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镇抚大秦_分节阅读_第454节
小说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5:34
  而且他看的出来,这是嵇恒的真实想法。
  他唏嘘道:“这便是你助秦的真正原因?你并不相信乱世后天下会很快好转,你只认为天下该尽快实现从乱到治,如此才能让天下变得更好。”
  嵇恒轻笑着点点头。
  他漠然道:“古往今来,天下变化很多。”
  “但真正改变的其实很少。”
  “唯有从周代开始的变法,天下渐渐跟过去变了模样。”
  “秦之所以为六国视为虎狼,当真是因为秦乃蛮夷?若是真论蛮夷,荆楚恐比秦更蛮夷,毕竟楚王这称号,都是自己强加上去的,何其的蛮横,然六国之楚国,却同样不待见秦,原因何在?”
  “其实原因你我都心知肚明。”
  “便是源于商鞅法。”
  “商鞅法打破了旧有的很多秩序。”
  “然底层的隶臣、亡人、还有普通民众,都有机会踏入到原本只有贵族才能到达的地方,所以六国才这么畏之如虎,唯恐自己的权贵身份被人夺走。”
  “所以商鞅变法这百余年来,六国不断的抹黑诅咒秦国。”
  “同时在自家境内不断造谣恐吓,让底层人信以为真,真视秦为残暴之虎狼。”
  “在百余年的抹黑下,秦之残暴越发为天下认同。”
  “也为天下民众抵制反抗。”
  “然事实真如此?”
  嵇恒嗤笑一声。
  他漠然道:“你们不敢告诉底层真相,更害怕底层知道真相,因为你们害怕失去,害怕自己拥有的一切,有朝一日为其他人夺走,而夺走这一切的,非是秦之贵族,而是你们眼中的奴隶、贱民,更害怕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沦为底层人。”
  “你们很清楚的知晓,自己过去是如何对待底层人的,所以无比的担心,自己沦为底层人后,也会遭遇如此黑暗的对待。”
  “所以你们对秦这么忌惮。”
  “秦讲律法之下一律平等。”
  “你们则宣扬,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秦讲法治,你们则讲礼治。”
  “随着秦跟你们的理念越发背驰,你们就越发容不下秦的存在,一刻都容不下,只不过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越来越强,你们也只能趋于自保,随着天下大势既成,最终还是难逃覆灭命运,最终为秦一统了天下。”
  “只不过随着天下一统,贵族最担心的事并未发生。”
  “因为商鞅法崩坏了。”
  “而在始皇这一番折腾下,秦法反而越来越崩坏,也将天下搅的越来越不宁,所以你们便再度猖獗起来,因为你们心中很清楚,秦终究跟你们不是一路人,你们也时刻担心着,秦有朝一日会重回到商鞅的老路,所以你们必须要反秦,要灭秦。”
  “等到灭秦之后,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秦的很多东西,都会被有意的抹去,有意的被隐藏。”
  “因为你们不希望这些东西为外界知晓。”
  “更不希望世人会怀念秦。”
  “然秦真如你们所描述的那么残暴不仁?”
