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2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似乎是要让他们看看下东洋的好处,朱棣特意将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都给叫来了。
  其实群臣都知道下东洋有没有好处,但他们对于这个好处的概念十分模糊。
  沿海商帮虽然有数百家,但实际上过得很好的只有拔尖的那堆人,剩下大部分走私的沿海商帮除去各种费用后,能赚的利润并不算高。
  可眼下大明下东洋舰队将大明对日贸易垄断,可以说他们这次出航所得,等同江东、闽浙等大小商帮一年所得,甚至更多。
  “砰!”
  当船梯搭在码头的声音响起,郑和、杨展、杨俅等人纷纷下船,一路快走地朝着黄帐赶来。
  “臣下东洋正使郑和,参见陛下、殿下……”
  “礼仪免了,俺只想看你们所获几何。”
  郑和带着众人走上前,试图行五拜三叩之礼,但却被朱棣叫住,甚至朱棣自己还上前扶住了郑和。
  对此,郑和脸上笑容难以隐藏,杨展更是直接转身对后方跟来的几名指挥使示意。
  几人明了,连忙命人开始将此次贸易所得搬下宝船。
  相较于一百五十艘船满载出海,归来并携带货物抵达南京的只有十八艘宝船。
  可即便如此,那满载而归的宝船也足以让人翘首以盼。
  率先搬下宝船的是郑和坐船之上的上百个箱子,这些箱子的容积足够装下一个人。
  它们容积虽然一样,可重量却并不一致。
  有的箱子需要用板车推动,有的则是四个人挑着便从码头走来。
  当它们齐刷刷被摆在群臣面前的时候,远处的宝船还在卸下货物,不多时便堆积近千个箱子。
  瞧他们的动作是很难快速结束,因此郑和转身开口:“开箱!”
  “哔——”
  似乎经过彩排,郑和一开口,一旁的杨俅便吹响了木哨。
  一时间,摆放在朱棣与群臣面前的箱子被一个个解锁打开。
  “黄金!!”
  “还有银子,这么多银子?!”
  当第一排的箱子依次打开,不止是群臣倒吸了一口凉气,就连见惯了大世面的朱棣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为首的第一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放着的是二三十根金锭,底下还压着规则不一的白银。
  在它之后,第一排十个箱子中,几乎有一半都装满了白银,剩下的才是各类铜钱。
  在朱棣都没有回过神来前,他脸上就已经洋溢了笑容,郑和也适时开口,并呈出一份奏本。
  “此次下东洋贸易所得为黄金六千七百四十二两七分,白银三十六万九千六百余两,铜钱九十六万四千余五十二贯六百……”
  “此外,还有生红铜三十六万四千余斤,苏木十二万一千六百斤,硫黄四十六万斤、马匹一千匹,各类商货四十六万余斤。”
  郑和的礼单,仅从金银铜钱来算,便带回接近一百四十万贯,其余各类货物价值难以估算,但按照市价来算,不低于八十万贯。
  可以说,这次下东洋的贸易所得,比朱高煦预计的还要多,起码二百二十万贯。
  如果去除四十二万贯的成本,大明净赚一百七十八万贯,比预计收获要多出近五十万贯。
  “好!!”
  朱棣目光扫视这批金银铜钱,只觉得自己的鼻息都无比灼热,几乎要喷出火来。
  如果不是群臣在场,他已经拿起那几十根金锭了。
  “朕已经令人为将士们在刘家港、长安门分别准备了酒宴,军中正五品武官也在内廷武英殿准备了酒宴,现在便前往。”
  朱棣高兴的拉上了郑和的手,脸上洋溢笑容的同时,转身眼看到了群臣的表情。
  他们之中有人真情实感的高兴,有人则是皮笑肉不笑。
  这一幕也被跟着转身的朱高煦所看到,其中真情实感高兴的官员并不少,而这也不难理解。
  历史上的朱棣把下西洋所得都存在了内库之中,只有要进行什么国家工程的时候他才会大笔大笔的掏出,因此历史上群臣对下西洋几乎没有参与感。
  要真的说参与感,那他们也只有出工出力出钱出粮的时候有参与感。
  可现在不同了,朱高煦早就和朱棣商量过,在皇城修建市舶库,所有下西洋所得都归入市舶库,由户部管理,但调用却需要皇帝与太子同意才行。
  如此一来,市舶库的东西在朱棣眼皮底下,但却又归属户部,虽然花的时候有些繁琐,但起码让六部有了参与感。
  “摆驾武英殿!”
  随身太监王彦开口唱礼,很快由锦衣卫组成的大汉将军队伍便护送朱棣与朱高煦等人前往车队。
  群臣纷纷退让开一条道路,在道路之中朱高煦见到了王瑄,连忙朝他点头示意,王瑄也以微笑回应。
  不过等朱高煦走后,他的目光立马就投向了后面的队伍,并见到了杨展。
  “越国公!”
  王瑄朝杨展叫嚷一声,杨展刚到京城,还不知道王瑄也在京城,因此听到这熟悉声音时,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后连忙四处张望。
  待他瞧见笑容憨厚的王瑄时,他立马便脱离了队伍,张开双手给了他一个拥抱。
  “好啊!来了京城不告诉我!”
