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325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在工厂待了一天,他们接着前往天津,找找盐商,以及看看学校情况。
  吕碧城的舅舅严凤笙,以前就当过天津的盐运使。
  只要是和“盐”沾边,压根不用想,油水都不会小。
  天津这地方,多年来靠着盐诞生了许多名门望族。
  来迎接李谕的是严范孙和张伯苓。
  两人拱手道:“疏才兄弟,别来无恙。”
  李谕说:“有劳两位再次迎接。”
  严范孙说:“都是应该的。”
  李谕先问起了学校的事情:“上次范孙兄说年后可以进行招生,如何了?”
  严范孙说:“已经贴出告示,而且我们的南开学校招生消息一并放了出去。”
  李谕笑道:“以后咱们就是兄弟学校。”
  张伯苓道:“还要仰仗帝师名头。”
  李谕说:“先生玩笑话,论做教育,我哪敢跟二位相提并论。”
  严范孙也笑了起来:“帝师还谦虚上了!”
  李谕又说:“对了,不久之后我会再次去一趟美国,参加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同时圣路易斯还要举办奥运会,伯苓兄感兴趣吗?”
  “奥运会!”张伯苓一听这几个字就来了精神,“可是,我们现在有资格参加吗?”
  李谕说:“争取一下,应该可以。”
  张伯苓说:“事出突然,只怕来不及选出运动员,不过我倒真想去现场瞅瞅。”
  李谕说:“挑几个跑得快或者耐力好的就是,重在参与嘛,不求奖牌。”
  1900年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和1904年第三届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办得其实都挺失败。
  这两次奥运会全是和当年的世博会一起举办。
  而在二十世纪初,世博会的地位要远远超过刚刚创立的奥运会。
  所以当年的奥运会基本沦为了世博会的附庸。
  圣路易斯政府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博览会上,至于奥运会,甚至没有修建专门的体育场。
  更搞笑的是,他们在奥运会的举办形式上,一直在研究怎么让运动会办得更加滑稽可笑,就是为了便于推销世博会商品。
  至于圣路易斯市民以及各地到来的参观者,也将兴趣集中在博览会上。奥运会比赛场上观众寥若晨星,即使是最精彩的田径比赛项目,观众也不过2000来人。
  而这届世博会,参观人数则每天都有十多万人次。
  简直天壤之别。
  1904年的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只有12个,外国选手加起来总共不到100人。
  所以美国选手在这届奥运会“大显神威”,许多项目参赛者甚至只有美国本土运动员。
  更扯的是,为了配合世博会较长的会期,这届奥运会也延长到了5个月,旷日持久。
  张伯苓是真的喜欢奥运会,想了想便说:“我会立刻在明天的几大报社登出告示!”
  李谕笑道:“不用过于紧张,就当涨涨经验。”
  李谕再次提到想要见见盐商,以便多购入食盐。
  严范孙久在津门,自然认识,他的亲家也是盐商。
  严范孙问道:“帝师需要那么多食盐做什么?”
  李谕坦诚说:“做点咸菜疙瘩,给京津两地的难民。”
  “咸菜!疙瘩!?”严范孙和张伯苓非常惊讶,跨度也太大了,刚才还是高大上的奥运会、新学堂,一下子就成了咸菜疙瘩。
  李谕说:“虽然我知道以我自己的力量救不了多少人,但只要是看在眼里总归不舒服,所以力所能及要帮一下。”
  严范孙和张伯苓抱拳道:“先生高义!”
  严范孙接着说:“不过我还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发放食盐?那样岂不更方便?”
