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41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朱高煦惊讶着,心里也不免有些愧疚自己刚才的鲁莽。
  “与广西的土司交手时,不慎中了一刀,也是凭借这一刀才假死北逃的,因此请殿下切勿唤我名字。”
  “那你就跟我姓,叫朱……成功!”
  朱高煦恶趣味上头,让朱成功这个名字提前二百余年出现在了明初。
  吩咐完,他又回头对刚刚走进院子的崔均开口道:“崔均,你一个人进来就可以,其他人在外面守着。”
  “是!”崔均回头眼神示意兵卒们,他们也纷纷退了出去,并关上了院门。
  待他们退下,崔均这才跟着朱高煦他们走进中堂,随后坐在了位置上。
  朱高煦拉着杨展坐在主位的左右位,然后对崔均道:“日后便唤他朱成功。”
  “是!”崔均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清楚杨展肯定是北逃而来的,不然他不可能从广西都司脱身。
  吩咐了崔均,朱高煦也急不可耐的说起了正事:“成功,你这次来,可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眼下我正需要一名水师将领,带领我麾下三千水兵渡海进攻登州。”
  “末将也想到了,所以末将才会来。”杨展笑道:“战事一开始,末将就清楚想要从辽东直接南下,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就是走金州至登、莱二州。”
  “这些地方的兵卒已经被抽调,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登莱、长江、两广的平倭等三支水师。”
  “我北上时已经探查过,三支水师有水兵两万六千人,有二千料战船七十八艘,一千五百料一百二十四艘,一千料及以下三百余艘,合计火炮大小两千六百余门,铜铳一万九千把。”
  “眼下他们主力正在接应九连城的刘真,速度不算快,可也不慢,每半个月就能接三千人返回辽东,眼下已经接了三批,估计九连城只剩下不足万人了。”
  “他们屯兵在登州,战船也是,因此我想询问殿下您能拉出多少战船?”
  杨展带来了重要的情报,而对于三支水师每半个月能接应九连城三千人渡海抵达山东,朱高煦也并不惊讶。
  毕竟明初经常走海路运兵,反倒是明末不敢尝试。
  朱元璋拿下金州便是一个月内运兵一万登陆金州,朱允炆也在靖难之役中派平安率领辽东四千骑兵乘船从金州渡往山东登州。
  皇城岛这条海路,在明初已经被开发彻底,只要不遭遇恶劣天气,运兵速度只会更快,往返不过五日。
  加上金州耕地数量数十万亩,运粮方便,因此不管是以金州为跳板进攻辽东,还是以金州为跳板进攻山东,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眼下还没有太多战船,赶在开春前,应该能弄出十艘三千料,三十艘两千料战船,不过每艘战船的火炮起码有三十门,而且火炮的威力更大,一炮足以在三里的距离中射穿四尺厚的船体木材。”
  朱高煦一开口,便让杨展吃惊了起来。
  他参与了平倭,自然知道明军的战船火炮威力。
  哪怕是威力最大的洪武铜炮,顶多也就是在半里的距离打穿一尺厚的船体罢了,而自家殿下这边居然是南边火炮的数倍。
  “殿下,您不是在说笑吧?”
