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27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这账目按照皇帝的朱批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对于普通的卫所来说,朱高煦的吉林卫能领取的东西几乎等同于满编卫所。
  也就是说,其它卫所五千六百军户的物资,与他麾下的一千五百军户,外加六百匠户的物资相当。
  对此,周兴并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是皇帝朱批同意的,他只需要按照朱批办就是。
  不过这并不代表事情已经结束,因为辽东都司还需要负责朱高煦的俸禄。
  面对这个问题,周兴转头对朱高煦作揖道:“末将听闻殿下已经提前支取了今年的俸禄,因此辽东都司从明年开始负责王府岁俸。”
  朱高煦的岁俸是多少,这已经不用再继续讨论了,毕竟那是老朱诏告过百官的。
  周兴开口,只不过是想说清楚时间罢了。
  “这岁俸,便也按照每年四月初一的时间来押运吧。”
  周兴打着商量,朱高煦也没有拒绝,颔首算是同意了。
  见状,周兴也高兴的与朱高煦倒酒言谈,二人聊了聊兀良哈与西阳哈的一些事情。
  不过对于西阳哈那边的情报,周兴所了解的其实与亦失哈了解的差不多,倒是兀良哈那边,周兴给朱高煦讲解了许多他不曾知道的情报。
  兀良哈即朵颜三卫,虽然它在后世的互联网上成为了各种营销号的素材,诸如朵颜三卫是明朝最强雇佣兵,朱棣依靠朵颜三卫赢得靖难之役,朱棣割让大宁卫给朵颜三卫等等……
  但在明初的历史中,兀良哈的存在感和影响力都算不上多强,说是雇佣兵都算是抬举他们,实际上他们的性质连强盗都算不上。
  正如当下,自纳哈出被冯胜击败后,兀良哈诸部立马向大明投降,被册封为朵颜三卫。
  然而伴随辽王阿扎失里被傅友德、郭英再度击败于挑儿河一带,担心自己也会步辽王后尘的兀良哈诸部立马投靠了北元新汗。
  为了防止被明军扫边,兀良哈诸部还北迁至兀良哈秃城驻牧,距离大宁的全宁卫足有千里之遥。
  虽然双方有千里之遥,但兀良哈秃城一带的牧场并不足以养活兀良哈诸部,所以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小部落南下放牧,顺带劫掠大宁、辽东等处。
  大宁最北的卫所是沿辽河巡边的全宁卫,辽东都司最北的则是吉林船厂。
  不过由于吉林船厂的位置易守难攻,而且物产并不充足,所以兀良哈诸部一般都选择在早春和入冬前越过辽泽袭击三万卫和开原等处。
  当下朱高煦去了吉林船厂,如果他能主动出兵巡边,那就可以杜绝兀良哈诸部骑兵南下侵犯三万卫和开原。
  不过从吉林卫到全宁卫巡视的辽河,单程距离大约是四百六十里,来回就是九百二十里。
  以吉林卫的实力想要巡视这么大块地方显然是不可能,所以周兴给出的提议是由三万卫和开原巡视西北部的二百六十里,朱高煦只需要负责吉林到前金隆安府一带就足够。
  这一段距离,也就是二百里左右。
  尽管朱高煦的吉林卫只有一千五百军户,但经过朱元璋的拨发马匹,他现在有军马四百匹,可以说不输于一个正常卫所拥有的骑兵数量,巡视二百里对他来说并不困难。
  况且兀良哈并不是一个集体,而是由多个部落组成,一般南下劫掠的数量也就几千人,并且其中妇孺居多。
  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在旷野与吉林卫骑兵碰见,恐怕也不敢轻易动手。
  可以说,周兴的安排已经极大考虑了吉林卫的实力不足。
  不过面对他的提议,朱高煦却更为干脆道:
  “巡视没问题,不过我想在之后重新恢复前金隆安府,不知道现在那里能否修筑城池?”
