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千户官当即分兵去救火,接管城门。
田宗鼎命人放的火还没烧足一刻钟便被明军扑灭,而城中土兵也是逃的逃,降的降。
待天色微微发亮,城中四万土兵被俘两万人,被杀三千余人,逃走一万七千多人。
沐春带着沐晟骑马进城,只见所有百姓害怕的不敢出城,担心明军会屠城。
不过显然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且不提朱高煦说过不能对黔地过重杀戮,单说沐春也不是喜欢屠城的将领。
他在武官的引路下,来到了田宗鼎试图焚毁的粮仓,此刻打了一夜仗的瞿能双目赤红。
见到沐春后,他当即便骂道:“田宗鼎那没卵的家伙,要不是我救火及时,这粮食还真会被他焚毁。”
“有多少?”沐晟好奇询问,显然能让瞿能如此愤怒的粮仓存储数量不会太少。
“起码五十万石!”瞿能一开口,沐晟便下意识看向了沐春。
沐春脸色平淡,闻言只是平静开口:“有如此多的粮食,那田宗鼎的祖宗若是瞧见这一幕,恐怕得再被气死一次。”
他已经听了昨夜开城门土兵们的公诉,了解他们叛乱的原因只是因为几盆咸菜后,沐春只觉得田宗鼎十分愚蠢,就连打赢他,沐春都似乎觉得不该吹嘘。
在他漫长的作战履历中,确实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愚蠢的对手。
“他逃往何处了?”
没在瞿能身边瞧见田宗鼎,沐春便知道他大概率是逃走了。
“逃往印江了,要不要大军休整休整再追击?”
瞿能瞪着赤红的眼睛询问,沐春却摇摇头:“北边都是山地,我们不熟悉情况,很容易中伏。”
“况且如果思州的田琛得知我们攻破思南的消息,他恐怕会趁机调兵继续强攻镇远。”
“我虽然不觉得他们两人有这样的才干,可小心些总没大错。”
沐春说罢,转头看向沐晟:“给你留兵一万,招抚土兵的同时开仓放粮。”
“开城门的那七百多土兵,每人发一百石,,城中百姓和降兵每人发粮一石,招抚为民。”
“另外告诉他们,等朝廷解决了田宗鼎和田琛后,立马开始给他们分地,分盐!”
“我稍许会写信给蹇布政使,让他从四川调五万担盐过来的。”
得知土兵缺盐的情况后,沐春二话不说就调了一批盐给他们。
一担为百斤,五万担就是五百万斤盐,尽管这对四川来说价值七八万贯,但只要沐春开口,蹇义自然不会违背朱高煦的教令。
只要沐春缺的东西,他都会想办法补足。
“大哥,会不会太多了。”
沐晟有些心疼粮食和盐,可沐春却道:“怎么?你也想学田宗鼎?”
“没有……”沐晟低下了头作揖,沐春见状看向瞿能:
“给瞿郁写信,让他在播州密切监督宋、安两家,同时让曹国公从南边挺进苗疆腹地,把南边的几个长官司改土归流的同时,联合顾老将军挤压思州和思南土司。”
“今日大军疲敝,暂时先休息一日,明日辰时大军开拔向南。”
“好!”瞿能闻言点头,而与此同时思南城被破的消息也随着土兵溃逃出城而传开。
一时间,田宗鼎的威望遭受打击,许多他辖制的中小土司纷纷驻足不敢前进,生怕田宗鼎会在自己抵达前败亡。
要知道,在贵州攒下一批铁甲可不容易。
田宗鼎一战折损四万披甲兵,几乎将思南田氏八百多年的积累付之一炬。
即便明军没有追杀他,他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
与其跟着他陪葬,倒不如老实回山寨,看看山外的情况会怎么发展下去。
想到这里,许多中小土司纷纷撤退,而沐春也率领万余兵马向镇远卫回撤。
赶在田琛反应过来前,沐春与瞿能和镇远卫的瞿陶汇合,两万大军开拔出城,向东边的思州杀去……
第376章 贪心不足
“呜呜呜——”腊月中旬,当沐春率领十五万明军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时,比他更西南的大陆上也即将欢送一支庞大的队伍。
毗奢耶那伽罗帝国东部的内清尔港口上,此刻这座城池的官员正在码头上与一群身穿圆领袍的大明官员走动,而码头上则是数以万计的本土贫民在搬运物资上船。
那一艘艘大船无不彰显着它们的份量,以及它们身后大明王朝的实力。
拉姆是毗奢耶那伽罗帝国治下内清尔的官员,一个半月前他负责接待了这支舰队,而这支舰队也为他们的航道带来了和平。
“如果可以,我真不想让您和您的船队离开,内清尔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和平过了。”
当队伍停下脚步,拉姆也诚恳的看向了他身旁的郑和与陈瑄。
“这点您可以放心,即便我们离开,我们也会在合适地方留下部分舰队,保持航道通畅。”
郑和与拉姆说着自己的想法,拉姆闻言也叹气道:“可惜国王不愿意将内清尔的土地划出来,不然我们可以成为长期的朋友。”
“我们现在不就是朋友吗?”郑和爽朗一笑,随后将目光放到了内清尔港口上。
内清尔港口与此前郑和他们经过的许多港口不同,尽管港口内部有各式各样的船只穿行其间,但那一栋栋充满了印度教风格的建筑却是郑和他们没有接触过的。
在港口附近的文化建筑区域,那里散落着许多古老的印度教教堂和古印度建筑。
毗奢耶那伽罗帝国是一个立国不满百年的国家,但它却是印度次大陆上最后一个印度教国家。
它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国土基本处于德干高原范围,尽管占据了大半个南印度,可饥荒问题却从未间断过。
