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50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李谕叹道:“不是小白鼠,只是困在笼中的猛兽。”
  “你的比喻更加恰当,”庄士敦说,“或许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国。”
  李谕却说:“庄老师觉得像俄国那样满怀四处侵略野心的日本国很好吗?”
  “当然不好,”庄士敦说,“可我不认为它还有更大的胃口。”
  李谕说:“日本国从几百年前的丰臣秀吉时代起,就有以朝鲜国为跳板,觊觎整个大明的邪恶企图。如今它已完成第一步,并开始了第二步,此后便不会停止。”
  庄士敦突然笑了:“那只能说明日本人还是太傻!中国再弱,也比印度强;日本再强,也不会比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强。它拿什么去实现自己的痴心妄想?而且,日本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哪有徒弟对老师拔刀相向的事情?”
  李谕冷冷地说:“有啊,不肖子孙呗。”
  庄士敦的说法李谕作为一名穿越者比较认同,可惜没人能想到出现了法西斯与军国主义那帮疯子。
  不过按照博弈论模型,疯子的出现是必然,哪怕预期结果再差。
  日本人自己也清楚,它只有三个月的机会。如果中国不投降,选择继续硬刚,它就已经输了,此后的八年不过是日本人在硬拖,幻想一个梦里的美好结局。
  反正李谕是个绝对的反日吹,从不觉得日本人好,更不觉得日本人强,它只不过是个有点狗屎运的疯狂赌徒。
  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那时候的日本人犹如踏入地狱,拖全日本更多的男人“玉碎”。
  李谕突然间发现庄士敦脖子上戴着一串佛珠,诧异道:“庄先生应该是基督徒吧?”
  庄士敦注意到了李谕的眼光,然后说:“我现在很喜欢佛教,这些年我去过四川、西藏,遍访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阅读了大量佛经,并接触了许多高僧,我发现佛教思想较《圣经》远为深奥。”
  李谕觉得这个末代帝师越来越有趣了,他说道:“佛经是数以万计的僧侣在上千年时间里不断完善的,肯定比一本定格了两千年的古书有深度。”
  庄士敦道:“可惜我研究得太浅,更来不及读不完那么多经卷。”
  李谕问道:“庄先生此后要去哪?”
  庄士敦说:“威海卫总督给公使馆发函,需要我去处理一些事务。”
  李谕说:“庄先生下次来京城,可能又会看到新变化。”
  庄士敦说:“我竟然一点都不想怀疑。”
  ……
  冯如最近一直在忙天津飞机厂的事。
  好在这时候建一个飞机厂貌似比汽车厂还简单,飞机跑道也要求不高,毕竟就那么一点起飞重量,只要地够平够硬,便足以胜任。
  李谕没忘了委托张謇的纺织厂生产一批降落伞,张謇见到图纸时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听李谕说是能从数百米高空掉下来都摔不死的神奇装备后,兴趣大增,立刻着手派人制作。
  李谕来到冯如飞机厂随便看了看,目前很空旷,只有两个大点的工棚。
  冯如正与几名美国技师组装一台教练机,后面的仓库另摆着一架双翼机的零部件。
  见到李谕后,冯如便拉过他来说:“李大学士,那几个美国技师我早就谈好了条件,每个月450美元,而且每年最少两个月的带薪假期。高是高了点,但再低的话,他们就坚决不同意来中国了。”
  “我还以为多大价码,”李谕轻松道,“就按照你说的来,毕竟飞机厂是你的,我只是个投资人,怎么花钱你说了算。”
  见李谕这么干脆,冯如有些惊讶,“可是朝廷只提供一块地和少量经费,其他费用都不管,这……”
  李谕拍拍他的肩膀:“钱的问题你不用操心,只管做好飞机制造的工作。”
  冯如坚定道:“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李谕连忙说:“千万别忘了安全第一!”
  冯如的进度不慢,感觉用不了几个月李谕就可以实现上天的梦想。
  几天后,飞机厂又迎来了一批参观者,带头的人叫做秦国镛。
  他首先拜见了李谕:“李先生,我们来自南苑机场,听说有中国人自己造飞机,特地来看一看。”
  李谕客气道:“欢迎欢迎。”
  大概在1910年的宣统时期,清朝就想发展航空业,派出了一批学员前往法国学习,并在南苑划出一片地建造机场和校舍。
  南苑曾是皇家猎场,庚子事变中遭受了空前洗劫,清廷已丧失继续维持这么一大片猎场的能力,干脆选出一块地划成飞机场,也就是中国第一座飞机场——南苑机场。
  这个时间相当早,对面的日本国第一座机场晚了一年才建成。
  清亡后,袁世凯继承了飞机事业。北洋政府出资30万元,为南苑机场购进了12架法国“高德隆”教练机。
  而且就在今年,北洋政府还会成立南苑航空学校,校长正是秦国镛。
  值得一提的是,秦国镛是中国第一个驾驶飞机上天的人,他在1911年时驾驶教练机在南苑机场上空盘旋了三圈。
  不过起步虽然不晚,民国的飞机制造却基本为零;航空事业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
  此后民国倒是有空军,奉军的空军一度还挺有实力。不过飞机全靠买,维护能力跟不上,所以民国时期的空军仅在抗战初期有一次亮眼表现,然后归于沉寂。
  当然了,同时期的日本空军其实也就那样。小鬼子的海军航空兵确实有两下子,但陆军航空兵实力相比之下弱了不少。
  原因很简单:小鬼子没钱更没资源。他们只能搞捷径,走质量取胜路线,希望借助伟大的武士道精神,实现一机顶十机的效果。
  但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飞机消耗量很大,欧洲战场上随随便便就是上千架次出动,而小鬼子的航空军只培训了少量精英航空兵。
  而这种做法早在与苏军的诺门坎空战中就吃了大亏。开始几天小鬼子还能在空战中有来有回,想复刻当年日俄战争的丰功伟绩。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苏军的飞机越打越多,甚至来了新型战斗机,迅速落入下风。
  就是说,想依靠质量(其实质量也没高多少)来战胜对方的数量优势,在大规模消耗战中完全不可行。再优秀的飞行员,一直参战也难逃被击落的命运,能活到战后都是侥幸。
  一战时德国空军的王牌“空中死神”红男爵便是典型例子,他完成了击落80架敌机的惊人战绩,依旧在1918年命丧空战。
  而日军的实力就那一点,拼没了就真的没了。
  一场战役,如果空军投入不够多,不会有实质效果。就像索姆河战役时的坦克,虽然战绩卓越,但问题是太少,无法影响大局。
  反正确实挺无奈的,如果可以保持稳定局势发展下去,到了31年,小日本真不敢放肆。
  冯如兴致勃勃地给秦国镛一行人展示了他正在制作的飞机。
  秦国镛惊叹道:“实在想不到,中国人真的可以自己造出如此复杂的先进机械!”
