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箱子里的大明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三十二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6:24
  他心中颇为激动,这可是天尊教授的天界神语,一旦印刷成册,便等于手握天书,将之教与别的孩子,即为‘为往圣继绝学’,那可是读书人毕生愿景。
  雕版匠有点小尴尬地摇了摇头:“抱歉,只有这些字母,还不能印刷书,小人还要再雕刻常用字。”
  这句话让王先生一醒!
  若是在城里,匠人只需要雕好拼音字母,再辅以早就提前做好的常用汉字的雕版,马上就能印刷书册,但是高家村在印刷行业上还是一片空白,不但拼音字母要重新雕刻,连所有的常用字也要重新雕刻。
  这进度想快也是快不起来的。
  “唉!”王先生抱着头,有点小郁闷:“就你一个雕版匠,起码得雕上许多时日,才能将常用字都准备齐全。”
  雕版匠也尴尬:“做小人这行的太少……也找不到个搭手帮忙的,实在抱歉,请再多给我一些时间。”
  两人正说到这里,旁边偷听许久的白公子刷地一下站了起来:“此乃小事一桩。”
  两人惊愕,一起回头看向白公子。
  白公子嘿嘿笑道:“随便派个人去县城里,把澄城书局买下来不就成了吗?到时候咱们把书局里已经雕刻好的常用字雕版,一股脑儿都搬到高家村来,配上这位师傅雕刻的拼音雕版,马上就可以开始印刷了。”
  我操,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王先生和雕版匠两人同时愣住,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
  李道玄也不禁哑然失笑,对啊!这条路怎么以前没人想过呢?哦!明白了!高家村所有的人才,大多出身寒微,像三十二、王先生、谭师爷这几个有限的读书人,都是属于穷人里面冒出头来的。
  生活环境会固化一个人解决问题时的思路,他们都偏向于“老子拼命加油”,而不是“老子砸钱了事”。
  白公子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多了一条。
  王先生喜道:“白公子,这事非你莫属了。”
  “我?我不行的。”白公子摊手,有点遗憾地道:“我是个十三岁的孩子,跑去买书局,人家会一个大比兜把我抽出来的。”
  众人心里都想:你是白家堡的公子爷,除了你妈,谁敢拿大比兜抽你?
  不过,半大的孩子跑去买书局,确实有点怪。就算原东家不敢抽他大比兜,也不敢谈这门生意。
  这事终究还是得靠成年人去做。
  白公子对着王先生拱手道:“先生,您是读书人,以前肯定在澄城书局买过书,书局的东家应该是认得您的,您若是随便编个发了财的理由,带着一笔钱去买下书局,那是合情合理之事,这门生意,便是您去谈最容易谈成了。”
  王先生愣了愣:“咦?言之有理。”


第127章 第二条水泥路
  王先生准备出发了,先找三十二借来一套还算端正的衣服,穿起来就不那么穷酸了,再用包裹装上几枚巨大的银球,本打算潇洒背起包裹,却被包裹噗通一声压在地上,半天不能动弹。
  大呼:“救命啊!”
  好几人过来抬开包裹,才将他救了出来。
  王先生“呼呼”喘着粗气:“银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三十二笑道:“王先生,你一个读书人,哪里能将这许多银子带得回去,何况,独身上路也不安全,还是得带上一群年轻后生陪你走一趟,让他们扮成你的家丁,你才像个买得起书局的有钱人。”
  于是,重新开始构建队伍。
  宿醉未醒的高初五就算了,郑大牛背起装银子的包裹,再来一群年轻后生加入队伍,组成了一支“家丁队”,看起来还真是有模有样。
  王先生给自己编了个故事,他给一位大老爷做了家塾老师,得了厚赏,现在已经翻身发了大财,打算用这笔钱买个书局,为往圣继绝学。
  故事编好,这才带着郑大牛一行人去了县城。
  他们这么闹腾了一阵,高家村也彻底从宿醉中清醒了过来,村民们纷纷起了床,开始活动筋骨。
  李道玄看到高一叶也起床了,就叫她集合了仅有的那几家王家村的村民,告诉他们王家村也下雨了。
  遗憾的是,此时的时间已经来到了天启七年的十一月下旬,冬天已经渐近,就算降了雨,村民们也没法播种了。
  此时播种太晚,庄稼发芽之后来不及在降温之前成长到壮年,幼苗是无法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的。
  李道玄用一秒钟考虑了一下要不要弄塑料大棚,马上就掐死了这个想法,早了点,没必要这么急着搞科技与狠活。
  村民们倒是不像他这么遗憾,听到王家村下了雨,就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他们也不急着播种,这个时候种了秋小麦的话,春小麦就来不及种了,既然现在已经快要入冬,就干脆等冬天过去,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回村播种,那才是种田的王道。
  一位王家村村民抬头对着天空道:“天尊,小人在想,反正都要春天才能播种,咱们正好趁着这个冬天,把水泥路铺设到王家村去,如此一来,明年开春之时,我们就可以搭乘着太阳神车回村去种田了,您觉得这样可行不?”
  李道玄乐:这村民还挺聪明的嘛。
  “一叶,告诉三十二,调派一些水泥给王家村的人,再给他们安排一些短工和劳改犯一起帮忙,把咱们的第二条水泥路铺设起来,通向王家村。”
  一叶把这消息转述过去,王家村民们立即欢呼起来。
  一个个干劲拉满,马上就开干,拿起锄头铲子,冲向了通往王家村的官道边,开挖,一阵风吹来,搅得沙尘翻飞……
  他们正挖得开心呢,就见到西南方向的官道上,行来了一匹高头大马,马上坐着一个身穿官服的男子,后面还跟着大队衙役,还有一群民夫,赶着马车,车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大弓。
  梁世贤来了!
