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后世这项技术很老套,但的确是清末时期最先进的钢笔。
李谕对这支派克笔很满意,然后又贪得无厌地说:“还有没有墨水?”
濮兰德立刻从抽屉中拿出两瓶,“拿去用!”
“多谢记者先生,这些钱你就从后续的稿费中扣除。”
“看你说的!都是送你的!”濮兰德说,“只要能快点交稿。”
李谕说:“那多不好,中国有句古话,拿人手短。”
濮兰德笑道:“我知道,大不了我给你涨涨稿费,然后在扣除费用后总归还会让你不会少于100银元。”
李谕也没必要拒绝,于是说:“好吧,我回去就写。”
第八十九章 八大胡同
也是巧,这次出门李谕又碰到了给自己拉车的车夫。
“正好你路熟,拉我去东厂胡同吧。”李谕一下跳上了车。
“好的。”车夫无精打采地回了一句,然后慢吞吞拉起车。
刚走出一会儿李谕就立刻制止他:“慢着慢着,你路线好像走错了吧?我们应该往北走,你现在朝着南边走,不就出城了。”
“啊?”车夫有点茫然,突然发现自己真的走错了路,连忙道歉,“对不住,对不住!”
李谕感觉他明显六神无主,于是问道:“咋了,有什么烦心事?”
“没,没啥。”车夫颓然回道。
李谕笑道:“我可听说过,你在东交民巷这一带现在是出了名的‘一溜烟儿’,路熟车快!你现在可不像以前的作风,有什么事就说来听听,说不定我就可以帮上忙。”
“哎!”车夫沉沉叹了口气,“您帮不上的,我遇上的是天大的事。”
李谕好奇道:“天大的事,能有多大?”
车夫放慢步子,说:“实话给您说吧,是我哥摊上事了。”
“是你哥摊上了‘天大的事’?”李谕问。
“是的,他欠了车行40两银子!40两啊,这不要了人命!我们哥俩儿拉一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钱。”车夫绝望道。
“40两?你哥干啥了?赌博?”
李谕感觉很不可思议,一个车夫怎么可能欠这么多钱。40两对他们来说的的确确是天大的数字,按照他们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想要攒下40两几乎不可能。
“不是赌博,”车夫道,“事情是这样的,我哥平时一直给一位公子哥拉车,那位公子哥喜欢去石头胡同逛青楼,前段时间他看上了一位红倌人,不想也有其他的公子哥喜欢同一位红倌人。那天我哥拉着公子哥去的时候就被另一伙人堵了,两边就打了起来。”
李谕纳闷道:“好像听起来和你哥也没啥关系。”
“是没啥关系!”车夫愤愤道,“但是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我哥也打了,关键还砸了车!他们打完架倒是走了,车行现在要找我哥赔车钱。”
李谕听明白了,他哥是莫名躺枪,受了池鱼之殃。
“你哥现在哪里?”
“我哥在石头胡同里一家医馆躺着,落花茶室也觉得我哥冤枉,帮忙出钱看伤。”
清朝的烟花之地也分等级,第一等级叫做清吟小班,里面的女子一般卖艺不卖身,而且基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俱全,甚至可以吟诗作对;且姿色很高,秋波明媚,颦笑情深,往往是各种名流士绅、权贵富商趋之若鹜。
第二等级就是茶室,虽然茶室次于清吟小班,但是茶室也是较为高档的风月场所,室内的装饰、雕花艳染颇为讲究。这个等级的莺莺燕燕,虽然比不上小班女子才艺高,但也不乏年轻貌美、识文尚艺之质。
第三等级是下处。没有前两者楼院之美,室内装饰简单,烟花女子相对年龄较高,貌质一般。
至于第四等级,就是所谓的“窑子”了。
“你拉我去石头胡同,我应该能帮帮你。”李谕道。
车夫一下子就停住,这猛的一下差点把李谕从车上匡下来。
“您能帮我哥?”车夫激动道。
李谕笑道:“可以,不过可不是白帮。”
车夫一下子就给李谕跪下了:“爷,我叫您爷了!您要是能帮我哥,我给您做牛做马都成!”
李谕最见不得人给他下跪,在他的时代,基本只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或者兄弟之间结拜才会下跪。
当然,给老婆下跪属于特殊情况,不在讨论范围!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就这样,也怪不得他。
李谕从车上跳下来,扶起车夫,“以后不要给我下跪,我都说了,忙也不是白帮,所以用不着这样。”
车夫眼泪都快出来了,“真是遇见好人了!爷您就是活菩萨!爷您叫什么名字,我以后得给您天天烧香!”
“我叫李谕,你哪,你叫什么?”
