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忍着,强忍着,檀凭之的嘴巴鼓的好像蛤蟆,脸面涨红,憋得实在是辛苦。
“这个人,难道是符睿?”
苍天不负我啊!
何迈指着符睿的那张丑脸,有些不敢肯定。
在场几人之中,就属他何迈战场上的少,但打仗的差事轮不到他,何迈也从不是个只知道张嘴等投食的人。
别人在战场上对线,何迈就找一块军帐边的高地站着观战。
那个时候,在襄阳城楼上叫骂的,梁成有之,符睿也没少跳,唯独最有实力的慕容垂,却像是只擅长下蛋的母鸡一样,极少说话。
何迈很确定,他在城楼上见过符睿的模样,这个躺倒在地身受重伤的丑瓜,确系符睿无疑。
“稚远,这……这符睿是谁杀掉的!”
脖颈处豁开的大口子,像是吃人的鱼眼睛,这肯定是刀伤。符睿武艺绝伦,究竟是哪位猛人能给他造成这样严重的伤害?
还是在这样的要害部位?
勇武异常的符睿,怎的会让此人近了身?
实在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
发出感叹的是刘裕,相比性情直来直去的他,唯有一人早已洞悉事件的内情。
便是笑的贼兮兮的何迈。
第400章 王与马何故共天下?
“依我看,必是王秘书斩杀无疑了。”
“什么?”
“稚远,这是你做的?”刘裕牛眼瞪得比牛还大,王谧满意的点点头,这个何迈,到底也还是有他的好处的。
看看,就是有眼力。
“不才,正是在下。”
“寄奴,你看看,杀掉符睿,我该得一个什么样的功劳?”
没有人给王秘书论功行赏,他自己倒是已经开始准备领赏,王谧灼灼的目光就在眼前,刘裕尴尬的要命。
“稚远,先不说领赏的事,这件事若是让谢将军知晓,恐怕我们这京口帮的名声可就更差了。”
京口帮?
王谧很惆怅,没想到啊,寄奴居然也想到这一层了。
明明是一件大喜事,但在波云诡谲,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晋朝,却很有可能转变为一件坏事。
目前在朝廷上一家独大的陈郡谢氏,必定不愿意看到琅琊王谧获得军功。
从上次竟陵一战,谢玄的态度就已经很明确了。
改进了兵器,大幅提高北府作战能力的王谧,居然一个军功都没能拿到手。
反倒是刘裕等白身投入军营的低级军官获得了擢升。
可以看出,在你的官位并不显达的时候,谢家的态度还是相当宽容的,他们愿意发掘人才,也愿意重用人才,并且给他们相应的报答。
刘裕的云麾将军便是此类。
但是轮到王谧这样的世家子弟,本就在朝堂上行走的大臣,谢家的态度就很微妙了。
抑而不表,便是谢家的方针。
让王谧的功劳无法上达天听,更没有办法获得应有的功劳,却也并不会刻意打压,这就是谢玄的选择。
应该说,这样的选择相当高明。
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大晋的皇帝司马睿是乐于看到世家互斗他好从中渔利的。
对于谢家对王谧的抑制,根本就是装聋作哑,当做没发生。再者,大晋的事情世家说了算,他司马家的人说了也不太管用。
于是,像是论及军功这样的小事,说不定竟陵之战都已经过去一个月了,那司马睿的耳中还未闻其事哩。
这种抑制,完全在各大家族的接受范围之内,根本就算不得是特别上不得台面的做法。
琅琊王氏呢?
这些年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别说是根本不可能与谢家抗衡,就连在朝堂上维持几个实权的位置都很难做到。
谢家也还没有欺负到王家的头上,王家也只能选择隐忍。
而现在,对于王谧来讲,更大的危机正在显现,远比被抑制的军功要凶险的多。
拉帮结派!
琅琊王氏正在北府军中搞自己的小团体!
这个团体之中,能征善战的武将有之,足智多谋的智囊有之,再加上一个有野心,有头脑的统领,俨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极有实力的集合了!
谢玄绝对不会允许在自己家的军队里出现这样的小团体,朝廷估计也不会允许。
因为刘裕等人都是从京口一地同时投入北府,天然的就是一股乡谊的力量。
这是就算刘裕他们不承认也没人会相信的一种力量,现在这个京口小团体的人,在谢玄有意无意的打压之下,不但没有渐渐势力消弭,反而越来越有本事了。
居然还能把氐秦大将斩于马下,越过了北府的各个将领!
王谧甚至能够猜想到,谢玄得知此事之后,表面上还要装作宽容大度,内里已经气得咬牙切齿的样子。
“管他作甚!”何迈大手一挥,显现出了自己一贯的乐天本性。
“之前我就说过了,稚远,你我投奔北府从来都是为了匡扶大晋,恢复旧河山的!”
