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的理解,但凡是这种屡次都死不掉的人,以后一定能大放异彩。”
“为什么这么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还绝对不会让他死掉。”
“好,我去找他好好讨论一下安业坊以后的发展事宜,顺便问问他,长安县的土地能否与万年县的土地联动,种植更多的棉花。
你去不去?”
温柔闭上眼睛摆摆手道:“我不去,我们不是一路人,以后还有很大可能是敌人。”
“为啥?”
“因为他现在是给事中,只要是给事中,就一定是我家的敌人。”
云初见温柔找了一份文牍扣在脸上,就翻身而起,穿好靴子就直奔西市,去找刘仁轨。
杂乱的西市跟整齐干净的东市根本就没法子比,就像菜市场跟大超市没有可比性一样,这里虽然杂乱不堪,却处处透着生活的气息。
一个县的主官去另外一个县寻找那里的主官,对于官员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
这里面有一个道理叫做——天无二主!
同样的,上面的主官也基本上不会去下级主官的衙门,有事,会在馆舍或者其余地方见面,反正,衙门是不会去的,至少不会长时间地逗留。
刘仁轨不在乎这些,云初到来的时候,正好是他中午休憩吃饭的时候。
火盆上架着一双铁筷子,铁筷子上放着两块胡饼,矮几上放着一壶添加了羊油的茶水,看样子,这就是刘仁轨的一顿饭。
从他熟练地翻动胡饼,并且不害怕烫手的表现来看,这样的饭食他吃了也不是一顿两顿的了。
刘仁轨丝毫没有因为午饭太寒酸就显得窘迫,而是很自然地将胡饼考好之后分给了云初一个。
“老夫寒酸习惯了,比不得县丞整日里锦衣玉食,偶尔尝尝粗粝的食物也不错,吃个新鲜。”
云初笑着接过胡饼,熟练地先从烤得焦黄的外皮吃起,吃掉了散发着麦子香味的外皮,没有动刘仁轨的油茶,倒了一杯清水喝了一口道:“我十三岁的时候,才吃到了第一口白米饭,县尊知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刘仁轨瞅着云初没说话,云初只好继续道:“我当时就在想,老子以后要天天吃白米饭。”
刘仁轨道:“欲壑难填啊。”
云初摇头道:“本官以为,一个人追求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而不是打击。
当然,只要他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就值得赞扬,获得的财富就应该受到保护。”
刘仁轨扬扬手里的胡饼道:“不是哪一个人都能侥幸从千军万马中活下来,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县丞这般钻营的本事,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大比上一举夺魁。
所以,云县丞以为自己依仗努力得来的东西,却不知对于愚钝的人来说,就是掠夺。”
云初快速地将手中的胡饼吃完,连渣子都填嘴里道:“某家今天来,就是为了纠正县尊的一个谬误。”
听云初这么说,刘仁轨竟然放下吃了一半的胡饼,朝云初恭敬地施礼道:“刘仁轨洗耳恭听。”
面对刘仁轨这种闻过则喜的样子,云初尴尬地道:“我们不妨探讨一下,相互学习。”
刘仁轨严肃地道:“既然是刘某的谬误,只要切中要害,刘某自然洗耳恭听。”
云初见刘仁轨认真,不像是在戏耍他,就很严肃地从怀里摸出一个钱放在刘仁轨面前道:“今天,某家就好好地跟县尊说说钱!
不知县尊以为钱为何物?”
刘仁轨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忍不住皱眉苦思一阵,最后拱手回答道:“老夫以为钱就是东西,而东西指的是钱能买到的一切。”
云初摇头道:“钱的本质是时间与劳动,不管县尊用钱去买任何东西,不论是一座房子,还是一块糕饼,亦或是一件衣衫。
归根结底,县尊买的是工匠的劳动时间,供货商的劳作时间,农夫的劳作时间,与养蚕人的劳作时间。
不论东西如何变幻,最终还是要回到工匠,农夫的有效工作时间上来到。
第八十九章 对于古代官吏要要引导
跟古人讲经济学多少有些奇怪。
不过,这就是云初想要的效果。
见刘仁轨的眼睛里开始出现蚊香圈,云初就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大唐,凡是别人听不懂的学问都是高级学问,就像玄奘传播的学说,没几个人能听懂,这并不妨碍大唐人对这种学问趋之若鹜。
此时此刻,白居易那种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得懂的诗词没有市场,大家作诗的时候,还是以华丽为主,所以,这个时候的大唐,除过云初之外,没几个能被人记住的诗人也就不奇怪了。
云初的目的就在于让刘仁轨知晓,他云初对于经济的见解早就在九霄云外,而他刘仁轨还在地上跟蛆虫一样的在爬。
不过,刘仁轨这人有一种奇怪的本事,那就是鉴别学问真伪的本事。
虽然云初讲述的东西他每一个字都明白,连在一起就不明白,这并不妨碍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所以,开始的时候还表现得有一些轻佻,随着他听不懂,理解不了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家伙就表现得越是虔诚。
看得出来,他在努力地记忆云初说的这些奇奇怪怪的理论,并且准备好好地学一下。
每一个街道主任都必须学的入门级社经,在大唐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一般情况下,这种学问只会拿来家传,绝对不会公诸与众的。
长安今天的天气格外得冷,两人围着一个火盆,絮絮叨叨地在说话,门外,又开始飘雪。
今天的雪显得很沉重,是雪粒子,虽然不多,却被风吹着堆积在门槛下,没有多久,就积蓄了很厚。
“这么好的学问为何不写成书传播呢?”