  “你们在海上漂泊,想要送信也没有机会与时间啊。”
  故友重逢,两人打趣着松开各自的手,不顾旁人看法就聊了起来。
  “你来得好,这次我要和你好好喝酒吃肉。”
  杨展在王瑄面前便露出了他这年龄该有的朝气,王瑄闻言也咧嘴笑笑:“只可惜征讨安南我去不了,不然我们也能并肩子打仗了。”
  “你想去?那我与殿下说说去。”杨展一听王瑄这么说,立马就要去找朱高煦,倒是王瑄拉住了他。
  “诶诶,我只是说笑罢了,殿下已经给了我差事,前些日子我也面见了陛下,与他聊了许多三宣六慰的事情。”
  “三宣六慰?”杨展失声开口,随后拉着王瑄走到了一旁,小声道:
  “你要是在那地方耽搁,你我恐怕这辈子都碰不上了。”
  杨展很清楚,虽然他在广西陆地上也作战有功,可终究比不了海上。
  何况,以自家殿下对海军的重视程度,估计他这辈子都得待在海军。
  如此一来,他与王瑄不仅不能并肩作战,甚至连交流见面的机会都很少。
  “这事情难说,谁知道呢。”
  王瑄依旧是那副憨厚模样,见状的杨展也不免为他打抱不平:“陛下给你授爵没?”
  “没有,但是升了官职。”王瑄摇头,同时又担心杨展为自己打抱不平,连忙饥说道:
  “不过殿下说了,爵位给我留着,等我战功多了之后便能授爵。”
  “那还好……”听到王瑄这么做,本欲发作的杨展也松了一口气,但还是继续道:“你的功劳不比那些封了侯爵和伯爵的差,只是不能说出来,未免有些难为人了。”
  “好在你我都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准备,若是等你到了三十几还不能授爵,那我即便冒着……”
  “行了,会有的。”王瑄打断了杨展,杨展还想开口,但见王瑄表情严肃,也缓缓闭上了嘴。
  “走吧,去武英殿好好喝几杯!”
  “走!”
  平复了心情,杨展又恢复了平日的平静,拉着王瑄便跟上了那前往武英殿的队伍。
  同时,朱高煦也走到了大辂一旁,看着朱棣与王彦、郑和上了大辂后,便站在原地等了一会。
  许久之后,他才看到朝着这边快步走来的王瑄与杨展。
  “给王瑄和杨展安排金辂之后的第一辆马车。”
  “是”
  朱高煦吩咐亦失哈一句,亦失哈也没反驳。
  毕竟当下在京武官中,除了已经投身教书事业的徐辉祖、张玉以外,便再无人能比杨展的地位高。
  杨展与王瑄同乘一车,紧跟金辂之后倒也不算违制。
  “殿下!”
  王瑄与杨展寻来,朱高煦连忙笑着示意:“去坐那辆马车,跟我紧些。”
  “是!”二人作揖回礼,随后便上了亦失哈给他们安排的马车。
  不多时,随着金辂启程,身后早早上车的大量文臣也终于跟上了队伍。
  “为了两个人而耽搁这么多人……”一辆马车之中,解缙收回了探出窗户的身子,不满的抱怨起来。
  与他同乘一车的,还有杨士奇和三名官职不大的文官。
  杨士奇虽然只是翰林编撰,可他在江西文坛名声极大,因此也被朱棣委任为左中允。
  除他与解缙外,另外两名文官则分别是右庶子胡广,国子监祭酒胡俨,翰林院侍讲金幼孜。
  单从官职来看,他们似乎可有可无,但他们除了本身的官职外,还有殿阁大学士的身份。
  若说殿阁大学士兴许让人不太熟悉,可若是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内阁”,那就有不少人熟悉了。
  眼下还是永乐年间,殿阁大学士并无实权,只是皇帝的顾问,类似后世的秘书职,还没有进化到明代中后期那种拥有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掌握宰相之权的权力。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每日距离皇帝最近的人,因此官职虽低,地位却很高。
  “近来东宫放出消息,准备把西洋划为民间海上自由贸易的地区,闽浙与江东海商得了消息,各有盘算。”
  “他们有了盘算,庙堂之上的浙东与江东官员便只能专心在下西洋这件事上,我们也提早准备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寻一些优秀的士子,等待来年启奏陛下开办科举。”
  解缙缓缓开口,众人深以为然,杨士奇也开口道:“王直、王英、周述、李时勉这四人不错。”
  “籍贯是……”胡广试探开口。
  “均乃我江西子弟。”杨士奇回答,解缙也颔首:“家乡子弟较其它地方,终归明些事理。”
  “六部无我高官,若是科举,恐怕会差人一步。”
  胡广担心着,可解缙却笃定:“我江左文风兴盛,如何需要担心此事?”
  “相较于此,不如将心思放到东宫身上。”
  解缙的声音压低几分:“东宫那边的税务司虽没有行动,可只要他们存在,那丈量田亩一事便时刻都有可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4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