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箱子里的大明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三十二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6:24
  精神一振,有点小得意:“我是来买煤炭的,你们这里搞成了这样,还卖煤么?”
  “卖,当然卖呀。”煤矿工人立即兴奋起来,转头大喊:“头儿,头儿,有人来买煤了。”
  不一会儿,金水沟煤矿的负责人过来了。
  并不是从高家村空降的领导,而是金水沟煤矿本来的工头,这位工头以前是官府的帮闲,替合阳县官府管理煤矿,领的也是官府发的工钱,但官府哪来的工钱可发?连边军的军饷都发不出来,还想指望他们给煤矿工人发工钱不成?
  所以金水沟煤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靠自己偷偷私卖煤炭,来充作官府应该发放的工钱。
  冯隽知道这事,但他不能管,因为他也没钱可发,只能睁之眼,闭之眼,纵容挖煤人自己养活自己。
  现在煤矿被高家村接管了,三十二已经给他们发放了工钱,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高工钱,害怕砸饭碗,也就不再偷偷私卖煤炭了,而是将卖煤炭的钱记录在案,上交给高家村,高家村会给他们一定数量的银子作为“提成”。
  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干劲很大!多赚才能多提成嘛。
  工头站到了刘由面前:“你买煤炭呀?”
  刘由点头:“三车。”
  工头大喜,这人一来就买三车,我们又要血赚一波提成了。
  刘由:“价钱方面……”
  工头道:“价钱没变,还是以往那样,你一次买三车,买得多,我就再给你便宜一点点也是可以的。”
  这一次轮到刘由大喜:“好,满上满上,三车都满上。”
  煤矿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肩担手抬,很快就搬来了大量的煤炭,把刘由的三辆小车装得满满的。
  刘由心里美得直冒泡,这些煤矿运回高家村,用来烧开水煮水鲜饸饹,这得煮多少碗啊?平摊到每一碗里,水鲜饸饹的成本又大大降低,今后这小日子,美呀个美……
  他正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就见到一个庞大的车队来了,是三十二派来的大车队,数十辆车,连绵出去上百丈的距离,将整条山路都挤得满满的。
  刘夫人从马车里探出头来,问道:“阿由,这么多车,全都是来装满煤炭拉回高家村的吗?什么村子用得完这么多煤炭啊?”
  刘由笑道:“你去了高家村就知道了,那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小村子,称之为‘高家城’都不过份,那里的匠井整天都烧着火,冒着黑烟。那里的大学校,好多学生在里面学习,咱们的孩子也能去读书。那里的高家商圈,灯红酒绿,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地方。”


第382章 请先生指点
  刘由带着妻儿和三车煤炭,来到了高家村。
  如果他的店面很小,还真塞不下三车煤炭,好在他的店面是一个青楼,空间还真是挺大的,三车煤炭全都甩进雅间里堆着,把一个好好的青楼雅间搞得乌黑乌黑的。
  就在他搬运着煤炭的时候。
  刘夫人则带着他们的儿子,漫步在了这个新奇的“村子”里面。
  她发现丈夫并没有吹牛,这里的确不止是一个村子的规模,完全可以称之为城,甚至比合阳县城要繁华热闹了好几倍。
  走在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她眼花缭乱。
  路边有个老婆婆在卖萝卜,8文钱一斤。她寻思着丈夫现在赚钱很厉害了,吃点萝卜应该不算什么了吧?赶紧买了一斤,让儿子帮忙拎着。
  走了几步,路边又有一个老婆婆在卖大白菜,10文钱一斤,大旱三年,她有多久没吃过白菜了,赶紧又买了一斤,又让儿子帮忙拎着。
  再向前走了几步,看到一家布庄在卖棉袄,一件厚厚的碎花大棉袄要五两银子,其实并不贵,这就是平时的价格。棉袄本来就是地主家的少爷小姐才穿得起的,寻常人家冬天也只能裹着麻布衣服瑟瑟发抖。
  何况现在是大灾之年,棉花根本没人种,棉布的价格早已失控,没想到高家村里的大棉袄还是五两银子就能买得到。
  她心里在喊便宜,可却不敢买了,心里琢磨着,等丈夫再多赚点钱之后,才能买得起棉袄,我们大人倒是不用,给儿子买一件吧。
  正在这时候,街上有一群孩子走过来。
  都是不到十岁左右的小孩子,他们一边走,居然一边在背诗玩儿,有人说道:“我今天学了一首新诗,唐朝诗人李白写的哦,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呀?后面是什么来着?”
