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这个地方与其余地方有一点是不同的,主要是身边就是那条有名的黄河,大河进入汴州地界之后一下子从汹涌澎湃变成了静静的深流。
黄河安静下来可不是好事情。
这就意味着河水里携带的泥沙会慢慢的落在河底,日积月累之下河床就会加高,河水就会溢出来,人们就只好继续在远处修建河堤,河床变浅,变宽,水流速度更慢了,沉积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就成了一条死循环。
张大象这些年别的事情没干多少,唯独对于这条河非常的上心,在他上任之前,这条河在汴州总是把河道改来改去的,汴州地每隔一二十年,就会出现一次大的水患,经过张大象带着百姓们傻了吧唧的抬高河堤之后,原本早就该更换河道的这条河,继续平静了六年之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殷二虎吃饱了饭,就带着同样喝饱了奶水的闺女,就骑马上了河堤。
冬日里的黄河并没有结冰,河道里的河水也清凌凌的,每年的冬天,都是黄河一年中最安静的日子,不过,从四九开始,这里的河水就要结冰了,明天就是四九的第一天。
河边的冰已经很厚了,这些冰正在缓缓地向河面上扩展,殷二虎来到河边,抓一把水,水里已经有了一些细微的冰刺,用一个勺子挖一勺子水,稍微搅动一下,勺子里的水就立刻结冰了。
看样子,只需要再来一场寒潮,这条河结冻就在眼前了。
薛长风是来拯救张大象的,殷二虎不是,他就是按照云初的指示,专门来看这条河的,从幽州那边传来的消息来看,有人很关心汴州边上的这条河。
现在,这条河就要结冰了,殷二虎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个消息传给君侯知晓。
云初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也安置了一条黄河,只是这条黄河要比真正的黄河要小的太多了,虽然跟黄河比起来模样一样,不过,一个是天生成的景象,一个更像是大帅无聊之下给自己安置的的一个玩具。
温柔,狄仁杰两人一直在看云初让人一盆一盆的往模型上倒水。
这是一个新的模型,就安置在大帐外边,比军帐里面的那个看起来更加的栩栩如生,就连河边的渑池、孟津、孟州、巩义、武陟、郑州、中牟、汴州,济阳,长垣、濮阳等城池也被标注的清清楚楚。
水是从渑池这些河道狭窄,水流快速的地方开始倾倒的,所以,一路流淌到汴州,济阳这种河道宽阔地之后,基本上就看不到河水在流淌了。
虽然此时军帐外寒风凛冽,军士们依旧在不断地往渑池这里的河道里倒水,渐渐的首先是济阳那边的河道上出现了一层薄冰,接着就是汴州的河面出现了薄冰,等到傍晚的时候,薄冰就已经绵延到了孟津度口。
眼看着河水流淌的不再那么顺畅了,云初就果断地砸开了孟津,孟州一带的冰面,破碎的冰沿着河道缓缓流淌,撞开了一些结冰的河面,于是,这条河就成了一条满是碎冰的冰河。
碎冰裹挟着碎冰继续向下,抵达汴州的时候,因为这里的河面最早结冰,冰层比较厚,那些碎冰就钻进了冰层底下继续前进,等碎冰在结冰冰面更加厚实的济阳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阻滞状况,最后那些碎冰就挤破了冰面,在河道上形成了一条冰坝。
而负责往这条大河里灌水的军卒,依旧不紧不慢的向这条大河注水,严寒的天气下,这条河里的冰就更多了,在济阳那片地方形成的冰坝就变得更加雄伟了。
最要命的是,济阳以上的黄河水面在急剧的上涨中。
天黑的时候,黄河水裹挟着寒冰终于溢出河堤了,眼看着河水,冰块向汴州城,济阳城冲过去之后,云初就丢下手里已经毫无温度的暖手炉,对同样跟他在数九寒天里站立了一整天的温柔跟狄仁杰道:“我就说吗,那些人怎么可能会眼看着陛下肆意胡为而不做任何形式的反击。”
温柔皱眉道:“殷二虎传来消息说,汴州的河面已经有了结冰的苗头,他还说那里的水奇寒,搅动一下就能结冰。”
云初笑道:“这不奇怪,这属于冰水混合物的另一种变态,等你见到温欢,让他给你解释吧,现在不要烦我。”
狄仁杰道:“光嗣学会这些密学了没有?”
