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人的餐桌_分节阅读_第614节
小说作者:孑与2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01
  云初没有回答,跟在云初身后的各路长安官员们则一并怒气冲冲的瞅着李敬玄。
  温柔淡淡的道:“没有用的,就算侍郎可以把这些钱分散到大唐各地,这些钱因为要花出去,最终还是要汇聚到长安来的。
  与其中间出现各种不明不白的耗损,不如直接铸造成铜牛立在这里,每日里看着也是好的。”
  李敬玄叹息一声,用手拍着眼前的这尊铸造的极为华丽的铜牛,感慨不已。
  他也是少有的聪明人,如何会不明白云初之所以会铸造这么二十四尊铜牛的原因,除过平抑物价,杜绝长安城囤积居奇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可以让长安的账目彻底的变成一部说不清道不明的账目。
  但凡账目那里有说不清楚的,云初只要指指铜牛,就能解释所有没有办法解释的问题。
  毕竟,铜牛是铜,也是钱,天大的不清不楚的账目在二十四尊铜牛面前,都是很小的一个账目,随时都能平掉。
  至少目前来看,李敬玄不知道该如何计数长安官府拥有的财富!


第七十四章 李敬玄的奇思妙想
  长安的账务毫无问题。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发展的城市来说,是一种常态。
  长安城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家店铺,或者工坊开业,每天都有新的客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入长安,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资金与活力。
  因此上,他的账簿记录永远都是滞后的,尽管长安城拥有全大唐数量最多的帐房,也无法清楚无误的将这座城市每一天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基本上,所有有雄心的商贾,商队们将货物送到长安,并且在这里完成货物的第一段升值之后,才会把自己的货物通过长安发达的商贸批发再售卖出去。
  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怪现象,比如洛阳的商贾们宁愿把自己生产的货物运送到长安,经过重新包装,打上长安印记,再运回去卖给洛阳人,这样做了之后,他们并不会亏本,相反,赚的更多。
  不是所有的货物都有资格盖上蓝色大雁塔水印标志的,只要是有这道蓝色大雁塔水印标志的货物,毫无疑问,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长安货,乃是天下货物中的第一等。
  李敬玄参观了长安城中规模宏大的盖章处,这里的负责盖章的人带着各种诡异的穷酸怪相。
  只要长安城的杂役送来一摞摞的纸张,这些瞎子,瘸子,断臂,独目,独臂的就会立刻发动盖章,他们很少说话,只是把那枚印章盖的又快又狠。
  李敬玄拿起一张麻纸瞅着上面清晰地印章道:“和记麻饼?”
  云初解释道:“原本这一包和记麻饼能卖十六个钱,有了这枚印章之后就可以卖到二十二个钱,一张这样的包装纸给官府两个钱,他们还能多赚四个钱。”
  李敬玄瞅着盖章处数百个奇形怪状的人感慨道:“某家觉得仅仅是这个盖章处一年就能给长安城带来一万贯以上的收益。”
  米主簿笑呵呵的道:“今年,才到八月,已经收入一万四千贯,年底破两万贯不在话下。去除人工,物料等费用,净收入会超过一万五千贯。
  因此上,侍郎完全不必担心我长安城会在国朝看重的地方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需要钱,我们有的是正当的渠道。”
  李敬玄回头看一眼这个小小的六品主簿,一般情况下,这种级别的官员,能与他对话已经是莫大的荣幸,而长安城里的六品主簿,却敢直面他的问话,且回答的隐含深意。
  他之前对长安的认知还是太浅了,以为云初当初铸造金牛有其他方面的考虑,现在看来,人家就是觉得市面上的钱太多了……
  大唐缺铜,这不是一个秘密,自从不再用铜铸造兵刃之后,上千年以来积攒下来的铜钱不少,却一直跟官府没有太大的关系。
  导致大唐社会上的钱一会多,一会少的,毫无规律可言。
  云初铸造的这二十四只金牛,恐怕是大唐朝廷上,唯一的可以摆在明面说的铜料积存。
  李敬玄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最难得的是,还不迂腐,且有举一反三之能。
  脑海中突然生出一个诡异的念头,就忍不住对云初道:“如若朝廷允许长安留守府铸钱,一贯耗费几何?”
  云初瞅瞅李敬玄,摇摇头道:“武德四年七月十八日,高祖令人在洛州设钱监,设新币于并州,幽州,益州,准许各自铸钱。
  并赏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右仆射裴寂一人一个炉座。他们可以自己鼓铸,其余人不得私铸,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三千里。
  某家知晓侍郎的意思,此事还是作罢为好。”
  李敬玄凝重的摇摇头道:“武德五年五月,朝廷在桂州设监铸开元通宝钱局。贞观二十三年,在梓州设铸钱司,可惜,这些钱监,不久之后就纷纷裁撤,宇初可知晓其中缘故?”