“若是那谢将军连我们的功劳都容不下,还要给我们穿小鞋,那就是他小肚鸡肠,与我们兄弟有何干系?”
“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谢将军怎么想,那是他的事,兄弟们行的正,坐得端,还怕他陷害?”
何迈这个人有一个缺点,只要一激动就容易口不择言,前面说的还挺好的,后面就越来越走样。
怎的又说到陷害的问题上了?
谢玄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好歹也统领北府兵多年,这点容人之量他还是有的。
他也不至于使用特别下作的手段去陷害抵御氐秦的大将。
“何迈,你扯远了。”
“谢将军他怎么会这样做?”
关键时刻,还是刘裕体面,适时的止住了何迈的漫天胡言乱语。
王谧深深的叹了口气,其实他还是挺想让何迈继续说下去的,看看在场众人的神情,哪一个不是一脸的不甘心?
何迈说的是不是实情?
正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在大晋朝,世家的争斗总是要被置于军国大事之上,这已经是个人尽皆知的事情。
那些只知道唱高调,写称颂文章的世家权臣,嘴上说的再好听,笔杆子摇的再厉害,也无法否认。
套用一句迅哥的名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些话,现在还不能张扬,但是总有一天,王谧一定会站在朝堂上,指着那司马家的老儿,以及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将中原无数百姓置于险境而不顾的世家勋贵的鼻子,说出这番话来。
从这一刻开始,王谧感觉,他已经跳脱了穿越以来自然拥有的那种华贵的身份,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晋朝的人和事。
这个朝代早就已经烂到根上了,没有继续留存的必要,王谧要做的,就是依托现有的体系,完成全域境内版图的统一,之后就可以一脚将司马家的败类踹下皇位。
为什么南渡之时王与马可以共天下?
那是因为,王导很清楚,跟着他一路南奔的世家,多是只有花架子却并无热血的家族,即便推倒了司马家,其他几个世家也完全没有能力领导大晋重现辉煌。
再加上世家内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哪个世家上位,其他的世家都不会坐视。
况且,南渡初时的情况是那样的,虽然琅琊王氏一家独大,但其他几家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一旦王家想要再往前一步,绝对不会得到其他世家的支持,相反其余几大世家联合起来,也一样能够干翻王导。
第401章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为了一时的平静,为了让几大世家轮流坐庄,大家都能有汤喝,王导才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解决办法。
拱卫司马家继续当傀儡皇帝,如果说王导的身上具备什么其他权臣比不了的优点的话。
那应该就是王导选择了一条路,并且从一而终了。
多少权臣面对这唾手可得的皇位,庸庸碌碌的皇帝,总是初时恭谨,过后便嚣张起来。
经受不住至高皇权的诱惑,反叛帝室。王导的表兄王敦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但是王导却能够在维持晋朝皇室尊严的前提下,经受住了层层考验,最后把几大世家联合拱卫司马家的格局固定下来,这不得不说是王导的一项重要贡献。
而现在,情况和王导来到江左草创的年代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远方的强敌厉兵秣马,而东晋内部,各种力量此消彼长,随着谢安年事渐长,谢家对朝政的控制能力已经渐渐衰弱。
而根据历史记载,谢安之后,谢家也没有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的子弟。
也正是因为谢家的势力迅速的退出了掌控朝局的争夺战,才造成了上层权柄的短暂真空。
就是短短的一个空隙,便让司马睿以及他的弟弟司马道子抓住了机会,重新让司马家掌控了权力。
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司马道子,包括之后他的儿子司马消难,都属于人菜瘾大的典型,他们只想夺取权力,却并没有把权力用到实处的能力。
有了司马家掺和的朝堂关系,很快就向着更加混乱的方向滑落,不但没有能因为皇族振作而重现辉煌,反而因为司马家的各种骚操作,让北府军出身的刘裕捡到了便宜。
客观来讲,刘裕的恐怖战斗力毋庸置疑,但是,时也运也,若是没有司马家和几大世家的代表争夺权力,最后以北府兵作为筹码内战不休的话,刘裕这样的白身将军,是很难完全夺权的。
经历了几十年,司马家在东晋境内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的,只要司马家的人有能力,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号召境内的军队。
结果,司马道子天天沉迷天师道,宿醉不醒,却把好不容易抢到手里的朝政,全都交给自己年未及弱冠的儿子司马消难。
把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政搅和的一团糟,外有强敌,内有天师道屡次叛乱。
北府兵成为了朝廷唯一能够依靠的军事力量,有了这个基础,北府的实权将领才能够走到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