大明舰队的到来,无疑给了内清尔数万饥民一条活路。
他们热情的帮助大明舰队搬运货品,而大明给他们的报酬则是十文钱。
这看上去不多,但在昆仑角以东的整個航道来说,永乐通宝无疑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货币。
不管是成色还是信誉,永乐通宝都是当下商人的首选。
只可惜永乐通宝往往只能在与大明舰队贸易时获得,相比较市场来说,数量十分稀少,不然它恐怕很快会成为航道上最坚挺的贸易货币。
“感谢您为内清尔带来的繁荣与和平,我已经和国王提到了您即将前往西边古里的事情,国王也同意您在古里建设官厂,但留守的人不能超过一千人。”
拉姆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郑和听后也高兴道:
“这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古里的官厂,那我们一路上的航行补给就能得到保障了。”
“是我们应该谢谢你们才对,你们的商人在这几个月从孟加拉为我们购买了许多粮食,缓解了内清尔和许多城邦的饥荒问题。”
拉姆说着大明商船买卖粮食的事情,尽管这在郑和他们看来是正常的贸易行为,毕竟商帮们下西洋就是为了赚钱,而被拉姆称为孟加拉的榜噶喇国本就拥有充足的粮食,这无疑很适合做粮食贸易。
对于商帮们的商人来说,花三百文在察地港买一石粮食,然后转手五百文卖给内清尔百姓,这其中利润简直赚翻了。
二百多艘商帮船只,几乎每艘都能运载两千石粮食抵达内清尔。
在郑和忙着清理航道海盗的时候,商人们来来往往两趟,给毗奢耶那伽罗帝国东部沿海城邦运来了不下百万石粮食。
东部沿海城邦饥荒得到缓解,商人们也借此机会赚的盆满钵满。
并且由于当地百姓没有足够的铜钱,因此他们基本使用香料、黄金、白银来和商人们购买粮食,这无形之中又让商人们大赚一笔。
对于一些商帮来说,跟随郑和航行到这里,便已经将武装商船的成本收回了一半,因此许多人都希望郑和早早清剿完海盗出发。
正因为他们无形中的催促,郑和这才决定在清剿海盗结束后向南边的锡兰进发。
“好了拉姆,我们该走了。”
郑和看着已经出港大半的舰队,回头与拉姆交代了一声,而拉姆闻言也拉住他说道:
“南边的锡兰国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国王贪婪好色,你需要防备他。”
“我会的。”郑和郑重点头,随后作揖告别了拉姆,带着舰队向南方海域继续进发。
甲板上,感受着反方向的季风,陈瑄不免抱怨道:
“每次都因为清剿海盗而耽搁了时间,搞得每次都得逆风而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郑和爽朗一笑,而陈瑄闻言也看向郑和。
“刚才拉姆说锡兰国的国王贪婪好色,你说他会不会拒绝我们上岸?”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两人交谈间,陈瑄不免笑道:“若是他拒绝我们上岸,那我可要按照殿下的吩咐来办了。”
陈瑄口中吩咐,无非就是展示展示武力,而郑和闻言也轻笑道:“只要我们不开第一枪就行,其它的你自己做主。”
“好!”闻言,陈瑄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
在他们的交谈中,舰队也渐渐向南方行驶,并在中途停靠了毗奢耶那伽罗帝东部的一些城邦。
对于舰队的到来,这些城邦都表现得十分热情,因为郑和舰队的到来无疑会给他们大部分人带来几日的就业。
在渐渐向南行驶的同时,郑和与陈瑄所获得的锡兰情况也越来越多,局势逐渐明显。
自唐末海上贸易兴起开始,锡兰岛作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之间的交通要道,无疑成为了各国海上中转和贸易的交汇点,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此时,锡兰岛上有两大王国,分别是位于北部的贾夫纳王国和位于中南部的甘波拉王国。
此时南方的甘波拉王国是布瓦奈卡巴胡五世,不过真正掌握王国的,却是首相亚烈苦奈儿。
由于甘波拉王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此作为首相的亚烈苦奈儿在执政期间对来往的商船做出了许多针对性政策,每一条政策都压榨过往商船,名声极为狼藉。
面对这样的人,郑和自然也准备小心对付,而陈瑄则是磨拳擦脚,准备抓住机会就展现东宫所交代的武力影响。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时间来到腊月二十四日,郑和所率的下西洋舰队也抵达了马纳尔海湾。
不同之前的各国欢迎,来到马纳尔海湾的他们不但没有得到欢迎,还收到了示意他们“远离”的旗语。
“娘嘞,还真的敢赶我们走。”
陈瑄气笑了,他没想到这么一个偏远小国居然真有勇气赶他们。
“按照我们之前说的,这种事我来处理。”
陈瑄偏头看向了脸色不太好的郑和,自己脸上带着笑意。
“你来处置。”
郑和颔首,转身便走回了船舱。
陈瑄见状,笑着对自己的儿子陈佐开口道:“派点弟兄坐沙船上岸,记得客气一点,我们不能先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