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321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这哪是对自己子民的态度!”李谕愤然道。
  唐绍仪笑道:“疏才兄弟,你一腔热血,我明白,但朝廷里有些人,是长在钱眼里的。”
  自从超级大贪官庆亲王奕劻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大权独揽后,更加看重银子。
  李谕握了握拳头,有些不情愿地说:“看来只有那一个办法了。”
  唐绍仪好奇问道:“什么办法?”
  李谕说:“唐道台应该知道卷烟吧?”
  “卷烟?”唐绍仪说,“我在租界里见过。”
  李谕叹道:“只能用它来取代鸦片的地位了。”
  唐绍仪脑子很快,旋即想明白了李谕的思路,于是问道:“卷烟的危害比大烟小?”
  李谕说:“甚至比你手里抽的雪茄都要小一点,但危害还是存在的。”
  李谕其实已经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
  剩下的唐绍仪自己就能想到,自然是让一个危害小一点的能取代大烟的东西来上位,既不会影响税收,又不至于成为毒品。
  “我明白了!”唐绍仪说,“疏才兄弟,你真不愧是帝师,能想出来这么绝妙、两全其美的法子!”
  李谕无奈道:“哪是什么两全其美,最多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从历史上看,真正将鸦片驱逐出市场的,的的确确就是烟草的出现。
  说白了,烟草其实跟鸦片是一路货色,也是一种软性毒品,有成瘾性,也伤害健康。
  但烟草一来相比大烟危害程度要低得多;
  二来,烟草的大规模种植,对财政的贡献可能更大。
  这就使得朝廷禁止鸦片最重要的理由——税收,有了完美解答。
  至此,鸦片才可能开始被全面禁止。
  说一千道一万,你能指望清政府或者民国政府达到建国后那种极为坚决的禁毒力度?
  简直开玩笑,太看得起他们了。
  所以李谕想到了这个曲线办法。
  反正鸦片真正被禁止,不是靠别的,正是烟草抄了它的后路。
  如果没有烟草的大规模推广,也许鸦片流传的时间会更长、范围更广。
  唐绍仪激动道:“疏才兄弟,你不知道,袁大帅正想着再联合群臣上奏折,考虑推行《禁烟条例》,只是没有考虑好后续策略。你真是帮了袁大帅的大忙!”
  历史上,要到两年后,也就是1906年,清廷才真正下旨颁布《禁烟十条章程》。
  紧接着1907年与英国签署了《中英禁烟条约》。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为鸦片开启中国近代史,到1907年终于通过正式禁烟条款,鸦片这个该死的东西在中国存活时间已经太长太长。
  早就该滚粗!
  然后1909年左右,清廷参加了万国禁烟会议,获得了国际的支持。
  英国同意在未来十年根据清政府的禁烟情况逐步减少印度鸦片的输入。于是乎,清廷禁烟的外部困难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
  当然了,这些事情越早推行越好!
  唐绍仪立刻就用李谕家里的电报机给在天津的袁世凯发去了电文,汇报情况。
  发电报的空当,李谕对王伯说:“你和赵谦去东交民巷的洋行,买几包卷烟,给你儿子先用上。”
  王伯高兴道:“卷烟?能够治疗他的毒瘾?”
  李谕说:“应该会有效,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干戒’的手段。卷烟不过是过渡手段,用数学里的话,这叫做代换与化简。把困难的问题先变成一个较容易的问题,然后再想办法。”
  王伯听不懂什么“代换”、“化简”的数学用语,说:“先生果然是神仙一样的人,我这就去!”
  唐绍仪发完电报,心情更加舒畅,连抽了几口雪茄,说道:“总算有个能够消灭鸦片的东西!”
  李谕说:“此事还需要进行朝廷层面的推广。”
  “帝师不用担心,只要是不耽误那些王公贵族赚银子,事情就好办得很!”唐绍仪说,但顿了顿又说,“只不过上海那边恐怕会看不下去。”
  李谕说:“您指的是上海滩大首富沙逊家族?”
