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
当马哈木将事情交代,所有人内心纷纷一沉。
对此,马哈木也抬手按下了骚动:“虽然有十五万人马,但其中绝大多数应该是民夫和辅兵,我估计他们的主力应该不会超过五万。”
“别忘记还有阿力台那个狗崽子。”太平提起了阿力台,这让马哈木面部抽搐。
“算上阿力台,朱棣最少有七万军队,而且按照他上次打阿鲁台基本出动的都是骑兵来看,这次恐怕是五万骑兵,算上阿力台就是七万骑兵。”
“我看,我们要不还是南下避一避吧。”
把秃孛罗也有些心虚,毕竟蒙古人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没有在兵力同等的情况下击败过明军,更别提现在瓦剌只能拉出六万军队,怎么可能是朱棣七万大军的对手。
“晚了!”听到这话,马哈木有些头疼,而他的话却让众人疑惑:“什么晚了?”
“我刚刚收到消息,鬼力赤死后不久,明军就出瓜州出兵哈密,估计现在已经快拿下哈密了……”
“轰轰轰!!!”
事实证明马哈木所言非虚,因为在他们还在想着是战是和的时候,哈密城已经遭受到了明军的炮击。
“给老子继续轰!”
哈密城外,马背上的郭镛一手执鞭,一手握缰,脸色激动的指挥手下骑炮兵。
在他的身侧,二十门野战炮排成一排,阵地上满是硝烟。
在他的面前,则是一座横亘在天山脚下的砂石城。
哈密,作为西域的大门户,其地势可以用四山夹三盆形容,整个城池中间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主要水源基本来自天山的雪水。
不过由于南边的大沙漠,这里的雪水一旦暴露,那蒸发量便十分恐怖,所以坎儿井才会被大量运用。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即便是全球湿润期,这里的人口也不过才两三万,而到了整体偏低温的元明时期,这里的人口更是少的可怜。
正因如此,此次出征的明军以郭镛为主帅,平安为副帅,统帅骑兵三千人,民夫三万人,火炮二十门。
他们从瓜沙穿越六百余里戈壁滩,其中艰辛外人不从得知。
本以为抵达哈密后,哈密的肃王安克帖木儿会直接开城投降,却不想他居然拒绝开城。
这样的做法,直接惹恼了郭镛和平安两人,下令炮击哈密城。
“轰轰轰!!”
炮声再度作响,二十枚五斤铁炮弹砸在哈密城的城墙上,将砂土砸的飞溅,震动感让盘踞在这里的蒙古人脸色发白。
哈密城周长不过二里余,城墙也不过一丈五尺,面宽一丈二尺,没有堑壕、护城河,城内人口也不过才三千余人。
面对城外三千明军和两万民夫的虎视眈眈,城头的安克帖木儿最终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升起白旗投降。
“停!”
马背上,平安用望远镜看到了白旗,立马抬手制止了继续炮击。
“投降了。”平安转头对郭镛解释,同时补充道:“我带五百人先入城,如果有号炮响起,你立马响应我。”
“好!”郭镛点头,他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虽然安克帖木儿比马匪也强不到哪里去,但有平安在,他没有理由自己犯险。
“来五百人跟我出阵入城!”
抖动马缰,平安策马向哈密冲去,那勇猛的模样让众人纷纷跟随冲锋。
安克帖木儿已经让人打开了城门,而平安率兵进入城池后,所见到的便是砂土屋和紧张的蒙古人。
他们的数量并不多,即便聚集起来,也不过数千人罢了。
“吹哨。”平安见状,便知道安克帖木儿根本无力反抗,只要他们敢动手,自己手中五百人便可将他们覆灭。
“哔哔——
“入城!”
听到哨声,郭镛开口大军进城,不多时便轻骑先入城中,便见到了安克帖木儿本人。
他与安克帖木儿并不陌生,因此见到安克帖木儿的第一时间,他便翻身下马,取下马鞍上的长盒,从其中取出一份敕令。
“代天子敕令,敕封安克帖木儿为巩昌伯,移居兰州,其部众迁入甘、兰二州,每户发牧场千亩,即日启程。”
宣读完朱高煦的敕令,郭镛立马笑呵呵的上前扶起安克帖木儿:“你说你这是何必呢?”
