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泰晤士报》的确租了一艘香港商船海门号作为新闻船,然后仗着英日同盟,直接挂上英国国旗开到了前线。并且使用无线电把新闻稿先传到威海卫,然后再传回国。
日俄战争期间,《泰晤士报》通过无线电传了上万字的实况报道,因此占得先机。
正好李谕的无线电也能借此再次名声大噪。
李谕刚感慨了电话与电报的问题,就看到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来到了他的展位。
对方首先自我介绍说:“李谕先生,您好,我来自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AT&T,几年前摆弄水货苹果手机的人肯定非常熟悉,什么黑解机、卡贴机的,好多就是来自AT&T的“美国合约机”。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您难道是……贝尔?!”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最早的前身就是贝尔电话公司。
“想不到我的名字还被神秘的伟大的广博的科学巨人李谕先生知道。”贝尔笑道。
贝尔现在五十来岁,精神状态蛮不错。
李谕说:“您可是大名远扬。”
贝尔挺客气:“可比不上你呦!你的名字可是家喻户晓,现在只要我不盯着,公司里肯定有人在偷偷看星战系列。”
李谕也哈哈笑道:“过不了多久我会再委托柯林斯出版集团发布星战的一部外传,到时候您又要多多费心了。”
贝尔说:“我肯定会先请假一天看完!”
贝尔看了看李谕LY公司展出的无线电报机,说道:“想不到你竟然可以攻克这项关键技术,我来此就是想代表AT&T与你商议一下专利使用费的事情。”
李谕脑子转得飞快,立刻明白:“电子三极管?”
贝尔点点头:“没错。实不相瞒,公司现在有个项目,想要联通美国东海岸与西海岸的电话。这是个巨大的工程,铜线就需要至少三千吨,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但我们在设计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个工程造价好像是同时期巴拿马运河的两倍。
诞生没多久,通信行业就迅速成了烧钱大户。
李谕说:“贝尔先生所说的困难,应当就是信号的衰弱问题吧?”
贝尔说:“和聪明人说话真方便,你说的对。我们试过很多办法,甚至加了很多感线圈,虽然可以有效降低衰减,但仍然不足,至少无法实现畅通无阻的通话。”
李谕说:“所以您想到了真空三极管。”
贝尔说:“我看过你的专利,技术上让我叹为观止,能够将信号放大千倍不止。我们使用你的技术,肯定会按照通话时长付给相应的专利使用费。”
这可是个超级大客户,比美国海军大得多的客户。
而且仅仅是专利使用费,并不需要提供太多设备。
等线路贯通,每年的专利费要超过此前李谕所有专利的总和,甚至还要多得多。
知识就是金钱啊!
只不过真正费时间的是漫长的线路架设过程,等通上电话,要多年以后。
那时候李谕肯定已经也在中国境内架上了不少长途电话线。
李谕自然不可能拒绝贝尔的请求,因为这是三极管发明后的必然使用途径。
“我会为贵公司设计合适电话线路的三极管。”李谕说。
贝尔高兴道:“太好了!我要将这件事再用你的无线电传回总部。你不是说可以今天的参观者可以免费发一条电报嘛?”
贝尔亮出了手里的一张游览票。
李谕笑道:“没有问题。”
还真是物尽其用。
此时中国村那边传来了演出的声音,李谕邀请道:“一起去听听。”
贝尔说:“我正好一直仰慕,请。”
刚刚到中国村的门口,传统中国宫廷建筑就能让美国人非常赞叹。
虽然建筑面积不大,还是临时的,不过五脏俱全,由牌楼、门楼、八角亭、水池和一座五开间的厅堂组成。
中国村在英国和比利时展馆中间,瞬间就把它们比了下去,连西方媒体都盛赞是“本届博览会上最漂亮的东方建筑典范”。
舞台首先唱的是《茉莉花》,这首传承百年以上的歌曲也是第一次在西方国家奏响。
论艺术,中国这时候真的强。
《纽约时报》当天直接登文赞道:“中国音乐,诚如中国文化一般,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精雕细琢,如今就展现在万博会的‘中国村’……听过中国音乐的人,将为其铿锵有力的声音所折服。以特有的锣钹、唢呐、胡琴等中国乐器,显出吹、拉、弹、唱这几种中国音乐的表征;采用五声音阶,使用简单音符,可以组合令人难忘的美妙音乐。……音乐对中国人而言,可谓天人合一的最佳意境。”
各种溢美之词跃然纸上。
此后普契尼的《图兰朵》,也曾使用过《茉莉花》的旋律。
歌曲演奏完后,杨小楼闪亮登场,天生为舞台而生的京戏表现力非常强。
再加上李谕出的主意,提前用纸牌介绍了故事背景,并且打出了唱词的英文翻译,也不至于让台下的美国观众只能看热闹。
当然就算看懂了戏词,也就只能是更好地看热闹。连李谕都看不懂京戏,别说美国佬了。
饶是如此,美国人还是对京戏彻底折服。
纽约、芝加哥、费城的各大剧院纷纷发出邀请,希望杨小楼可以再去他们的剧院演出。
贝尔作为一个发明家,想到了留声机与电影:“如果可以记录下来,我想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
李谕说:“他们还会演出很多天,有的是机会。”
贝尔说:“正好爱迪生先生也在,他肯定会非常热衷于此事。”
爱迪生在听到中国村的热闹后,的确不由自主来看戏曲演出。
甚至就连特斯拉都忍不住来瞅瞅,此前他可是听李谕吹嘘了不知道多少次,好不容易来了,肯定要观摩一下。
邹周颇为无奈,自己好歹是懂中文的,都没捞着去看看,特斯拉倒捷足先登了。
爱迪生看一波又一波的观众不住叫好,中国村的吸引力不断上升,顿时后悔没有让世博会主办方再安置一个电影院,他的王牌电影《火车大劫案》刚刚上映,目前可是全美票房冠军。
只不过世博会不是电影节,并没有这个计划。
演出结束后,李谕邀请贝尔品尝带来的中国厨师做的饭菜,更是赞不绝口:“天哪,这简直是天使才可以吃到的美味!”
