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_分节阅读_第454节
小说作者:干卿底事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2:46
  周军部署尚不足以形成合围,宇文护向陈蒨求助,请陈朝派人配合他的征战计划。
  关于究竟该不该出兵,朝议会上众人各执一词,或云“周国与我连年侵边骚扰,哪得使贼子诚心如意”,或曰“此乃侵吞齐国的良机不可坐失”,皆有自己的主张。
  陈蒨神色淡然,一只手闲闲地轻抚着膝上长剑,听了半晌,待所有人的意见都表达得差不多了,目光一齐投来,方才语气决断地告知说:“江国公、楚国公、始兴郡公,各领兵马万余,进攻邙山南北、阳城。”
  此话一出,支持出兵的人欢欣鼓舞,不支持出战者唉声叹气,吴明彻、萧摩诃、程灵洗各自领命。
  众人等了半天,都不见有下文,不觉愕然道:“还有呢?”
  灭国之战啊,咱家陛下总不能就安排三万人参战吧。
  陈蒨还真不打算再派人了,至少现在不行,至于什么时候行,取决于被他提前一步派出去的韩擒虎和慕容绍宗工作进度。
  金镛城守将是韩擒虎故旧,历史上就是被他单骑入城劝降的,陈蒨依旧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吴明彻等人表面上负责和北周配合作战,实际上要切断高湛退路。
  慕容绍宗作为从前的北齐战神,威望颇高,在北齐内地一面纵横驰骋,一面劝降安抚,所过之处有不少齐军倒戈。
  当然,大家倒戈也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名声,主要还是辛弃疾带了三万精锐明夷军,谈不拢就打,这搁谁身上不怕啊。
  这一路的终极任务是先打一波,再丢一波,最后让高湛觉得南方很弱,自己又行了,来一套御驾亲征的操作,准备将在北周那边损失的土地都从南方补上。
  然后,就可以活捉他,让他当「叫门天子」啦!
  陈蒨一通战术谋划猛如虎,宇文护在河阴被斛律光、段韶先后大破,输得极为凄惨,无奈只好又一次向南方求助。
  陈蒨得了他割让的十余座城池,便将小老虎派往前线,为宇文护解围。
  宇文护惊魂未定,又见小老虎勇冠三军,南朝得此猛将,日后要想图谋南征怕是难了,于是在庆功宴上屏退众人,举杯相劝道:“想君年少英姿,手握重兵,恐难逃功高震主之猜嫌,何不退归拥兵,暂敛锋芒,图自保之计。”
  小老虎:“……”
  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对自己用反间计?!
  小老虎做事一贯无法无天,生气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将宇文护锤了一顿,打得鼻青脸肿,扬长而去。
  宇文护恚怒在心,不宜撕破脸面,只好掉头猛攻,在战场上发泄怒火,最终还真被他成功攻下了洛阳。
  洛阳失陷之后,邺都已经岌岌可危,整个北齐的前途已然一片暗淡无光。
  宇文护本在扬眉吐气,却听闻陈朝的辛弃疾已经抓捕到了高湛。
  高湛御驾亲征被俘,初始还很硬气,一口一个“朕”,让他赶快放人。
  结果不知被辛弃疾怎么折磨一通,出来时精神恍惚,眼神痴呆,从此辛弃疾不管说什么他都无有不从。
  每到一处城池,直接利用皇帝身份帮助陈朝叫门,齐军固然束手无措,明夷军却趁机振臂高呼,大举攻入,数月间已经拿下了四十城。
  四十城!
  宇文护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看身后刚被打下的洛阳,顿时就觉得不香了。
  一层阴影笼罩上他的心头,他赶紧快马加鞭,又从长安调集了不少人马兵力,加快了进攻的步伐,终于在次年深秋和辛弃疾在襄国会师,一同进军邺城。
  虚假的灭国:按部就班打过来,走直线,比如宇文护。
  真正的灭国:在地图上绕了大半圈,所过之处全部成了本方土地,比如辛弃疾。
  大军集合,顺着漳河扎营,里三层外三层,将北齐最后的孤城邺都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此外的诸城虽仍有部分势力未曾平定,却已经七零八落,各自为战,守城抗敌有余,想要分兵援助邺城却是力有不逮。
  到这个生死存亡的程度,高湛已经派不上什么用场,因为愿意留下死守邺城的,都是北齐最后的孤忠,决定殉国的那种。
  高湛一露面,就被城头的斛律光当场射了一箭,如非小老虎在旁边看管他,眼疾手快将他拉到一边,险些就扎了个透心凉。饶是如此,也已经身受重伤。
  斛律光大喝,本朝先皇已然殉国,何人敢行冒充之事!
