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走到留声机跟前,看了看发现是唱针坏掉了,八成是因为过年期间没有使用,唱片落入灰尘。最近强行开机,便损坏了唱针。
李谕正想告诉慈禧情况时,瑾妃进来了。
宫女连忙从牌桌上站起来行礼,却被慈禧拉住:“不用起身,以后她们来了你都不用行礼。”
一旁的李莲英说:“还不快谢老佛爷。”
宫女连忙说:“谢老佛爷。”
李莲英一脸堆着笑:“我这妹子很懂事的。”
竟然是李莲英的妹妹,这女的叫做李莲芜。
李莲英之前一直给太后吹嘘自己的妹妹貌美知礼,慈禧也是真把李莲英当自己人,她向来又爱用自己人,于是就把李莲芜招进了宫中。
李莲英早就把自己如何阿谀奉承的技巧传给了妹妹,哄得慈禧开心,如今地位可不是一般的宫女。
瑾妃在宫廷这么久,也看得出所以然,对李莲芜说:“大姑娘,以后我来了不用见外。”
“大姑娘”的名号自然是慈禧赏给她的。
慈禧也说:“就是!你是小脚,怎么能长时间站立哪。”
李莲芜恭敬道:“老佛爷宅心仁厚,体恤奴婢。”
李莲英对李莲芜的表现比较满意。
毕竟他心中还有别的小算盘打着哪。
李谕看他们说够了,上前道:“太后,留声机我已经检查过了,只是唱片与唱针有损坏,让胜利唱片公司再换个新的唱头就可以。至于唱片,也可以让他们再换张新的。”
慈禧疑惑道:“怎么闲放着还能坏掉?”
李谕解释说:“京城冬天空气中尘埃大,容易落灰尘,或许是唱片的轨道上落入细小灰尘后,硌坏了唱针。”
慈禧眉头紧皱:“平日里是谁管殿中打扫?”
李莲英连忙说:“是小五子。”
慈禧不悦道:“连殿中卫生都做不好,如果餐食中也混入尘埃碎屑,岂不是哀家也会吃到嘴里?”
慈禧话已经很重了,李莲英立刻叫道:“小五子,你给我过来!”
这个小太监已经吓得魂不附体:“老佛爷,奴才实在是不敢动洋玩意,奴才一直有好好做打扫,每天都清扫至少三遍。”
这种小角色就不用慈禧说话了,李莲英道:“带到敬事房,先打……”
他余光看了一眼慈禧,见她面色不善,于是说:“打100大板,往重里打。”
这是死口了,宫里打板子,100板打下去可能还活蹦乱跳,10板子下去也可能半年下不了床。
完全就看行刑人的手法。
行刑者都是练过的,据说平时练习还会用豆腐,拿一块豆腐,只准打出响声,不能打破豆腐,打完之后豆腐表面完好无损,但里面已经碎成渣。
所以有些人受刑后,外表看起来鲜血淋漓,但根本没有伤到筋骨;有的人表面虽然只是红肿,骨肉其实已经受伤。
还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打个板子都能打出花来,也就只有宫闱之中。
李莲英刚才下的命令没有留余地,这100板子实打实下去,估计就能去西天。
小太监死命哀求:“李爷爷,我知道错了!”
李莲英不为所动,小太监于是又哀求小德张:“张爸爸,我错了,您救我啊,我可是您带进宫的!”
小德张气得脸都红了:“少废话,事都做不好,留着你有什么用?”
这个小太监竟然就是当初小德张带到小刀刘那净身的小太监。
哎,宫里真是不好混啊,已经是有靠山的人了,终究还是难逃厄运。
第一百五十四章 奥运第一人
离开西苑后,李谕感觉长出了一口气,宫中环境实在是太压抑了。
瀛台是那种环境上的压抑,慈禧那儿直接是精神上的压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挺下来的。
回到家,凤铃已经翻译好了今天爱因斯坦发来的电报,李谕没想到爱因斯坦回得这么快,他拿起报文,上面写道:
“李谕先生,你真是无与伦比的神奇!你的想法实在是太妙了!我准备花时间先仔细研究变换方式。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东方拜访你,或者先生能来瑞士的话,务必与我共同探讨物理与数学!”