  旁边的便笑了:“哈哈哈!我也学了锄禾日当午。”
  刘夫人看到这群孩子的岁数与自家儿子差不多,但他们却个个能背诗,心里颇有点羡慕:哎呀,我家孩子还没学读书识字呢,现在咱们家能赚到钱了,也该把孩子送去私塾了。
  想到这里,她赶紧对路边卖菜的婆婆:“请问,高家村里有私塾吗?”
  老婆婆咧开嘴笑,露出几颗所余不多的牙齿:“咱们高家村没有私塾,但是有学校,所有孩子都是免费上学呢。”
  “什么?免费上学?”刘夫人吓了一大跳:“不要学费?”
  “不要!”
  这一下刘夫人可坐不住了,问明了学校的方向,拉着儿子的手就向着学校狂奔。
  学校的保安正在门口打盹呢,刘夫人冲过来急吼吼地对着他问道:“听说这里上学不需要学费?”
  保安被她这一吼,醒了,随即咧嘴露出了笑容,高家村学校建立以来,像刘夫人这样的人,保安见得实在太多了,每一次有移民来到高家村,而这家人正好有孩子的话,这样的情景都要上演一次。
  所以保安对这种事可谓轻车熟路,嘴皮子一翻,像打机关枪一样崩出一大窜话来:“教学楼,五楼,校长室,在校长王先生那里报名,根据孩子现在的学习程度分配年级和班级,到五楼图书室领教科书,然后去班上报道……”
  一大堆扒拉扒拉说完,将手一摊:“去吧!”
  刘夫人竖起耳朵听,女人这东西很奇怪的,你和她说别的事,她们经常丢三拉四记不住,连前面街角左拐右拐都能搞错,但你和她们说关于孩子的事,她们一瞬间小宇宙爆发,查克拉遍布全身,霸王色霸气漫天弥漫,能把事情给你做得滴水不漏。
  保安那一通说得快如电闪的话,刘夫人居然一个字不拉全记了个瓷实,拉着儿子的手,刷一个狂奔,区区五层教学校,秒上,风一样的刮进校长办公室,和王先生balabala一阵拉扯,报名完毕,再仿佛穿墙边杀进隔壁图书室,奔跑时卷起的狂风,将宋应星的研究材料卷得像纸片漫天飞。
  宋应星吓得大叫:“何方人士,休得在图书室里乱窜。”
  一句话说完,刘夫人已经领完了教材,刷一下瞬间移动到了一年级五班,将儿子交给了班主任先生,恭敬地对先生道:“先生,我孩子驽钝,今后有劳先生了,他若是有什么不听话的地方,先生只管狠狠的揍。”
  那孩子左手还拎着一斤萝卜,右手拎着一斤白菜,一脸的懵。
  刘夫人刷地一下将他手上的萝卜和白菜换成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一脚将他踹进了教室里。
  先生:“……”
  刘夫人:“拜托先生了!”
  先生:“……”
  刘夫人:“逢年过节,我会带礼物来看先生的。”
  先生:“……”
  刘夫人:“儿啊,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做大官。”
  先生:“……”
  刘夫人:“得罪了,蠢妇先行告辞。”
  说完圆润地退下。
  她正打算闪人,先生突然开口道:“夫人且慢!”
  刘夫人:“?”
  先生轻叹道:“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天尊法旨,你可一定要听好了。”
  刘夫人:“???”