  随后就从身后牵出一个十几岁小孩,乃是城中众人新拥立的小皇帝高延宗,齐兵上下并文武百官,望着城下集结的大军,脸上满是悲愤之色,早已决定要决一死战。
  辛弃疾见对方气势正盛,哀兵可用,自然不可能强行硬攻,以免造成北方太多伤亡,随即召开军事会议,北周众将也来了。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有说围而不攻,修筑城壕,断其粮路,待邺城弹尽粮绝自动崩溃的,可惜耗时太久,根本等不起。
  有说决堤漳河水倒灌城池,趁乱攻破城门的,可惜伤亡太大,牵连无辜者甚众,况且邺城宫阙等会修缮一下还要用,陈朝准备将此地建设成北都,自然不能让邺城宫阙百姓被毁。
  有说架设云梯,先猛攻一阵,展现出我们的实力震慑敌军的,有说每天敲锣打鼓,借着噪音的掩饰挖地道进城的,也有说将降书射入城头,扰乱民心的,还有说每天拿大喇叭到城下喊,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你们没有援军了,主打一个心理战,从根本上摧毁对方士气的。
  众人吵吵嚷嚷中,北周战神韦孝宽忽然来了一句:“以我之见,这高湛还有大用场,倒不如将他扔到晋阳去。晋阳那边还有一股势力尚未平定,只是被本方军队所阻隔,没法过来支援邺城,正好让高湛去接手这股势力。”
  辛弃疾:???
  为啥要让高湛去接手这股势力,他怎么感觉这句话每个字都能理解,合在一起就听不懂了呢?
  他环顾四周,发现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懵逼。
  于是韦孝宽又解释道:“本方控制高湛带着晋阳兵杀回来,途中暗暗给他放水,让他成功返回邺城,和这个高延宗争位,此事不就迎刃而下了么?”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段韶、斛律光纵然看出问题,也没办法反对。邺城守军可以拒绝一个被敌方控制在手中的叫门天子,但总不能拒绝一个带着军队来救他们的先代皇帝吧?”
  “高延宗本就是被临时拥立起来的天子,懂甚政务,不过是看重他所具备的背水一战的精神意义。他与高湛一阵冲突之后,不论胜负都不能再作为齐国的旗帜,城中的斗志也都会因为这场内乱而消减。”
  “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把高湛送到晋阳去,顺带给他回邺城让个道罢了。”
  辛弃疾:“……”
  小老虎:“……”
  宇文护:“……”
  如此言语一出,众人不禁瞠目结舌,不是,你也太狗了吧。
  万朝观众也纷纷竖起大拇指,韦孝宽不愧是武庙中的狗王,堂堂一代战神,竟能和朱祁镇对上部分脑回路,这是何等的卧槽。
  高湛很快被打包一番,在无比忐忑不安中,被送到了晋阳。在那里,他受到了困守孤城的晋阳守军史无前例的热烈欢迎,很快召集了一支军队。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高湛完全没有往邺城走的打算,一心只想着逃命,带着队伍一阵狂奔乱窜,居然逃往了突厥!
  偏偏这位晋阳守将又是个忠义之士,一心想回援邺城,见高湛逃到突厥边境,不禁大失所望,心想天子纵然一死也要死社稷,安能前往他国卑躬屈膝,腆颜求生,以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我高祖神武皇帝乎?
