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一切,他才走进了木屋之中。
在进入木屋后,他便默不作声的走到了朱高煦身旁,朱高煦则是拿着这铁棍询问面前的百户官:
“孟章,你是戌字百户的老兄弟了,所以我才将这事情交给你做。”
“你现在告诉我,这锻铁的空心棍,到底能不能作为火铳来使。”
孟章,作为戌字百户之中的老兄弟,朱高煦委派他来到着炼铁石堡,在这里监督炼铁和秘密制造火药。
月前,朱高煦又让人送了一张图纸给他,让他按照图纸上的东西弄出锻铁的空心铁管,也就是此时朱高煦手中的东西。
今日朱高煦来着炼铁石堡,想知道的就是这锻铁空心铁管到底能不能用。
对此,孟章也没让他失望,自信满满的作揖道:
“殿下,俺是按照您给的那图纸制造的木车床,也是用这木车床弄出的这锻铁空心棍子。”
“俺问过弄出这棍子的铁匠,他说这东西比铜铳管用太多,虽然俺没试过,但肯定能用。”
“能用就好!”朱高煦拿起了那锻铁枪管,只觉得它十分滚烫。
大批量制作火绳枪,这种事情朱高煦做不到,但这不代表他就要坐以待毙,等到能做到再去做。
尽管火绳枪还没被朱高煦设计出来,但他知道火绳枪最耗时的东西是什么。
无他,无非就是枪管罢了。
在工业革命以前,枪管一直都是火器之中最费时费力而需求最大的火器材料。
朱高煦制造不了火器,但他可以先制作足够强度的枪管备用,到时候只要解决火药仓和击发问题,他就能立马用熟铁热锻的技术将枪管和其它零件组装起来,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出一批可以上战场的火绳枪。
明代中后期的火绳枪枪管,简单说就是熟铁热锻,拿熟铁皮通过种种方式敲成有孔的长棍,接口处热焊,再在预定位置钻点火孔,然后再处理一遍内膛到合规大小,最后用螺丝构造封死枪管尾部。
在明代中后期,汉人就已经发明出了脚踏式车床和立式车床来钻铳管。
如今的朱高煦,不过是提前一百多年把这东西带到这个时代罢了。
不得不说,这两种车床确实好用,所钻出的锻铁枪管可以说十分完美。
这枪管,比朱高煦前世去一些明清火器的博物馆看到的火绳枪管还要好,可见明初锻铁技术有多么成熟,工匠用料又有多么扎实。
“这枪管制作一根需要多久?耗费多少?”
朱高煦一边观摩枪管,一边询问孟章,对此孟章也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用立式车床的话,三个人配合只需要三天就能弄出一根来,而且这活简单,就是随便拉三个人来回拉动,也能在三天钻出一根。”
“这根枪管也只是三个师傅用了三天弄出来的,铁料咱们自己开铁矿不要钱,所以只算师傅的工钱,成本也就一百五十文一根。”
“不过如果按照关内采买铁料,雇佣工匠的价格来算,这一根枪管起码得四百文钱。”
朱高煦搞基建的好处开始体现了,一根枪管一百五十文的价格,足够他一直生产下去。
如果没有铁矿,那他就得花钱买铁料来制造枪管,这一来一去价格翻了两倍不止。
另外让他诧异的是钻枪管的速度,要知道他前世明明记得网上说明清时期一根枪管需要一个月才能弄出来,怎么到了这里就只需要三天了?
不过他仔细想了想,倒也觉得不奇怪。
有的东西看上去需要二十几天,但实际上弄完也就半天的事情,例如朱高煦前世单位的一些材料。
只要减去部分不必要的流程,生产力和行动力想不提高都困难。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就不再纠结,而是继续追问道:“火药的生产如何?”
“每日开矿消耗不少,眼下每个月能存四百多斤,现在火药库里存了一千六百多斤,若是增添二十个人,每个月或许能弄出五千斤。”
孟章压低了声音,显然他也知道渤海军私下制作火药是违反律法的事情,但他依旧愿意为朱高煦制作火药。
他的话让朱高煦精神一振,继而转头看向亦失哈:“调二百个女真健妇给孟章……”
说着,他又看向孟章,递过去手中的枪管,同时交代:“二十个人制作火药,剩下的人都用来制作枪管。”
朱高煦心算了一下,一百八十个人差不多每个月能制作出六百枪管,一年就是七千多。
眼下即将进入洪武二十九年,老朱又是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离世,十二月朱允炆开始监视自家老爹,次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
如果只算到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自己现在还有三十五到三十六个月的时间,哪怕只算三十五个月,也能弄出两万多根枪管。
“两万多……”朱高煦呢喃着这数目,他并不确定自己在靖难之役中能拉出多少军队。
至少从眼下来看,哪怕他整合了投靠自己的六十九部,麾下兵马也不太可能超过三万。
两万的火绳枪,足够将装备这三万人了,毕竟他不可能全军火绳枪。
在线膛枪还未出现的时代,骑兵和重步兵在战场上的统治力依旧存在。
必须有足够的长枪兵和骑兵,朱高煦才能发挥出火器的威力。
想到这里,朱高煦心头痒痒,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击败南兵,首要的就是有足够的大威力火炮。