  不是杨展不相信朱高煦,而是朱高煦的话太让人诧异。
  “童叟无欺,不信的话,你可以在之后随崔均去金州水军军营中去看看。”
  朱高煦爽朗一笑,而这也让杨展彻底相信了。
  “虽说在北上前,末将便已经知道殿下麾下火炮犀利,但确实没想到居然能犀利到如此程度。”
  杨展深吸一口气:“如果真的有四十艘这种战船,那足够正面击溃南军水军。”
  “我推算了一下,南军水军之中只有洪武铁炮与铜炮能在半里内击穿二千料战船的侧面,若是我军火炮威力如此犀利,那完全可以以远打近,并且还可以建造百余料的小船。”
  “这些小船只需要每艘在船首放置一门这样的火炮,然后趁着南边水军无防备靠近,那只需要几艘小船就能击沉南军的两千料战船。”
  “我军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因为舰船太大,而遭到南军的火船进攻……”
  杨展与朱高煦、崔均细细说明了南军水师的战术,实际上南军水师的统帅陈瑄并没有很高的海战能力,因为他统帅长江水师的时间很短,所以如果真的要在海上开打,那陈瑄必然将重任委托杨展的父亲杨俅。
  杨展虽然没有说自己是否策反了自家父亲,可朱高煦很清楚,只要登莱海战不利,杨俅决不介意给渤海水军放水。
  如此一来,自己便有绝对把握来拿下渤海海峡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杨展,又看向崔均:“既然如此,崔均你暂时负责辽南陆上粮草辎重和水师打造,成功你亲自着手训练水兵,若是水兵不够,你可随意招募,我许你渤海海军都督一职,允你便宜行事!”
  “末将领命!”杨展与崔均起身作揖,朱高煦也起身将二人托起。
  瞧着他们,朱高煦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登陆登莱,朱允炆为这消息大发雷霆的画面了。
  “好大兄,别着急,臣弟马上就去南边看你……”


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
  杨展的到来,让朱高煦渡海的计划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南军水师的情报已经彻底暴露,即便战前再怎么造船,也难以用数量来压垮渤海的海军。
  为此,朱高煦在金州足足逗留了半个月。
  王元将带来的泥模全部用来锻炮,并且还在加紧制作海军舰炮和攻城炮、岸防炮的泥模。
  时间已经彻底敲定,明年开春前后,只要李景隆调兵北上,朱高煦就会立即调女真八卫和神机营抵达金州,等待登莱海战彻底结束后渡海。
  算上骑兵,他只需要两个月就能全体渡海,这是朱高煦根据老朱派马云、叶旺登陆金州所用船只、时间推算出来的具体时间,只要不遭遇风暴,三万九千人就能在两个月内渡海成功。
  忙碌了金州的事情,他赶在大雪前率领骑兵返回了广宁,准备随时支援北平和辽南。
  也在他忙碌的间隙,身在北平的朱棣在王义统帅五万兵马抵达北平后,着手对北平的十六万兵马进行了一次整编。
  他设立中、左、右、前、后五军,其中中军由张玉担任主将,郑亨、何寿为副将。
  左军由朱能担任主将,朱荣、李浚为副将。
  右军由李彬担任主将,徐理、孟善为副将。
  前军由徐忠担任主将,陈文、吴达为副将。
  后军由王义担任主将,房宽、陈昶为副将。
  其中,后军主将王义、房宽、陈昶三人为渤海将领。
  很显然,这支以燕军将领为主体,以渤海为补充的正规组编军队,较之突袭真定前后的燕军来说,可以说是大大强化了。
  这样的强化不仅存在燕军,渤海军那边朱高煦也没有闲着。
  女真八卫经过补充,重新恢复到了两万四千人,神机营也回到了九千人,骑兵则是经过整编后达到六千二百人,金州的渤海海军则是在杨展的节制训练中,渐渐增加到了五千人。
  除此之外,大宁、辽东、渤海三地备边的守军还有三万七千人。
  不算王义所部五万人,朱高煦手中可动用的兵马数量依旧八万一千二百人。
  可机动的兵马数量是四万四千二百人,其中五千是海军,能南下渡海作战的是三万九千二百人。
  渤海军的兵力不可避免的扩充到了十三万人,这与朱高煦原先所想的十万人差距很大,支出更大。