“我惶恐……”安克帖木儿没想到朱高煦给他的待遇居然不错,而他身后的部众闻言也纷纷没了害怕,取而代之的则是激动。
河西之地虽然在关东与江南地区的百姓看来寸草不生,但在不懂得治理的蒙古人看来,河西简直就是天堂。如今他们被打散,每户还能拥有千亩牧场,这让他们如何不激动。
一时间,脑中拥护安克帖木儿的想法瞬间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献媚。
“好了,明日我率领两千骑兵护送你们前往瓜沙二州,其它的就不用拘泥礼数了。”
瞧见哈密城内的情况,郭镛只想早早离开这里,至于哈密城则是交给平安了。
“你们先退下吧!郭镛摆摆手,随后示意平安与他出城,将城防交给了三名千户官接管。”
二人纵马出城,所见到的基本就是稀薄的草地和远处的戈壁。
郭镛看着这地方,只觉得还不如瓜沙二州,同时也开口对平安道:
“按照殿下教令,骑兵先给你留一千,二十门火炮也都留下,另外两万民夫之中的一千多囚犯和一千匹挽马,七十吨水泥都留给你。”
“至于粮食,我留三千石给你,剩下的等我返回瓜州,再组织兵马给你送来。”
郭镛急忙说完自己的安排,平安闻言便知道这家伙是嫌弃哈密,对他不免轻视几分,同时颔首:“就这样吧。”
“行,那我现在就带民夫去烧水补给了。”郭镛抖动马缰离开,平安则是看向了这简陋的哈密城。
不多时,一名官员策马而来,并在平安面前驻足。
“如何?”平安看着这个身穿正八品常服的文官询问,文官倒也没有文绉绉:
“看了,四周没有河流,只有从天山流下来的一些小溪。”
“如果能将小溪聚拢到一起,修建水坝和坎儿井来避免蒸发,那应该能存下不少水来耕种土地。”
“至于具体多少,就我刚才探查的来看,估计也就万余亩水浇田罢了。”
“当然,现在已经五月末,雪山的雪水都差不多没有了,但即便翻个两三倍,也顶多种植三四万亩水浇田罢了,产量的话我询问了当地的佃奴,基本只有七斗左右,起码要五亩地才能养活一名兵卒。”
这文官说了许多事情,平安听得头疼,最后只问道:“你只需要告诉我,这地方能开垦多少亩耕地,养多少兵马就足够。”
“目前估计是三万亩,养人最多六千,军饷需要额外从关内调派。”文官不假思索的回答,平安听后颔首:
“这里的情况,你奏疏上奏殿下,我先去检阅城防,看看那七十吨水泥能用到什么地方。”
抖动马缰,平安渐渐消失在了文官视野中。
同时,文官也连夜写下了哈密情况,在翌日清晨由急于返回关内的郭镛带回。
时间一晃半個月过去,郭镛才刚刚返回瓜州,朱棣便已经率领日渐变小的队伍抵达了哈拉和林。
“这里就是哈拉和林吗?”
“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草原之上,当一座残败的城池出现在明军面前,马背上的朱棣看着这座曾经的世界中心之城,不免发出唏嘘。
作为十三世纪中叶的世界中心,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
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
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
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随着蒙古内战后遭到终结,蒙古内战将一座世界中心城池摧毁,尽管事后有过修复,但随着蒙古内乱和明军北伐,这座曾经的世界中心城池,如今破败的还不如大明腹地的一座镇子。
“陛下,这地方太残破了,我们就在外面扎营吧?”
徐增寿对朱棣开口,毕竟哈拉和林的情况确实很糟糕。
坍塌的城墙,被焚毁发黑的房屋,以及破败垮塌的水渠都表示这里不适合扎营。
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唏嘘。
“陛下,塘骑已经派发出去,三万骑兵很快就能搜寻到马哈木他们的踪迹!”
阿力台与王义策马而来,向朱棣汇报着情况。
“找到马哈木后,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要亲手会会他。”
朱棣抚了抚自己的大胡子,看一眼四周情况后开始下令大军扎营。
很快,十余万人的队伍开始了构建营盘,同时孟章也在朱棣大帐搭建完毕后为其带路,同时在路上说道:
“这一路上一直有马步兵护送民夫和辅兵撤回海喇儿城,现在留下的民夫和辅兵的队伍还有六万人,马步兵还有一万五千多人。”
“运抵的军粮比预计要少,只有四万三千余斗,马料倒是和估计的差不多。”
“另外,后方的马料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一个月后便能被马步兵护送抵达忽兰忽失温。
“算下来,大军的粮草马料能维持两个月左右,算上撤退的时间,我们能在漠西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二十四天。”
孟章将大部分事情都交代了,朱棣听得十分满意,同时也走进了自己的大帐之中。
坐下后,他便对孟章下令道:“安排所有马步兵和民夫、辅兵明日撤回海喇儿,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
“臣领敕令!”孟章毫不犹豫的作揖应下,转身出帐将军令传达。
军令传达到阿力台军帐的时候,他不免对阿鲁台吐槽道:“我都感觉我是他的部下了。”
“还有他封赏的事情,现在下面的人一个个的都十分激动,他们给的太多,我怕日后不好控制部落。”
阿力台的话让阿鲁台皱眉点头:“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办法。”
“明军的燧发枪厉害你也见到了,现在他们能在马背上装弹开枪,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以往仗着骑射,我们还能袭扰他们,现在却连袭扰的一方都改换了阵脚,我们……”
阿鲁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阿力台更是沉默不语。
两兄弟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似乎他们也意识到了,自从明军能从东北出兵后,东蒙古除非愿意西迁,要不然根本无法逃脱大明的控制。
“散了吧,我估计马哈木他们要不了几天就会原形毕露,到时候我们看情况选择动手,你别折损太多人马,现在可不好恢复。”
阿鲁台交代一声,阿力台闻言点头,两兄弟寒暄一阵后也各自散去。
翌日,伴随着天色渐渐明朗,马步兵开始护送六万辅兵、民夫撤退海喇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