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还喜欢认死理,尽管这道菜自己去药铺买点当归,黄芪,枸杞跟淮山加上一只鸡炖煮就成了,可是呢,他们认为,除非是太医院出品,否则毫无作用。
太医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老何,自然是喜闻乐见,专门在太医院的后厨开辟出老大的一片地方专门炖煮鸡汤,现如今,已然成了太医院来钱最快的渠道。
皇帝今天要来太医院吃饭,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老何一大早就换上了簇新的官服,带着太医院一干太医焦躁的等待皇帝的到来。
老神仙来的晚,发现一群医生放着一大群前来看病的患者不理睬,守在太医院门口准备迎接皇帝呢,就痛斥了这些人一顿,只留下没有门诊工作的老何继续守着,其余医生全部去给患者看病了。
之所以让老何守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老何说他今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希望通过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将太医院的药膳进一步发扬光大。
孙神仙并非是一个迂腐的老人,食补药膳对于滋养身体很有用处,也值得发扬光大,在得知老何的想法之后,就亲自去给李治的午餐配药材。
从大慈恩寺出来后,长安城似乎就没有啥东西再能勾引起皇帝的兴致了,坐在马车上阴沉着一张脸,虽然眼睛一直看着窗外,窗外的景致却入不了他的眼。
李治见到老神仙的时候,老神仙正穿着一袭白大褂,亲自摆弄着一些药材,见李治进来了,就上下打量一下皇帝道:“思虑太重了,再这么下去,你的身体哪里扛得住哟。”
李治叹息一声道:“诸事繁杂,晚辈处在这个位置上,哪里有不干的余地呢。”
孙思邈将一些丝丝缕缕的东西放进一个小小的汤锅里,一边用筷子搅着一边道:“一会多吃一点这个东西,困倦了就直接睡,两个时辰醒来之后精神就好了。”
李治凑趣一般的将头凑过去嗅嗅,对孙思邈道:“药香扑鼻,这倒是药呢,还是吃食呢?”
孙思邈笑道:“此乃药膳,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能滋养身体,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大唐任何人到来玄奘跟前很难不成佛门信徒,任何人到了老神仙这里,就自动成了晚辈。
李治跟老神仙谈笑两句之后,刚才在大慈恩寺形成的阴云似乎正在散去。
老神仙处理完药膳之后就跟李治坐在一张桌子跟前说话,留下老何守在药膳边上守着,云初几人就站在饭堂门口看着皇帝。
“啥都不要想,也不要问,越是担心寿数,寿数越短,老道现在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寿数七分天注定,三分在滋养。
然而,不是说吃山珍海味就能长寿,相反,老道以为粗茶淡饭才是长寿的秘诀。”
老神仙说着话拍拍自己的胸膛道:“这些年,太医院解剖了将近五百具人体,细细探查之后发现,人体虽然有妍媸高矮之分,也有肥瘦之别,但是呢,身体的五脏六腑却大差不差,一个人长寿与否,与他的食物是否充足,居住环境是否安全,生病之后是否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有很大的关系。
陛下还年轻,等老道老死了,就把这具破皮囊送给太医院解剖,让后辈医者从老道的身体理寻找一下长寿的原因。
如果有所发现,陛下再图谋长寿不迟。”
“世人都说道长是老神仙,老神仙也会死吗?”
孙思邈大笑道:“当然会死,等老道熬干这具身体的活力,也就是老道的死期。”
很明显李治还想问一下身体活力是啥,却碍于老神仙的身份不好问,见老神仙给他推来了一碗面条,就欣然接受,学着老神仙吃面的样子,将碟子里的菜倒进面碗,搅拌一下就吃了起来。
云初也端着一个老大的面碗,吃的西里呼噜的,一边吃一边朝薛仁贵那边看一眼,他觉得就吃面这个本事,薛仁贵应该不如他。
先去看玄奘大师,后来老神仙这里其实是有讲究的。
玄奘大师可以绝了李治追求长生的念头,再来老神仙这里,老神仙可以鼓起李治平静活下去的勇气。
最近,太子弘就跟云初说过很多次,他的父皇在寿数上有些杞人忧天。
旁人杞人忧天,可能打一顿就好了,再不成打两三顿也就把病根给除掉了。
李治一旦杞人忧天起来,一般要的都是别人的命。
杞人忧天这种病的下一个症状就是——被害狂!
这种病在历朝历代皇帝身上体现的很清楚,其中,病症最明显的皇帝就是汉武帝刘彻!
当皇帝觉得世间再无人可以信任的时候,威慑,恫吓,杀戮就成了他日常惯用的手段,以刘彻之英明,难道说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太子是被冤枉的吗?