  云初摇头道:“铸钱乃是国之重器,某家从不问其轻重,也不敢问其大小。”
  李敬玄对于云初回答的屁话装作听不到,自顾自的道:“去年三月,桂州铸钱局裁撤的原因在于,那里的铸钱局,每铸造出一贯钱,需要耗费一贯一百二十七个钱。
  梓州铸钱司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每铸造出一贯钱,耗费是一千三百八十七个钱。
  而最早的洛州铸钱局因为本地没有铜山,因此上,铸造出一贯钱,需要耗费两贯钱。
  某家就是想问一问宇初,若是由长安来铸钱,能否将这一桩赔钱的买卖变成赚钱的买卖?”
  云初闻言大笑道:“侍郎何必如此费心费力,朝廷不是已经解决这个难题了吗?
  我听说,洛阳一贯钱只有七八百钱,那里有一千钱,朝廷只需将亏损转嫁给用钱的人就是了。”
  李敬玄老脸微红道:“转嫁不了,商贾们自然会把价格标注的高出一两成,乃是三成。”
  云初笑眯眯的看着李敬玄道:“神都那里有不少底蕴丰厚的老家族,人家私下里铸钱的可没有听说是亏本的,据我所知,仅仅是长安韦氏,人家就能将铸钱的成本控制在一贯钱耗费七百五十钱的地步。”
  李敬玄叹一口气道:“官府靡费远不是韦氏能比的,大唐每成立一个铸钱局,就要打造一套班子,用人奇多不说,还有大量的冗余,韦氏,只用自家部曲,除过铜料上的耗损之外,人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无法相比。”
  不管李敬玄怎么说,云初也不肯接受他的意见,就目前而言,大唐混乱,可怜的铸钱成本,总体上是对长安有利的。
  一旦长安这个有着大唐最多钱的地方,中间没有猫腻可钻之后,总体上是损失大于好处的。
  别说长安至今没有碰过铸钱,就算是有能力,也绝对不会去干这种没好处的事情的。
  因为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之后,长安的财富主要是以粮食,丝绸等货物为标的物的,不论是曲江里的流水牌子上的大宗货物进出,还是长安税赋标的,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以货易货的方式,钱,对长安大宗货物的买卖,并不具有太大的影响力。
  李敬玄在长安已经停留了半月之久,最近看的地方很多,感受也颇多,尤其是曲江里的流水牌子,他看的很是清楚,那就是一个南货北上,北货南下,东货西奔,西货东进的一个地方,每一笔交易收取半成的手续费用,这长安早就肥成猪了。
  在回馆驿的路上,李敬玄再一次来到金光闪闪的铜牛面前,用力的拍打着铜牛感慨道:“这世上之人,果然是蝇营狗苟者多,一心为国为民者少。”
  东台侍郎魏东成道:“只需将云初迁离长安便是了。”
  李敬玄摇头道:“这些天来,东城兄可否看懂了长安城是如何运作的吗?”
  魏东成摇摇头道:“不曾,很多方法闻所未闻,很多做法为平生仅见。”
  李敬玄又道:“如果长安城垮掉,或者停步不前会是一个什么场面?”
  魏东成道:“陛下对天下十道轮番免税的宏大叙事,就要停止,原本已经漏洞百出的府兵也将陷入困境。”
  李敬玄叹口气道:“不止如此,长安要是停止运转,即便是陛下也难以接受。
  否则,以陛下对臣子的猜忌,你觉得会允许云初在长安城作威作福这么多年吗?
  由此可见,陛下对于长安的认知,远超你我,这也是云初迟迟不肯修建长安城墙的原因。”
  魏东成跟着感慨的道:“自从陛下去了神都洛阳,人家就把长安城墙给开了六处大洞,有了这六处大洞,陛下就不会担心长安有变,同时,也因为没有了完整的城墙,陛下就不肯回到长安。
  这长安啊,妖魔鬼怪实在是太多,我们跟这里的官吏相比,宛若两个种群,其中差别甚至比我们跟突厥人的差别还要大。”
  李敬玄冷笑一声道:“调不走云初,温柔这些人,那就从长安城调出干吏,有了空缺,我们不断地塞人进来,一旦在长安城学有所成,就立刻调出去在别处任职。”
  魏东成诧异的道:“如此一来,岂不是白白给云初增添了不少的羽翼?”
