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朱高煦交代着,杨展听后也反问道:“殿下,您在大教场的东西还带过来吗?”
  “兵书留下《武经总要》给你们二人学习,其余的带过来吧。”
  “你们先去,我休息休息。”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起身前往旁边的耳房休息。
  都督府让人准备好了被褥和纸笔砚墨,因此他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杨展见朱高煦要休息,拉着王瑄便起身走出了院子。
  朱高煦躺在卧榻上,想了想老朱对于自己的安排,心里有三分激动,更有七分惶恐。
  尽管他知道老朱对自己的子孙都很好,哪怕子孙犯错也不会处罚太重,可朱高煦更知道,自己是为了“谋反”而表现出的这一切。
  如果被朱元璋察觉到他的意图,那他会怎么对自己?
  自己说自己是为了自保才这么做的,朱元璋又会相信吗?
  想到这里,朱高煦躺不住了,直接坐了起来。
  他望着空无一物的地砖,脑子有些放空。
  “我没有必要一定要造反,如果朱允炆真的接受了我的《削藩论》,那我还是可以做我的塞王。”
  “如果他还是一意孤行,届时我那爷爷也死了,我何必还要怕他?”
  朱高煦自我安慰着,这一刻他算是体会到了历史上朱棣的几分感受。
  在老子强壮的局面下,儿孙想要造反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造反不成功就是死,成功了良心也难安。这么想着,朱高煦躺了回去,迷迷糊糊的陷入了睡梦中。
  等他醒来,还是被搬运东西的声音给吵醒的。
  揉搓了双眼,待他缓缓坐起身来,杨展和王瑄正在搬运一匹匹丝绢。
  由于耳房窗户开着,进门的杨展也看到了朱高煦起床,因此也招呼道:
  “殿下,我给您带回来了饭菜。”
  “好……”朱高煦脑子有几分迷糊,没来得及看饭菜便走出正房,来到院中水井边打水洗了把脸。
  期间王瑄和杨展来回走了两次,等朱高煦洗好脸,胡乱用袖子擦了擦时,杨展也来到水井边喝了一口水:“爽快!”
  他嚎了一嗓子,紧接着露着大白牙笑道:
  “殿下,都谈拢了,二十匹丝绢十二贯,算上前番换的宝钞,以及这段日子剩下的钱,合计是一百四十七贯三百余文。”
  “稍许我和老王运来兵书的时候,再把钱箱子运来,顺带给您添一些平日里所用的物件。”
  “好,你们去吧。”朱高煦摆了摆手,他这会儿被朱元璋的安排给弄得头晕脑胀。
  杨展见他没有心思谈别的,也没有多说什么,转身走出了院子,顺带把门带上了。
  在他走后,朱高煦没有直接起身,而是坐到了水井不远处的石墩上。
  坐了一会儿后,他才缓缓起身回到正房的会厅。
  在会厅主位的桌上放着一个四层食盒,层层打开后有一碗米饭和三菜一汤。
  朱高煦将其拿出后动筷吃食,对于他的体格来说,这点饭菜一个人吃完并不困难。
  只是吃饭间,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处境。
  且不提远的,单单近一些的内城便会给他带来不少烦恼。
  内城之中诸王在京府邸里有不少子弟在京读书,其中自己的好大哥朱高炽和好三弟朱高燧便足够让朱高煦头疼。
  自他穿越性格变化之后,他便极力躲避朱高炽和朱高燧,生怕他们察觉出一丝不对。
  眼下哪怕过去了四个月,可四个月的时间,断然是不可能让自己有如此之多的变化的。
  “在京中,还是得躲避着他们,拖得越长越好……”
  朱高煦边想边吃,过了一会儿尽数吃干净过后,他将碗筷收入食盒内,盖好后便走回了左耳房的书房。
  书房里除了书案和书架,纸笔砚墨等物件,还摆放着一个甲胄架,以及架子上的羽林左卫明甲。
  明甲又称扎甲,明初制式扎甲比较宋代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甲叶,因此重量得以下降到四十五斤,折合约后世五十四斤。
  除去甲胄,如果加上长弓箭矢及腰刀、长枪、圆盾等物,重量约能达到五十五斤,折合约后世六十六斤。
  不过,朱高煦眼下是百户官,日常穿戴只需要带腰刀即可,而一柄腰刀重量不过一斤十两罢了。
  当然,这样的兵器对于普通兵卒来说是比较称手的,对于朱高煦来说就未免太轻了。
  历史上的朱高煦能身披双甲,扛着大纛在战场上冲锋,而眼下的朱高煦虽然还没有长大,但力量却比同时期的朱高煦更大。
  时隔一个多月没有着甲的朱高煦穿戴了这套明甲,别上腰刀后仔细感受了一下。
  这甲胄穿在他的身上,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太大的负担,朱高煦估量了一下,如果他愿意,他甚至现在就可以穿着双甲,只是那样的话会比较累。
  “这力量倒是还属于人的范畴。”
  朱高煦回忆了一下前世的大力士举重记录,又想了想历史上前身举着几百斤的鼎来回蹦跶,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将甲胄脱下,摆回了甲胄架上,而后便准备等着杨展他们把兵书送来。
  只是在他等待的时候,颖国公傅友德被召回南京的消息也传到了北方。


第29章 二王相猜
  “驾!驾!”四月末,正当朱高煦入驻羽林左卫的时候,一匹匹快马正在由南向北,往各处重镇奔走。
  其中的一匹快马越过关隘,来到了辽阔的平原之上。
  平原之上除了稻田及麦田外,便再不能见到一点绿色。
  可若是说此地缺水,远处滔滔不绝的两条大河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快马疾速奔驰,从清晨至黄昏,连续换驿马数匹,这才来到了一座建制宏伟的城池下。
  远远地,塘骑举起手中铜牌,城门处兵卒不敢阻拦,纷纷让开。
  塘骑策马冲入城内,而他所护送的消息,也在半个时辰后送到了一座规模农大的府邸门前。
  门前兵卒查看铜牌,随后将塘骑领进府中,而府门牌匾上所雕刻的“秦王府”三个字不可谓不显眼。
  “调傅友德回京?”