他知道,可是呢,他也怀疑,他想通过威逼手段再看看自己的儿子是否会害他,结果玩脱了,太子自杀了,刘彻追子到了火葬场,最终落下无限的遗憾。
太子弘很担心他的父皇会不会这样做……
云初吃了三碗面的时候,薛仁贵已经开始吃第五碗饭了,看着薛仁贵通红的面孔,云初觉得这个五十几岁的老家伙真的是拿出命在吃饭。
关中有一种碗被称之老碗,这种碗大如斗笠,专门用来吃面,即便是关中大肚汉,有这样的一碗面也能吃个八成饱。
云初如今乃是猛将,猛将其实就是靠饭量支撑的,三碗面下肚之后,云初已经吃的很饱了,见薛仁贵还在硬塞,就让厨子给他再装一碗……
原本想要罢手不吃的薛仁贵见云初又开始装饭,于是,也大吼着要厨子再来……
云初要厨子先紧着能吃一斗饭,肉十斤的薛仁贵,自己后边慢慢的吃……
当薛仁贵将第六碗饭硬吃下去之后,云初的饭来了,他把自己的饭送给了一直忙碌,来不及吃饭的老何。
可能是那一锅药膳的缘故,李治的心情明显好起来了,跟老神仙对坐,谈笑言欢。
不知道他们说到啥了,老神仙就起身带着李治去了太医院左边的院子。
左边的院子里一般都是医者办公,学习,科研的地方,最深处便是停尸间,看李治跟老神仙快步而走的模样,云初觉得李治可能想看尸体。
李治为啥想看那些被解剖的尸体云初不理解,但是,这个时候很适合带着吃饱了撑的慌的薛仁贵一起去看看。
而太医院的标本房间里,有用酒精浸泡过的很多人体标本,甚至通过这些标本,就能看到人从可见的胚胎进化成人,最终长大的全部过程……
医院治病救人的时候充满了人性,但是呢,医院一旦进入了研究状态,你就只能说他是伟大的,而不能再提什么人性。
见李治跟孙神仙进入了北苑深处,云初就明白,老神仙准备给李治讲述一下生命的起源。
云初进去之前往嘴里丢了一块甘草……
里面的场景对于皇帝李治来说自然是惊世骇俗的场面,即便是他的心性非常的强大,出门的时候也面色苍白。
薛仁贵来自战场,自称是经历过尸山血海的人物,当他看到一个玻璃瓶子里浸泡着一个带着脐带的大头婴儿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夺路而逃,最终把刚刚吃下去的饭食一点没剩的吐在花池里。
云初解开绑在鼻子上的手帕,笑吟吟地瞅着泪眼婆娑的薛仁贵道:“饭一斗,肉十斤,虽然没有三遗屎,你也白白浪费了太医院的一片好意。”
李治瞅一眼薛仁贵,再看看云初,没有理会脸色煞白的瑞春,对孙思邈道:“朕没有想到,太医院对人的研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孙思邈哀愁的道:“虽然说已经发现了不少病症的起源与救治办法,道门对人体的了解也从以往的虚幻笼统,进展到了更加细致可察的地步,总体上来说,进展依旧缓慢。”
李治道:“以道长之能,也不能加快步伐吗?”
孙思邈哀伤的摇摇头道:“一切都是新的,即便是老道也需要从头学起,人体之玄妙远不是我们以往的认知能解释的,这中间需要‘器’的极大发明才好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器?”