铸造火炮,他已经有了人手,就是他当初从南京城物色而来的钟匠。
在十九世纪以前,铸造火炮和铸钟的办法和方式没有太大区别,能铸造多大的钟,也就能铸造多大的火炮。
朱高煦物色而来的钟匠只需要经过几次实验,就能制造出他所需要的火炮。
但眼下的问题在于,火器不比火铳。
朱高煦弄出枪管,旁人或许还看不出那是什么,但火炮却能一眼看出。
现在朱高煦没办法确定除他们四人外的其他人是不是锦衣卫,但凡有一个锦衣卫看到火炮,那他就得面对老朱的严厉追责了。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一拖再拖,甚至连火炮泥模都不敢让人制作,生怕泄露了消息。
可如今不一样了,只要明年开春后松花江流域被渤海军掌控,那朱高煦完全可以在上下游任何一个地方修建一处石堡,并选出一队自己信得过的兵马驻扎,进而研究合适模数的火炮。
只要研究成功,立马销毁火炮,随后按照比例制造足够多的火炮泥模。
等老朱离开,几个月的时间足够自己锻造上百门火炮来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念头通达间,朱高煦对林粟、亦失哈和孟章分别交代道:
“眼下我能信任的人不多,除了你们以外,我还能信任的人就只有傅让。”
“这军中有旁人的眼线,我们做的事情如果被他们知道,那必然会被上奏我爷爷。”
“我要你们在军中选五十个信得过的兄弟,最好在开春前选出来。”
朱高煦从未如此认真的与亦失哈他们交代一件事,闻言的他们也反应了过来,自家殿下恐怕想要做一些不得了的事情。
不过他们并未往造反去想,只当是朱高煦要做一些违反律法的事情,因此他们纷纷作揖:“请殿下放心。”
作揖起身,作为常年行走宫中的人,亦失哈不假思索的建议道:
“殿下,其实最好的人选就是俘虏而来的女真人,尤其是不会说官话的女真人。”
“我也知道,可你能确保他们会听话,不会被收买吗?”朱高煦有自己的担心,但亦失哈却想了想道:
“女真之中也有平常女真人听不懂的话,如果殿下愿意,可以让嫌真部的弗达哈他们从更东边带来一些兀狄哈野人。”
“如果用这些兀狄哈野人来做事,即便是精通女真语的间客也不能收买他们。”
“好!”朱高煦颔首,看着亦失哈道:“这事情交给你去办,最好带多些人来,避免日后被人掺沙子。”
“殿下放心,奴婢不日就能将此事定案!”亦失哈恭敬作揖。
见状,朱高煦也安心不少,心中对于推动火器研究的想法愈发浓重了……
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
“噼里啪啦——”鞭炮炸响,新春味浓……
伴随着正旦节到来,朱高煦也迎来了自己在大明渡过的第三个正旦节。
比较起第一个正旦节时的茫然无措,第二个正旦节时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三个正旦节,或许是朱高煦经历过最没有负担的一个。
渤海王府前烹羊宰猪的画面重现,许多知了肉味的娃娃又循着肉味前来。
承运殿里,朱高煦面前的桌上饭菜也比平日里丰盛许多。
羊肉炒、煎烂拖齑鹅、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坢肉等十道菜的新年宴让朱高煦难得吃了顿好的。
“殿下,这是熊掌和虎掌,是昨夜嫌真部派人送来的食材,俺们特意炮制的。”
本以为十道菜就已经是最高规格,不曾想两道比脸还大的熊虎掌摆在了朱高煦的面前。
坐在椅子上,身穿一身绯袍的朱高煦略感唏嘘。
放在前世,别说他,就算那些权贵,又有谁能吃上这熊虎掌的?
“动筷吧。”
看了一眼等待动筷的亦失哈等人,朱高煦先拿起了筷子,而后对熊虎掌开始下筷。
见他动了筷,林粟、张纯、亦失哈等人纷纷动筷,这四人十二道菜的规格还算是有些高的。
当然,比起朱高煦的那些叔叔伯伯,他吃的就比较寒酸了。
不过吃嘛,朱高煦也不是特别挑剔,况且他的胃口也顶多就是三四个菜罢了,因此平日也是两荤一素一汤的吃着。
今日人多,多些菜倒也是应该。
“洪武二十九年了……”
嚼着没太多味道的熊掌,朱高煦只觉得自己好像在啃猪蹄,脑中则是对已经到来的洪武二十九年感慨万千。
“可惜这大雪漫山,不方便走动,不然我们倒是可以去游猎。”
张纯听着朱高煦感慨时间,还以为他是觉得在吉林城无聊,因此跟着附和起来。
不过朱高煦却没有顺着说下去,反而询问道:“那些归化的女真人如何了?”
“回殿下……”亦失哈连忙喝了一口茶来将食物咽下,而后交代道:
“都安排了屋舍,也给他们分配了煤块和粮食,王府外的猪羊鸡鸭肉,也会酌情分给他们每户一斤,吃的比他们在老奴手下时好太多了,不少人都感激殿下。”
亦失哈的话没有夸大其词,尽管女真人行走在白山黑水间,可以通过狩猎来获取肉食,但能吃上肉的日子,一年到头也就是那几十天,剩下的日子还是该耕种耕种,该交粮交粮,饿肚子那是常有的事情。
正因为生存环境恶劣,所以他们才会有血性来拼杀。
相比较之下,吉林城虽然也需要他们开荒干活,但在粮食上却从未克扣。
每月成人五斗米的稳定日子,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别提吉林城军民每次吃肉也都没少过他们的份,只是份量多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