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54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饭菜上来后,史量才又和他们提起最近的公益募捐,“浙江发生了水患,有人出面筹集三万元,你们有没有想法?”
  李谕问道:“为什么是某人出面,难道不是红十字或者赈灾组织?”
  史量才笑道:“因为这次的筹款方式为彩票。”
  李谕很惊讶:“彩票?”
  而张元济则说:“彩票也算正常,是不是有新花样?”
  后来李谕才了解,原来晚清民国时期的彩票经常被用作筹款方式。
  国内自有彩票应该是从张之洞用于筹资发行的“湖北签捐券”开始,紧接着各种类似的募捐彩票出现,风靡一时。
  民国成立后本想废除,不过苦于没有筹款途径,只能继续推行彩票。
  这时候的民众没有什么投资渠道,纷纷购买彩票,如同在万国储蓄会存款一般。
  各大报纸每一期都有专门版面介绍不同彩票的收益情况,许多人买来报纸第一件事就是看这部分内容。
  上海作为经济中心,更少不了彩票文化。
  史量才说:“这次彩票的彩头不同寻常,不是奖金,而是与名媛陆文举成婚的资格。”
  李谕大跌眼镜:“还能彩票招亲?”
  史量才说:“陆姑娘的意思是,谁买了最多的彩票,她就嫁给谁。至于彩票所得,除了正常开支,全部用于赈灾。”
  李谕道:“陆小姐气节确实高贵,我无话可说,但这样一来,我反倒不太敢募捐了。”
  史量才哈哈笑道:“人家是黄花大闺女,而且是名门之女,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李谕道:“那我也不会有乘人之危的想法。”
  史量才看向张元济:“张兄,你哪?”
  张元济苦涩道:“能不能匿名购买?”
  史量才被两人逗乐了:“本来浙江水灾没什么人关注,陆姑娘的举动成功造就了新闻热点。其实已经脱离彩票本质,购买者多为富家子弟,但很多人并不真的想娶她,只不过正好能够在捐款的同时提升提升个人声望而已。”
  “原来可以不娶。”李谕笑道。
  史量才说:“这是一桩好事,募捐向来就很难从大商人手中筹款,如果有了良好先例,对全国之公益都有帮助。”
  张元济捋了捋胡须:“那位小姑娘一定想不到背后有如此多深意。”
  史量才又问道:“两位要不要慷慨解囊?放心,如果陆家姑娘赖着你们,我替们挡着。”
  李谕揶揄道:“好主意啊你。”
  反正是用在公益事业,李谕随手捐了一万,对他来说这都是小钱。
  张元济的商务印书馆生意极好,也有钱得很,捐了六千。
  然后李谕就把这件事放在了脑后。
  几天后,李谕正在豫园中研究论文,雇佣的家丁说一个少女求见。
  李谕好奇地走到门口,是个眉清目秀的姑娘。
  “您就是李大学士吧,”姑娘说,“本人是登报发行彩票的陆文举。”
  李谕纳闷道:“陆姑娘,您找我干什么?”
  “小女有一事相求,”陆文举很有礼貌地说,“此前一位叫做李鉴清的秀才为了购买我的彩票,倾尽家财,甚至卖了祖产。我刚刚才知他倾慕小女良久,所以……希望出资最多的李大院士高抬贵手,让小女嫁于他。”
  那个秀才也是够痴情。
  李谕说:“我本来就没多余想法,成人之美的好事更愿意做。你愿意嫁给他是你的自由,现在已经是民国,讲究自由恋爱。”
  陆姑娘非常感激,躬身行礼道:“谢李大学士!”
  李谕压根不当回事,而且好心提醒道:“姑娘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又过了几天,那个秀才竟然也登门感谢,而且进门就行了大礼:“李大学士的大恩大德,我李鉴清没齿难忘!”
  李谕拉起他说:“小子,要懂得珍惜,以后好好工作,做个有用之人,就是最大的感恩。”
  李鉴清抹着眼泪说:“一切仿佛梦幻,我还以为卖掉祖产的几千元打了水漂,没想到……呜呜呜……”
  李谕笑道:“怎么一个大男人还哭上了。”
  “我,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可是我现在……”李鉴清呜咽地已经说不出话。
  李谕说:“行了行了!回去好好准备婚事吧,到时候我送你随个份子。别哭了!……这就对了,走吧!”
  美人券一事对上海的彩票事业形成了一些积极影响,调动了爱国热情,可惜没几年又被军阀头子操纵,再也谈不上公平。


第五百四十九章 函夏考文苑
  乔治·伊士曼虽然定了在上海开店的想法,不过他本人肯定不能留下来,准备回到纽约后另派一名管理人员常驻上海。而他之前运过来的相机胶卷啥的则暂时存放在李谕的豫园中。
  消息已经有人知道,张元济这天便带着人来找李谕先行购买。
  乔治·伊士曼给第一批照相机定的价格很低,一台十五元,基本就是成本价。当然这里面满满都是商业策略:柯达毕竟是卖胶卷为主,只要消费者爱上摄影,疯狂拍照买胶卷,他们必能大赚特赚。
  李谕以为张元济他们也是想买照相机,没想到张元济指着一人说:“这位小兄弟叫做郑正秋,最近刚刚成立了新民影戏公司,想要拍摄一部电影,特地找疏才兄弟买胶卷。”
  目前胶卷全靠进口,供应确实相对紧张。
  郑正秋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编剧并参与执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现在这位电影之父只有24岁,他拱手尊敬道:“久仰先生大名!”
