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火星运河问题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距离又比较近,作为研究课题再好不过。
李谕笑了笑,自己看来要打破大家的幻想了。
实际上,后世我们提到天文学,很多时候会叫做“天体物理学”。多了“物理”两个字,内涵可就大大提升了。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是个常客。
而且虽然名字有点误导性,很多人可能以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东西很大。实际上天体物理学在理论上是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后才开始大放异彩。
什么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恒星演化理论,都离不开原子物理学。
这就是物理学有意思的地方。
只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天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多少人会使用。
李谕沾了这个大光。
他很快就通过光谱的分析得出证据:火星大气里氧和水汽的含量不会超过地球的数千分之一。
只此一个条件,便足以说明火星上存在文明的几率极低。
这一招可谓辣手摧花,扑灭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希望之光。
李谕还嫌不够,继续通过吸收光带的研究,说明金星上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木星的表面有甲烷和氨分子。
这些成果可真是要了命,宜居带行星全被否定。
李谕却洋洋自得,把文章发在了《Science》上。
不出所料,这篇文章像此前关于银河系自转的那篇一样,非常有轰动效果。
这也导致最近《Science》有不少普通人购买,就为了看看惊世骇俗的结论。
见到此情此景,普利策立马专门派出记者对李谕进行采访,希望写一篇更加通俗易懂的新闻稿。那样传播力岂不更加火爆,顺便还能让自己的报纸继续增加销量。
“李谕先生,您能不能更加简单地讲一下,明明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其他的行星为何却无法让人类生存?”记者问道。
他问得很直接,也是当下很多人最关注的问题。
李谕说:“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妥善回答,我只能说生命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记者问道:“或许在进化论的加持下,火星与金星也能诞生生命。”
同样是一个不太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喜欢提出的问题。
李谕说:“如果你自己深入学习一下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或者仅仅其中的一样,就会发现生命的形式虽然千姿百怪,却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对温度的敏感、对大气环境的苛求、对水的极度依赖等等。”
记者说:“是的,我此前听到很多生物学者在看到您的文章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李谕继续说:“而且除了我们所在的地球,其他的行星表面环境千差万别,大气组成、昼夜温差、自转速度、引力大小都有很大不同。”
记者努力记下了李谕说的话,然后说:“如此不同,若真有生命,将会是何等的迥异。”
李谕笑道:“所以才会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人与女人的差异,也大到出奇。”
李谕本来只是随口说出,记者却异常敏锐地重复了一遍:“Men Are from Mars,Women Are from Venus!天哪,这是多么有趣又富有内涵的一句评语!李谕先生,您简直还是一位最出色的情感专家!一语道破男女的不同!”
李谕这才意识到,这句话目前还没有问世。只好尴尬地笑了笑:“我还没结婚哪,算什么情感专家?”
记者说:“那您一定是一名风流的情场浪子,否则怎么会如此通晓男女之间的不同。”
李谕连忙摆摆手:“记者先生,你可不要乱说。”
记者哈哈大笑:“我逗您玩哪!李谕先生,我决定今天的这篇采访文章就用这句话作为题目,一定会是今年最佳优秀的文章。”
李谕看记者眼神中浮想联翩,似乎就要拿下大奖。
“记者先生,你千万要注意文辞。”李谕再次叮嘱道。
记者打着包票:“先生放心,我是《世界报》第一流的记者!”
文章登出后,果然比《Science》上的那篇纯学术文章要更加吸引人。
一时之间,坊间都在讨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甚至有不少心理学家还准备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众多读书会更是把这一句同之前的“拿起光剑就无法抱起你,放下光剑就无法拥抱你”相提并论,一起列入了李谕的“名言警句”。
这些都是李谕无法想到的。
更让他瞠目结舌的是,《Science》的编辑部在制作杂志封面时,使用了火星的天文标志(上面箭头下面圆圈)以及水星的天文标志(上面圆圈下面十字)。
《世界报》顺手摘抄了过去,从此以后,这两个标志就慢慢演变成了专门代表男女的符号。
李谕的文章在传到欧洲后,更加懂得浪漫的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十分疯狂,许多报纸以及服装品牌都打出了金星或者火星的标识。
最早提出火星有运河的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雷利无奈地说道:“原来我这么多成果,仅仅是个美丽的错误。哦,可我好喜欢这一句男人来自火星!”
后世少男少女喜欢的“星座学”出现后,甚至有不少人拿李谕当做鼻祖之一。
这个发展真是太意外了!
李谕只能一笑了之。
不过历史上这两个男女符号的真正大流行,真的就是源于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格雷的那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而且内容真是讲男女不同的……
——
除了普通大众,就连特斯拉这种不太关注天文学的,在看完李谕的文章后也不禁感叹道:“太遗憾了,我还想着以后会不会有机会移民到火星上哪,这么看是不可能了!”