  唐绍仪说:“当然是他们。我想你恐怕要抽时间去上海照看照看你的学校兴办情况,沙逊在上海租界里,可不简单。”
  说起来,大多数人不知道,向中国输入鸦片最多的其实是一群犹太贩毒集团。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上海租界里的沙逊家族。
  沙逊家族通过贩卖鸦片获得了巨大利润,使得其家族有“东方罗斯柴尔德家族”之称。
  另外,在绝大部分普通人眼中还有一个错误认识: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向中国倾销毒品的主体是东印度公司。
  这个观点是有误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东印度公司卖鸦片的比例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的情况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把鸦片经营权从东印度公司让渡给了犹太鸦片贩子。
  当然这些犹太毒贩的国籍是英国,说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并没有错。
  但是直接贩卖鸦片的不是英国政府,也不是东印度公司,而是向英国政府缴纳了大量税金的家族式犹太毒贩。
  沙逊家族在鸦片生产地印度和销售地中国同时有据点,完成了鸦片产销一体,很多上海租界的外国人都感叹“银子像雪花一样流向沙逊家族”。
  就连李谕此前见到的上海滩超级地产商哈同,早年也是跟着沙逊洋行混的。
  林则徐虎门销的烟,差不多有一半就是沙逊家族的。
  沙逊恼羞成怒,他正好和权势很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联姻,于是一起到英国议会游说,才使得英国议会以微弱的优势,投票通过发动鸦片战争。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从这个角度看,沙逊家族这个超级贩毒集团,破坏力比后世的哥伦比亚或者墨西哥毒枭集团还要大。


第三百三十六章 “坏主意”
  王伯从外面回来时,拿了一大包美国产的“老孔雀”卷烟,这是最早进入国内的卷烟。
  李谕叫住他:“给我留下一包。”
  王伯拿给李谕,然后说:“先生,一共10小包,花了5银元,这些钱都从我的例银里扣掉吧。”
  李谕本来想说什么,但看他的眼神,想了想还是回道:“我知道了。”
  王伯走出去后,李谕又加了一句:“别忘了去伙房拿上两盒火柴。”
  王伯收住腿,尴尬道:“先生,要不您还是教教我卷烟怎么用吧,洋人的东西俺不懂。”
  李谕更显尴尬:“我也没有抽过烟,大体……大体就是点着了然后吸一下。”
  屋里的唐绍仪说:“还是我告诉你吧,点的时候同时吸才行。”
  王伯诚惶诚恐:“多谢大人指教。”
  王伯走后,唐绍仪对李谕说:“你不来点吗?我见过不少上层洋人,要么抽雪茄,要么抽卷烟。”
  说起来,卷烟的市场一直在迅速发展,到了民国时期,很多贵族圈里的女人都抽烟,甚至当成了一种展现美的时尚,估计大家都在一些民国风的电影里看到过。
  李谕却摆摆手说:“无福消受。”
  然后又说:“以后朝廷资助下成立了我们自己的卷烟厂,最好也不要忘了宣传吸烟有害健康。”
  唐绍仪说:“你不是说了卷烟危害性不大,总不会让人上瘾以及导致吸食者形容枯槁吧?”
  李谕说:“当然不至于像毒品那么凶猛,不过依然对肺部不太好,是肺癌的重要诱因。”
  唐绍仪讶道:“肺癌?没听过!疏才兄弟,你该不会是吓我吧?我只知道有肺痨。”
  李谕说:“肺癌可比肺痨厉害多了。”
  唐绍仪一听,赶紧吸了一口雪茄压压惊,说道:“大家都知道不好,但你说为什么阻止不了?”
  李谕笑道:“我觉得唐道台肯定知道。”
  唐绍仪也笑道:“不知不知!”
  他从怀里拿出一盒包装精致的上好古巴雪茄:“疏才兄弟,你若是想要,直接说就是。”
  “我哪有这个意思。”李谕连忙回绝。
  唐绍仪只得收起雪茄,接着站起身:“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尚需同大帅细细研究。”
  李谕拱手道:“有劳唐道台。”
  这种事也只能靠他们的推动。
  唐绍仪走后,李谕摆弄着王伯买回来的那包美国产香烟,真不算便宜,一个银元只能买两包,如果折合到后世的价格,就是100多RMB一包。
  李谕的时代,香烟已经有了最高限价,一包香烟不能超过100元,也就是说,算下来,李谕手里的香烟比后世最贵的香烟还要贵(普通市售款)。
  当然这是因为卷烟刚刚进入市场的缘故,而且二十世纪初的物流水平相当低,进口的东西肯定都很贵。
  按照历史脉络,明年中国就会有自己的香烟品牌。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南北方的售价差距很大,总体上一个银元也能买差不多二三十包香烟。不过如果是战争期间,还是会比较贵。
  很多抗战剧里,八路军缴获物资时,牛肉罐头和香烟都是好东西。记得《亮剑》里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后,旅长对他训话,最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送给了他。
  这么大的功劳,一包烟就打发了……还不如多赏几个意大利炮的炮弹。
  另外,现在的香烟肯定没有过滤嘴,没办法,先这么着吧。
  把该死的鸦片搞死了再说。
  普契尼还真找了几个意大利的探险家去爬了长城,回来后找到李谕就兴冲冲道:“太壮观了!中国人能把如此宏伟的工程修到万里之遥,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
  似乎每个第一次见到长城的老外都会这么震惊。
  李谕肯定爬过长城,他问道:“你们走了多少?”
  普契尼说:“可惜我准备不充足,没有携带足够的干粮以及过夜用的帐篷,算下来不过十几里。”
  清末的长城属于荒废状态,甚至还有人去偷砖,跟后世的5A景区不能相提并论,走十几里很不容易。
  李谕又问道:“你走了,那些探险家哪?他们还在继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3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1/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