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人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这后浪居然只是听了一句话便被吓成了这副德行。”
  “日后若是行军打仗,可万万不能表露情绪,免得动摇军心。”
  说罢,冯胜缓缓站了起来,看架势是准备回后院了。
  朱高煦被他这一番话说的也平静了不少,因而护着他走出倒座房。
  不过在即将要走出倒座房的时候,冯胜忽的停住了脚步,转头看向了朱高煦。
  这一瞬间,朱高煦愣住了。
  在冯胜的脸上,他看到了几分英雄迟暮的景象。
  “颖国公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一些……”冯胜语出惊人,并挤着笑脸道:
  “你若是能帮忙,便帮一帮,我不想让他走在我前头。”
  忽的,朱高煦不知道说些什么,或者说他根本说不出来什么。
  “呵呵……”冯胜哑然一笑:“倒是我老糊涂了,你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冯胜转过身,胯步走出了倒座房。
  朱高煦没有送他,而是站在屋内,看着斜阳下他那佝偻的背影,整个人都沉默了。
  饶是你年轻骁勇善战,治国安邦,打下大片疆土又待如何?
  只要君王对你起疑,那你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引颈待戮罢了。
  在当今天下,想要不被人用性命威胁,便只有坐上那把椅子。
  不然,即便你是太子,是储君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奉天殿上一言毕,庙堂之下人头落。
  看着冯胜的背影,朱高煦良久没有回过神来,似乎被冯胜的那些话击中了命门。
  扪心自问,他虽是老朱的孙子,但说到底也不过是老朱数十个孙子中的其中一个罢了,若是自己日后真的对朱允炆起了威胁,老朱真的会不忍心对自己下杀手吗?
  这个答案,朱高煦给不出来……


第93章 谨言慎行
  “以小博大,当激励士气。以大搏小,当警惕三分……”十八日清晨,伴随着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响起,三道身影出现在了府军前卫坊的一处小院内。
  若是仔细查看,便能看到院中三人分别是朱高煦、杨展、王瑄。
  此刻的杨展和王瑄在研读朱高煦给他们的一本手札,而朱高煦本人则是坐在院中石凳上,紧皱眉头,似乎有什么烦心事。
  杨展比较细腻些,因为察觉到不妙后便用手肘杵了杵王瑄,示意他看向朱高煦。
  王瑄反应虽慢,但也在杨展的提醒下看了过去。
  二人一边念书,一边走到了朱高煦身旁,最后杨展嬉皮笑脸的坐下:“殿下,您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是啊……”王瑄嘴笨不会说,只能跟着附和。
  面对一大早就来找自己的二人,朱高煦很难吐露自己昨日与冯胜所聊的问题。
  眼下的他,还是太过弱小,便是连自己想要护着的人都做不到。
  如此弱小的自己,又怎么能把毫无背景的二人牵扯其中。
  老朱要杀傅友德和冯胜还会犹豫再三,但杀两个千户、百户之子可不会犹豫。
  “没事……”勉强挤出一个微笑,朱高煦拍拍二人后背:
  “你们好好看书吧,把我写上去的都背的滚瓜烂熟,日后回了地方也好为我大明戍边。”
  “这……”听到朱高煦的话,王瑄与杨展面面相觑,露出几分尴尬,最后还是脸皮比较厚的杨展开口:
  “殿下,我们不想回去,我们想跟你去北边。”
  “不行!”朱高煦断然拒绝,这样的反应让杨展和王瑄心里一凉。
  瞧着他们的表情,朱高煦也知道自己的话有点伤人,因此只能改口安抚道:
  “我不让你们跟着我去,是因为北虏披甲高,便是我也没有把握与之对垒,我不想让你们俩无谓流血。”
  “况且,你们去了北边,以眼下的本事,也不过就是小旗官、兵卒一类,如何能帮到我大忙?”
