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镇守漠北这一事,韩信持比较无所谓的态度,小朋友们则跃跃欲试,很想上去冲一把。
苏定方镇守在哈拉和林和金水河之间,另有一路桓温军队,在渤海那边持续活动,形如显眼包。
安排他的本意就是去送……去麻痹敌人一波。
没奈何,全场挑战者里边打仗最菜的就是桓温,唯一一回灭蜀的大胜还是因为传令官敲错了鼓声,把撤退鼓敲成进攻鼓,这才绝地翻盘,神乎其神地取胜的。
这疑兵他不当谁当?
不知是不是麻痹敌军的效果太好了,韩信他们最终进兵结果相当顺利,很快就在苏定方的配合下将一群初步冒头的北方蒙古元军杀得干干净净,漠北各行省大震,从此绝了援助大都之心。
此刻,这群漠北的蒙古人还天真地以为,蒙元亡就亡了,他们本来也关系疏远不服管,可以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度嘛。
殊不知下一步,屠刀就即将狠狠地对他们斩下。
是年四月,春回大地万物生,大都城头草木葱茏,晴空万里。
参赛者全都从天南海北赶来,共同聚集在了此地,而文天祥、李庭芝、谢枋得等人也都来了,准备见证这一打入大都,改朝换代的伟大时刻。
天幕上,观众们都在给本朝位面,或者是自己Pick的参赛者打call。
【汉武帝刘彻】:仲卿,去病,今日就是最终一战的时刻,给蒙元一点大大的震撼!
【陈武帝陈霸先】:侄儿加油!打出我大陈的风采来,你就是万古岁月中最亮眼的那颗星!
【唐高宗李治】:定方好样的,横扫漠北,简简单单先灭他一国再说。
【北周武帝宇文邕】:朕的好孝宽,别人是武庙,你也是武庙,答应朕这回别再苟了,直接往前冲。
【宋武帝刘裕】:阿和,阿云,孔明,幼安,朕没有别的要说的,此战玩得开心就行,祝你们一切平安顺利。
【景泰皇帝朱祁钰】:廷益,你关注一下时间倒计时,小心注意安全:-)
【梁武帝萧衍】:子云!你文武双全,一直是本位面的骄傲,等你回来,大家一起研读你的红楼梦同人新作!
【蜀后主刘禅】:伯约加油喔,朕正带着美人们载歌载舞给你打气!
【明世祖郑成功】:小亨啊,别有太大压力,就当给以后打荷兰练练手了。
【终于想好了国号的女帝秦良玉】:宪之,朕准备了满院梅花迎接你的凯旋,冲冲冲!
【汉光武帝刘秀】:狄卿,正常发挥就行,平平无奇地打入京城,平平无奇地消灭蒙元,咱就是说,总得给别人留点发挥空间吧(骄傲. jpg)
【桓楚武悼皇帝桓玄】:阿爹,您一直是孩儿所仰望的对象,朕相信您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延续传奇。
万朝中,即便是一些看似无关之人,也在十分热情地给参赛者打气。
【晋明帝司马绍】:荀刺史虽然为了救江万里夫妇的尸首,过早地退出了副本,没能参与本次盛况,但我们依然衷心祝愿各位剑出无悔,武运昌隆。
【大秦天王苻坚】:朕在长安静候佳音,各位加油!
【魏文帝曹丕】:本位面无人参赛,朕给君实先生摇旗呐喊一波,先生清风朗月,风华无双,委实是古今难见的定鼎乾坤之才。
【大顺皇帝李自成】:张王冲鸭,谁说出身草莽者不能为天子!
【魏孝庄帝元子攸】:张王的风采与品格大大激励了朕,张王加油,朕要目送你登基!
【东晋康献太后褚蒜子】:谢枋得是朕的母族陈郡谢氏后人,叠山公此行必胜!
