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35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长兴侯耿炳文已被俘!降者不杀!!”
  “长兴侯耿炳文已被俘!降者不杀!!”
  朱棣喜滋滋的骑马跃下滹沱河,淌着河水上岸,四周也响起了燕军的叫嚷声,致使南军骚乱更甚。
  面对居高临下看着自己的朱棣,耿炳文自嘲一笑:“不曾想老夫打了一辈子仗,今日却被你给击败了。”
  “输给俺,不丢人。”朱棣沾沾自喜,能击败耿炳文这种名将,他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含金量可比乃儿不花、哈剌兀等人高太多了。
  “你是如何出现在我军西侧的。”
  耿炳文目光平静,似乎已经承认自己战败的事实。
  对此,朱棣瞥了一眼其它几处浮桥不断逃亡南岸真定城的南军,张玉心领神会,连忙前去招降。
  在张玉走后,朱棣才开口道:“俺让人告诉了你,俺要从无极来打你,你偏偏不信,俺偏偏要走。”
  “因此,俺渡过了滹沱河,往真定南边绕了一夜,最后绕到了你的西北,趁着你的人还在吃早饭,俺这才率兵突袭入你阵中。”
  朱棣解释了自己如何出现在南军西北,耿炳文听后也不由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今日老夫输得不冤枉。”
  “嘿嘿,输了没什么,俺倒是觉得这是俺爹瞧允炆不干人事,把您送到了俺面前,俺诚心想要请您帮俺清君侧,您觉得如何?”
  对于耿炳文这种老将,朱棣自然眼热,他试图招抚耿炳文,耿炳文也干笑几声:
  “若是高皇帝见老夫败阵,恐怕只会指着老夫鼻子骂老糊涂了。”
  他说这话的同时,手却搭在了剑柄上,并迅速抽出长剑架在自己脖子上。
  “老夫无颜对陛下,宁愿尽忠也不愿从贼。”
  “等等!!”
  朱棣的话音未落,耿炳文却已经自刎,鲜血染了宁忠身上及朱棣脚下。
  驻守长兴十余载,使得张士诚如此枭雄寸步不得近,数次北伐,于捕鱼儿海大破北元的长兴侯耿炳文殒没。
  瞧着他自刎死去,朱棣与朱能、马和等人纷纷呆愣原地,尤其是朱棣。
  片刻后,他才缓缓回过神来,看着那倒下的尸体,表情复杂:“厚葬吧,其余人收押,至于愿意投降者,我待他们恩如父母,不予追究。”
  这一刻,他没了战胜长兴侯耿炳文的喜悦,只剩下了迷茫与复杂。
  他调转马头离去了,朱能等人则是将被俘的宁忠等人收押,开始在战场上大肆宣传南军战败,耿炳文阵没而死的消息。
  一时间,逗留北岸的南军细数投降,仅有吴杰率领刚刚镇定下来的三万余人,与两万多溃军撤回了南岸真定城。
  这一仗,燕军大获全胜,二十万南军在雄县、月漾桥、莫州、无极、真定等几场激战中纷纷战败,逃入真定城的仅有不足六万人。
  算上原先的一万守军,战前的真定十五万大军,只有一半人撤去,其余尽数被燕军俘虏。
  只不过对于仅有两万人的燕军来说,这数量接近他们三倍的俘虏显然难以管理。
  朱棣在耿炳文的营帐休息了一刻钟后,待他出来时,只见到燕军正在对一些降兵举起屠刀。
  “慢着!你们要干嘛?”
  朱棣气血上头,冲上前去喝止了这群人,而这群人也面面相觑。
  见到朱棣走出来,一直等候他的谭渊等人连忙跑来,作揖道:“殿下,这些都是投降过后试图逃跑的人,按照军法理当斩首。”
  “放屁!”朱棣破口大骂:“对北虏作战逃跑才应该被杀,这是自家人!”
