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4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嗯……”朱高煦颔首,陈懋却在听到他的确认后惊讶道:
  “可我军有数万众,还有数万匹马,这么多东西能运往登州吗?”
  “况且,李景隆一旦知道登州失陷,肯定会调兵回防的,届时我军要怎么办。”
  “要的就是他调兵回防。”朱高煦不紧不慢道:
  “你觉得他会回防何处?”
  “自然是德州和东昌!”陈懋不假思索的说出运河路上的两座重城,因为这两座重城有转为保障运河而修建的水次仓。
  陈懋以为他说对了,因此朱高煦就会夸赞他,可朱高煦却不紧不慢道:
  “你想对了,李景隆也必然不会留有纰漏。”
  朱高煦很清楚,李景隆虽然没有名将的那一点灵性,打不出出奇制胜的效果,但他作风四平八稳,正因如此历史上朱棣一直难以突破防线,一路往南去。
  朱棣能南下的前提,是他在郑村坝、白沟河、德州几场战事中彻底摧毁了李景隆在河北和德州这个运河重城的布置,然后才得以南下。
  可即便如此朱棣依旧被何福和盛庸挡在东昌,只能继续打,一路南下,一路摧毁南军编制。
  到了后来,连盛庸这种练兵能手都拉不出可战之兵,陈瑄才最终决定投降朱棣,帮他渡过长江。
  面对李景隆这种四平八稳的人,朱高煦也有办法击败他,但他没有那种必要。
  他要的是最快结束靖难,降低大明国力因为内战而带来的创伤,因此现在的他想要做的,是趁着南军战兵在北的机会迅速穿插南下,渡过长江,直捣黄龙!
  想到此处,他没有继续向陈懋解释,只是伸出手接住不少雪花:
  “瑞雪兆丰年,这战事拖不了太久了……”


第251章 望兵止渴
  “铛…铛…铛…铛……”寒冬腊月,当河北平原上空飘散着浓浓火药味的时候,身处山东半岛末梢的登州城也是无比热闹。
  千百艘船只涌入港口,漫天旗帜随风飘扬。
  码头上,叫嚷声、指挥入港声不断,瞬间响彻了整个登州湾。
  一时间,港口上登陆了数以万计的水兵与水手,船舶上的南方兵卒们纷纷下船,人影站满了整个港口。
  当马蹄声响起,位高权重的一些将领们开始骑马从船上下船,往不远处的登州城赶去。
  登州卫指挥所衙门已经被清理出来,待这群将领抵达,他们先后下马,只有指挥使一级的武官可以走进衙门内。
  当他们坐下,为首的将领是三十五岁的长江水师总兵官陈瑄,其次便是平倭水师总兵官杨俅、登州代指挥使戚谏。
  登莱水师指挥使韦富因为年老而在年初致仕,由于事情发生在靖难之役前夕,朱允炆也就同意了,因此当地的事情一直由登州代卫指挥佥事戚谏负责。
  这个戚谏名声不显,虽然年轻,但指挥也算得当。
  在陈瑄等人没有北上前,便是他指挥水师前往九连城接应了刘真。
  期间他也试图去接应吴昇和吴寿安,但都因为渤海军的野战炮而不得不中止救援。
  比较他,陈瑄和杨俅的履历则是要豪华很多。
  陈瑄在洪武年间任职于四川,曾随军傅友德、瞿能、蓝玉等人参加了征讨南番、越巂、百夷,参与平定月鲁帖木儿、贾哈剌的叛乱。
  他虽然才三十五岁,但功劳已经比一些洪武时期的开国侯、伯爵要高了。
  与他相比,杨俅虽然在被朱高煦举荐前平平无奇,但在被举荐之后就开始异军突起。
  在跟随杨文平倭的上万里海路中,他大小二十七战无一败绩,斩真倭一万三千余级。
  在荡平沿海倭寇的道路上,他的功劳并不小。
  这三人加在一起所统帅的战船,合计五百二十七艘,马船三百二十四艘。
  这个规模,实际上比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还要更大,哪怕是丢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只要给他们装备上相应的火炮,也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登莱的水文我看过了,眼下当务之急是在皇城诸岛修建炮台,尤其是北隍城岛。”
  坐在主位,陈瑄下的第一个军令就是加强北隍城岛的防御工事,并解释道:
  “贼军眼下在金州南端的旅顺港修建城池,尽管不知道是做防御还是进攻跳板,但总归对我们有一定威胁。”
  “若是从旅顺港出发,贼军距离北隍城岛不过百余里,哪怕是航速较慢的马船,也能在顺风的情况下,在五个时辰内抵达北隍城岛。”
  “贼军火炮犀利,重量不过七八百斤就能打出二里远,我们必须有所防备。”
  “若是北隍城岛失陷,后续的十一个岛屿都会相继失陷,贼军一旦拿下皇城诸岛,来回辽东与登州便只需要三日。”
  “此等情况,不用我过多赘述,因此眼下命戚代指挥使率本部兵马驻守北隍城岛,杨总兵官在开春后率平倭水师北上,骚扰海、盖、复、金等州,我亲自率领长江水师坐镇登州城。”
  “末将领命!”听到陈瑄的安排,戚谏与杨俅起身作揖,而后退出了指挥使衙门。
  二人在门口寒暄一番,虽然官职不同,年龄不同,但前几年杨俅与杨文北上平倭时,也曾与戚谏打过交道。
  如今战死的兄弟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杨俅也就与戚谏唠了一会。
  不多时,他便回到了驿馆处歇息。
  只是他还没躺下多久,便听门口护卫禀报有故人求见。
  “故人?”