等到云初喝完一瓶清水之后,沉默的刘仁轨这才低声发问,看样子,云初的新学问,还是给了这个倔强的小老头很大的冲击。
“你看,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的,看清楚本质之后,其余的不过是变种,万变不离其宗。
我知道你暂时没办法理解我说的这些东西,不过没关系,可以在实际运用中慢慢地摸索,印证。
道理不辨不明,不过,我还是坚持以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刘仁轨抬头看着云初道:“这么说,晋昌坊,曲江里,万年县都是你实践的结果是吗?
你现在,还要加上长安县?”
云初点点头道:“长安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因为我的官职低微,这才只能从万年县开始,可是呢,万年县一旦发展起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吸长安县人的血。
而且,这种吸血还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刘仁轨点点头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本就是天地的道理,你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云初瞅着刘仁轨道:“我一开始发展晋昌坊的时候,就想将摊子铺开,希望狄仁杰能够带着长安县的人干出一番与晋昌坊同样的事情来。
结果,因为掣肘太多,狄仁杰失败了。
后来,裴行俭上位之后,我又希望裴行俭能跟上万年县的发展步伐,结果,裴行俭过于高傲,不屑于屈居人下,所以,他也失败了,还留给了长安县老大的一个烂摊子,那么,我现在想问县尊,如果让长安县追随万年县的发展步伐前进,会不会有伤县尊的清名?”
刘仁轨沉默片刻道:“萧规曹随都没有留下恶名,刘仁轨这点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
若是云县丞能让长安县的百姓,也过上如同晋昌坊百姓一般富裕的日子,刘仁轨就算是被万人唾弃,某家,也甘之如饴。
所以,云县丞此次前来,将有利于长安县乎?”
云初从怀里掏出一把棉花籽,放在矮几上。
刘仁轨明显是一个农家子,他看了好一阵子的棉籽后道:“此为何物?”
云初道:“白叠子。”
“棉花?哦,听说这个名字还是云县丞起的。”
云初离开官廨,从枣红马背后的马包里,将自己的取暖装备拿进来,放在刘仁轨的面前道:“县尊,先看看。”
刘仁轨打开袋子,将云初的雷锋帽,棉手套,棉袜子,棉护膝,棉鞋,棉衣,棉裤,绿色的军大衣一一摊开。
然后就脱掉身上的衣衫,只剩下里衣之后,就开始穿戴这些东西。
等小老头把这一套装备穿上之后,一个云初印象中的兵痞子就出现了。
刘仁轨穿好装备之后,就重新熊一样坐在云初对面道:“好东西,暖和,结实,就是这白叠子的价值不菲。”
云初笑道:“这又要回归到生产力这个名词上来了,敢问县尊,长安县上等田地一亩可产多少粮食?”
刘仁轨皱眉道:“夏秋两季,四担粮食,最多不可能超过五担。”
云初又问道:“价值几何?”
刘仁轨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叹口气道:“七百文。”
话音未落,就用戴着棉手套的手挥舞一下道:“好吧,五百文。”
云初又指着刘仁轨身上的装备道:“县尊同时也是门下给事中,对于兵事也非一无所知。
若是这样的一套衣衫,装备给远征高句丽的大军,县尊愿意用多少钱来装备大军?”
刘仁轨摘掉让他感觉到闷热的雷锋帽,站起身原地跳跃几下,又做了几个深蹲,活动一下四肢,最后看着云初道:“一贯五……两贯钱也不是不能商量。”
云初拍一下手道:“好,就一贯五来计算,县尊可知晓一亩地可以产出多少套这种装备吗?”
刘仁轨这一次没有让云初尴尬,拱手道:“正要请教云县丞。”
云初指着他身上的这一套装备道:“这些衣衫全重十二斤,一亩地可产这样的装备十套以上。”
刘仁轨听云初这样说,即便是心态再好,也怵然一惊,盯着云初道:“十套?”
云初笑道:“如果,种植棉花的土地为水浇地,那么,亩产十五套还是可能的。”
刘仁轨仔仔细细地将这些装备脱下来,再仔仔细细地打量,还不停地撕扯一下,看看针脚,揣摩厚度,最后小心地将这套装备整理好,放在矮几上喟叹一声道:“为种粮之利的二十倍,就算去除制衣人工所耗,十倍之利手拿把抓。”
云初笑道:“某家此次来寻县尊,就是为了棉花。”
刘仁轨道:“此物虽好,然放弃种植粮食,一旦遭遇灾祸,长安县的百姓只有饿死一途。”
云初道:“万年县全县的粮食产出,仅仅能供应万年县百姓一月的口粮,不知长安县是否比万年县好一些?”
刘仁轨叹口气道:“一月零六天,所需粮食还是需要从外面运进来,靡费惊人。”
云初又道:“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此为自古以来的道理,如今长安所需米粮,又何止千里,这本身就是违反常识的一件事。
某家问过户部,每向长安运送一斤米粮,路上就要耗损一斤,再算上人工,船运,等等耗费,基本上每向长安运送一斤米粮,就要耗费三斤米粮。
偏偏长安对外地的粮米所需数量惊人,如此这般下来,向长安运送粮米就成了地方官府的一件苦差事,更成了附加在百姓身上的一桩负担。
现在有了棉花,就能改变这一场面。”
刘仁轨听云初这样说,立刻两眼冒光地问道:“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