  朱棣骂完,立马让人松绑,同时对谭渊等人说道:“这些兵卒都与你们一样是汉人,都有父母兄弟和妻儿老小,想要回家是人之常情。”
  “现在你们立马去告诉所有人停下,另外告诉俘虏,但凡有想要南下回家的人,明白告诉我军,我军发放军粮,遣送他们出境。”
  “若不告而逃,为哨骑所获,那便再行处理。”
  “是……”听到朱棣这么说,谭渊也十分无奈,他着实对这群前一刻还在与他们厮杀的南军士兵没有好感,只想都杀了泄愤。
  倒是这群南兵听到朱棣的话,纷纷鼻头一酸,跪在地上磕头道:“俺们本无此心与殿下您为敌,只是当兵吃粮,朝廷让俺们来,俺们不得不来。”
  “今日蒙了殿下您的大恩得以生全,自然当思恩图报,怎么还敢想着逃跑?”
  “俺们今日就参军,与殿下一起南下打天下。”
  这群兵卒不识文化,倒是说出了要和朱棣打天下的话,这让朱棣听后连忙打断:
  “你们都是俺爹的百姓,今日安举兵,只是为了除朝中佞臣。”
  “你们来北边打仗,也不过是因为被朝廷之中的奸臣所强行驱使,无可奈何罢了,俺怎么会伤害你们。”
  “你们说留在俺身边,但这么一来,你们的父母妻子不知你们是否存亡,只能担惊受怕。”
  “若是要报俺的恩情,日后等奸臣被除去再报也不迟,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回家,安抚妻儿老小。”
  朱棣安慰兵卒,他自然想要这数万兵卒,可奈何这些兵卒家人都在南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反叛了。
  这种时候,自己可不敢留下他们。
  “俺们虽然不识文化,也知道报恩,请殿下收下俺们,不然若是去了南边,兴许还要以逃兵而被拿去性命。”
  朱棣不敢收他们,可他们反倒硬要朱棣收下他们。
  这一幕被赶来的张玉等人瞧见,他们面面相觑下也开口道:“殿下,不如将他们迁往保定?”
  “那行吧……”朱棣毕竟还是眼馋这群人,衡量过后选择了留下他们。
  “逃回南边的兵卒有多少,算过没有?”
  朱棣询问张玉正事,那就是拿下真定城,只是对此张玉却摇头道:“逃回的兵卒太多,恐怕不下四五万之数,若要强攻,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拿下。”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在北边营垒之中却也缴获了数十万石粮食和数万套甲胄、兵器,还有部分火器。”
  “殿下可以将这些东西北运回北平,刚好解二殿下的燃眉之急。”
  “这倒也是。”朱棣经过张玉提醒,想起了因为粮食而困惑的朱高煦。
  只是他这一提醒,朱棣也想到了死守沈阳的耿瓛,连带着想到了刚刚自刎而死的耿炳文。
  “把长兴侯的事情告诉高煦吧,希望那耿瓛会投降,这么一来高煦就能调更多兵马入关了。”
  “是!”张玉应下,随后开始安排那六万多俘虏押运物资北上。
  至于朱棣,他则是率领三千余骑兵包围真定城,同时派出其他骑兵去搜寻先前掉队的许多兵卒。
  他们出发时有三万三千人,可抵达战场的只有两万出头,许多人都在路上掉队,若是与南军遭遇,兴许会遭到截杀。
  朱棣打赢了耿炳文,这条消息在他围城前被李坚送往了南边。至于耿炳文身死的消息,也在后续的溃兵消息中被吴杰、李坚所知,二人又放出数十飞鸽,将消息传到了南边。
  当消息传达至京城的时候,朱棣已经撤回了北方,没有想着进攻真定城,可对于京城的众人来说,他们却是无比的懵圈,脑中空白一片。
  “传旨,命有司治坟茔,赐临濠山地三百顷、佃户二千人、守坟人二百户,仪仗户十五户,以京卫军士充之。”
  “朕要亲自制文,亲遣命中官渝祭长兴侯……”
  武英殿内,朱允炆红了眼眶,不知道是被耿炳文为国尽忠而伤感,还是因为被燕军击垮自己二十万大军而难过。
  “陛下隆恩……”
  站在殿内,许多文臣虚假情意的劝慰朱允炆,毕竟耿炳文属于老淮西贵族,淮西武勋当年怎么欺压他们的,他们可还记得清清楚楚,怎么可能会为耿炳文阵没而难过。