  朱高煦拍拍二人:“你们若是诚心帮我,便先去了云南、崇明锻炼,日后若是做了千户,那不用你们二人开口,我也会上疏调你们二人去北边的。”
  “况且,你们若是留在南边建了功业,也能在南边为我说上几句话。”
  他言真意切,容不得杨展和王瑄不信。
  二人见状,只能点下了头,以此表示自己愿意留在南方。
  瞧二人点头,朱高煦也松了一口气。
  “对了殿下。”王瑄忽的挠了挠后脑勺,憨笑道:
  “托您的福,我爹被调去了金齿,任金齿卫指挥使了。”
  金齿……
  听到王瑄的话,朱高煦立马反应了过来:“看样子下面人已经找到了云南西北的金银矿,就是不知道找到了几处。”
  朱高煦沉思片刻,而后又抬头对王瑄道:“你记得写信给你父亲,让他好好戍卫金齿。”
  “嗯!”王瑄用力点了点头,作为云南的军户子弟,他比朱高煦更清楚金齿的情况。
  金齿卫位于云南都司所辖卫所的最西端,是洪武年间保障滇西安全的重要卫所。
  当地的军丁主要以前朝的守御军丁和明初外地充军的移民为主,在之后的四大案中,又陆续接纳了大量的犯罪官民,以至于当地军丁超出正常卫所的军丁标准数量,且十分难以管理。
  换做以往,这地方并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滇西北金银矿发现后,金齿卫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地方管好,那每年产出的金银数量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因此朱高煦特意交代了王瑄:
  “我过几日写本书给你,你与你父亲按照上面的法子照做,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掌控当地。”
  朱高煦没敢把自己的办法直接说出来,而是准备以书中内容暗示的方法来暗示。
  那些内容,王瑄有可能会看不明白,但他爹一定懂得,且难以拒绝。
  想到这里,朱高煦舒缓一口气,倒是旁边的杨展也紧着王瑄之后笑着作揖:
  “我也得谢谢殿下,不是您的话,我父亲恐怕这辈子也当不上千户官了。”
  “我舅舅授了你爹千户官?”朱高煦明知故问,杨展也点头回应:
  “半月前我爹就被魏国公授予了东海水师代千户,手下有七百水兵和十艘大船。”
  杨展心知肚明,如果没有朱高煦的举荐,那魏国公是不可能知道他爹那个小人物的,所以对朱高煦十分感激。
  瞧着他的模样,朱高煦也拍了拍他的手:“让你爹好好配合杨文围剿倭寇便是,若是能在事后任指挥使,那便不算丢我脸面了。”
  “殿下放心,我考校过后也会去船上,与我父亲为殿下清剿倭寇的!”杨展这里说的是为朱高煦清剿,那话有几分逾越,但好在他说的声音小,应该不会被外人听到。
  “日后这种话就不用说了,小心隔墙有耳。”朱高煦没有东张西望,而是看着杨展认真交代。
  杨展也不敢怠慢,当即点了点头。
  “殿下今日不入武英殿吗?”
  王瑄看了一眼时间,将话题岔开,但朱高煦却摇摇头:
  “昨夜宫里差人传话,说是今日陛下带太孙与我那三个兄长去大教场了,无须我跟随。”
  朱高煦这么说着,但心中也很是疑惑朱元璋为什么会不让自己去。
  难不成是三府嫡长入了殿,他这个嫡次子就显得多余了?
  朱高煦不自觉紧了紧手中茶杯,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十数里外的外城道路上响起……
  “爷爷,为何今日不让高煦前来?高煦若是来的话,应该能看看他近来所学本领吧?”
  外城田间,当御前豹韬卫拉出一条长长的队伍,被拱卫其中的四辆马车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
  大辂内,正襟危坐的朱允炆一边处理奏疏,一边漫不经心的询问老朱。
  与他的正襟危坐相反,老朱靠在椅子上,浅浅地闭目养神。
  在朱允炆的问题问出后,老朱闭着眼睛淡然开口:“那小子在行军打仗上的本领已经和你们拉开了距离,叫他来,风头就被他一个人都占了。”
  朱元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为了顾朱允炆的面子,不过朱允炆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在行军打仗上的面子。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未来的天子,麾下将帅之功都是自己的功劳。
  因此,他不仅很希望朱高煦来,还很想要利用朱高煦来挑拨三府关系。
  “呵呵,高煦若是能表现出彩,那是我大明朝之福,风头被他占了自然更好,如此天下便知我朱家又多了一虎儿。”
  朱允炆笑着说罢,接着又低下头处理奏疏。
  只是在他低下头的一瞬间,朱元璋却微微睁开了眼睛,向他的方向瞥了一眼。
  仅是一眼,他便似乎看透了朱允炆的小心思,脸上也不免露出几分疲惫。
  自他越过六十五岁后,他便觉得身体每况日下,平日里很担心自己活不到朱允炆能稳定朝纲的那一天。
  当然,除了朱允炆,他最担心的还是远在山西的晋王朱棡,自家的老三。
  朱棡争储这件事情,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朱标尚在的时候,朱棡便常常与朱标来信,言语恳切的讲述自己为朱标压制秦王朱樉和燕王朱棣,周王朱橚。
  不得不说,以山西的位置,确实对秦、燕、周三藩都处于居高临下的态势,因此他也有资本说这种话。
  朱标在世时,不管是朱标还是朱元璋,他们都没想过朱棡会争储。
  哪怕朱标薨逝后,朱元璋也没想过朱棡会跳过老二朱樉来争储,但结果是这件事情确实发生了。
  朱棡的态度,让朱元璋对自己的一些儿子都不由起了几分疑心。
  他现在是既担心朱允炆对他那些叔叔的态度,又担心他那些叔叔对他的态度。
  只是这种担心,往往在他回想起大明的实力后减缓下来。
  “天下精锐百万之众,饶是我那几个儿子中有几人狼子野心,也难以翻出什么浪花……”
  朱元璋顺了顺心,而此时车队也成功驶入了大教场内。
  在大教场内,被调往此处演武的数万上直兵卒正严阵以待,朱元璋看向了窗外,望着那成片的枪林,心中十分满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