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
田鼎看着竹简内,楚国哪里传来的消息,田鼎也没想到,楚国居然能想到这般谋划,思索一番后,田鼎立即明白楚国那边的目的。
显然此番楚国目的不仅仅是让白衍离开大梁,前往泗水,也是在设局让白衍与嬴政有嫌隙,逼白衍最后不得不离开秦国!
此为阳谋,与当初围魏救赵,有异曲同工之处。
“妙!不知是何人之谋。”
田鼎想到这里,眼神闪过一抹激动,若是事成,他何必再苦恼如何让白衍回齐!
缓缓收起竹简,将竹简交给扈从。
嬴政对茅焦有提拔之恩,这件事情尽量不能让茅焦知晓,更不能让女儿知晓。
想到这里。田鼎转过头,没好气的看向爱女田非烟,虽说女儿也是在许久后才知道,白衍便是他赶走的衍,但在知晓后,女儿居然依旧把这件事情,瞒着他那么久,还有说是太早说出来,他也未必会重视,齐王也不会重视,不如等他与齐王重视的时候,再说出来!
对此,田鼎是一点都不相信女儿的话,女儿是什么性子,他这个做父亲的怎会不知道,田鼎清楚,这件事情若非逼不得已,女儿绝对会只字不提,继续瞒下去,不然也不会把费棱都安排在此。
第五百二十六章:九鼎的消息,魏国降
大梁城外,秦军大营内。
“将军,所有渠口都已经填补好几遍,绝对不会被水冲垮。”
封年、怀、珪三人来到营帐内,对着白衍禀报道。
此刻距离白衍与魏王宗室交谈,已经过去半个月有余,期间对于城内的情况,不管是尸家,还是魏王宗室的人,都常常向他告知。
如今城内已经严重缺粮,不管是魏国士族还是魏人百姓,都已经怨声四起,对于魏王假皆已愈发不满,还差一些时日,城内的所有士族、大臣,便可在魏王宗亲的率领下,向魏王假逼宫。
魏王假终究是魏国名正言顺的君王,这不像后世,眼下逼迫魏王假,稍有不慎出了差错,便会被后世所唾骂,毕竟此番是降秦。
秉承民意,顺承天道,这是所有士族,都需要的正当借口。
“好,严加看守城门,若是有魏国百姓出城,便送去潭湖旁的营地。”
白衍对着三人嘱咐道。
说起来这段时日最让白衍惊讶的,还是昌平君,这半月多以来,昌平君似乎一直没有什么举动,也没有不断派遣亲信入城,安安分分的在秦军大营内,就连对他接触魏国士族,似乎都无动于衷。
这让白衍不得不保持几分警惕,白衍始终不相信,昌平君此次,真的什么都不做。
“将军,咸阳的那些新卒,看着敞开的大梁城门,一个个都闹腾着想要杀入城内!”
怀上前对着白衍拱手禀报道。
“命人去传令,严禁任何人擅自杀入城,违令者斩!”
白衍听到怀的话,毫不犹豫的下令道,如今大水退去,大梁城门又是敞开着,加之城内魏卒毫无交战之力,那些新卒都没上过战场,如今看着大梁,都想着去砍人头。
白衍亲身经历过新卒,是一步步走来的,所以白衍清楚那种渴望得到敌将首级,彻底改变自己与家人命运的念头。
但眼下魏国士族与宗亲都已经降了,若是这时候秦军入城杀人,别说逼得魏卒不得不鱼死网破,就是日后所有魏人,都会恨秦人入骨,假以时日,必成大祸。
“张贴布告,令各都尉传令下去,再有喧哗入城者,立斩不赦!”
白衍想到昌平君有些不放心,继续嘱咐道。
“诺!”
怀听到白衍的话,拱手领命。
这时候。
营帐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随后就见到杨彦急匆匆的来到进入营帐。
白衍看着杨彦一脸匆忙慌张的模样,有些疑惑,一旁的封年、珪、怀也都满是好奇,不过三人还是连忙对着杨彦打礼。
杨彦对于封年三人也都不陌生,点头后,便拿着一卷竹简交给白衍。
“彭城、陶邑,还有齐国,甚至连焦城王贲将军哪里,都传来消息,据说在泗水,已经有人发现九鼎,楚国、齐国皆已有动作,似乎都派遣暗探还有士卒悄悄去调查。”
杨彦看向白衍,感觉心跳个不停,那可是九鼎,就是不知道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真的,那对于秦国而言,可就太重要了。
“九鼎!”
“真有九鼎?”
珪、怀听到九鼎,一脸诧异的看向彼此,随后看向杨彦与白衍。
九鼎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口鼎而已,唯一的不同,便是当初很多诸侯王,都想从周王室哪里得到它。
“你们先下去按照命令行事!”
白衍看向珪、怀、封年说道。
“诺!”
