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57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徐凯!爷死了也不放过你!”
  陈晖咒骂徐凯,只因徐凯派来的塘骑说过,燕军主力在东安与他纠缠,因此他才会率骑兵放心北上。
  可是眼下,在距离东安八十里外的地方,他们遭遇燕军主力的围剿。
  若是情报没有出错,那他一定会安排大军穿戴甲胄北上,眼下即便不敌,也不会如此狼狈。
  “徐凯……”
  叫骂间,陈晖、滕聚二人先后被吞没在燕军马步兵的队伍中,先后坠马,转瞬间便被马群践踏而死。
  在这混战的过程中,甘凉骑兵严重缺乏防御装备,身上甚至没有甲胄来保护自己。
  相反地,燕军马步兵却穿戴着坚硬的铁甲,在身体受到打击时无往而不利。
  如潮水般涌来的燕军马步兵不断挥舞兵器,发起冲锋,将甘凉骑兵分割、包夹,将他们活活剁成碎肉。
  武器落地的声音时常响起,战马哀鸣的声音更是与喊杀声一同响彻战场。
  万余甘凉骑兵们死的凄惨,被燕军马步兵屠杀殆尽。
  “陈晖、滕聚已死,降者不杀!!”
  忽然间,陈晖与滕聚战死的消息传出,许多甘凉骑兵纷纷丢下手中兵器。
  朱棣喘着粗气调转马头:“招降,清点马匹。”
  “殿下,刚才逃出了百余骑,不用追击吗?”王义喘着粗气询问,朱棣却摇头:
  “就是让他们传出消息,让徐凯知道他的援兵正在遭遇袭击。”
  被李景隆委以重任的上万骑兵,由于错误的情报和消息,被朱棣以最小代价击败俘虏。
  突袭结束后,整个战场寂静无声,仅剩几只鸟儿在飞翔。
  绿草侵蚀殆尽,血液污染了这片凶残的土地。
  在这场突袭中,没有甲胄和准备的甘凉骑兵,仅仅是燕军马步兵冲刺路上的障碍而已。
  朱棣率领大军休整起来,虽然没能吸引来吴杰主力,但能击败陈晖和滕聚,俘虏数千甘凉骑兵已经足够。
  “休整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我们北上,那徐凯应该慌乱脚步了!”
  朱棣沉稳的不像刚刚赢得一场胜利,更像是一场游戏。
  或许对于他来说,突袭无甲的甘凉骑兵,和游戏没有区别。
  “杀!!”
  黄昏时分,东安县的徐凯率领南军再度挫败了燕军上万骑兵的进攻,这让他志得意满。
  饶是燕军铁骑再怎么犀利,可面对长枪如林的南军方阵,还不是那般软弱。
  “都督,这应该是贼军的最后一次冲锋了,熬过今日,我们便能在明日正午时分见到沧州来援的骑兵了。”
  指挥使俞填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与徐凯交流。
  徐凯闻言也脱下头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燕军的骑兵确实不好对付,但只要长枪列阵,他们便对我们无可奈何。”
  “明日待骑兵一到,由他们掩护我军左右两翼,届时我军即可对贼军发动反击。”
  “这燕庶人,看样子只擅长奇袭,不擅长正面对敌。”
  徐凯志得意满,可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东安县城内的知县却着急忙慌的骑马赶到了营盘北面。
  他在兵卒的搀扶下下马,对着徐凯作揖:“徐都督,燕逆……燕逆往南边去,袭击了沧州来援的援兵!”
  “你说什么?”徐凯不敢置信,他看向了远处正在撤退的燕军骑兵,指着那边询问道:“你说燕逆往南去,可他们的骑兵都在我们这里,怎么去的?”
  “下官不清楚,但沧州来援的骑兵已经逃到了城中,他们说燕逆突袭数量不下四五万,他们突围前,陈晖、滕聚二位将军已经被贼军重重围困了。”
  知县的话,犹如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了徐凯胸口。
  “下令全军撤回营盘,另外向曹国公求援,给沧州的安陆侯放去消息,让他小心燕逆!”
