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滩上,朱高煦与林五六等人玩起了角抵(摔跤)。
为了公平,朱高煦将双方分为五十人对八十九人。
林五六那边八十九人,自己这边五十人。
定好了人,朱高煦就站到了队伍面前。
许多不知道朱高煦力气的兵卒小心上前试探,却被朱高煦抓住领子,直接整个人被提溜了起来,双脚在空中乱踢。
朱高煦的力气更大了,他试着将那兵卒往空中举,然后还大胆的松开了一只手。
如此,他仅一只手就举起了一个一百多斤的汉子。
他这举动,将不熟悉他的人看得目瞪口呆,纷纷张大了嘴巴。
待他将那兵卒放下来,那兵卒也在他控制下稳稳落地。
“殿下,您这样我们可就玩不了了……”
林五六苦笑,朱高煦见状也想开口,却不想被远处的一群人打断了:
“那边的,不知道这海滩归我家吗?”
朱高煦等人转头看去,却见一个骑着矮马的中年人带着七八个护卫站在海滩边的路上朝他们质问。
“这海滩是朝廷的,什么时候成你家了?”
林五六不惯着这人,直接骂了回去,那人见状还想再争辩,却不想后方慌慌张张跑来了一个人。
那人穿着禀生的衣袍,见到朱高煦等人后跑得更快了。
之后也不知道他在那中年人耳边说了什么,那中年人这才忙着作揖道:“诸位说得对,这海滩确实是朝廷的,在下刚才不过是想与诸位开个玩笑罢了,实在抱歉……”
说罢,那中年人急忙道:“快宵禁了,小老儿先走了。”
话音落下,他便带着人离开了,而林五六也转过头来义愤填膺道:
“殿下,那小老儿肯定是当地的乡绅富户,不然不可能见我们这里一百多号人还敢开口说这海滩是他家的。”
“想来是后来的那人知道我们的身份,这才让那乡绅投鼠忌器逃了。”
“嗯……我知道。”朱高煦颔首,林五六都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不过比起这些事情,他更好奇那小老儿是哪家的人。
“不玩了,我先回去了,你们也别玩得太晚。”
瞧着天色,朱高煦也没了角抵的兴趣,交代一句后就转身往驿站返回。
林五六见状,对余下的兄弟招呼几声,然后自己带着五个兄弟护送朱高煦回了驿站。
回到驿站后,朱高煦就找到了驿站的小吏,向他们询问那海滩的事情。
只是面对他的询问,那些驿站的驿卒小吏也支支吾吾。
“你们尽管说出来,我也不会插手这事,只是想知道罢了。”
朱高煦安抚了那小吏和两名驿卒,见状那小吏才如实交代道:
“那是孔府的旁系,前元时期就已经成了赣榆县的大家,莫说海滩,整个赣榆县起码有三成地是他家的。”
“听他府上的一些仆人说,这些地的租子有两成要交到曲阜去,所以县里也不敢管。”
他将他所知道的事情说了个清楚,朱高煦听到后眉头略皱,但终究没说什么,只是对他们交代准备晚饭送到屋里去,然后便起身离开了。
在他离开后,那小吏和驿卒也松了一口气,继续忙碌了起来,毕竟要准备二百多人的饭菜,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
好在亦失哈打点了,提前叫了十几个帮工来帮忙做饭,不然这驿站还真弄不出二百多人的饭菜。
只是在他们忙碌时,上了驿站二楼眺望大海的朱高煦却眉头紧皱。
孔府在山东的势力,恐怕比他想的还要大,这也难怪老朱这样敢于批判孟子的人,居然会继续给北孔袭封衍圣公爵了。
“日后我若有机会,得着手解决这事情才行。”
朱高煦记得明末的时候,衍圣公府仅上报的田地就有百余万亩,隐瞒的更是难以计算。
原本他还以为是明末的文献夸大,结果从今日白天到刚才的所闻所见看来,或许事情真相比记载还要夸张。
“果然,有的东西不能上称。”
“一旦上称,怕是连铁称都称不出来到底有多重……”
留下这句话,朱高煦关上了窗子,对自己的这趟北归之路更为坚定了。
“这天下,只有由我来主政才会变得更好!”
第125章 渡海登莱
“老二怎么走莱州去了?!”元宵佳节,在这燕王府张灯结彩的日子里,身穿一身绯袍的朱棣坐在一处宫殿里,手拿着姚广孝送来的书信,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在他一旁听到这话的徐氏也抢过了书信,眉头皱成了川字。
“看样子,陛下不希望二殿下与北平联系太深。”
坐在二人面前右首位的姚广孝一边盘算佛珠,一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这看法与之前提过的一样,只是当时朱棣不觉得自家老爹会这样对自己。
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他爹的决心。
朱棣还在发愣,在殿内的其余几人也面面相觑。
呼吸间,年纪较大的张玉也说道:“近来陛下调晋府、周府的兵马去了塞北河套一带筑城圈牧场。”
“原本末将还以为是陛下要削弱晋王的势力,现在看来却是将他们的兵马给调去了河套。”
“如果末将没有记错,现在的晋府和周府只剩王府的三护卫了。”
张玉的话说出后,朱能也紧张道:“殿下,这晋府和周府都调了兵,下一个不会是我们吧?”
