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如此,对于郑和他们依旧用傅安等人作为借口,他们也并不觉得不妥。
傅安使团一共一千五百余人,被释放的不足一千人,剩余五百余人基本都因为疾病去世。
就凭这五百多条人命,足够大明炮击忽鲁谟斯了。
“虽说此次我军师出有名,但三宝太监对帖木儿国内情况不甚了解,恐怕还以为哈里勒正在与马麻黑交战。”
“我准备亲自前往忽鲁谟斯,把帖木儿国内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
胡季将腰刀归鞘,并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没了你,这边和撒马尔罕怎么办?”
男人询问胡季,胡季也拍拍他的肩膀:“有你刘勉在,我大可放心。”
“更何况,那撒马尔罕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哈里勒年纪轻轻,根本无法控制麾下部众。”
“不出意外的话,他恐怕会被驱逐撒马尔罕,亦或者与那群人在撒马尔罕大打出手。”
胡季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下巴,一旁刘勉闻言皱眉道:
“如果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扶持沙哈鲁?”
“一個分裂的帖木儿国,比一个整合一统的帖木儿国更好。”
“不对。”胡季摇摇头,用沉着的目光看向刘勉的同时开口道:“帖木儿国就是河中地区定心针,帖木儿国的存在能让河中地区大量胡鞑继续在这里太平生活。”
“不仅如此,北边的钦察部(金帐汗国)也能在外部势力影响下,保持着松散的联盟。”
“要是没有帖木儿国,那河中地区开始战乱,许多胡人都会东迁加入瓦剌部或亦力把里,这对朝廷来说更不是什么好事。”
胡季说到这里,忍不住起身将旁边收拾好的行囊拿起,腰刀别在了腰上:“这里就交给你看着了,我和胡大他们几个去一趟忽鲁谟斯。”
“速度快的话,三个月我就能赶回来。”
“你都做好了决定,我反对也没用。”刘勉摇头起身,并将胡季送向了后院。
在后院,五名身穿当地长衫的西厂力士已经准备好了,牵着马与骆驼,胡季接过马缰,翻身上马。
他们用马鞍书拴着骆驼的缰绳,在刘勉的注视下走出了院子。也在胡季前往忽鲁谟斯的时候,忽鲁谟斯被明军拿下的消息开始向整个中亚地区传开。
最先得到消息的,无疑就是刚刚击败帖木儿军队,成功复国的黑羊王朝。
在洪武年间,黑羊王朝立国,并成为札剌亦儿王朝的藩属。
然而随着帖木儿入侵,两国被灭,两国国主分别逃亡奥斯曼帝国避难。
在帖木儿结束西征返回河中后,他们又在永乐二年率领军队回到巴格达并攻占巴格达,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又遭遇帖木儿军队的驱逐,并被马穆鲁克王朝拘禁。
永乐五年,得知帖木儿死在讹答剌,马穆鲁克王朝释放了他们,而被释放的他们在释放后回到阿塞拜疆,并在次年战胜帖木儿军队,重占大不里士。
帖木儿之子的米兰沙阿作为阿塞拜疆总督,当即集结军队与优素福作战,双方在阿塞拜疆地区打的不可开交。
不仅如此,巴格达地区也叛乱不断,帖木儿帝国向西入侵的脚步被阻挡。
尽管阻挡了帖木儿帝国的军队,但两国国主依旧觉得自己势单力孤,因此在得知大明攻献忽鲁谟斯港后,他们便派遣使者秘密偷渡到了忽鲁谟斯与郑和见面。
他们与郑和接触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期间乌尔萨组织了许多次进攻,试图夺回忽鲁谟斯,但却一直被明军挫败。
面对连续四次进攻而不得的局面,乌尔萨只能像一只鸵鸟一样在忽鲁谟斯北部驻防,再没了想要夺回忽鲁谟斯的想法。
“我们想联合您,共同结束帖木儿对波斯和阿塞拜疆的破坏。”
忽鲁谟斯港的一座清真寺内,当站在殿内的黑羊王朝使者说出这句话,坐在主位的郑和与他身旁的陈瑄面面相觑。
“你能给我们什么?”
郑和回头看向那名使臣,那名使臣则是开口道:“我听说帖木儿曾想对贵国出手,而如果他们能够覆灭,我相信对贵国是有好处的。”
“呵呵……”听到使臣的话,陈瑄忍不住笑了出来,郑和则是瞥了他一眼,憋着笑咳嗽道:
“大使,你来这里之前,应该见过我们在港口上的战船,已经我们在城中的军队了吧?”
“当然,您的军队神圣而不可战胜!”使臣不吝赞美。
“那我告诉你,这只是我天朝军队的冰山一角呢?”郑和笑道:
“这样的军队,我天朝还有一百万。”
“那么,现在您还认为我们会担心一个帖木儿国吗?”
“一…一百万?”使臣磕磕巴巴的说出这个数目,他本能认为这是在说谎,可是一想到大明居然能从如此遥远的距离,组织这样一支军队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兴许大明还真的能拉出一百万军队。
“如果是这样,您的国家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没错!”郑和一点都不客气,直接说道:
“正因如此,我们对国外的土地毫无兴趣,之所以拿下忽鲁谟斯,也只是因为帖木儿曾经扣押过我们的使团,至今还未释放。”
“我们来,只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教训,讨要一个公道罢了。”
“如果他不愿意给,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将这块地方划给有能力又爱好和平的国家了。”
郑和双手一摊,使臣顿时眼前一亮:“我国无疑是最爱好和平的国家!”