  冯如很谦虚:“只要按照正确方法,没什么难的。”
  秦国镛摸着机身,眼睛都要放出光,继续问道:“制造一架飞机需要多少钱?”
  李谕对这个更清楚,回道:“教练机相对便宜,最多八千银圆;要是战斗机,差不多是两倍甚至更高。”
  此时袁大头还没发行,银圆的购买力更强一些。
  秦国镛说:“当初我们从法国买了12架教练机,花了30万,平均一架两万五千元,就是说我们花了三倍的价钱?!”
  李谕摊摊手:“军购就是这样,没办法。”
  后续从美国进口过来的汽车,价格也都是要翻到三倍左右。
  南苑机场买来的教练机,是最基础的型号,如果在法国买,可能价格连四分之一都不用。因为这时候的飞机换得太快,一款飞机造出来就停产,然后生产新型号。
  秦国镛倒吸一口凉气:“他们赚钱太狠了!”
  李谕无奈道:“军火历来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之一。”
  一战时期的飞机还算便宜,最好的也就几万美元。
  二战时期,一架就要几十万美元。
  而到了李谕穿越前的时代,顶级战斗机的造价已经动辄几千万乃至上亿。而且一般情况下,航母上的舰载机造价比陆基型又高出一大截。
  反正想靠军购来组建空军,任何时代都会是惊人的投入。
  ——曾经老美卖得最火的战斗机F16,单机造价大概1600万美元(1993年左右),湾湾买的时候每架却花了4000万(F16A)……直接被老美当成冤大头。
  “难怪你们想要自己制造!”秦国镛赞叹道,“上头都说但凡李谕先生做的,必然是顶级,在飞机制造上竟然也是如此!”
  李谕笑道:“这句夸赞应该用在冯如先生身上。”
  秦国镛对冯如说:“不久后我们会成立航空学校,本人诚挚邀请先生在学校担任教职。”
  冯如摸了摸眉头委婉说:“我很忙,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尽量吧。”
  实际上这所航空学校只培训出了四期学生,随着袁世凯死亡,时局再次陷入动乱,获取不到经费,南苑航空学校基本没再有什么动作。


第五百四十六章 条约
  秦国镛多少带着一些北洋政府军部的试探,李谕和冯如守住口风,只说进行飞机研制,而非飞机量产,——话说也难以量产。
  秦国镛对此没有太多失望,知道中国人会造飞机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不可思议,反正他取决不了军部决定。
  即便后来秦国镛当上空军司令,也没啥实权,重要的决定都要听陆军部或者军阀头子的。
  现在大家还没意识到飞机的战斗力,不知道它真正的恐怖之处,只当成一种交通工具。
  北洋政府更喜欢的还是海军,毕竟当年北洋赖以成名的就是海军嘛。
  不过海军这东西其实建设起来更难。
  军迷估计都听过那句话:“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就是说想建设一支陆军,五年时间就够;想建设空军,十年能初具规模;海军则耗时靡长。
  李谕深有感触,中国的海军发力是最晚的,直到他穿越前的几年,各种新式舰艇、航母才像下饺子一样下水。
  至于目前的飞机制造,主要还是积累人才,然后在过程中想办法将来如何带歪RB科技树。
  ——当然还有李谕满足自己亲自驾驶飞机的一点小私心。
  李谕最想带歪的技能树,一个是RB航空领域,另一个就是RB的生化领域。
  尤其后者,真正的深恶痛绝。
  不久后爆发的一战,不少生化武器轮番上场。
  即便此后各国签订了禁止使用生化武器的公约,可他们有几个真的遵守了?
  最混蛋的当属小鬼子!
  ……
  贝尔几人游玩的几天,李谕抽时间赴北大新校长何燏时和冯祖荀之约去北大讲了讲数学课。
  北大最近换校长频率相当高,还曾想邀请创建上海复旦大学的马相伯当校长,不过没成功,只能让何燏时出任。
  何燏时接手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经费问题,于是再找华俄道胜银行借了七万两,然后苦口婆心让教育部以后每个月按时发放经费。
  紧接着就是处理严复未能解决的问题——校风。
  此前的北大学生都是前清时招募,这些权贵子弟压根谈不上校风,他们平时纵情声色,学业荒废,已经成了习惯,想让他们改,犹如戒鸦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5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0/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