  他是来还弓的。
  梁世贤自认是一个清官,既然是清官,那借了李家的东西,当然要来归还。
  便带了衙役民夫,驾着装了五百把大弓的车子,向着高家村而来。
  眼看要到村口,却见前方官道边沙尘漫天,一群村民拿着锄头铲子,在官道边猛挖,也不知道在折腾个啥。
  风一吹,一蓬沙尘拍脸,梁世贤闭气不及,吸进去一口,顿时“咳咳咳”个不停。
  衙役们大怒:“大胆,尔等刁民,竟敢暗算县尊大人。”
  梁世贤立即喝止衙役:“你们凶他们做甚?村民们在此处挖地已有好一会儿,并非本官来了才开始挖,何来暗算一说?”
  衙役们赶紧住口,拍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梁世贤露出温和笑容,对着村民们问道:“诸位何故在路边挖土?”
  村民们见到县令老爷,心里还是挺虚的,怂成一团答道:“我们在修路,打算修一条从这里通到咱们村的路。”
  梁世贤大奇:“此处不是已经有一条官道了吗?”
  村民:“官道太窄、崎岖不平,我们要把它扩宽,然后修成水泥路。”
  “水泥路?”
  学富五车的梁世贤,立即在脑海中打开了资料搜索模式,平生见识过的各种物事,稀有玩意儿,甚至西洋人从万里海外带来的古怪机器,像走马灯一般在脑海中旋转,然后“叮”的一声,定格在一幅画面上。
  那画面上显示四个大字:“查无此物。”
  梁世贤只好不耻下问了:“何谓水泥路?”
  村民们转身,指向高家村另一边的道路:“您看那边,就是我们手指的方向,有一条灰色的路,通向郑家村的,那就是水泥路。”
  梁世贤在高头大马上坐直,视野挺高,向那方向一看,还真有一条灰色的道路,像一条带鱼,穿梭于山林之间,一路延伸出去。
  “咦?此路颇为奇怪,为何是这般颜色?”
  梁世贤不急着进高家堡了,带着师爷和衙役,走向了水泥路,到了路上,低头一看:“此路为何如此之平?在此路上行车,岂不是大妙。”
  师爷:“像是整块巨石切割而成。”
  梁世贤:“何人能将巨石切成如此模样?”
  师爷摇头:“人力不能及。”
  梁世贤“啧啧”称奇:“高家村,还真是个奥妙无穷之所在,如果本官所料不差,这又是李家的手笔了,正好本官要去李家归还五百把长弓,可顺便聊聊这水泥路是为何物。”
  他整了整自己的衣冠,向着高家堡缓缓地走了过来,到了堡前,三十二早已经得了哨兵消息,迎了出来。
  两人打了几句花腔,说完客气话。
  梁世贤这才道:“本官这次造访,是来将上次借去的五百张长弓,如数归还。咳……这个……”
  他突然有点老脸微红:“其中有几十把弓的弓弦被我的人拉断了,给李家造成的损失,本官以后定会找个机会,加以补偿。”
  三十二咦了一声:“,县尊大人这么快就将弓送还,也即是说,贼子不会再来了?”
  梁世贤精神一振,有点小开心地道:“贼子连番受挫,退回黄龙山,再也不敢来我澄城县了,斥候来报说,他们已经转进向西,去了洛川县。”


第128章 这是个什么字
  去了洛川县啊,李道玄心想:洛川人民这下苦了。
  不过他也只能感叹一下,帮不上。
  梁世贤的师爷,与三十二的师爷谭立文对接上了,两个师爷开始安排手下,将五百张塑料大弓搬回望楼。
  两个当头儿的则比较闲,梁世贤便将话题往水泥路上带了:“三管事,我看到贵堡门外,有一条灰色的水泥路延伸出去,此路极平,行车大妙,究竟是如何制成?莫非是将整块巨石削平,铺排于地面?”
  三十二摇头:“那哪是人能做的事,所谓水泥,是一种仙界的泥浆,将之搅拌,铺于地面,待风干之后,即会变成这样的道路。”
  “仙界的泥浆?”
  梁世贤有点懵。
  三十二本想把道玄天尊的名号拿出来说上一番,但仔细一想,梁世贤是官府的人,官府如今还在大力剿灭白莲教呢,有关于道玄天尊的事,还是别在他面前吹嘘的好。
  改口道:“咳,其实是我家李老爷偶然所得的一种泥浆。”
  这样说就很容易接受了,梁世贤:“此泥浆从何所得?本官也想……”
  三十二摇了摇头:“梁大人,在下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梁世贤:“这样来一句开场白,那就是不管当不当讲,你都一定要讲了,那便请指教吧。”
  三十二:“陕西连年大旱,民不聊生,以澄城老百姓现在的状况,您要是再加派徭役,让他们饿着肚子修水泥路,只怕……”
  梁世贤猛地一醒,赶紧一个长揖:“三管事所言即是,本官受教了。”
  他转头看了看堡外那条通向郑家村的水泥路,心里多少有点羡慕。
  修桥补路,一向都是能流芳百世的善举,他从内心深处还是想为自己治下的县城,弄出几条像样的路,但是……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允许。
  唉!
  也不知道这该死的旱灾,究竟何时能够结束。
  ……
  京城,皇宫,御书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6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8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箱子里的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