“这你说的不算,还得我们好好考察才行。”陈瑄打断了他,同时摆手道:
“至于夹击帖木儿国,我们需要先看看帖木儿国是否会释放我国使团。”
陈瑄说罢,郑和接上话茬:“贵使先下去休息吧,我们商量过后,会给您一个答复的。”
“那我会等待两位消息的。”听到这话,黑羊王朝的使臣也只能行礼离开。
倒是在他走后,陈瑄摸了摸自己的短须:“这帖木儿国怎么还没动静?”
“应该是消息还没送达,我记得他们国家南北也有两千余里。”郑和解释着。
“唉!”叹了口气,陈瑄不舍道:“我感觉这个地方也不错,拿下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对海峡里的各国收税,而且也能依靠航路来囤积足够的物资,就是不知道这趟航程还剩下多少。”
“差不多五万里吧,如果算上前往东洲先遣队的距离,那就更远了。”郑和感叹着。
他们这次下西洋已经出航一年余五个月了,航行距离也早早突破了两万里。
算上还未走的五万里,他们前后大概要走七万里。
当然,他们还算好的,因为他们还要留下不少兵马在航道各地驻扎。
说到底,他们并未与东洲的民族交流过,因此先遣队如果遭到驱赶,无法立足的话,那他们也将会和下西洋舰队一样撤回大明,并把消息带回去,筹备第三次下西洋。
不过要是他们能在当地建立基本的外交关系,那郑和他们也就能再下一次西洋,直接前往东洲北部地区,并派遣一支规模更大的先遣队穿越东洲和北洲之间的陆地,前往它们西部沿海地区建设官场了。
只要那个官场能建设起来,日后大明就可以走更近的大明海航线了。
尽管那条航线还没有人走过,但他们这一路走来,按照自家殿下制定的航线,基本没有出过问题,想来走大明洋的航线也是如此。
“对了,民营的商帮们如何了?”
陈瑄询问郑和,他很好奇这群民营商帮这些日子在干嘛。
由于大明和帖木儿闹翻,因此民营商帮们根本不敢前往巴格达进行贸易。
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在忽鲁谟斯的街头巷尾出没,想尽办法把货物贩卖给停留在此地的他国商人。
这些商人也是十分憋屈,商船被帖木儿征调,然后被明军击毁。
现在大明商人来强买强卖他们还不敢反抗,生怕引起巡逻明军的检查。
郑和将这群人的所作所为告诉了陈瑄,陈瑄听后倒也没说什么,倒是郑和对他说道:
“海军的弟兄,你得好好说说,我听闻许多弟兄在城中与那些舞女混厮。”
“与舞女混厮这有什么的?”陈瑄皱眉看向郑和,觉得男人找女人十分正常,更别说动辄就十天半个月不上岸的海军兵卒了。
“与舞女混厮还好,我就担心有的人会强抢民女。”郑和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他的话倒是提醒了陈瑄,因此他起身道:“我去和陈佐说说。”
陈瑄走出了宫殿,并骑马向着码头赶去。
不得不说,经过郑和的提醒,陈瑄这一路上回去确实看到了不少兵卒有出格的举动。
吹口哨也就算了,还有人会借着检查的名义对人上下其手。
若是放在以前,陈瑄自然不会管这种事情,但如今的明军纪律森严,若是这种事情被捅到了京城去,那他陈瑄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一时间,忽鲁谟斯的繁华都被他忽视了,在他眼里只剩下了军纪有问题的兵卒们。
回到码头,陈瑄便让人叫来了陈佐。
“爹,您找我?”
“叫我什么?”
陈瑄坐在码头的一间院子内,陈佐走进来后还好奇询问,可瞧见陈瑄铁青的脸色后,当即便端正了态度:“指挥使陈佐,参见平江侯!”
“我问你,城中那群对人动手动脚的兵,也是朝廷的兵?”
陈瑄一开口,陈佐就犯了难,连忙道:“侯爷,弟兄们在海上……”
“我不要听借口,想要女人就去找舞女和胡姬,别去祸害良家妇女。”
陈瑄怒骂,随后起身走到陈佐面前,恨铁不成钢:“你是不是以为你在锡兰立了功就可以为非作歹?”
“末将没有……”陈佐连忙解释,而陈瑄也提醒道:
“我告诉你,船上有西厂的人,你要是不想功过相抵,就老老实实从今天开始带军整训。”
“这些事情要不是郑和提醒我,我还不知道你们闹的那么大。”
“末将领命!”陈佐连忙立正,陈瑄见状也拍了拍他的肩膀。
“和弟兄们打成一片是好事,不过你别忘记上面的人是什么性格。”
“殿下,可不是好相与的……”
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
“唳——”
四月,茫茫戈壁中,一只野狐狸来到一棵枯败的胡杨下刨开沙土,从中爬出几个虫子,无一例外被它吞入腹中。
忽的,它猛地抬头望向天空,不知道感受到了什么,它紧紧的贴着胡杨树,想寻找能遮蔽保护它的存在。
只见天边黑云滚滚,仿佛随时会降临到戈壁上,这时一阵狂风突然袭来,带起了一片黄色的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