  “呵呵。”
  “恐怕并不是。”
  “只是你们不会告诉世人,秦制究竟是什么模样,也不会告诉世人,秦为了保障底层的公正,付出了多少努力跟心血,也不会讲所谓的‘曝首三日’,只为首级认定无争议,也不会讲秦法夏,每一个人被判刑的人,他们的罪状都会如实张贴,只为让外界清清楚楚的知晓一切始末。”
  “因为这不是贵族的法。”
  “贵族想要的法从来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天下其实没有法家。”
  “只有变法者。”
  “只是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谈及法家,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都是商鞅,韩非,李悝等人,李悝著《法经》,主导魏国变法,拉开了天下变法图强的大幕,商鞅变法更是让被诸侯鄙视的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并最终一统天下。”
  “而韩非更是法家理念的集大成者。”
  “只是……”
  “他们的确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却法家鼻祖是何人,天下知晓的人很少。”
  “法家鼻祖。”
  “不是商鞅,不是韩非,也不是李悝,更不是管仲、皋陶。”
  “而是儒家之子产。”
  “儒家连荀子这般大才都不想承认,又岂会宣传子产?所以天下不知者很多。”
  “就外界知晓的子产相关事迹,大多是子产执政郑国,在郑国内部变法图强,但子产真正让儒家忌讳如深的并非是子产主导了郑国变法。”
  “而是另一件事。”
  “即子产铸刑书。”
  闻言。
  张良眉头一挑。
  他对子产了解到的不多。
  仅仅知晓子产似在郑简公时为卿,在郑简公二十三年正式执政郑国。
  而在子产执政前,晋楚两强争霸,郑国身处两强之间,内部贵族矛盾重重,郑国贫弱而混乱。
  子产执政后,一方面,运用其政治智慧在列强之间穿梭外交。另一方面,开始在郑国内部变法图强,大力改革郑国的土地和税赋制度,最终让郑国实现大治,国势由弱变强。
  只是嵇恒将子产视为法家鼻祖,这属实有些出乎张良之意料。
  对于子产铸刑书,他也几乎没什么了解。
  见状。
  嵇恒也知晓张良对子产的情况了解很少,而这其实也正常,郑国很早就覆灭了,天下留存郑国的史料其实并不多,加之儒家势大,相关典籍更是为人私藏,因而若不去主动查找,不知情才正常。
  嵇恒坐回自己的躺椅。
  他淡淡道:“子产铸刑书,若不主动了解,其实知情者的确不多,加之天下早就习惯颁布法典,所以子产铸刑书更显得无足轻重了。”
  “然实际并非如此。”
  “天下未有法典之前,大都经历过一个秘密法时期。”
  “那时的上层贵族,斗殴认为刑律越隐蔽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利于贵族随意处置底层国人,增加贵族的身份跟威严。”
  “而子产却一反常态,决定打破这种旧有愚昧。”
  “所以就有了子产铸刑书。”
  “即子产铸大鼎,将国家法律条文铸在上边,把鼎放在城中繁华之处向世人公布。”
  “这是华夏政务公开的先河。”
  “也是天下第一部公开出来的法典。”
  “自此之后,天下正式进入到法典公开的时代。”
  “子产之前并非没有法律,只是这些法律都是藏之官府,而不为百姓所知的秘密法。”
  “这也就是所谓的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而子产铸刑书,打破了天下长期以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政治传统,因而自是受到了很多贵族的猛烈抨击。”
  “其中便有当时的名人叔向。”
  “子产被孔子誉为‘古之遗爱’,叔向则被孔子誉为‘古之遗直’。”
  “两人却因此事,进行了一番激烈争锋。”
  “最终孔子同样也下场了。”
  “并为天下留下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这句话直到现在,依旧为很多贵族奉为圭臬。”
  “什么话?”张良好奇道。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嵇恒幽幽道。


第338章 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张良低语。
  嵇恒平静道:“叔向跟子产的争锋,其实拉开了天下当行德治、还是法治的争论序幕。”
  “而叔向当时的反驳观点可谓是雄辩。”
  “当时叔向跟子产都为天下有名的贤大大夫,私交不错,因而在子产铸刑书后,叔向立即派人给子产送了一封信,以表达自己的强烈抗议。”
  “这封信最终被记下了。”
  “信中叔向说:我本来对你寄予厚望,但你却让我非常失望。古时的圣王,都不公布法律,而是一事一议,由贵族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法律适用,就是因为害怕民众有争辩之心。”
  “即便如此,圣王依旧担心驾驭不了民众,又以义、礼、信、仁等来约束他们,设置高官厚禄劝诱他们服从,用严酷的刑罚来震慑他们。”
  “就此依旧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有圣明贤哲的君主、明察秋毫的官吏、忠厚诚信的长者、慈祥智慧的夫子,这样民众才能听从驱使而不生祸乱。”
  “民众知道了法律的内容,就不再害怕我们这些贵族和管理者了,开始心存侥幸不服从管理,并会引证法律和我们争辩,这种情况是万万要不得的。”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三部法律,都是乱世的产物啊。”
  “现在你作为郑国的宰相,改革土地赋税,制定了三部法律并把它们铸在大鼎之上公布,想以此使民众顺服,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诗经》中说,文王以德使四方万邦臣服,哪里提到了什么法律啊?”
  “民众一旦知道了争辩的依据,就会抛弃礼仪而引证法律,即使是一些蝇头小利、细枝末节,也会争执不休。于是乎,混乱开始滋生,贿赂开始盛行,在你的治理之下,郑国必将败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1页  当前第4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4/7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镇抚大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