  当惊诧的声音出现,秦王府承运殿内的一名中年男子侧过身来,诧异的看向禀告消息的塘骑。
  他身材高大,严姿英武,左右还有侍奉的文臣和武官。
  不必多说,此人自然便是如今的西安之主,秦王朱樉。
  “回殿下,四月十六,内廷亲自派出传旨太监,传陛下旨意,召颖国公入南京颖国公府居住,以待召见。”
  兵卒毕恭毕敬的回答,这让朱樉倍觉奇怪。
  不等他开口,一旁的秦王府长史开口询问道:“近来南京可发生了什么事情?”
  “未曾有什么大事。”兵卒如实回答。
  他并不知道朱元璋考校朱高煦一事,而且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当成大事,毕竟朱元璋召勋臣考校王世子们这种事情又不是一次两次。
  “……”听到兵卒的话,朱樉略微皱眉,抬手摆了摆:“你们都退出去。”
  “遵命!”听到朱樉的话,大部分属官和兵卒都退了出去,只剩下秦王府长史还留在原地。
  待众人走后,秦王府长史也上前一步作揖道:“殿下,这不寻常。”
  “我自然知道”朱樉不满的瞥了他一眼,这让长史心里一紧,但又连忙开口道:
  “晋王公然争储,私下还与颖国公书信来往,以陛下的脾气,颖国公的安危已经不保。”
  “我本以为,颖国公殒命就在今岁,但如今看来,陛下似乎还有用得到颖国公的地方。”
  “只是需要颖国公出马的事情,不应该能瞒住才对,除非是皇太孙劝住的陛下。”
  “呵……”听到长史提起朱允炆,朱樉轻嗤。
  他那个侄子,他可是清楚的很,表面一套,背面一套,在自家父亲面前一套,在自己这些叔叔面前又是一套。
  傅友德不死,那小子头顶迟早悬着河北兵权这一把刀子。
  仅凭齐王和鲁王的六卫兵马不可能挡住河北兵马,淮河之地大部分城池又没有城墙。
  一旦被突破徐州,江北之地将毫无阻碍。
  傅友德、冯胜,这两个人不死,自家那个侄子可不会心安。
  “不过,冯胜若是死了,那对我也有好处……”
  朱樉摸了摸自己的短须,对长史交代:“让人继续给我查,这件事情不可能是我那侄子做的,让在京的人手仔细追查。”
  “是!”长史作揖应下,随之退出承运殿。
  也在他退出承运殿的时候,同样的一名塘骑也在千里之外策马冲入了一座重城之中。
  “南方加急!”
  当塘骑翻身下马,出现在他面前的赫然是“晋王府”三字。在他的叫嚷声中,王府护卫将其带入了府中,而他也很快来到了晋王府的存心殿里。
  在这里,他看到了站立躬身,提笔在书案上写写画画的晋王。
  晋王朱棡身材与几个兄弟一样比较高大,不过相比较秦王,朱棡的相貌更为出众。
  他修目美髯,眉眼举动间颇有威严,即便不开口,也能无形之中用眼神给出压力。
  “殿下,南京有变……”
  塘骑先是说了事情来源,而后才开始汇报。
  待他汇报完毕,一直站着涂画的朱棡才放下了手中的画笔,端起茶水抿了一口。
  “京中事宜,事无巨细,尽数报来。”
  “是!”
  朱棡背对塘骑开口,塘骑闻言应下,也将这几个月来南京的各种事宜纷纷说出。
  “三月十五武官子弟考校,燕藩嫡次子煦夺得诸项考校头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