  隆安府即后世的长春,当地的地势不仅平坦,境内的台地平原和冲积平原面积也是相当之大,而且境内的石灰岩数量足够多,朱高煦可以就地取材来建设水泥场。
  不过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因为地形过于平坦,西面与北边一马平川,可以说只要兀良哈从西北突袭南下,隆安府就要面临被包围的风险。
  正因如此,大明并没有在当地建设驿站和卫所。
  “殿下可要考虑清楚了,虽然在隆安府建立石堡可以为吉林分担压力,但隆安府可比吉林易攻难守。”
  周兴的话不无道理,长春与吉林中间隔着丘陵山脉,虽然守住长春能保护吉林,但长春的地势并不利于明军守城。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是笑笑:“我也不会一开始就在隆安建设石堡,最少要等到吉林能自给自足。”
  “原来如此……”听朱高煦那么说,周兴也放心了些,毕竟要是朱高煦失陷贼人之手,那他这个辽东总兵官也逃不脱干系。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周兴也与朱高煦推杯换盏了起来。
  这酒席从正午到黄昏,虽然时间很长,但由于辽东身处四战之地,因此众人喝的很慢。
  直到酒席散去,朱高煦与周兴也没有喝太多。
  亲自护送朱高煦前往驿馆休息后,周兴才带人离开。
  次日一早,周兴就带人乘船南下前往金州巡查城防,至于朱高煦等人则是在辽阳休息了数日才继续上路。
  在仅有四十几万人的辽东,莫说冬季,就是夏季都很难在官道上看到人,因此他们一路北上的路途中几乎没有见到除塘骑以外的任何一人。
  他们越往北走,巡查的塘骑就越多,哪怕冰天雪地,也时不时能看到一些石堡上探出的人头,与前来盘问的官兵。
  到沈阳卫时,林五六他们甚至连驻守当地的官兵说得什么话都听不懂了,当地充斥着大量的山东方言与蒙古鞑话。
  朱高煦出生北平,在沈阳卫时还能听懂一些话,但等到了开原卫、三万卫时,便是他也是两眼一抓瞎。
  在后半段路程中,他们几乎依靠着精通多种方言和语言的亦失哈来带路。
  二月十七,朱高煦一行人出了三万卫,而这也是辽东都司直辖的最后一个北边卫所,再往北就只有一个关隘和四个驿站了。
  十四世纪末的东北既没有后世的基建与繁华,也没有当年辽金时期的人声鼎沸。
  走在积雪融化后而泥泞的官道上,放眼望去皆是一片雪白。
  西边是一望无际的辽泽,在后世它是一块产粮平原,但在这个时代却还是一片结了冰的沼泽地。
  官道东边,所见的是被积雪覆盖的茫茫山岭。
  在这片山岭之中,举目所见,荒无人烟,静谧无声,一片荒凉的景象。
  耳边除了马蹄声和队伍中的交谈声,便是连动物的声音都无法听到。
  身处这无边无际的荒山野岭中,能感受到的只有狂风呼啸,以及生物惨淡情景,那种荒无人烟之感油然而生。
  “殿下,我们去的地方不会比这还荒无人烟吧……”
  队伍中,许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哪怕诸如林五六这样坚定选择朱高煦的人,也不免上前忐忑询问。
  朱高煦转头看了看那山脉,望着那连鸟兽都不见踪影的山岭,脸上却是洋溢笑容:
  “日后这地方若是人声鼎沸,我便要将你们的名字和功绩都刻在石碑上,供来往路人瞻仰。”
  他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说起了未来。这有几分画饼的感觉,但在这如同世界边缘的地方,他的承诺足够激励队伍中的所有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在这荒山野岭之中赶路,每天夜晚都能听到狼嚎虎啸,感受那寒风凛冽。
  三日后,他们来到了朱高煦与周兴所谈论的隆安府,也就是后世的长春。
  与朱高煦猜想的一样,在这里他们终于见到了文明的痕迹,哪怕只是垮塌的废墟,却也让他们兴奋不少。