“不会……”
朱棣还未开口,姚广孝便摇头笃定道:“殿下与晋周不同,殿下一无外戚,二无姻亲,再者前面还有秦晋二位殿下,陛下和太孙不管如何也不会针对殿下的。”
“比起殿下,倒不如说陛下和太孙如今更在意二殿下。”
“二殿下?秦王?”人群之中的一名五十出头千户疑惑开口,但姚广孝却摇摇头。
坐在这千户旁边的张玉也笑道:“丘福,大师说的是你的那个二殿下。”
“我的二殿下?”丘福愣了愣,随后才迟疑道:“你们说的是咱们府上的那位?”
丘福作为燕山中护卫的千户,常年在燕府戍卫,因此也与朱高煦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朱棣不在北平时,徐氏都会叫丘福去带朱高煦、朱高炽学马术和骑射。
朱高炽不喜欢运动,因此常常推脱,倒是朱高煦总是拉着丘福纵马城外,骑射狩猎。
正因如此,张玉才会说朱高煦是丘福的二殿下。
“你刚回来还不知道,二殿下如今被册封渤海王,眼下已经在前往吉林船厂的路上了。”
张玉对丘福解释着,也经过他的解释,丘福这才知道他去开平卫戍边的这半年时间里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大过节的,按照老二的速度,估计现在已经到莱州了,顶多再过三天就能到登州,到时候他就走海运往辽东去了。”
朱棣看着手中的消息,心里有些惆怅,他没想到他爹居然这么防备自己和自家老二。
想到这里,他心里说不出的感觉,但一想到朱高煦要去吉林,他还是对姚广孝问道:“老和尚,我给高煦送点钱粮没问题吧?”
“最好不要……”姚广孝停住了手中佛珠的盘算,对朱棣摇了摇头:
“二殿下的岁俸并不低,这说明陛下早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以二殿下的岁俸,估计需要三年才能撑起吉林,随后才能练兵围剿西阳哈。”
姚广孝说着正常情况下的发展速度,殊不知朱高煦已经和江南的杨彬谈好了生意。
不过他这话说出来,朱棣和徐氏都脸色难看,好端端的一个节日,偏偏被一封信给搅黄了心情。
“好了,你们都回家过节吧……”朱棣不想把坏情绪牵连到自己人身上,于是起身让张玉他们退去。
在他们退下前,朱棣也交代道:“记得春耕之后的巡边事宜,虽说当下不用巡边大宁,但开平卫那边还是需要多巡巡的,尤其是如今北虏的大汗易了位置,说不定会南下犯边。”
“是!”张玉朱能等人闻言起身作揖,而后当着朱棣的面退出了殿内。
到了最后,姚广孝也行了一礼离去,殿内只剩下了伺候朱棣与徐氏的宫女内宦。
倒是在朱棣与徐氏忧心忡忡的时候,南京城的朱允炆也得了朱高煦的消息。
“到莱州了?”
春和殿里,朱允炆诧异开口,显然没想到朱高煦的速度会那么快。
由于朱元璋风寒复发,因此今日的武英殿理政取消,朱允炆也毫不犹豫的将理政地点改为了自己的春和殿。
齐泰与黄子澄站在朱允炆桌案前三步等候议事,而朱允炆则是看着李权:“三日前就到莱州的话,今日能到哪?”
“按时间来算,渤海王应该抵达登州了。”
李权回答着朱允炆,闻言的齐泰也道:
“太孙,依照常理,从南京前往登州一般需要十五日,而渤海王只花了十二日就抵达了登州,看来他急于就藩。”
齐泰说的很隐晦,但殿内的众人都听出来了。
齐泰还是怀疑朱高煦心怀不轨,但朱允炆一如既往的笑着起身。
他走到齐泰面前,善意笑道:“我知道先生想要为孤巩固地位,但高煦当下既然已经到了登州,那想来渡海也就在这几日。”
“以吉林之地意图心怀不轨,先生还是太高看高煦了。”
朱允炆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欢迎朱高煦,毕竟这半个月来,几乎是他自去年大教场考校后最高兴的一段日子。
不仅赶走了朱高煦,还剪除了晋王的许多羽翼,就连云南平叛的事情也是连战连捷,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时候齐泰的谏言,别说朱允炆听不进去,就算他说给老朱听,老朱恐怕也会嗤之以鼻。
为了绕开话题,黄子澄也对朱允炆作揖道:“殿下,四川行都司及乌蒙等府已经派出了山工,想来只需要三个月就能探明当地是否有金银铜矿。”
“好……”朱允炆微笑颔首,如果他能确定朱高煦所绘的第二张矿图也有金银铜矿,那今年的秋税就可以继续以钞抵税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齐泰:“先生之见,乌蒙等六府的土司势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