云初点点头道:“开始没学会,被我抽了一顿之后,也开窍了。”
狄仁杰猛地一拍手道:“抽啊,一定要抽,重重的抽。”
三人回到温暖的军帐里,煮上罐罐茶之后,各自喝了三轮茶水暖和了身子之后,云初放下茶杯道:“现在,说说,我们如何能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在不伤害两岸百姓的情况下把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温柔想了一下道:“往年是个什么情形,如果年年都这样的话,我不相信汴州官府会没有应对的策略。”
云初道:“往年的时候,没有人在上游把结的好好的冰面砸碎,加上黄河在冬日是枯水期,水面的变化不大,河水依旧在冰面下流走,所以不会在寒冬时候出现这样的事情。
要出,也是开春冰化之后才会产生,汴州人一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桃花汛’。”
温柔道:“如何砸开冰面,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云初苦笑一声道:“以前自然很不容易,自从火药面世之后,用火药来炸冰面,简直不要太方便。”
狄仁杰道:“一旦让冰水进入汴州城,会立刻把那座城用冰给封住的,到时候皇帝未必会有难,百姓们可就真的完蛋了。”
温柔又问道:“防守住上游河面……”
话说到一半他又改口道:“一定要在孟津渡这个地方把冰面炸碎吗?”
云初道:“从巩义以上到渑池其实都可以,问题在济阳(兰考)这个地方,大河在这里变窄了,很容易形成冰坝,堵塞河水下流。”
狄仁杰道:“也就是说足足有两百五十里的河道需要人手日夜把守是吧?且不说能不能把守的住,就算有足够的人手,人家想要在这么多的人里面安插进来一些死士,应该是很容易的。”
温柔道:“难怪王贲会攻打不下城池的时候,就会决水灌大梁,看样子汴州这座城池最方便的攻打方式就是水攻。”
狄仁杰忽然道;“人祸跟天灾哪一个更严重?”
云初瞅着狄仁杰道:“两个都是人祸,你不能假装这一次的水灾是天灾。”
温柔道:“还是我走一遭汴州,去面见陛下,顺便给他演示一下这个模型,看看能不能顺便把张大象救出来。”
狄仁杰冷笑一声道:“到时候别张大象没被救出来,你先完蛋了,弄不好,皇帝会觉得是你想要炸冰害他呢。
这种事,只有云初去合适,你我两人在皇帝心中都没有那么重要。”
温柔道:“云初是后军主帅,擅自离开军营是死罪。”
云初道:“要不然让英公去?”
狄仁杰摇头道:“他既然已经失势了,就不要再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温柔道:“云初给陛下上密奏,再邀请太子李弘来一趟郑州,李思再偷偷给皇后写一封密奏,如此,应该就周全了。”
狄仁杰道:“果真是四平八稳啊,谁都不得罪,给皇帝的密奏记得把字写大一些,别让那些宦官帮着念,要不然,不出一天,谁都知道这件事了,会打草惊蛇的。”
云初从善如流,用大字给皇帝写了厚厚的一封密奏,李思照抄了一份,准备等皇帝收到消息之后,她再把偷来的密奏拿给皇后看。
至于李弘,云初仅仅是写了一封书信,告知他,在学问上有了一些新发现,让他赶过来一趟,好把新的学问教授给他。
温柔看完密奏之后皱眉道:“你在密奏中可没有提到已经有人打算这么干了,只告诉皇帝汴州不是一处安稳的所在,万一皇帝觉得安稳,是你多虑了呢?”
云初道:“这不是还有皇后跟太子呢吗,如果人家真的准备在汴州搞一场冬日里的‘梅花讯’,咱们是防不住的,既然如此,就只能催促皇帝快点离开汴州,别让他给汴州的百姓招灾。
他走了,我想河北,山东的那些人就不至于那么疯狂的还要草菅人命。”
第一百四十章 一心为公的云初
李治接到云初厚厚的一叠密奏之后,打开一个角看了一眼,就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撵出去了,这一次,即便是瑞春也没有留下来。
云初的奏章因为字写的大,所以用的纸张也很大,这就导致他的奏章看起来更像是一幅幅的书法作品。
李治从来就没有看的起云初的字,在他看来,云初写的字也就是勉强看着工整而已,谈不到任何的书法艺术修养。
不像他写的字深得太宗皇帝飞白之妙韵,很多他亲手写的诏书,都被臣子们供起来,成了人家的传家之宝。
云初很少给皇帝写长篇累牍的大奏章,主要原因在于,每一次皇帝拿到他的奏章,都会用大篇大篇的批红来批评他的写的字,有时候甚至会口出恶言,让人难以接受。
至于他奏章内容,皇帝则很少评价,最多的时候就只说“知道了”三个字。
这一次也一样,皇帝将云初写在大纸上的密奏铺在亲手按照顺序铺在地上,自己赤着脚踩在奏疏上,一边看一边道:“干巴巴的,毫无文采可言。”
等他看完了密奏,对于云初的担忧也就了然于胸,把云初的密奏收起来,亲自抱到殿外,命瑞春拿来火把一烧了之。
眼看着那封密奏变成了纸灰,李治才对瑞春道:“黄河结冰了?”
瑞春连忙道:“才开始,估计再有一月时间,冰面上就可行人。”
李治又道:“这汴州可有冬日洪水泛滥之时吗?”