估计研究这些会花去爱因斯坦不少时间,李谕回道:“我也期待与阁下共同研讨,今后去到瑞士,定会共同钻研前沿之科学。”
好嘛,看来真是跑不了要给狭义相对论贡献力量了。
没过几天,唐绍仪就通知李谕共同前去天津北洋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其实才是第一个以“大学堂”命名的高等学校,甚至比京师大学堂还要早两年。
而且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也是由北洋大学堂发出,获得者是民国著名法学家王宠惠,如今这张“钦字第壹号”文凭还保存在天津大学。
李谕之前与载振一起出使西欧诸国时,就见过盛宣怀,不过短短半年多过去,李谕又是今非昔比了。
盛宣怀说道:“李先生,久仰久仰。”
盛宣怀现在是铁路大臣,虽然听名字似乎不如总督厉害,但是个绝对的实权派。
后来交通系在民国初年是个不得了的大派系,一切的肇始就是从盛宣怀开始。
李谕回敬道:“盛大人有礼了。”
盛宣怀说:“能请到你来参加北洋大学堂的开学礼,简直再合适不过,实不相瞒,自从北洋大学堂开办伊始,我便一直致力于理工科的开设,教学仪器也是采购自美国。”
李谕道:“盛大人高瞻远瞩。”
现在国内的几个大学水平参差不齐,各种教学理念也是不尽相同,资金来源更不一样。
北洋大学堂属于财力比较雄厚的,毕竟盛宣怀亲自督办,他可是晚清最厉害的官商。
如今很多学校都是学习的日本制度,但北洋大学却从开始便参照了美国制度。
学校砸了很多钱,除了汉语课程,基本上各科都请了外籍老师,所用的试验器具也都是从美国进口。
北洋大学堂的学风很严格,优秀的毕业生甚至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康奈尔”。
不过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北洋大学堂受损严重,一直到今年才重新复课。
目前复课开设的只有三个专业: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
盛宣怀是明白人,知道现在最缺的就是政法与科技方面的人才。
一同出席的还有不少天津教育界名人,就比如之前见过的严范孙。
盛宣怀首先在礼堂中做了复课致辞:
“虽然校舍被破坏,但我们的精神不会被破坏。大学堂还是大学堂,学生也将会是更加优秀的学生,我坚信早晚我们会赶超洋人!”
……
众人纷纷鼓掌。
之后,他又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下新校舍,面积也不大。
现在国内没什么高楼,最多就是两层,李谕估摸着每一届学生也就能容纳四五十人。
所以说北洋大学堂目前规模还是很小的,但学生素质的确不低。
这一点上就有点像美国的精英教育模式。
北洋大学堂的招生也比较广,上文提到的“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王宠惠就是一名香港考生。
参观期间,严范孙还为李谕介绍了一人:“李谕先生,这位是张寿春先生,字伯苓,是津门热衷教育的名流。”
原来是张伯苓,他是南开教育体系的开创者,后来与严范孙一起创办了南开大学。
李谕同他握手道:“幸会幸会。”
张伯苓说:“我对李谕先生久仰大名,之前您为天津洋火局解决技术上的天大难题,范孙可是给我大吹特吹了数日。”
李谕笑道:“也不是什么天大的技术难题。”
张伯苓道:“那怎么会!要是没有你,天津洋火局恐怕到现在还办不起来。”
李谕说:“如果可以帮助民族企业,我肯定竭尽所能。”
张伯苓赞道:“先生高义!正好我尚有一事要求助于先生。”
李谕说:“但讲无妨。”
张伯苓说:“如今在下正准备开设中学堂,好为大学堂输送最优秀之人才。听闻先生曾经在北洋中编撰过一套数理讲义,深入浅出,是入门数理科学的绝佳教材。您是知道的,现在想找一本好的教科书,尤其是科学方面的教科书何其难,不知可否从先生那得到此讲义?我可以为此付费。”
李谕直接说:“我还以为什么事,谈何付费!都说了如果能帮得上忙,我会竭尽所能,送给先生便可。也算是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点绵薄的力量。”
张伯苓喜道:“多谢先生。”
现在张伯苓和严范孙正在开办的中学叫做私立中学堂。
在不久后,他就会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民间称为“南开”)建立新校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开中学堂。
天津的南开区就是因此得名。
“南开”是张伯苓的一个教育体系,不仅仅有最知名的南开大学,还包括:南开中学、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南开小学、蜀光中学等等。
南开中学在天津可是非常厉害的,张伯苓的办学理念特别先进。
南开中学一直以新颖的西式教育、严格的教学管理而出名,虽然办学之初融资不易,但张伯苓从来不吝啬于购买教学仪器。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到南开参观时,就深为赞叹:“即使美国的中学,能有像南开这样的实验仪器者,也不多见。”
很多权贵、名流也都放心把孩子送到南开中学——梁启超、冯玉祥、段祺瑞、袁世凯、黄兴、胡适、叶圣陶、张自忠、邹韬奋、陶行知等……连东南亚的华侨也慕名而来。
即便到了现代,南开中学在天津也是首屈一指级别的高中。
难得的传承!
李谕说:“正好我也有点事想麻烦先生。”
张伯苓原话奉回:“但讲无妨。”
李谕说:“我如今身在京师大学堂,学校想要开设体育相关的事宜,但是缺少器材,就比如,足球。”
李谕稍稍强调了一下足球,有那么点出于自己爱玩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