美国天文学会。
会长纽康看着眼前的文章,同样震惊坏了,还好自己当初早早把李谕纳入了会员,不然现在想再邀请他,恐怕就不容易了。
纽康是内行人,他很快就看出了李谕为什么能以一个物理出道者的身份在天文学能有这样的建树,他的方法太值得仔细研究了。
不过这会让天文学从此前的“观测+数学计算”更进一步,纽康尚且没有这样的水平,只能以后专门请教一下李谕本人。
——
李谕回到纽约时,刚到第五大道的实验室,就看到有人正在等着自己。
吕碧城给他介绍:“这位唐先生,连着四天了,每天都来等你。”
李谕纳闷道:“唐先生,您找我有什么事?”
对方见到李谕后似乎很兴奋,“李谕先生,见到您太令我激动了!我叫唐建章,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
现在找到个哈佛的学生还是很难的,李谕同他握手道:“是个人才啊。”
“在您面前,我哪敢称什么人才!”唐建章客气道,“我最欣赏的一名同学,对您也夸赞异常,对了,他还曾经帮您起草过法律合同。”
“哦?”李谕来了兴趣,“你认识富兰克林?”
唐建章说:“是的,我们是同学。”
这位唐建章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在美国获得了硕士学位,后来竟回国搞起了乡村建设。
那可是民国时期哎!
只能说太超前了……
话说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开会,小罗斯福在和蒋校长夫妇会谈时,还询问了自己当年好友唐建章的情况。
小罗斯福告诉蒋校长夫妇,他与唐建章是哈佛大学同学,在他身上受益匪浅。
当时蒋校长并不认识唐建章,这时才知道在一座小小的重庆古镇上,竟然还藏着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民国时期,留美并且拿到优秀硕士学位的人,回国后绝对能成一方人物,他竟然甘于平庸,更让蒋校长感觉是个隐士高人。
于是蒋校长回国后派专人拜访,表达了委以重任的意愿。
只不过唐建章虽然有美国总统的亲自推荐,仍然两次拒绝了蒋校长的offer。
实属不简单。
只能说他是非常有想法有理想的人。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唐建章在美国本科是在哈佛大学读的机械系,硕士又上了康奈尔大学的电机系。
在理工人才奇缺的清末民国时期,真心难得。
唐建章抱拳道:“本人流落海外多年,一直彷徨不知所措,在圣路易斯世博会见识到帝师的无线电设备后,顿时惊为天人!我实在无法想象,原来中国人也可以做出这样优秀的东西。在下一直喟叹学无所报,那时才感觉有了归属。若是不弃,在下愿一直追随帝师!”
唐建章非常诚恳,李谕想到自己正好也缺这样的人才,于是也抱拳道:“承蒙厚爱,今后当同心协力!”
第三百五十四章 照片
李谕本来以为星战外传的销量不会像正传和前传那么好,不过由于前传和正传的热度持续,这本外传的销量仍旧出乎意料地好。
李谕和吕碧城收到了不少读者寄来的信,反馈都相当满意。
在这些信件中,李谕最先要回的还得是大神普朗克的。
“李谕小友,我已经看完了你刚刚出版的星战外传,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白亏我给你寄过去的仪器!另外,抽时间可以来一趟欧洲,有人对你那两本数学著作有了一些新成果,好像是关于博弈论。并且瑞典已经有了初步评议结果,我想今年最重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极大可能会授给你。既然你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在东海岸,完全可以来欧洲待一段时间,等颁完奖再回京城不迟。”
李谕看完还挺感动,普朗克可是自己上辈子偶像级别的存在,现在竟这么关心自己的情况。
尤其是作为一个物理学家,还关注李谕的数学成果,太难得了。
李谕随即给他回了信:“先生喜欢拙作就好。我处理好美国的事情,便会去一趟欧洲。”
不仅普朗克,开尔文勋爵、玻尔兹曼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哈金斯等人都给李谕寄来了亲笔信。
大都是祝贺李谕最近的天文学成果。
看来普朗克大神真是有点另类。
——
火星的论证同时引起了圣座教廷的进一步讨论。
梵蒂冈。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走进大殿时,教皇庇护十世正在翻着一篇文章,看到马里亚诺进来后,立刻招呼他:
“主教来看,一名米兰的教徒给我寄了这样一篇文章,大体内容就是解释为什么圣经会屡次与科学结论相悖。其中很有趣的一个观点是这样的:圣经只是告诉地球上的人,神在地球上干了什么,没有告诉地球人神在宇宙干了什么。所以如果其他星球上有生命,比如火星运河,还是能够相信存在上帝……”
马里亚诺打断了庇护十世:“教宗大人,您可以看看最近的那篇《Science》,李谕又发了新论文,证明了火星上没有生命!对了,不仅火星,金星、木星什么的都没有生命!”
“都没有?!”庇护十世问道,“他为什么这么肯定?”
马里亚诺摊了摊手:“我看不懂其中的数理论述,不过从各国科学家的反馈来看,结果应该是正确的。”
庇护十世无奈地合上手中的文章:“他的动作怎么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