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8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这种事情不管怎么换人,还是会发生。
  如果想要尽量避免,就应该从实物税改变。
  另外,户部定下的摊派也有很大问题,各省的摊派朱高煦仔细看过,山西定的太高,浙江、江西定的太低。
  但是加税确实不可取,因为户部分“上、中、下”三户这个步骤有太多可人为干涉的情况了。
  户部这么分,是因为地方官府确实流官不够,只能让出一部分利益给地方胥吏,使用他们在地方权力来收税的同时,也便宜便宜他们。
  不过,朱高煦不打算便宜这群人,他打算花十几年时间,一点点的耕耘地方税收,并且一点点拔出胥吏系统。
  大明六千万百姓,只要能维持三十万人的基层班子,实际上就能控制好大明。
  这三十万的班子,朱高煦已经凑出十分之一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继续等待,然后加大力度。
  只有有了足够的基层官员,他才能保持一套长期看来廉洁有效的税收体制。
  单说朱元璋规定的这套体制,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问题,除了摊派有些小问题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乡绅胥吏插手太多,致使人越多的地方,税收越难收取,越容易拖欠。
  朱高煦不可能推翻自己的统治,但开启民智不等于要推翻自己的统治。
  他要把封建腐败的乡绅胥吏扫除,更换上属于朝廷的官员。
  用枪杆子加笔杆子,他就不信自己弄不过这群乡绅胥吏。
  想到这里,朱高煦打开一本空白的文册,开始对如何将渤海教育体系范围扩大做出详细安排。
  只要有了足够多的人,他就可以不断给官场输送新鲜血液,到时候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识字懂算术的人遍地都是,他还怕官员抱团?
  想到这里,朱高煦便开始奋笔疾书。
  也在他奋笔疾书的时候,北边的朱棣历经十余日的奔波,总算赶在五月前抵达了京城……


第277章 王上加白
  “京城,俺回来了!”五月初一,江东门外。
  当朱棣心中呐喊时,江东门外左右站满了官员,足有两三千人之多。
  他们都是奉命前来迎接朱棣的,不过他们也乐于迎接朱棣。
  就这大半个月的情况看来,朱高煦是肯定不会继承皇位了,那朱棣当皇帝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得好好表现才行。
  想到这里,群臣跪地,五拜三叩:“新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这是干什么?”朱棣很享受,可脸上还是装作无辜。
  “俺起兵靖难,是不得已以兵救祸,誓除奸以安宗社,为周公之勋。”
  “谁曾想俺那侄儿为奸臣所蔽,居然不明白俺的心意,反而自绝于天。”
  “今天下没了皇帝,理当选择有才德的人来做新君,俺只知道带兵打仗,哪有这份福德呢?”
  “此事作罢,切勿再提了。”
  说罢,朱棣抖动马缰,带着丘福、房宽、王义、张辅等人穿戴甲胄进入了江东门。
  群臣闻言,心里都知道朱棣要玩三辞三让那一手,因此纷纷起身。
  他们乘骑骡子、驴、驽马等牲畜跟随朱棣绕了内城一圈,从西边的江东门绕行到了东边的紫金山。
  在山下,数千渤海军已经接管此地,朱高煦则是换上了一身素色圆领袍坐在黄帐之下。
  待他瞧见朱棣到来,便起身上去作揖相迎:“小子见过父亲……”
  “老二啊!”
  看着朱高煦走出黄帐,朱棣那忐忑的心终于放下,连忙翻身下马,双手扶住了朱高煦的双臂。
  感受朱高煦那壮实的手臂,朱棣咽了咽口水,他还真不知道朱高煦如果不给自己让位,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打赢他。
  “走,先去给你爷爷上香。”
  朱棣示意诸将不要跟上,随后便穿戴甲胄与朱高煦乘坐步舆上了紫金山。
  父子二人一路无言,直到登上明楼,二人才下了步舆,然后一前一后走进了明楼之中。
  瞧着那高悬的画像,朱棣咽了咽口水。
  “爹,俺来看您了……”
  此刻的朱棣,举止间有些小心翼翼,仿佛朱元璋会从画上蹦出来一样。
  倒是朱高煦根本不担心这些,大步上前点了六根香,递给了朱棣三根后,示意他带头磕头。
  瞧着朱高煦的目光,朱棣握着香,双手合十作揖,随后才道:
  “爹,允炆……”
  “爷爷,大兄不是我爹逼死的,是他自己想不开下去陪您的。”
  朱棣话还没说完,朱高煦就率先打断了他,说出了自己的话。
  朱棣一听感觉不是很对劲,自己京城都还没到,朱允炆人就死了,怎么看都和自己没关系,那干嘛要和自己扯上关系?