  李敬玄笑道:“犬子思冲,守一,一个在郫县任职主簿,一个要参加今年的科考大比,估计能过,以他们的资质,来长安,就任蕞而小吏还是可行的,某家就不相信,云初他们有本事连我儿子的心都给拽了去。”
  魏东成闻言哈哈大笑道:“犬子恒,小婿董文,想必也可以送来长安历练一番。”
  李敬玄点点头道:“没有才能,依靠祖宗走不了长路,我们可以送这些孩子一程,远路终究是要靠他们自己奔的,长安城是一个能学到本事的地方,这一点老夫笃信无疑。”
  傍晚,云初在跟温柔一起吃晚饭的时候,米主簿笑吟吟的走了进来,朝两位上官施礼后凑过来道:“李敬玄,魏东成他们想把儿子,女婿塞进咱们长安各个官衙,君侯,咱们是不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云初看一眼依旧在吃饭的温柔,就摇摇头道;“只要是来长安干活的,来多少,我们就要多少,不管他是谁家的儿子,谁家的女婿。
  我告诉你啊,老米,我们一直想把长安的模式在整个大唐推行,现在这些人来了,这可比培训一些没有根脚的小吏强大的太多了。”
  温柔跟着道:“就让他们来,让他们亲自看明白长安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变得富裕起来的,我们对待百姓的态度如何,我们是如何对待朝廷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明白,何为干吏!”


第七十五章 虎老雄风在
  当李敬玄跟魏东成这两个带队的大佬的意见形成一致之后,对云初的调查也就止步于此了。
  下一步,他们要调查的便是英公李绩。
  与调查云初不同,在调查英公这个年迈的且牙齿掉了一半的老虎的时候,云初算是真正见识到了钦差大臣的威严。
  二十几个御史言官带着五六十个从长安借调的帐房,深入到了英公府的所有产业中,不仅仅是英公府的主业盐铁,就连城外的农庄,部曲居住地也没有放过,可以说,经过这一场调查,英公府有几只鸡李敬玄都清清楚楚。
  才调查了十天,李敬玄就敏锐的发现,如今的英公府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他们在长安获得的收益,正在毫无顾忌的向河西倾斜。
  徐敬业就在河西左边的山上。
  给自家逐出家门的孙子送一点钱粮,以英公的威望,就算是皇帝都不会多说一句话,问题是,当李敬玄清点英公府亲兵,部曲们的甲胄,兵刃数量的时候,发现中间有老大的空缺。
  云氏有甲二十四,弩二十四,马槊二十四,甲士二十四,李敬玄亲自检点过,人,甲,弩,槊都应对无疑,不存在多,也不存在少,更不存在假冒。
  英公府这里就很糟糕了,英公府有甲士一百,李敬玄在英公府只看到了二十,其余八十个人的去向根据管家的话,说是派去外地护卫家里的商队了。
  皇帝之所以准许英公府拥有一百名甲士,目的在于护卫英公这个老功勋,这些甲士如果不穿甲,去帮助家里也是允许的,可惜,这消失的八十个人,不但人找不见,就连甲胄,弩,槊,也一并消失了。
  这就是大麻烦了。
  一百名甲士,全是英公的亲军,是他数十年间统领大唐军队,从中招募的猛士,都是大唐战力的顶尖存在,想当初,太宗皇帝在虎牢关冲击窦建德军阵的时候,率领的一百玄甲其实就是太宗的亲军而已。
  云初,温柔,狄仁杰都认为英公亲军,即便是不如太宗的玄甲,也相差的很有限。
  百骑破万军,这样的神奇事情,在大唐算不得什么稀罕事,干过这种事的人很多,英公亲军虽然没干过,如果说他们有能力干出这种事情,相信全天下人没有一个人感到奇怪。
  八十个全副武装的甲士,也就是在长安,洛阳不怎么显眼,如果到了地方上,就是一支足够攻州破府的力量,不是所有州府都像长安,洛阳这般甲士如云。
  不过,李义府跟魏东成也从另一个角度发现英公并无反意,因为,没有发现英公府有多余的甲士。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反意,主要看的是甲胄是否增加,而不是减少。
  现在,了不起就是英公犯了瞒报之罪,在那八十个甲士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案的情况下,英公只需亲自走一遭洛阳,面见陛下,亲自解释一下,认认错,估计此事就会不了了之。
  而李绩也似乎对此事并未放在心上,甚至在李敬玄跟魏东成面前,一口应承了所有的罪责,连分辩一下的意思都没有。
  于是,李敬玄,魏东成,就趁机核查了与英公府交好的勋贵人家,调查的结果是骇人的,不论是程咬金家,还是梁建方这些人家,甚至是苏定方家,多多少少都存在甲士不在长安的毛病。
  最后统计了一下人数,将近五百名甲士不在长安。
  看到这个数字之后,李敬玄等人额头上的汗水立刻就流淌下来了。
  这个消息云初自然在第一时间就知晓了。
  温柔叹口气道:“英公这是要借着这件事率领长安老功勋们集体上洛阳面见陛下的征兆啊。”
  云初笑道:“这也是变着花样的向陛下显示他们的存在呢,就是不知道陛下吃不吃他们这一套。”
  狄仁杰笑道:“陛下不可能一次性处罚这么多的老功勋,这一次大半是宽宏大量的原谅他们,只是,事后会有一系列的章程出来,限制甲士出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4页  当前第6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4/10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人的餐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