  “这地方真平,土地也肥沃的不行,就是太冷了,都快二月末了还没化冻。”
  林五六用长枪戳入了冻土中,拔出来时是富有营养的黑土壤。
  曾经的隆安府只剩下了垮塌的夯土墙和许多倒在积雪里,被干草掩埋的废墟。
  望着这一群废墟,朱高煦倍感唏嘘,而亦失哈也跟着朱高煦狼狈走入隆安府城中。
  “这地方倒是不错,若是日后吉林人多了,或许可以迁移些过来。”
  亦失哈不知道日后的朱高煦要做什么事情,他只觉得隆安府的地势不错。
  听着他的话,朱高煦拍了拍手上的积雪和草屑:“在地图上把这里改称长春吧。”
  为了方便自己回忆,朱高煦决定将隆安府正式更名为长春,即便这里还无人居住,但日后会有的。
  对此,亦失哈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出了三万卫,基本上就都属于吉林船厂的管辖范围了。
  如今吉林船厂被改设吉林卫,它的管辖范围可以说完全看朱高煦个人。
  如果朱高煦愿意,他甚至可以宣称除辽东以外的整个东北,乃至东西伯利亚都属于他的管辖范围内,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只有他这么一个文明。
  对于东海女真、海西女真而言,只要朱高煦给足足够了利益,他们甚至可以称朱高煦为大汗。
  不过这样的统治不是朱高煦想要的,他需要的是一个拥有健全班底的渤海王府。
  “走吧……”
  转身离开隆安府,朱高煦带着亦失哈出了这垮塌的城池,翻身上马后继续带着林五六等人往吉林卫前进。
  从长春到吉林,若是走官道需要再走四百里,不过亦失哈熟知当地地形,因此准备带朱高煦往大黑山中穿越过去。
  如此一来,便只需要走一百八十里就能抵达吉林城。
  期间需要穿越五十里的大黑山,不过好在大黑山中并没有多少女真人居住,加上他们这一行人队伍规模不小,想来也没有什么不长眼的女真人会想不开袭击他们。
  事实也是如此,饶是朱高煦他们做足了战斗的准备,可在大黑山休息的这一夜里,他们确实没有碰到什么女真人。
  次日清晨稍微收拾了行李,他们便再度出发,不过正午就走出了大黑山。
  如此陆续赶了两天的路,终于在第三天时他们见到了一处矗立在松花江与长白山余脉中间的一处石堡。
  那石堡好似一个瞭望塔矗立在长白山余脉的边上,石堡顶部高挂着十余面写着‘朙’字的火红旌旗。
  那旌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但却在出现的一瞬间抚平了众人一路上的劳累。
  “哔哔——”
  刺耳的哨声响起,那石堡顶部忽的出现了三四道人影,他们对着百余步外的朱高煦等人大喊:“堡下哪方人马?!”
  “挂旌旗。”不用朱高煦交代,林五六就招呼身边人挂起了一面旌旗。
  不多时,一面写着“渤海”的旌旗竖立在了队伍中,林五六亲自扛着旌旗策马到了堡下,当着石堡上兵卒的面挥了挥旌旗:
  “渤海王至,速速传吉林船厂千户官迎接殿下!”
  林五六洋溢着笑脸呼喊着,却不想堡上那些兵卒面面相觑,最后尴尬地冲林五六喊道:
  “张千户官死了,半个月前受伤不治病死的,我们还没来得及上奏都司。”
  一句话说出,林五六傻眼了,他没想到他千里迢迢来这吉林卫就任,结果连上官都还没见到,对方就已经死了。
  呆愣了片刻,他转头看了一眼往这边赶来的北行队伍,于是咬牙道:“叫船厂管事准备迎接就行。”
  “是!”堡上兵卒应下,随后三五成群的下了石堡,将石堡城门打开。
  很快,十余名兵卒在一个总旗官的带队下走出石堡,其中一人骑上了一匹蒙古马往后方传信去了。
  他们看着林五六,又望了一眼正在赶来的队伍,不免倒吸一口凉气。
  仅朱高煦这一行人便有二百匹秦马,可见实力。
  不多时,朱高煦带队来到了石堡前,其中一个三旬左右的总旗官站出来半跪作揖,速度之快连朱高煦都没能叫住。
  “吉林船厂鸡西堡总旗官王义参见殿下,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