  杨俅皱眉,不由的想到了人在辽东的杨展,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让他进来吧。”
  “是!”护卫走了出去,不多时杨俅便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壮硕商人走进了自己的住所内。
  “你是何人?”杨俅开门见山,那人也抬手作揖:“草民的情况都在这一份信中,请您阅览。”
  那人递出信件,杨俅也怀着沉重心情接过。
  这份信不出他的预料,果然是杨展写给他的,而这个壮硕的商人便是朱高煦手下的胡纶,总督关内一切消息传递和打探。
  杨展写这封信的意图很明了,就是想知道南军水师的动向。
  虽说这违背了杨俅的想法,可为了杨展的安危,他还是叹着气提笔写出了南军水师的动向,并给出了最好的进攻时间。
  “拿去吧,日后没有事情不要来见我,眼下登州城也不安全。”
  杨俅吩咐一句,胡纶自然也清楚,因此脸上挂着笑容离去。
  在他走后,杨俅心情也渐渐凝重起来,他并不认为朱高煦可以击垮这强大的南军水师。
  即便自己带着平倭水师前往辽南,没有参与这一场海战,他们也不一定能赢。
  杨俅的想法没错,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时代已经变了。
  胡纶拿着那封至关重要的情报返回了自己在登州的住所,然后根据情报内容,将其缩短后,选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其写下。
  这种特殊的方式,是朱高煦特意教给西厂的办法,放在这个时代无人能破解,但如果丢到后世就能让许多人都了解。
  说清楚些,无非就是后世普通话的汉语拼音。
  这种东西即便被人捡到了,也根本读不出来,因为明朝官话和后世的普通话差距可不是一点两点,更别提要求一个未曾学习的人读懂声母韵母了。
  胡纶放心的写下情报,最后放飞三十余只信鸽,让它们带着消息飞往北边。
  时间一点点过去,不过一昼夜,翌日的金州西厂百户所便得到了胡纶的情报,并经过“破译”后书写出来,交给了眼下正在训练海军的杨展。
  “朱都督,这是南边送来的情报。”
  喊杀声一片的金州海军营地里,西厂百户官将重要的情报交给了杨展。
  杨展接过后一目十行,原本训练时紧皱的眉头也很快舒展开。
  “好!有了这份消息,我们便有了把握。”
  “你现在速速把这份消息送往广宁,交给殿下。”
  杨展还回情报,催促着百户官。
  百户官也没有迟疑,当即烧毁情报,准备返回百户所后重新加密送往广宁。
  西厂的情报流程很明确,从破译到书写,再到送达,焚毁,整个流程下来,参与的人不会超过十个。
  这样的做派十分繁琐,但十分有效,起码到现在看来,南军的锦衣卫一直没有收获到渤海军的关键情报,只能在一些大体上书写。
  经过重新加密的情报更变了格式与排序,以只有金州西厂所知道的内容和格式送出。
  在朱高煦拿到情报的时候,已经是腊月初九了。
  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关外,哪怕是临近渤海的广宁,也能见到足有二尺厚的积雪。
  朱高煦阅览着破译的情报,不断点头,嘴角带着笑意。
  他没有声张,而是一边看,一边在心底计算。
  眼下三只水师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杨俅的平倭水师,其中七十八艘两千料战船都是平倭水师在使用,一千五百料战船中,也有大半隶属平倭水师麾下。
  一旦他们前往进攻海、盖、复州,那逗留在皇城诸岛和登州的南军水师不管是火力还是战船质量都会下降。
  自己完全可以让杨展抓住这个机会,一口气击破陈瑄和戚谏。
  有了杨俅作为内应,加上杨展手上的四十艘二千料以上战船,一千多门舰炮,他们没有理由会输。
  想到这里,朱高煦的目光便从登莱海战挪到了更后面。
  他到底要怎么一路南下,这点他仔细想过。
  一路乘船南下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永乐年间举全国之力,也不过才打造出了可以运载两万兵马远航的郑和水师。
  眼下的渤海海军,哪怕把金州湾内的商船也一并算上,顶多能一次性运送万人渡海前往金州,这还是面对不到两百里的海路路程,如果要带着海军一路南下,那从登州到长江口,起码有两千里海路的路程。
  以当下渤海的船只投送能力,想要护送一支兵马渡过这两千里海路,那数量绝不可能多于五千人。
  郑成功能投送两万大军直奔京城,那是他郑氏家族的船只众多,可朱高煦的船只太少,投送五千人都不一定能成功。
  因此,他从没想过用海军来奇袭京城,他想要的是用海军来运送攻城炮和野战炮,大军则是在登陆登州后,从山东南部穿插进淮安府,然后一路南下,同时海军入长江口徐徐逼近,自扬州接大军渡江。
  只要骑兵渡江成功,包围京城的东、南面十二道城门,同时海军入长江,控制住京城西、北七道城门,那朱允炆便插翅难飞。
  打的就是速度,必须赶在朱允炆出逃京城前包围京城。
  自己这次南下穿插作战和历史上朱棣穿插作战不同,朱棣所面对的局面是所有南军重兵集团都被他重创乃至歼灭,朱允炆已经拉不出除了宋晟、沐晟以外的其它兵团对抗朱棣,这才在绝望中自焚。
  可眼下,如果自己要穿插作战,那朱允炆的底牌实际上还有很多。
  西南的兵团至今未出动,起码能拉出十万战兵。
  北方的李景隆甚至有可能还没遭遇战败,还有三十万大军可供驱使。西北的宋晟、广西的杨文、山西的房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3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