三人闻言,连忙拱手退下,营帐内顿时只剩下杨彦与白衍。
杨彦看着白衍让封年等人离开,其实也有些意外。
“将军是否是在怀疑,这消息是假的?可如今大梁已经准备出城降秦,这时候楚国与齐国,弄出这个消息,也救不了魏国!”
杨彦看向白衍,询问道。
其实一开始杨彦也怀疑这消息的真假,然而不管杨彦如何分析,都感觉不像是假的。
“九鼎!”
白衍放下竹简,缓缓起身,随后来到地图旁,看着地图。
“是救不了魏国,但是却能让我离开大梁!”
白衍叹口气。
直到这时候,白衍方才终于明白,昌平君为何这段时日,如此安静,一直都不见有何动作,原来是早已经想好,要如何引他离开。
“离开大梁?将军是说,昌平君!”
杨彦听到白衍的话后,面露思索许久,随后这才想起,一旦白衍离开,大梁的事情便会全部交给昌平君处理。
但杨彦想不通。
“可将军是齐人的事情,昌平君定然已经知晓,昌平君为何还要暗地里,设计陷害将军?”
杨彦好奇的看向白衍,对于此前昌平君与白氏的事情,杨彦已经从父亲哪里得知,芈旌也验证白衍的话都是真的,故而杨彦也了解,因为白起火烧楚王陵寝的事情,昌平君想要除掉白氏。
但眼下,昌平君不可能不知道,白衍其实是齐人。
如此一来,昌平君为何还要在暗地里,设某陷害白衍。
想着想着,杨彦脑海里,突然想起他询问黔中兵马时,白衍在夜里曾与他说过攻打楚国的事情,这时候,想到昌平君的举动,杨彦突然浮现一个不好的念头,这个念头让杨彦满是不可置信。
“此番我必定要去泗水!”
白衍这时候开口说道,望着地图。
杨彦回过神,这时候便看到白衍转过身,看着他。
“大营便交到你手上,切记,不管大梁城内,昌平君如何行事,秦军大营这里,必不能出现差错!我必不会去泗水多久。”
白衍嘱咐道。
白衍都没有想到,昔日在洛阴的事情,会让他在此时不得不随昌平君的愿,离开大梁。
幸好此前,他也想到敌人的敌人就是帮手,已经书信去找到张氏,依张氏与昌平君的仇,其他事情都要抛之脑后,看看后世六国遗孤暴动,表面上一起对付秦国,暗地里都在争锋相对,由此看出,六国遗孤仍旧是六国,在有足够多的仇恨面前,什么理由都不够。
更何况,昌平君如今依旧是秦国丞相,在颍川时,就是昌平君杀的韩王安。
“诺!”
杨彦点点头,想到白衍此番去泗水,都是昌平君的计谋,还不等杨彦再次说些什么,这时候外边便传来动静。
见状不管是杨彦,还是白衍,都不再交谈。
几息之后,年近半百的昌平君,便出现在二人的目光中。
“白衍将军!没想到杨彦将军也在。”
昌平君穿着秦国官服,进来营帐后,便对着白衍与杨彦拱手打礼,见到杨彦在,昌平君的确有些意外。
“见过昌平君!”
杨彦对着昌平君拱手还礼,或许是脑海里浮现方才的念头,此时再看见昌平君,低着头的杨彦,喉结不由得动了动。
“昌平君!杨彦将军前来,乃是听闻有人在泗水,见过九鼎,如今楚国、齐国,皆已派人去泗水寻鼎!”
白衍对着昌平君还礼之后,给昌平君解释道,说话间走到木桌旁,把木桌上的竹简拿起来交给昌平君。
这般举动,让昌平君都感觉白衍十分信任他,对他都毫无保留。
“哦?”
昌平君故作有些诧异的模样,双手接过竹简打开看起来,许久,收起竹简,并把自己带来的竹简交给白衍。
“不瞒白衍将军,吾来见白衍将军,也是为了此事!”
昌平君对着白衍说道,望着白衍:“九鼎消息出现,难保真假!”
说到这里,昌平君皱起眉头,脸上满是纠结、疑虑。
“更何况彭城哪里……”
昌平君话音未落,突然营帐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一名将士来到营帐内,便跪在白衍面前。
“禀报将军,大梁城内的魏国百官,全都出城降秦了!”
将士说道。
而听到将士的话,白衍、杨彦,甚至昌平君,全都一脸意外的看向那名将士。
“那么快……”
白衍说着,俗话转过头,看向昌平君。
“昌平君,既然魏王已降,待白衍受魏王叩降之后,不管九鼎是真是假,白衍都要亲自领兵前去查探一番,大梁之事,便只能劳烦昌平君!”
白衍望着昌平君,拱手请求道。
昌平君闻言,面色有些为难,但思索一番后,还是点点头。
“也罢,如今城内魏军已经不足为虑,白衍将军若要去泗水,务必要统领大军,趁着楚国兵马尚未抵达彭城之时,尽早抵达泗水,提前布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