【隆武帝朱聿键】:文山先生加油!史阁部加油!二位风骨真可谓光新耀昭,万世不灭矣。
【新皇帝王莽】:朕准备制作一批参赛者的高清写真画册,限量赠送万朝,想预约请从速(大家康康朕让宫廷画师新画的冠军侯横刀跃马图. jpg)
【汉武帝刘彻】:还不错,给朕来十本。
……
在万朝观众狂热的呐喊声中,大军汇合,包围了蒙元最后的孤城大都。
这是古往今来第一的璀璨阵容,全武庙行,堪称空前绝后的一幕。
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
张世杰玄衣白马,立于风前,肃然清毅地遥望着远方的这座雄城,四百年来,朝代更迭,华夷倒置,从元到明,它依旧是帝国之都。
有那么一刻,他仿佛望见了城池盘桓在天际下,王气苍茫回旋,犹如游龙耸立的脊骨,也像是终生难越的迢递关山。
人的一生便如同一场无垠的跋涉,从出生到死亡,那只扼住咽喉的手,那片悬在头顶的利刃,那片在远处时不时投下阴影,要将人推入深渊永夜的——便是命运,是天意。
但他现在走到了这里,已无所畏惧。
命运有百险千劫,那就挥剑斩之,直到命运向他低头称臣为止。
张世杰拔出剑刃,铮然指向了天穹,一字一句道:“全军出击!”
第112章
忽必烈未曾想到, 这一天居然来得这么快。
分明不久之前,他还在和亲信弹冠相庆,终于处理掉了威胁巨大的阿里不哥和太子真金, 保住了自己的帝位,结果转瞬之间,张世杰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千里万里, 山水迢递, 他们难道是飞过来的吗”,忽必烈暴怒, 将御案前的东西一股脑推倒在地, 厉声斥责着一众下属,“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丞相安童等人低下头, 唯唯不敢应声。
忽必烈翻阅着一张张战报,尽是平安无事,一片祥和气象,到此时他岂能不知,这群属下尽是阴怀异图, 多地怕是早就陷落, 消息却被封锁,未曾泄露一丝一毫。
张世杰刚起兵的时候他根本没当一回事, 隔行如隔山, 这种海上舰队转战陆上的,简直等同于自取灭亡。
本以为派出张弘范就能轻易解决,谁知道自从崖山之败后,情势急转直下, 一发不可收拾。
先是边地的重要粮仓占城与安南陷落, 紧接着福州告急, 江西全境覆灭,伯颜大军被全歼,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连串的败讯,从江南至漠北的全线溃败。
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筹集粮饷,紧急调兵支援,四处救火救急。
从前查抄蒙古贵族换来的收入早已不够用,忽必烈只能将目光瞄准了百姓税收,半年间收了三回重税,总算是勉强凑出了行军开支。
心想着,朕爱民如子,非是有意,乃不得已而为之。
先苦一苦百姓,待朕度过这个难关,定将一切都还回去,让我百姓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当然,仅限于蒙古子民,不包括第四等汉人)。
饶是如此,前线也是败绩频传,潼关、蜀中、汴州等重镇先后陷落,好容易阿里海牙在滑州来了一手黄河决堤,以百姓为饵,困住了对方大将霍去病和李来亨,最终却仍是被冲破重围,逃了出来。
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次翻盘机会。
错过之后,一溃千里,直到今日得大都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再说这李来亨,还有扬州那边打出的史可法督师旗帜,江南地区的于谦,这些可都是名声在外的前明英杰啊,忽必烈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嗤之以鼻,谁在哪里故弄玄虚,骗鬼呢这是。
结果等画像从前线传回来,再和史料里一对比,竟然一模一样,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此刻,忽必烈满心沉重地走出殿宇,抬头仰望着虽已步入春日,却仍旧显得阴霾遍布的天空,风沙呼啸着在他眼底吹出一片晦涩。
连这样死而复生之事都出来了,难道真的是天要大元亡吗?
纵观张世杰起兵以来,一路顺风顺水,所向披靡,简直迅捷得不可思议,仿佛老天都站在他那边,一路遇到的攻坚战固然不少,但更多时候却是闻风而降,打开城门迎王师。
这些该死的官民士绅,食君之禄,却不思忠君报国,居然如此不知廉耻地倒戈投效新朝,有时甚至连一点象征性的抵抗都不愿做!
忽必烈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愤怒之火。
张世杰一个出身卑贱的堕民,凭什么能得众人拥护,站到如此高度,贼老天是瞎了眼吗,他不服!
直到这个时候,他都不觉得自己有错。
朕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先是铲除了成宗留下的巨大财政漏洞,又扳倒了扶持自己上位,想把自己变成傀儡的权臣。
每一天夙兴夜寐,通宵达旦地工作,事必躬亲,古往今来何曾有他这么勤奋的帝王?