  徐凯向俞填交代,然而得知援兵被包围的俞填也手忙脚乱。
  二人指挥大军撤回营盘,同时向南边放出信鸽,却是连塘骑都不敢放出,生怕被南边的朱棣截获消息。
  朱允炆花费大力气从甘凉调来的上万骑兵,就这样成为了朱棣功绩薄上的一笔。


第259章 两线作战
  “驾!驾!”华北平原东南端,当背负军情的塘骑沿着官道向前追赶,约是奔走一个时辰左右后,这塘骑总算看到了前方那乌压压的队伍。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那塘骑叫嚷着向前冲刺,马匹驮着他不断冲锋。
  他沿着官道角落向前进军,五丈宽阔的官道,只有三尺宽的道路供他前进。
  许多兵卒自觉让开,他也得以向前奔驰了数里,随后在中军位置被拦下。
  “八百里加急,请呈给曹国公。”
  那塘骑将背上背负的情报递给了拦住他的千户官。
  见状,那千户官上了一匹普通的挽马,乘骑着向前方中军将领队伍中赶去。
  不多时,千户官呈上了那份加急,乘骑马背上,仅穿着胸甲的李景隆接过打开,眉头紧皱着抬起了手:“停止进军。”
  “哔哔——”
  长长的哨声响起,不断有千户官跟随吹动,将哨声传遍这支延绵十数里的队伍。
  许多兵卒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已经知道了这代表什么,因此十一万大军分别在听到哨声后停止进军。
  这样的举动,自然让负责掩护全军两翼的将领所注意,他们留下一人继续带队,自己则是骑马返回了中军本阵。
  他们先后到达,目光都注视着李景隆,等待他的开口。
  直到平安、俞通渊等人先后抵达,李景隆才打马走出队伍,显然这份加急分量不轻。
  诸将跟随打马而出,走到乡道之上后,李景隆才开口道:
  “燕庶人用疑兵疑惑了徐凯,沧州驰援东安县的陈晖、滕聚二将阵没杨清水驿,数千甘凉铁骑悉数被俘。”
  李景隆的话一经说出,诸将纷纷心里一紧。
  那可是甘凉精骑啊,大明为数不多的精骑之一,哪怕燕府与渤海未反叛前,大明全国骑兵也不过只有五万之数。
  渤海与燕府反叛后,朝廷可调动骑兵数量也不过四万。
  前番松潘精骑具被俘、被杀就已经折损近四分之一,此次又折损三分之一。
  可以说,三十万南军之中,只剩下俞通渊和平安的这支在京听操精骑了。
  剩下的上万精骑,不是在西川和云南跟随平叛,就是在甘凉、陕西一带备边,即便想要聚集,也十分困难。
  北边的二十万兵马没了骑兵,那粮道就很容易被朱棣切断。
  “事情难办了……”
  一时间,诸将脑中都是这句话,本来让他们对付朱高煦就十分棘手,现在又掺和进了朱棣。
  旁人如果只觉得棘手,那李景隆则是觉得自己颇有几分进退维谷的感觉。
  眼下二十万南军,分别由吴高、徐凯、吴杰三人率领。
  吴高那边李景隆不担心,尽管吴高没有将兵十万的能力,但依托太行山,吴高绝对能死守涿州城。
  倒是徐凯和吴杰那边,这两人能力虽有,但要他们各自节制几万大军去对付朱棣,还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三百里加急!”
  此刻,不等诸将多想,塘骑的加急声再次响起,好在这次声音是往东边传来的。
  在李景隆的示意下,那份加急的情报很快送到了他手中。
  简单阅览过后,李景隆脸上居然出现了几分愠怒,但很快被他压了下去。
  “国公,东边如何了?”
  俞通渊身为老将,率先询问。
  面对询问,李景隆也淡然道:“渤海贼军兵分四路,分别包围青州府治所的益都,又分别攻取临朐、安丘、诸城等地,俨然有一举拿下青州之态势。”
  “攻取临朐三县的兵马数量都在万人左右,登州那边也有间客禀告渤海兵马有万人在当地等待马匹,算下来就是四万。”
  “结合益都的消息,朱高煦包围益都的兵马数量应该在六千到九千人左右,其中起码有五千是骑兵。”
  李景隆大致判断的朱高煦包围青州府治益都城的兵力,不过他的判断显然是无用功,因为不等他话音落下,一封又一封的加急从青州府送往了他的手中。
  渤海分兵三千夺取广陵镇,复逼近寿光县。
  此外,朱高煦眼见拿不下益都,居然调转方向,渡过北阳水,往西北进军。
  “西北,那不就是我们这边吗?”
  平安忽的开口,旋即请命:“国公,末将愿意出骑兵去击溃渤海庶人。”
  “末将也愿前往。”俞通渊跟上作揖,站在他身后的次子俞靖闻言也作揖。
  三人身子高大,又乘骑朱元璋、朱允炆所赐的大食马,勇力不用多说,所率骑兵也是朱元璋留下的大明最精锐在京听操骑兵。
  对于是否动用他们去围剿朱高煦,李景隆还没下好决心,因为他的对手不止是朱高煦,还有朱棣。
  “大军先渡过大清河,在河南青城县休整。”
  李景隆需要安静的环境来考虑如何对付朱棣这对父子,因此暂时没有军令下达,只是给出今日大军扎营的地方在何处。
  伴随着他一声令下,十一万大军继续开拔,并在午后渡过小清河,在青城县以北的平原一带扎营。
  时至黄昏,东南边又再度送来消息。
  “淄河店塘骑发现渤海骑兵踪迹,渤海庶人在阵中。”
  “临淄守军派出塘骑,临淄正南驿道发现渤海骑兵踪迹,渤海庶人在阵中。”
  “新城守军派出塘骑,新城东南发现渤海骑兵踪迹,渤海庶人在阵中。”
  “新城守军回禀,渤海庶人扎营于孝妇河南,看动向似乎准备明日渡河……”
  当一封封情报送来,青城县外南军营垒的帅帐内充满了寂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3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7/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