瑞春拱手道:“启奏陛下,三月间冰雪消融,会有桃花汛。”
“桃花汛是怎样的灾害?”
“回禀陛下,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之为‘桃花汛’。
大部分期间黄河只会涨水,也有一些天气反常,上游冰凌落下来,而下游的冰层未曾融化,会形成凌汛,冰凌会在大河上形成冰坝,最终导致江河溢流。”
“可有什么防治之法?”
瑞春想了一阵道:“凌汛并不普遍,所以,没有防治之法。”
李治叹口气道:“传朕旨意,三天后,移驾濮阳。”
瑞春没有多嘴,忠实的去执行皇帝的旨意去了,皇帝要离开汴州,这可是大事,其中仅仅是军队移动,就是一桩很严肃的大事。尤其是从汴州启程抵达濮阳,需要走三百里之遥,在路途上皇帝的行在只能安置在野外,这需要军队制定极为严密的保卫计划。
李治怔怔的瞅着地上的纸灰被宦官们用水浇成一团黑乎乎,这才重新回到了行宫大殿,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里抓着巨熊的耳朵,在巨熊的耳边轻声道:“其实还不错,还有人不希望朕死掉,还在为朕的安危操心。”
巨熊自然听不懂皇帝说了一些什么,只是耳朵被皇帝吐出来的热气弄得痒痒的,以为皇帝在跟他玩耍,就抬起一双巨大的爪子,抱住了李治的胳膊,人立而起,用肥硕的脑袋顶着李治的下颚。
李治伸出手臂揽住巨熊的脖子阴森森的道:“那就先如了你们的意,朕先离开汴州,只是这汴州,需要打扫的比其余地方更加干净才好。”
李弘看完了师父送来的信,然后再把信翻过来想要看看师父是不是有别的密语,他检查了信件,也检查了信封,还专门询问了信使,结果,师父的来信里,说的就是要他走一遭郑州,他有新学问要教给他,并没有别的说法。
他觉得事情没有师父信里说的那么简单,就拿着信去见了许敬宗。
许敬宗看完云初的来信之后,神色大变,语气急促的对太子李弘道:“汴州到郑州不过一百五十里的路途,太子身体强健,快马一日即可抵达,应当速去。”
李弘不解的道:“师傅说有大事发生?”
许敬宗皱眉道:“必然是十万火急之事,太子快去快回。”
李弘道:“什么学问如此的重要?”
许敬宗道:“目前不知,不过,老夫以为,云初那里必然有太子这里不知晓的大事发生,速去,速去,莫要耽搁。”
李弘随即起身道:“待孤禀告父皇之后,即刻就走。”
许敬宗想了一下道:“也好,禀明陛下过一过明路,这应该是云初的要求。”
随即,李弘就急匆匆地拿着云初的信去见皇帝了。
李治拿着云初给太子的信看了一眼道:“那就去吧,大食人默罕默德都说,学问虽远在中国,吾亦求之,你师父既然弄出来了新学问,区区一百五十里,当然应该去。”
李弘得了父亲给的准信,就匆匆的离开了皇帝行宫。
李治坐在厚厚的裘皮堆里,瞅着太子远去的背影,再一次抓住巨熊的耳朵道:“你看,这就是亲疏有别,太子是他的弟子,唯恐被奸人陷害,就想着牢牢地护在身边,而朕这边呢,他只说要朕快跑,真真是一个二百五,他已经忘记了,他的所有都是朕给的。”
这一次,不仅仅是巨熊听到了皇帝的话,瑞春也听到了,犹豫一阵,瑞春插手道:“陛下,是否需要奴婢……”
李治不耐烦的挥挥手道:“百骑司有时候就是一群废物,光知道争权夺利,办起正事来屁用不顶,朕要你监察黄河结冰事宜,监察出结果来了吗?”
瑞春道:“济阳那里两岸的寒冰距离河心还有六丈才会交汇,汴州这边的寒冰才离开河岸三丈,请教过老河工,河工曰:五日之内冰封河面。”
李治冷哼一声道:“直到现在,朕要你们追查的事情,还是一点眉目都没有,你知不知道,已经有人准备借用黄河凌汛来谋害朕了。”
瑞春吃了一惊道:“这是奴婢之过。”
李治恨铁不成钢的咬着牙道:“人家师父已经开始把身陷险地的弟子往外拉了,你还说你不知道,难道说要等到冰封汴州城的时候你才能知晓吗?”
瑞春一脸的茫然,不过,他还是跪地领罪。
李治叹口气道:“朕知晓你这段时间都在审查铜簋检举信一事,难道说此事很麻烦吗?”
瑞春苦笑道:“自六天前开始,放置在都督府门口的铜簋,就收到了太多,太多的检举,其中以罪囚张大象的检举信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