李谕说:“眼前不过中国烹饪的冰山一角。”
“如果真如你所说,我乐意去中国生活一个月,吃遍所有的美食。”
好吧,想不到贝尔竟然和普朗克说了非常类似的话……
李谕笑道:“如果你想要吃遍中国美食,一个月远远不够。”
贝尔毫不在意:“一个月不够就两个月,嗯,三个月或者四个月总够了吧?”
李谕伸出一根手指:“就算你待一年,也能每天花样不重复。”
贝尔眼中全是羡慕的光:“你年纪轻轻就享受了这么多美食?!”
额,李谕怎么听着不光是羡慕的意思呢。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后一片净土
贝尔属于那种爱好广泛的人,不过后人只记得他发明了电话。
当然了,电话的发明人和无线电的发明人一样,是一个历史悬案。
无线电的发明者至少有三个版本:意大利人马可尼、塞尔维亚裔的特斯拉还有俄国的波波夫。
美国先是在1904年撤销了特斯拉的无线电专利,转授马可尼;又在1943年重新授回给了特斯拉。不过那时候特斯拉已经马上离世,生前可谓一点福也没享受到。
至于电话,美国国会却在2002年通过决议,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
不过没几天,加拿大国会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不仅他们两个,另外一部分人还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
反正比较乱,但更加广为人知的的确是贝尔。
而且实际上科技的发展一直是厚积而薄发,到了那个程度,不管是谁,都有可能迈出最后那关键的一步。
电话和无线电在发明前夜,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技术先决条件,只差临门一脚。
之前也提到过,狭义相对论其实有很多人都马上摸到门槛了,像麦克斯韦、洛伦兹等大神,他们只是差了一点点,爱因斯坦自己都承认,没有他在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五年之内也必然有其他人得出同样的结论。
真正难的还得是广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独一无二的真正大杀器。
至于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诺奖,反而是应该归在量子力学领域;而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反对量子力学的……
历史也真是有意思。
说回电话这边,贝尔本人在历史上过得比特斯拉潇洒得多,主要是不像他那么经济拮据。
贝尔很早就卖掉了自己创建的贝尔电话公司的股份,转而当了技术顾问,然后继续搞自己热衷的各种发明创造。
如今贝尔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总裁,这家学会旗下就是大名鼎鼎老美的《国家地理杂志》。
反正贝尔这家伙不缺钱,甚至很富有。
贝尔吃得饱饱的,坐在椅子上喝绿豆沙解暑。
贝尔年轻的时候是个帅小伙,但后来对体重失去了管理,肚子大了,头发胡须也白了。
贝尔放下绿豆沙杯子,对李谕说道:“对了,最近我收到了一些照片,来自贵国西部,我想要在《国家地理》杂志刊登出来。”
李谕大体猜到了是哪里,问道:“能不能让我看看?”
“当然可以,”贝尔说,“我并没有去过贵国,但从前方探险家拍回的照片看,简直美极了!”
贝尔让助手拿出照片,李谕一张张翻看下来,十分震惊,因为他们拍得实在精细。
照片上面高山白云、草原牦牛,还有许多寺庙和僧人,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不止几个常规寺庙,他们还拍下来非常完整的布达拉宫。
贝尔看李谕脸色阴晴不定,说道:“不仅你,我们杂志社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地区。你不知道,在此之前,由于难以抵达的地理环境,那里是目前全世界少数几个没有拍下照片的地方。多年前,英法以及西欧的探险队试过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李谕问道:“不是西欧拍的?”
贝尔说:“不是。”
李谕问道:“那是谁拍的?”
贝尔端起一个烟斗,徐徐吹了一口:“说来比较有趣,我那天收到了从俄国地理学会寄来的一个大信封,里面是厚厚的照片。拍摄者是一个叫做齐比科夫的俄国人,照片大都拍于两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