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1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平身!”
  朱允炆履行着自己作为一个太孙该履行的职责,目光却时不时看向朱元璋。
  在他眼中,自家爷爷与平日没有不同,哪怕他坐到了金台上,也没有展现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有事起奏者启奏,无事便退朝。”
  朱元璋没有说任何关于傅友德的事情,朱允炆见状也没敢开口。
  这早朝一如既往的由六部都察院都督府先后汇报工作,而后在朱元璋的起身离场宣布结束。
  从开始到结束,傅友德这三个字始终没有出现在早朝上。
  乘坐步舆,朱允炆看着自家爷爷的背影,很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只是他不开口,朱允炆也不敢问,只能跟着他走过宫道,过了三龙桥,入了那武英殿。
  “皇爷爷万福安康……”
  入了武英殿,朱济熺、朱高炽和朱尚炳三人如往常一样作揖行礼,朱元璋只是应了一声便坐下。
  他们三人还想向朱允炆行礼,可朱允炆却不如往日,只是沉默低头进了殿内,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举动让三人面面相觑,都察觉到了今日或许有事发生,于是小心翼翼的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拟旨,封燕嫡长朱高炽为燕世子,改吉林船厂为吉林卫,封燕二子煦为渤海郡王,驻吉林卫,赐吉林卫为护卫。”
  “渤海郡王岁禄米两万石,钱一万贯,锦二十匹,纻丝一百匹,纱罗各五十匹,绢三百匹,冬夏布各五百匹,绵一千两,盐一千引,茶五百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开春后,着渤海郡王煦启程就藩,另赐秦马二百匹、挽马三百匹,大食马二十匹,工匠三百人。”
  “此外,着其在京选护卫五百人,户部拨钱一千二百贯予渤海郡王兴建王府,另每岁开春拨粮走海运,补足吉林卫一载口粮。”
  初六的清晨,朱元璋刚刚坐下便宣布了让众人瞠目结舌的旨意。
  先是朱高炽被册封为世子,再是朱高煦被册封为渤海郡王,彻底绝了朱高煦被选为燕世子的路。
  本以为这就足够了,却不想朱元璋将朱高煦册封到了吉林船厂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尽管之后朱元璋给足了朱高煦待遇,不仅将吉林卫交给他做护卫,还以远超普通郡王俸禄的手笔给他定了岁俸。
  仅从岁俸来说,朱高煦的岁俸接近亲王的一半,是普通郡王的三倍还多,加上他手里还有吉林卫作为护卫,便是把他算作一个被苛待的亲王也足够了。
  这样的消息,让朱允炆等四人久久没有回神,好不容易回神,朱允炆在诧异自家爷爷为什么突然愿意把朱高煦册封出去,而朱尚炳和朱济熺则是看向了朱高炽。
  朱高炽反应过来后,也感受到了二人的目光。
  他顺着看过去,却只从二人眼中看到了讥笑。
  那他们的眼神,好像在说“没想到你居然能在朱高煦面前做上燕世子的位置”。
  朱高炽心中也十分忐忑,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皇爷爷会突然册封自己为世子位,但他的本能还是驱使着他起身作揖:
  “孙儿谢皇爷爷圣恩……”
  面对朱高炽的谢恩,朱元璋只是轻微颔首,没有做过多的言语。
  只是他的这一番安排,却让众人各自陷入了自己的猜测。
  望着那份写好的圣旨送出去,他们都只能按耐住心思继续处理奏疏,可心思终究按耐不住,不禁都想到了朱高煦面对这圣旨时的神情……
  “臣,谢圣恩……”
  和武英殿内众人想的不同,朱高煦面对这份圣旨时没有太多表情,除了脸色上的有些苍白,他没有过多言语。
  传旨太监将圣旨递给他,而朱高煦也接过圣旨示意院内换班不久的林五六送客。
  在传旨太监被送走后,朱高煦才侧过了身子,而在他面前的则是昨夜班值颖国公府的王俭和班值院子的武章一,以及旁边一身圆领袍的亦失哈。
  昨夜得了傅友德薨逝的消息后,朱元璋便带着朱高煦离开了颖国公府。
  在离开前,朱高煦让王俭在散班后去找自己,随后就上了马车。
  朱元璋与朱允熥将他送回了院子,而他在交代了武章一与众兄弟换班留下后,便回房休息去了。
  说是休息,其实他一夜没有休息,直到卯时过半,王俭与林五六等人到来后,他才顶着几近崩溃的精神走出屋子。
  还没来得及交代什么,传旨太监就带着圣旨来了,并且与其一起来的,还有换了百姓常服的亦失哈。
  朱高煦坐在了院子的长廊上,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二十余人,等待着林五六回来。
  瞧着他的模样,众人心中都有了一丝预感。
  不多时,林五六回来了,并且还将前后门班值的兄弟叫进了院子。
  望着他们集结完毕,朱高煦这才坐在长廊上交代道:
  “事情你们应该也知道了,颖国公薨逝,我被册封成了渤海郡王,待半个多月后开春,便要启程前往吉林卫了。”
  “圣旨的内容你们听到了,我可以在京选五百护卫,所以我想问问你们可要与我前往吉林卫就藩。”
  朱高煦的话虽然很轻,但对于王俭等人来说却震耳欲聋。
  他们隶属羽林左卫,是上直十二卫中的一员,不仅岁俸比寻常卫所兵卒高,手中余田也比普通兵卒要多。
  跟朱高煦去了吉林卫,他们能得到什么?
