提出,给嵇恒找几个服侍的侍女或者侍从,只是都为嵇恒拒绝了。
  见嵇恒态度如此坚决,扶苏也就没有再坚持。
  入院。
  扶苏拱手道:“见过先生。”
  嵇恒淡淡的看了扶苏一眼,指了指旁边的凉席,懒洋洋道:“自己找个位置坐吧。”
  扶苏点头。
  他径直在一旁坐下,天色已不晚了,扶苏也不愿就此耽误太久,开门见山道:“嵇先生,你提出的求贤令,可是把我累得不轻,眼下就关中,都有近千人赶来,若是算上关东,这次前来的‘士人’不说近万,至少五六千人是少不了的。”
  “这么庞大的数量,这让我如何去选?”
  “以往求贤哪有这么大阵仗,就算是孝公先祖时,也只有几十上百,而这已十分不错了,但跟我这次下发的求贤令,依旧不能相提并论,这数量太多了。”
  扶苏苦笑。
  他是真的为此焦急。
  他这次可是颁布的求贤令啊。
  要是搞砸了,对他扶苏的声誉,将会是极大打击,而且若因此为士人疏远,日后再想招揽人才,恐会变得艰难不少。
  嵇恒轻笑一声,显得云淡风轻。
  他揶揄道:“你有何焦急的?人来得多不是好事吗?不正突出你的人格魅力吗?”
  嵇恒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扶苏挠挠头,苦笑道:“先生就莫要取笑我了,若只是百来人,我或许会很欣喜,然这次前来的士人数量太多了,一旦处理不好,恐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反受其害。”
  “我现在是担心不已。”
  嵇恒摇摇头,缓缓道:“你并未理解这次求贤的真意,过去的求贤令都是君主颁布了,求的是官,取的是士人中的精英,然你只是一个储君,自不能跟君主一样,所以你走的是大众路线。”
  “取士于众!”
  “取官于士跟取士于众,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自不可同等对待。”
  “人多不算是坏事,人越多筛选的力度才大,也才能从中真正的选出几个人才,至于你所担忧的,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担忧,你把这些人看的太高了,这些所谓的‘士人’,当真是士人吗?”
  嵇恒目光冷冽。
  扶苏愕然。
  嵇恒继续道:“你颁布的求贤令,可是不看出身,不看门第的,甚至是不看身份的,而过去的求贤首要看的便是身份,非士不取。”
  “这是一种颠覆。”
  “颠覆过去天下盛行的精英路线。”
  “改走普罗大众路线。”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但跟大秦的体制又暗中契合。”
  “大秦本就对出身没什么看法,只要能斩获军功,便能更进一步,这求贤令实则是一样的。”
  “而这才是大秦体制该有的人才路线。”
  闻言。
  扶苏若有所思。
  他就知道嵇恒提出的建议定有高见。
  而嵇恒的建议往往都是从实情出发,也是更契合大秦现有体制的。
  只是这种挑选人才的办法真的可行?
  取官于士跟取士于众,两者的差别可太大了。
  士本就是贵族,自来饱读书卷,因而更有远见,更有想法,这些人出仕,往往对天下都有更切实的影响,而取士于众,那便意味着这些人之前或许都不是‘士’,只是在一番筛选后,挑选出了一些相较不错的‘民’,将其视为‘士’。
  但‘民’终究不是‘士’。
  他们真的能取代或者胜任‘士’的职能?
  扶苏心中存疑。
  对此。
  嵇恒并未做过多解释,扶苏身上是有着这个时代烙印的,也深受过去的‘士卿’思想影响,自然会下意识对‘士’高看一等,但‘士’这种文化,本就跟秦人体制格格不入,强行效仿,只会得不偿失。
  秦制的根本是法。
  而秦法之根基便在于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1页  当前第4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3/7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镇抚大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