殊不知,正是他的事必躬亲才搞出了大祸。
忽必烈为人专横独断,什么人都必须听他的,反正他才是满朝文武中最高明的一个,下属官员处理政务一旦不合心意,动辄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什么诛十族、剥皮楦草、鼎镬之刑之类的前明酷刑,被他一个不少地继承了下来。
他还特别喜欢在朝堂之上杀人,血溅五步,以此来震慑公卿百官,并且有时候的理由十分无厘头。
比如宰相卢世荣干得好好的,忽然被当庭拖出来乱刀分尸,就是因为大喇嘛八思巴预言,“名字中带有一个草字头者必反”。
当然事实证明,这话说的是淮南李庭芝。
不过忽必烈可不管,直接将任何与之沾边的人都清理了一遍,六部官员都缺位不少,不得不临时顶替上来补充。
到了后期张世杰起兵时,大都中的百官每逢上朝,都要含泪牵袖与家人告别,不知自己这一去还能不能归来。到了散朝时,若能顺利归家,便忍不住相拥而泣,庆幸自己又多活过了一日。
忽必烈对八思巴十分信任,因为压力巨大,所以将一线希望寄托在了超自然力量身上,寻求个精神寄托。
根据八思巴的建议,之前他派杨琏真迦去挖掘明朝帝王宗室坟墓,准备剖棺戮尸,毁尽其骨,与牛马呕泄等世间至为污秽之物混合埋葬,以此来镇压大明王气。
又有一系列骚操作。
什么征四十万民夫出征;什么公开买卖官爵只为筹集军资;还有什么为了防止大将拥兵自重起不臣之心,故而设置营地灵活用兵,不允许将领掌握私兵,导致许多大将不得不带着完全不熟悉的新兵上战场……
朝中的有识之士见他如此倒行逆施,人心必然生变,极力抨击,甚至抬棺死谏,以头触柱,也没换来忽必烈的半点回心转意。
加上兵燹之余,赤地千里,粮谷欠收,又出重税,百姓什么易子而食、观音土、吃树皮之类的都是常规操作,就这样依然活不下去,饿殍遍野,伏尸千万里。
忽必烈不让百姓吃饭,百姓自然要砸掉他的饭碗。
所以,张世杰旗帜一出,所过之处响应如潮,黎庶要么揭竿而起蜂拥加入,要么箪食壶浆争相慰劳,让他在起义之处迅速扩充实力。
一开始下场的只是百姓,到后来气候已成,大势已经站在了他那边,众多的世家贵族、衮衮诸公眼见有利可图,纷纷明里暗里倒戈相向,果断放弃了与蒙元政权共存亡,献城献土,只求来日论功行赏,在新朝搏一个开国元勋。
这些人小半本就是墙头草,还有一大半全是为忽必烈所迫,特别是那些蒙元军功贵族,几度被忽必烈不懂军事,一同胡乱指挥安排,派出去送死,一通微操遥控死得可难看了。
倒流时空的这个版本的忽必烈年纪轻轻,未经军旅历练,压根不知道战场风云瞬息万变,只知想当然地进行安排,一场场损兵折将,元帅战死,也让军功贵族们怀恨在心,一有机会果然反了他。
天下百姓也是被忽必烈逼反的,假使他不四处胡乱用兵,颐养天时,休生养息,怎么说也能撑久一点,哪里至于才登基数年就兵败如山,大厦将倾。
从如此意义上来说,张世杰如今在大都城下,不是一道给蒙元王朝一剑封喉的利剑,而是一张这个帝国百年间累累血债的判决书。
……
此刻,忽必烈登上大都的顺承门,落日楼头,旌旗招展,极目远望。
城下漫山遍野尽是敌军,长旆纵横连云,甲光浩瀚摧城,铺排的剑戟如电光般纵横席卷,轰然的进攻战鼓回响,森森然满蔽长空。
放眼望去,至少有数十万之众。
而忽必烈这里却只有一城的数万守军,和寥寥一座孤城。
此刻,他心头终于生出了一丝悔恨,倘若当初没有和真金、阿里不哥火并,而是将张世杰的威胁放在首要之处,并肩御敌,是否今日犹有反败为胜之机?
但这样的懊悔情绪也只是在心头一掠而过,随即背脊挺得笔直,一副傲慢而又冰冷坚定的姿态,像忽必烈这样的人,纵然问题再大,但他的意志总是坚决如铁,是一位真正的铁血战士。
而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