  他们之中不仅没人难过,反而还有人在心底暗骂耿炳文无能,手握二十几万大军,居然被朱棣几万人就击败,自己还落得阵没沙场的结局。
  至于皇帝对耿炳文的隆恩,他们自然清楚这是为了什么。
  耿炳文虽然死了,但耿瓛还在沈阳牵制着渤海叛军呢。
  眼下吴昇、吴寿安、刘嵩、刘真等人都已经安排撤出辽东,只有耿瓛一个人没有办法撤出。
  为了防止他带兵投靠朱高煦,自然要多加恩宠。
  只不过这恩宠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他耿瓛要是不殉国,恐怕没有脸面拿这恩宠。
  “眼下长兴侯既没,朝廷又该如何对付叛贼?”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询问出了自己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面对问题,群臣提出了不少建议,有推荐沐春的,有推荐宋晟的,还有推荐顾成、何福、陈瑄的,总之唯独没有李景隆、徐辉祖、杨文、郭英等人。
  这并非说四人带兵打仗的本领不行,而是大家都很清楚,李景隆当年可是和朱高煦请教的如何平倭,而徐辉祖又是朱棣的小舅子,朱高煦的舅父。
  杨文是朱高煦推荐的,郭英又是朱高煦岳祖父。
  推荐谁都可以,推荐他们四个人就不是那么妥当了。
  诸多关系存在,他们自然不好推荐他们,朱允炆也不希望有人推荐他们。
  只是面对眼下的困局,黄子澄却开口唱起了反调:“眼下,唯有曹国公能力挽狂澜。”
  “真定大军虽然被击败,但朝廷在河北依旧有近九万兵马,加上直隶还有上直十六卫和豹韬卫、河州卫等九万大军,湖广、四川还有四万援军,各都司也有不少兵马……”
  “这些兵马加在一起,可凑足四十万之数,若是能将西南兵马也解放出来,兴许能凑足五十万之数。”
  黄子澄一开口,朱允炆便皱眉道:“西南的刀干孟,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平定?”
  “回陛下……”黄子澄抢答道:“臣听闻是云南都司的某些人不听军令,这才导致了平灭刀干孟不断延后。”
  黄子澄说罢,隐晦对朱允炆用口型说了一个“傅”字。
  这时朱允炆才想到了云南都司的另一方势力,傅氏三兄弟。
  这三兄弟掌管滇西北、滇中、滇东南等三处兵马,朱允炆早就想要除去他们,只是担心他们响应北边的叛乱,所以才迟迟没有动手。
  现在这三兄弟在西南磨磨蹭蹭的平叛,倒是让那刀干孟又蹦跶了几个月。
  他们三兄弟这态度,倒是让朱允炆有些不敢将沐春、徐辉祖、瞿能等人调出云南,生怕他们前脚刚走,后脚这三兄弟就举兵叛乱。
  这个三兄弟最恨谁,旁人不知道,他朱允炆可是清楚得很。
  想到这三兄弟,朱允炆也想到了被自己调到广西的杨文、傅让等人。
  “近来,渤海庶人的旧部可有骚动?”
  “未曾。”齐泰缓缓开口:“他们都在杨都督麾下,在广西进行改土归流,从今岁开春至今,广西三百四十二家土司,已有三十六家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归流,另外还有十二家叛乱,在太平府一带举兵数万之众,眼下杨都督正在与叛军鏖战。”
  “听闻,指挥使杨展阵没于沙场,因此两广水师指挥使杨俅还是披戴桑麻北上的,足可见其对朝廷忠心。”
  齐泰开口阐述了广西的事情,其中杨展阵没,杨俅披戴桑麻北上的事情也让许多文臣唏嘘。
  这两父子都是朱高煦拔擢的人,却不想他们居然能为朝廷做到如此。
  “看样子,他们倒也清楚是非,没有随从叛贼。”
  朱允炆听到杨展战死后,那杨俅居然还听从了朝廷旨意北上,心里也不免得意了起来。
  “看吧朱高煦,这就是你拔擢的人,还不是站在了朕的大义这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3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5/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