  李谕说:“既然已经是难民了,哪还有生火做饭的条件?所以对他们来说,补充盐分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啃一口咸菜疙瘩。”
  这种场面想想就让人齿寒,严范孙叹了口气:“我辈要做的终究太多。”
  然后严范孙举荐了一人:“如果说津门盐商中最爱慈善者,当是我的一位老朋友,王益孙。”
  他的名字和严范孙有点相近。
  严范孙继续说:“王益孙是山西人,你知道的,山西人在娘胎里就会做生意,来天津没几年,手上不仅有盐引,连钱庄都开起来了。”
  李谕笑道:“山西人做生意的水平果然和酿醋不相上下。”
  再往后,还有个更厉害的山西商人,就是李谕已经在美国见过的孔祥熙。
  张伯苓又补充了一句:“别忘了还有汾酒。”
  严范孙带着李谕找到了商人王益孙。
  刚进他的盐厂,就看到了几块四四方方的盐砖,晶莹洁白。
  这些是最好的贡盐,要上贡给朝廷。一块7.5公斤,每年都要上交近千块。
  简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盐商生活历来极为奢靡,提倡节俭的雍正批评过好多次盐商们豪掷千金的举动。
  加上盐属于朝廷监管的产业,盐商们的生意很好做,生活甚至要比江南的丝绸商人还要好不少。
  王益孙见到当朝帝师到来,激动异常:“您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我一介商贾,哪配得上您亲自登门。”
  李谕道:“好说,好说。我来也是想让王掌柜参与点积功德的好事。”
  严范孙把李谕想要救济难民的事情说了说,王益孙颇为感动:“当年我曾邀请范孙兄以及伯苓到我馆中授课,深受到他们二人影响。如今帝师所提要求,在下不敢不从。”
  李谕笑道:“其实对于你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且我也不会一分不付,至少不会让你亏钱。”
  李谕知道,盐的利润蛮大的,成本实际上不高。
  尤其自从天津的长芦盐场采用晒盐的工艺后,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王益孙说:“不仅此事,本人亦有意资助帝师以及范孙兄的学堂。”
  还有意外收获,李谕道:“这可真是太感谢了!”
  王益孙见到李谕后,竟然打开了话匣子,带他来到自己屋中,说道:“帝师,本人家中子女,全都接受新式教育,我还聘请了英国人教英语、德国人教德语;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科,都有老师。”
  王益孙又给李谕展示了自己购买的一些科学仪器。
  能把新学教育做到这份上,还真挺有魄力。
  只是他这种做法,也就特别有钱的人家才支付得起。
  李谕想不到事情办得如此顺利,请他们中午吃了饭。
  翌日,北洋的傅增湘又来给李谕传话,要去北洋军中一趟。
  李谕猜测,估摸着是和日俄战争有关。
  果然,来到北洋,袁世凯就让他迅速给北洋武备速成学堂的人去上课。
  依旧是精英聚集的测绘班。
  不过这次听课的不仅有吴佩孚、孙传芳等“老学员”,北洋的学堂督办段祺瑞还命令张勋、曹锟等管带也来听课。
  讲述的内容,自然是无线电相关。
  好在他们要学的主要是应用方面,连电路原理都不需要讲,所以不复杂。
  饶是如此简单,张勋听得仍旧一头雾水,叫苦不迭,“奶奶的,打仗管这么多干啥!”
  段祺瑞在屋外咳嗽了一声,张勋才又正襟危坐仔细听课。
  不过他似乎痔疮发作了,过了一会儿,坐在那左摇右晃很不自在。
  李谕问道:“张管带,您有什么问题吗?”
  张勋说:“问题,啊,问题……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下课?”
  一旁的曹锟哈哈大笑:“张管带,你是不是下边又不舒服了?”
  张勋说:“哪有!你不要瞎说!”
  曹锟不依不饶:“张管带,你酒量不是好得很嘛,怎么昨天才喝了半斤酒,就成这样了?我晚上起夜时都听见你鬼哭狼嚎的声音。”
  张勋面红耳赤:“曹管带,你啥时候这么关心我?”
  李谕知道张勋的痔疮的确很严重,以二十世纪初的医疗水平,他忍受的痛苦肯定更要大得多。
  于是李谕忍着笑严肃说:“张管带,要不您先去看看营中的郎中。”
  张勋咧嘴一笑:“还是帝师通情达理!谢谢了!”
  说完就捂着屁股跑了。
  这些老家伙肯定学不明白了,也就本身测绘班的吴佩孚、孙传芳十分认真。
  吴佩孚还是一副“学习委员”的样子,笔记做得工工整整,而且李谕瞄了一眼,感觉他应该在自己来之前就有进行过学习研究。
  讲完后,段祺瑞把李谕和吴佩孚一起叫到了袁世凯的办公室。
  段祺瑞说:“其他人学到这个程度足够了,剩下的,你单独给吴学员好好讲一下。”
  李谕问道:“莫非有任务?”
  吴佩孚说:“是的!”
  李谕心中猜到了七八分:“去辽宁?”
  吴佩孚没敢回话,唐绍仪说:“没关系,疏才兄弟是自己人。”
  吴佩孚这才继续说:“学员吴佩孚受命作为谍报人员进入俄国人占领区域刺探情报。”
  和李谕想的一样,不然他不会这么着急恶补无线电知识。
  李谕说:“我了解了,那你一定要好好背诵我给你的电码表。”
  吴佩孚说:“多谢老师提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3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5/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