孙思邈点点头道:“就是器具,比如老道现在就很想知晓人的才思来源于心,还是存储于头颅,老道倾向于头脑,世人倾向于心,可惜,老道拿不出直观的证据出来,也无法验证。”
李治跟着叹息一声道:“人力有穷时……”
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战功成
能安慰狮子的只有老虎。
玄奘大师跟孙神仙在大唐的政治生态中就是另外的两头猛虎。
玄奘大师恨不得立刻圆寂,孙道长也明说了,自己也一定会死。
既然两头老虎会死,李治这头狮子死掉的话,也就不足为奇。
从太医院出来的李治神情平和了许多。
坐在马车上在云初的指导下一日看遍了长安……事实上李治是在梦中看遍的长安。
吃了老神仙的药膳,马车才开始走,他就开始打瞌睡,瑞春担心皇帝睡不好,下令停了马车,李治却立刻就醒过来了,下令马车继续走。
不仅仅如此,他明明在睡觉,云初介绍长安的话语要是停了,他也马上就醒……。
瞅着双手插袖子里靠在巨熊身上睡得香甜的李治,云初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指着不远处的曲江池道:“此处以后便是长安的前花园,臣预备在曲江池扩大人工养殖鱼规模,在西边的浅滩处种植荷花,采藕,水面上饲养鸭子跟鹅,虽然成不了规模,也聊胜于无。
世道的变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总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今天比昨日好一点,明天又比今日好一点,日积月累之下,就把大事给办了……”
“自太宗以来,我大唐就以农为本,臣以为这是对的,臣也认为如今也当以农为本,只不过臣说的以农为本与陛下了解的以农为本是不一样的。
臣口中的农,并非单纯的以种植谷物为所有内容的农,臣理解的农,而是在保证谷物满足的情况下,尽量的多发展一些经济作物,臣说的经济作物便是瓜果梨桃,棉花,以及各种家畜养殖。
谷物的价格很不对头,因为现在的谷物价格跟农夫付出的劳动不相符,一个卖胡饼的,一年可以在长安赚到六贯钱,左右,这笔钱在长安可以买到足够一家六口整年的粮食,还有不少的富余,而一个农夫在有口分田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以一人之力保证一家六口人有充足的粮食。
更不要说长安城里干其余营生的人了。
所有人都知晓现如今的粮食价格对不起农夫,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农夫发声,官府这些年来一直在刻意的压制谷物的价格,毕竟,粮食价格低迷,也是大唐国富民强的一种体现。
臣下其实很害怕城里人越来越富,农夫们越来越穷这个现象的。
这样很容易出现仇恨。
自古以来穷人对富人就有天生的仇恨,如果任由这种仇恨蔓延,城里欢天喜地,城外愁云惨淡,仇恨心一生,城外人想要进城跟城里人一样享福可怎么办呢?
粮食价格一时半会的不能放开,那么,是不是应该多鼓励农夫们种一些油菜,棉花类的东西卖钱呢,这些东西的价格可不能多加限制……更加不能跟以前一样只能官卖……”
云初弄不清楚皇帝到底睡没睡,原本严谨的奏对,渐渐的就变成了闲聊模式。
皇帝的马车极为宽大,皇帝加上一个宫娥,一头巨熊以及站立在马车角落里的瑞春,再就是坐在门口的云初了。
云初停止说话的时候,皇帝的眼皮子就开始颤抖,云初只好继续道:“防民甚于防川,虽然这句话的本意是说的民意,如果拓展一下就是‘防民甚于防川’,不仅仅是百姓口头说的那些话。
臣甚至以为历朝历代之所以会交替不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朝廷并未将百姓当成自己人,只当他们是牛马,陛下常常以牛马主人自居,官员常常以牧羊人自居,武将们更喜欢以陛下之鹰犬自居。
既然都不是一伙的人,一旦朝廷有难,又有那些百姓会为朝廷死战呢?
百姓永远都是占大多数的,自陛下御极二十余年以来,天下太平不说,将士们又平灭了所有不臣之国,海晏河清之下,大唐人口增加了几乎一倍有余,譬如这长安,人口之稠密,几乎到了无立锥之地。
人口多了,官员也就多了,官员多了,纠纷也就多起来了了。
此时此刻,陛下若是还坚持百姓不过是牛羊之属,那么,陛下治理天下的成本将会极大的增加,同时,也会给一些心怀不轨者极大的机会……”
云初就这样絮絮叨叨的说着,皇帝李治就把脑袋靠在宫娥怀里昏昏沉沉的睡着,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听,但是,李治的呼吸悠长,显得非常平静。
马车进了兴庆宫,云初就准备下马车,却不防李治此刻幽幽的睁开眼睛,瞅着云初道:“朕刚才睡得很好,心都平静下来了,以前做梦的时候,只记得你的嘴巴在翕张,却总是听不到你的声音,今天很好,朕听到你的声音了,这声音让朕非常的舒服……
就是好多建议不过是一家之言,听起来很像是屁话。
朕既然把长安托付给你了,你就在长安放你的屁,别人就只能听着,左右不过方圆百里之地,就算把长安弄得臭不可闻,也不过是一隅罢了。
记住,你放屁,只能在长安,别让朕在别的地方嗅到你的臭味。”
云初闻言,大礼参拜……
皇帝来长安一遭,让长安收获极为丰厚,工业上打开了奇巧淫技的大门,农业上,放开了朝廷对农夫的管束。
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云初此次的目的,同时,他也清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完全是出于皇帝对他个人的信任,堪称恩典。
在杀不死李治,推不翻大唐的情况下,这已经是云初这个地方官能拿到的最好的政策了。
甚至,就算杀死了李治,推翻了大唐,如果云初不是皇帝,长安同样得不到这样的厚待。
云初自觉改变不了所有人,能让长安这块弹丸之地上的百万百姓能松开一些绑绳,他也足够自傲了。
或许,这是长安的一小步,历史上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