  不过只要拿下了登、莱,大部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朱棣与朱高煦在等待机会,而南军则是在李景隆的整训下,开始一点点的恢复真定之败前的意气风发,同时南方各都司兵马也开始聚集。
  赶在下雪前,李景隆初步完成南边的防御工事。
  他依托拒马河、白洋淀、五宫淀、三角淀、卫河来构筑了第一重防御工事。
  在这层工事下,燕军由北南下的道路尽数被限制住,若要强攻也只有白沟河、雄县两处可以进攻。
  朱棣裹挟了雄县和莫州的百姓北上,只留下了两座低矮的空城给南军,因为城墙的问题,朱棣并不准备守住这两处地方,而是放给了李景隆。
  李景隆也清楚朱棣的意图,不过他还是接过了这两处地方,并加固了当地城墙,重新修建了月漾桥等重要的桥梁,让这些桥梁可以应对十数万大军北上。
  时间在一点点拖着,但眼下却无人关注大明,只因大明的四周各国几乎都在遭遇动荡。
  朝鲜陷入王子内乱,安南面临权臣夺位,乌斯藏与世无争,北元汗位易主,好不容易回到忽必烈这一系的汗位,再度被阿里不哥系夺走,坤帖木儿被立为蒙古汗王。
  为了稳固政权,坤帖木儿还专门托人走杭爱山南下肃州,写信给朱允炆交好。
  朱允炆自然求之不得,想也没想就接受了坤帖木儿的示好。
  西边,别失八里的黑的儿火者汗在征战中去世,他的儿子沙迷查干嗣位,但国政掌握在杜格拉特埃米尔忽歹达手中,沙迷查干是个锐意进取的人,十分不满北方的瓦剌和西边的帖木儿。
  因此在上位后,他立马给大明写了国书,内容无非就是表达东察合台汗国对大明的尊敬,但意图则是希望日后大明可以帮助他收复中亚的失地,击败帖木儿。
  沙迷查干的上位,让大明朝廷总算从当年朱高煦所说的帖木儿东侵一事走出,更多的甘凉兵力被抽调北平。
  在这样的局面下,唯有西南的麓川依旧在跳梁,而无法诛灭它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一些人的从中阻挠。
  “哼!”
  当冷哼声在陇川城内响起,坐镇此处的沐春正在阅览手中的书信,一旁的顾成、何福等人则是等待他开口。
  “和之前一样,傅正几人又以雨水过大来迟缓军粮押运。”
  沐春脸色不好看,毕竟在他看来,刀干孟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几个月就能平定的货色。
  可眼下,这场战事整整拖了快一年半,其中虽然有刀干孟投降后重新叛乱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后方粮草押运不力,前方兵马粮草不济,不能进攻的原因。
  沐春与傅友德交好,可他也知道如今是朝廷危难时机,西南战事推迟越久,对朝廷就越不利。
  如果不是顾忌傅正三兄弟在云南各卫指挥所的旧部,他恐怕早就把这三兄弟给处死了。
  “魏国公没有什么来信吗?”
  何福询问沐春,可他却摇摇头:“没有消息,兴许是被傅茂软禁了。”
  徐辉祖虽然是魏国公,但他在云南并没有什么嫡系,唯一能算得上嫡系的,恐怕就是永昌、金齿的王兆、王瑄、王魁父子三人了。
  只是这三人,当下正在处理金齿卫的叛乱,根本无力抽身。
  “金齿卫的叛乱持续三个月了,怎么还没有结束?”
  沐春公然质疑起王兆父子三人的平叛速度,但这也十分正常。
  之前打刀干孟的时候,这父子三人可是十分骁勇,西南兵团能快速拿下南甸和景罕、陇川都亏了他们父子三人,如今被调回金齿平叛后,反倒是开始畏畏缩缩了。
  旁人不知道,沐春如何不知道。
  那王氏父子三人都受过朱高煦的恩惠,当然自己也一样,不过这并不是他们拖延时间的理由。
  沐春是很欣赏朱高煦,可不代表他会为了这一点欣赏而坐视他叛乱而不理。
  若不是王瑄救过他的命,他……
  沐春想到了自己染上瘴气后,王瑄对自己的救治,最后还是选择忽略他。
  他倒是有资格心软,但昆明城的徐辉祖就不好受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3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