  “不必客气,”李谕说,“胶卷我也不懂,库房里有不少,你自己看看哪些能用上。”
  郑正秋道:“多谢。”
  他今年刚开始组建新民影戏公司承接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拍摄业务。
  亚细亚影戏公司是一家洋人投资的企业,老板为俄裔美国人布拉斯基,他是第一个被允许进入紫禁城拍摄纪录片的洋人。
  这个老外很会经商,在国内电影界首创洋人投资、国人办事的操作模式,十分超前。
  如此做的好处很多,本土影视从业者必然更懂国人口味,而且可以积累拍摄经验;他们投资商赚的钱只会更多。
  类似的模式在后世更常见。
  郑正秋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胶片,看了看后说:“我们也是第一次使用美国胶卷,迫不及待想试试效果如何。”
  李谕问道:“之前用的胶卷是哪国产?”
  郑正秋回道:“一般是德国产。”
  李谕心想,难怪一战时期他们的影戏公司几乎停业,原来是因为买不到德国出口的胶卷。
  李谕好人做到底,把之前从美国拷贝回来的传奇摄影师迈布里奇的《奔跑的马》借给他观看,同时提供了那时买回的电影放映机。
  郑正秋必然晓得迈布里奇的大名,就像后世所有人都知道雷德利、卡梅隆一样。
  郑正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院士先生竟然有如此珍贵的东西!”
  李谕笑道:“好东西就应该拿出来让懂行的人发挥出更大价值。”
  “感激之心情难以言表!”郑正秋高兴道,“幸亏今日造访先生府邸,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也是从前人影片中受益,我不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谕轻松道,然后又问,“阁下准备拍摄什么类型的影片?”
  郑正秋说:“我一直认为影戏应作为改革社会,教化群众的工具。当下民国新立,我想拍摄一部讽刺婚姻包办制度的影片。”
  李谕说:“好创意,希望先生拍摄工作一切顺利,成功上映。”
  国内电影拍摄起于晚清时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即谭鑫培出演的《定军山》。不过四年前丰泰照相馆突然遭遇大火,就此一蹶不振,上海顺势接过了电影中心的地位。
  民国前十年,国内拍摄的电影大都质量一般,只能算是学习摸索阶段。要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人以及演员出现,民国电影业才会绽放辉煌。
  好在即便现在拍摄水平和影片质量都比较初级,但电影作为新事物,基本上拍什么出来都有人看。电影公司要是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就不至于亏损,还能越做越大。
  ……
  去武昌见了黎元洪、然后在京城见过袁世凯的章太炎转了一大圈,回到了上海,同行的多了一人——创办复旦大学的马相伯。
  他们两人现在都是袁世凯总统府的高级顾问。
  章太炎先找孙黄两人聊了聊,结果不用多说,自然谈崩了。
  现在南方革命派已经铁了心要二次革命,就连此前持有保留意见的黄兴都坚定地站在了孙先生一边。
  让他们如此团结的原因就是善后大借款被彻底敲定。
  国会真心气炸了,不仅没有通过国会审批,袁世凯擅作主张搞的这项借款条约简直就像不平等条约!根本不能忍。
  孙黄等人认为这是袁世凯想要扩充军力,借机消灭新生的国党,只能反了!
  章太炎好心劝了一句:“袁大总统多少有些专制,不过当今时局需要一个强人,诸位能忍则忍;而且退一步讲,你们现在拿什么跟他打?”
  孙是个乐观派:“我要亲自号召各省都督,心中有公理的绝对站在我们这边!”
  章太炎叹了口气:“言尽于此,听不听是你们的事。”
  ……
  章太炎告别孙黄,与马相伯一起邀请李谕在汇中饭店见面,他们还有一个附加小任务。
  “疏才兄弟你看,”章太炎拿出一份文件摆在桌上,“大总统有意效仿法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这种事肯定要问你,所以让我们来听听你的意见。”
  李谕虽然心知北洋政府根本搞不成科学院,但这时不方便点明,只能接过那份文件,但只看题目就愣住了,诧异道:“函夏考文苑是什么?”
  章太炎说:“这是我们给中国科学院取的名字。”
  李谕疑惑道:“直接叫中国科学院不好吗?为什么要起一个这样的名字?莫非有什么出处?”
  章太炎作为国学大师,解释道:“‘函夏’一词出自《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释义为,函夏,函诸夏也。此后便以‘函夏’代指全中国。”
  李谕算是领略了一把什么叫做考据,但他连《汉书》都没看过,所以听得迷迷糊糊,只通过最后一句知道了大概。
  李谕接着问道:“考文苑又怎么解释?”
  马相伯说:“这个词汇没有典故,是我根据academy一词进行的雅译,指代最高层次学术组织。”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谕恍然,“可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章太炎问道:“什么地方奇怪?”
  “我也说不上来。”李谕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5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4/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