  一时间,许多人动摇起来,而朱高煦瞧见他们的模样,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说起了条件:
  “我知道吉林苦寒,比不得南京繁华舒服,因此我不是强要你们走。”
  “喜欢太平的,可以待在南京城,我不强求你们,日后我们还是兄弟,见了面我也还请你们喝酒。”
  “若是想要建功立业的,那便跟我去吉林,我的岁俸你们也听到了,折钱后大约有两万贯。”
  “你们随我去的,每年发禄米二十石,钱十二贯,立了军功我向上举荐,不会耽误你们前程。”
  “不过除了这些,我还需要说一些要求。”
  “入了我的护卫,每战没有行粮,只有作战获胜后的赏银,战利品尽数上缴府库。”
  “吉林卫开垦的军屯田,王府只收两成粮,其余尽数归你们家人。”
  “战场上战死的,府库发一百贯抚恤,家人可以南迁回关内。”“伤残的,我养你们一辈子,每年给钱十贯。”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看来最有诚意的募兵条件,而这样的条件确实打动了他们之中许多人。
  按照朱高煦的给法,他们每人每年最少有十八贯的军饷,而且家人不用将军屯田的屯粮上缴,可以保留八成。
  虽然他们之中没人知道吉林卫的亩产多少,但至少从朱高煦给出的条件来看,他们去吉林卫,要比留在南京城过得更舒服。
  “这些是普通兵卒的条件……”朱高煦目光扫过了王俭和武章一、林五六等人。
  “军中有了官职的人,俸禄都在朝廷规矩下增长三成。”
  相比较普通兵卒,军官们的俸禄并没有增长多少,这让王俭等人犹豫。
  不过他们也都知道,作为军官,打仗立功才是他们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是在南京城里他们得不到的东西。
  “我反正是独身,我与殿下去!”
  “俺…俺也去。”
  “俺去!”
  作为和朱高煦最聊得来的人,林五六毫不意外的第一个站了出来。
  在他站出来后,那二十几个人里的几个人也纷纷跟了出来,但只有九个人,更多人则是还在观望。
  “殿下,我们需要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才能做出选择。”
  王俭没有被军功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为戌字百户那群没有站出来的人开口解释。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阻拦,只是说道:“你们回去后也都传传话,要随我去的,就在正旦节(春节)后卖了家产,来我这登记,我好在离去前找盛指挥使要人。”
  “除了戌字百户,其它百户和其它卫所的兄弟你们也可以传话,总之只要愿意随我去的,待遇都按照先前说的照发。”
  “好了,现在也不用你们看护我了,都好好回去休息,好好想想吧。”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王俭他们可以走了。
  王俭与武章一、林五六三人见状,带着众人向朱高煦作揖,而后才忐忑的离开了这小院。
  在他们走后,这偌大的院子只剩下了朱高煦与亦失哈。
  亦失哈在宫里伺候了那么多年的人,伺候朱高煦一个人可谓手到擒来。
  他跟着众人走向院门,待众人离开后关上了院门才走回来。
  “你觉得我刚才说的如何?”
  面对曾经多次帮过自己的亦失哈,朱高煦还是比较信任对方的。
  只是对于他的话,亦失哈却摇摇头:“您给出的俸禄太高了,若是按照这样的俸禄,即便是您的岁俸恐怕也只能养一千护卫罢了。”
  “一千人足够了。”朱高煦笑笑,他并不打算在前期养太多人。
  “我招你来,第一是因为你海西女真人的身份,第二是因为我需要你为我探明海西与东海女真诸部对朝廷的态度。”
  “第三是我身边确实需要一个人,所以你最合适,不过……”
  朱高煦停顿了一下,抬头直勾勾的看着亦失哈的眼睛:
  “我觉得你这样的人,不应该留在宫里做一个谄媚的太监,而是应该做一个杨忠肃那样马上建功的辅弼良臣。”
  “奴婢……”亦失哈没想到朱高煦居然这样看自己。
  须知道,洪武年间的太监,大多都是女真、朝鲜和色目人,他们不止在身份上低人一等,在身体上也是一样。
  这样的境遇,加上多年让人看不起的遭遇,许多人的心理都十分扭曲,哪怕亦失哈自己,偶尔也有想过自己位极人臣的场景。
  只是回到现实,当他看着自己那残缺的身体时,除了无奈一笑,他根本做不了什么。
  可是在当下,伴随着朱高煦说出他眼中的自己,亦失哈也不禁扪心自问:“古代的那些前辈都能领兵征战四方,为什么自己就不能?”
  想通关节,亦失哈也向朱高煦躬身作揖:“殿下若是不嫌弃奴婢,奴婢愿为殿下充当马前卒。”
  “马前卒我不需要,我要你替我节制后方。”朱高煦起身扶起了亦失哈,目光炯炯:
  “爷爷准许我选三百除火器以外的匠户,还有五百护卫。”
  “护卫的事情,我自己会去办,至于匠户的事情,我需要你替我走一趟。”
  “我们去吉林,不能仅满足于镇守一方,我想要的是整个女真诸部的归附,并且将兀良哈驱逐出朵颜三卫之地。”
  “现在的吉林缺少许多工匠,所以我写了一份单子,你照这单子为我去寻人。”
  “记住,我要的工匠,最好都是独身的,不要有家人牵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