  当即弑杀高湛,随即横剑自刎,余部在副将的带领下掉头重又赶往邺城。
  消息传到陈周联军的阵中,众人听闻高湛的死讯,真真是悲从中来,相与叹息,好端端的一个毫不费力拿下邺城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韦孝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计更比一计狗:“邺城立一个皇帝,我们不妨也立一个跟它打擂台。”


第180章
  韦孝宽的立新皇帝计划尚未真正投入实施, 就已出师未捷身先死。
  主要是,邺城之中出现了动荡。
  这些日子以来,灭齐大军虽然围而不攻, 未动用一兵一卒,但也并非什么都没做。
  辛弃疾安排了一些人手轮番在城下喊话,一会儿是什么“高湛已死, 外援尽断, 尔等已成孤城”,一会又是什么“降者不杀, 尔等宜自顺应天命, 速速来归”,不断上演攻心计。
  至于效果嘛, 不幸十分有限。
  昔年宇文护攻城掠地,曾在大破城池之后,将满城百姓屠杀,只留一小部分活口掳掠为奴,带走以供驱策。
  盖因宇文护的名声过于恶劣, 前科累累, 邺城上下都一致认为,城破之后必然无幸。
  反正横竖都要一死, 断无生理, 莫如放手一搏,也好坦然无愧地走上黄泉路。
  眼见城中抵抗意志甚为坚定,辛弃疾为了试探齐军力量,特意将韦孝宽拉出来, 带到邺城底下遛了遛。
  没办法, 因为玉璧之战的关系, 韦孝宽就是每一个北齐人的噩梦,眼中钉,肉中刺,时时刻刻恨不能致他于死地。
  当年在玉璧,韦孝宽以区区数千兵力大破东魏十四万大军,其中有七万将士都因他而死,就连高欢本人也由于这一战而亡殁。
  虽说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本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玉璧一战死相何其惨烈,凋亡何其凄凉,死去的又都是高家最初的精锐与死忠,也就是如今邺城当中这些守军的父辈,谁能不对此恨之入骨。
  韦孝宽一出场,便宛如一个人形靶子,仇恨值拉得满满的。
  被迫上阵的韦孝宽:???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讲武德,这么欺负他一个老爷爷合适吗?
  他刚出现,城头齐军的眼神一下子变得锃亮,杀气纵横,满眼都写着“neng死这狗贼”!
  箭镞铺天盖地,如暴风骤雨一般迎面落下,辛弃疾面色淡然,伸手将韦孝宽拉到掩体后面躲避,一面根据齐军的攻击密度和时常,估算他们的武器库存。
  韦孝宽听着两边呼呼的风声和箭矢乱飞的声音,简直毛骨悚然,死命攥着他衣袖问:“你到底看出什么来了?”
  辛弃疾等了许久,发觉攻势减缓,悄悄将韦孝宽推出去一丝。
  不料,方才消泯下去的箭雨一瞬又变得无比炽烈,每一支箭都夹杂着滔天怒火,从四面八方涌来!
  辛弃疾披甲挥剑,觑准归路,带人从容退回了安全地带。
  他见外面飞箭四蹿,密密麻麻,宛如大饼上的芝麻一般铺满了天穹,不由感叹道:“郧国公,看来你的人缘着实不大行。”
  韦孝宽面无表情,隐隐瞪了他一眼,怒道:“老夫要是人缘好,还至于一直升不上八柱国么!”
  “往好处想想”,辛弃疾想起韦孝宽一生坎坷的宦海浮沉,生出一抹同情之意,拍着肩膀安慰他说,“也许并非你的人缘问题,而是人品问题——宇文家是真的信不过你。”
  韦孝宽无语,那不更可怕了吗。
  “小友,咱还是别聊这个了”,他身心俱疲地捂住额头,“你看了半日,可有什么收获?”
  提及正事,辛弃疾沉吟道:“据我估算,依照邺城守军对你的恨意,再这般来上几遭,他们的弓矢便会库存告罄。”
  韦孝宽:“……你说还要来几次?”
  他这辈子最大的错,就是赞同联陈灭齐,上了陈朝这些人的贼船!
  幸好辛弃疾网开一面,并没有打算让他去送死,而是连夜找军中工匠制定了若干韦孝宽模样的人形立牌,每日轮流推到阵前去挨箭。
  如此三番五次下来,一群韦孝宽们被轮流洞穿得千疮百孔,城内守军终于发觉,不再上当。
  齐军又数次趁夜开城出战,欲突袭营地,均被早有防备的众人扑杀回去,反倒损兵折将不少,嗣是恢复平静,按兵不动。
  入冬以后,恰逢天寒地冻,段韶每日遣一小队士兵开挖沟壑,引通渠水,众人不明就里,皆以为他在开凿饮水源,只作冷眼旁观,未加干涉。
  不料一夕气温陡降,漳河尽数为之冻结,北齐士兵提前一夜就将河水尽数浇在城头。
  到了次日,邺城高墙已是一片高寒冰封,明晃晃滑溜溜宛如一片镜世界,全然不可攀登。
  今年乃是邺城空前绝后最冷的一回,明夷军都来自三吴之地,江南烟水,何曾经历过这等仿佛要将人眉毛都冻掉了的寒冬,纷纷熬不住,连武器都无法持握,只得轮番回到军帐中生火取暖。
  小老虎也穿上了厚厚的毛外套,双手揣在一处,穿梭在军营中察看各处情况,宛如一颗毛球不停地滚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5页  当前第4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4/4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