  先生道:“你知道为何,孩子们都不喜欢和大人聊天谈心,交流自己的看法吗?”
  刘夫人的表情变得微微有点严肃:“不知道,请先生指点。”
  先生道:“当孩子说,这个烤鸭真好吃的时候。家长们总是会说‘那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买得起这个烤鸭。’当孩子们说,那件衣服真漂亮的时候,家长们总是会说‘那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买得起漂亮衣服。’当孩子们说当大官儿真威风的时候,家长们总是说‘那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当大官’……”
  说到这里,先生停下了嘴,微笑:“懂了么?”
  刘夫人“啊”了一声,汗如雨下。
  先生:“天尊说了,读书很重要,但也没重要到你用如此的态度来对待它,请更加尊重这五彩多姿的世界。”
  “我会好好教你的孩子,做一个好先生。”先生道:“也请你做一个好母亲。”
  刘夫人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这才走出了学校。


第383章 渡河入山西
  刘夫人走出了学校,精神有点小恍惚。
  先生刚才说的话,言犹在耳,她不禁反思:我对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是否做得太紧张了?嗯,应该是吧,所以先生才会对我说那样的话。
  今后和儿子说话,需得小心一些才是。
  她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漫无目的的向前走,连自己在对着哪个方向走都没注意,走着走着,突然听到耳边有女人的笑声,才猛然一醒。
  然后就发现自己又站在了另一个类似学校的建筑物里。
  这建筑物的布局,与刚才看到的高家村学校很像,但是它的规模稍微小一些,没有那么多建室和楼屋。
  最奇怪的是,这个建筑物里没有男人、男孩,或者说一切的男性生物,连刚刚从她面前飞过去的一只蚊子也是母的,因为它吸了一口刘夫人的血,暴露了性别。
  刘夫人有点懵:这是个什么地方?
  两个中年妇女从她身边走过,一边走还在一边讨论着织布的事情:“你听说了吗?宋先生研究出了一种叫做小型蒸汽机的东西,把它接在纺机上,那蒸汽机就能不停地推动摇杆旋转,然后那个纺织机就自己纺织起来,真是可怕。”
  “啊?那我们学纺织还有什么用?不是白学了吗?”
  “并没有,虽然由机器来推动纺织机旋转,但仅仅只是不需要我们一直摇那个纺织机上的摇臂而已,引线、收线一类的工作,还是得由我们去做,学了纺织依旧是有用的。”
  “哦,原来如此,真是吓我一跳。”
  刘夫人听得一脸懵,赶紧拉住那两个女人问道:“两位大姐,这个地方是干嘛的啊?”
  两个女人一听她说话就知道新来的,笑道:“这里是专门教女人各种技术的女子职业技术学校。”
  刘夫人:“啊?专门教女子?”
  两个女人笑:“是啊,非常好的地方哦,这里教会了我们纺织、裁衣、烹饪、刺绣……有了这些本事,咱们也能赚大钱。”
  刘夫人:“咦咦咦?还有这么好的事?我……我也能来学吗?我一直都想学学怎么量体裁衣,给我儿子做一件好点的衣裳。”
  两个女人又笑:“眼光放远点,别老想着只给自已的儿子做,你若是学会了手艺,便可以接定制衣裳的活计,每一单就能赚几十个铜钱呢。”
  “哎?”
  刘夫人被“几十个铜钱”给打动了。
  两个女人拉着她就来到了裁缝班,这时候裁缝班正好在上课,担任这一门课的老师,正是高家村四十二元老之一的高三娘,量体裁衣的高手。
  她站在讲台上,手上拿着一件衣服,正给台下的学生们指指点点:“你们看……做衣服,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留宽出来半寸,千万别在这里把尺寸做死,否则,人家拿到你做的衣服一穿,卡嗞……衣服就崩裂开线缝。”
  女学生们赶紧记好。
  这些女学生有大有小,大的已经超过五十,小的只有十来岁,全都在用心学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6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8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箱子里的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