  “老二,俺当时可还没来呢?”朱棣小心翼翼开口。
  “在我心里,您早来了。”朱高煦端着脸,让朱棣心中无语。
  只是一想到朱高煦那结实的腱子肉,加上这明楼没有旁人,朱棣还是吃下了这个亏。
  他回头看向了朱元璋的画像,长舒一口气:“呼……”
  “想当初俺怕你爷爷怕的要死,现在看到他画像,虽说知道他走了,但心里还是怕。”
  “你帮爹拿下了京城,爹没白疼你。”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却又道:“大兄走之前还念叨您呢。”
  “嗯?”听到朱高煦说朱允炆死之前念叨自己,朱棣疑惑回头。
  逼死朱允炆的不是老二吗?怎么怪到俺头上了?
  朱棣算是理清了,合着朱高煦就是不想背锅,拉着自己南下背锅来着。
  “老二,你有点不尊重俺了。”
  他想要摆出父亲的架子,可朱高煦不吃这一套:“那小子这就向天下人说明,然后登基即位。”
  “……”朱棣没话说了,即位和背锅肯定绑在一起的,如果朱棣即位,那天下百姓也会觉得是他指示朱高煦进攻京城,逼死了朱允炆,朱高煦是执行者,自己才是发号施令的。
  “你还年轻,俺当几年再给你做。”朱棣一如既往的画饼,可朱高煦却直言不讳:“那是几年?”
  “额……”朱棣被朱高煦挤兑的话都说不出,只能回避这个问题,咳嗽道:“俺知道你有话想对俺说,俺也有话想对你说,所以俺们父子就在这里把话聊开了,反正没外人。”
  “好。”朱高煦倒是没再挤兑朱棣了,而是直接从怀里拿出一本文册。
  “这是我草拟的功臣名册,您过目看看吧。”
  “功臣名册?”朱棣抢过翻阅起来。
  在这名册中,记载了七个国公、二十个侯爵、三十个伯爵。
  其中公爵分别写着张玉、杨展、孟章、王义、朱能、陈亨、丘福七个人名,至于侯爵与伯爵则是燕府与渤海各执一半。
  瞧着这份名册,朱棣诧异看向朱高煦,他没想到朱高煦居然还愿意给出一半的名额。
  “你想要什么?”
  他放下名册询问朱高煦,朱高煦只是看着他:“我要太子位,兵权和户部、吏部、工部。”
  “你都要走了?那俺呢?”朱棣瞪大眼睛,可朱高煦却道:“您是皇帝,我的不就是您的?”
  “……”朱棣沉默了,他可以交出兵权给朱高煦,但他得确定一件事。
  “太子位可以给你,可你大哥怎么办?”
  “爷爷给他册封的是燕世子,自然让他做燕王,皇帝位与他何干?”朱高煦端着脸开口,似乎再说这不是他这么想的,而是老朱这么想的。
  “他做燕王……”朱棣深吸一口气,倒是没想到朱高煦还会这么诡辩。
  不过朱高煦也倒是没有说错,做燕王总比做李建成要好。
  “你大哥那边,我得写信问问他。”朱棣不敢让朱高炽南下,朱高煦看穿了却没有揭穿,只是继续说道:
  “稍许,群臣应该还会再请您做皇帝,您要是再想推辞也行,不过别推辞太多次就行。”
  “天下百废待兴,许多事情需要尽快解决。”
  “您早点登基,这天下的大统也才能早点安定。”
  “登基……”听到这个词,朱棣就止不住的高兴,不过他还是有些忐忑。
  他一屁股坐在蒲团上,双腿盘着,佝偻着背看向朱高煦:“这治理天下,俺虽然也帮大兄治理过一段时间,可终究有些浅薄。”
  “你最讨你爷爷欢心,你说这天下得如何治理?”
  背靠朱元璋的画像,朱棣感觉自己说话都多了几分底气。
  “能如何治理?对内轻薄徭役,重新摊派各省赋税,同时开发辽东、渤海为日后征讨漠东,进而威慑漠北做准备。”
  朱高煦简单概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朱棣听后不断颔首,他也觉得这么做很好,不过他还是开口道:
  “俺南下时听说你给天下阵亡的将士发了高出八成的抚恤,并且定为常制?”
  “是小子做的,小子觉得将士保家卫国,若是抚恤都抠抠搜搜,那如何提高兵卒待遇?”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答,他并不担心武人乱国,因为他只提升基层兵卒的待遇,可不准备提升武官待遇。
  “这些都做的不错。”朱棣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时又道:
  “这京城终归是江南,离北边太远。”
  “当年你爷爷就想要迁都,只是俺大兄薨逝突然,这才耽搁下来。”
  “如今问题留到了你我父子手上,你觉得迁都何处比较好?”
  “自然是北平,理当改北平为顺天,改北平三司为北直隶。”
  “至于应天也该保留,不过应天作为南京,只能控制应天府,而原本的直隶更名为南直隶,南直隶所有州府都不归属南京管辖,而是归北平管辖。”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这是朱高煦一开始就认为的事实。
  中国自古军事压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将大量资源投入北方边境的军事斗争,明朝也不例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3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