“我叫赵谦。”车夫说。
“我知道了,你赶紧赶路吧,先带我去石头胡同看看。”
“好来,爷!您坐好!”
车夫赵谦瞬间仿佛小宇宙爆发,一扫刚才的阴霾情绪,再次化身“一溜烟儿”,嗖儿一下就窜了出去,李谕直接被惯性又带得往后一仰。
赵谦以自己最高的时速带着李谕狂奔向石头胡同。
石头胡同就是大名鼎鼎的京城八大胡同之一,也就是京师烟花巷柳之地。
其实八大胡同也并非只有八个,类似的有十几条,只不过八大胡同是里面档次最高的。
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北京内城就不允许有烟花之地,全都搬到了南城,位置就在琉璃厂旁边。
到了石头胡同时,赵谦已经跑得一身大汗,李谕在车上也快被颠吐了。
“慢点慢点,反正都到了!”
赵谦憨憨地笑道:“对不住了爷,是我太兴奋了。”
李谕从车上跳下来,“剩下的路我自己走就行。是叫落花茶室对吧,还多远?”
赵谦擦着汗说:“不远了,不远了,就在前头一百来步。”
“好的,我们去吧。”
不过李谕刚走了两步,就停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杨小楼!
两人瞬间四目相对,面面相觑。
杨小楼咳嗽了一声,“李兄弟是来快活快活吗?”
“不不不!不是那么回事,我不是来找姑娘的。”李谕连忙解释。
杨小楼的眼神中满是不相信,“李兄弟不用解释,我懂。来这里除了找姑娘,还能干啥?难道是来研究你的学问吗?”
“我不是来研究学问的,也不是来找姑娘的!”
李谕在车上颠得够呛,一着急也咳嗽了起来。
杨小楼说:“李兄弟不用这样,找姑娘就找姑娘呗,你又不是朝廷命官,不打紧。而且我刚才都听到‘落花茶室’四字了,那里我是知道的。”
清廷明令禁止官员逛青楼,一定程度上,明清许多达官贵人喜欢男僮的风气,也是这个原因导致。
李谕止住咳嗽:“我是来找他哥的。”
杨小楼看向李谕指向的车夫赵谦,长得五大三粗,眉头一皱,“李兄弟这癖好得改改!”
“不是你想的那样,他哥现在躺床上还下不来哪。”李谕说。
“啊!”杨小楼脸色大变,“李兄弟你怎么能这样!你你你!”
淦!
怎么解释不通了!
“他哥是受伤躺床上,我说杨兄,你到底在想什么?”
杨小楼这才舒了口气,“原来是受伤!我还以为……”
李谕问:“你以为啥?”
杨小楼也有点不好意思误会了李谕,连忙摆摆手:“没啥没啥!”
李谕假装哼了一声,反问道:“你还说我,倒是你为什么在这里?”
杨小楼指了指身后的院子:“这是我义父的家,我来拿东西。”
“你义父?谭老前辈?”
杨小楼点点头,“是啊,这座英秀堂就是我义父的。你以为哪?”
李谕说:“我以为的就是刚才你以为的。”
杨小楼直接被李谕逗地捧腹大笑。
李谕瞄了一眼后面院子的匾额,“英秀堂”。
其实八大胡同最早本来也就是徽班进京下榻居住的地方,是京剧艺人们的一个落脚点。后来随着工商业发展,以及穷苦人家的增多,再加上京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60:108左右!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所以慢慢八大胡同就同时成了红灯区。
但是晚清时期,八大胡同还没多大规模。按照光绪年间的统计,登记在册的有37家,每家十几人的话,总体来说登记在册持证上岗的风尘女子也就四五百人。
八大胡同真正发展起来要等到民国时期了。
当时很多梨园大拿住在八大胡同,而且住所兼教戏。每个师傅也都会给自己的寓所起堂号,谭鑫培给自己寓所起的就是英秀堂,梅兰芳则出自朱霭云的云和堂。
《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幼年叫做小豆子,他的娘就是个风尘女子。为什么电影开头她能立刻带着孩子找到戏班,其实就是住得近,而且地位都不高,不会被瞧不起。
关师傅在剧中也曾说过:“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啊!”
当然,八大胡同如今已经成了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也留有一些古迹。
李谕有个同学是老北京,他家就住八大胡同,听他说每到节假日,总会听到一些导游带着旅客指着他家楼下说:“看见了吗,这里就是当年蔡锷和小凤仙定亲的地方!”
他那位同学是愁的不要不要的,你想啊,要是导游指着你家说以前这里是窑子,你乐意吗?
李谕对杨小楼说:“我还有正事,先走了!”
杨小楼道:“我和你一起去,这里我熟。”
“你很熟?”李谕戏谑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