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6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二三十万人选出一千七百多人,这群人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培养他们之后,再从中挑选出更聪明的人。
  这群人,不管是走入官场还是走入太学,都会比一般的学子要聪明许多,而朱高煦现在也只需要聪明人。
  数量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他就得解决质量的问题了。
  治理一个大明朝,如何推行新政,如何抑制江南官商资本苗头,这些都是他需要担心在意的事情。
  “五个月过去了,南直隶整体的新政推行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不假思索道:“简单的丈量后,当下南直隶人口数量较三十年前,增长了五百余万,现有一千五百七十一万七千余口,耕地则是八千八百二十四万六千余亩。”
  “人口增长五百余万,耕地七百余万吗?”
  朱高煦摸摸八字胡,并不觉得人口和耕地增长的少,毕竟明初的南直隶虽然耕地八千一百余万,但大部分耕地都是粗放式管理。
  除此之外,这些年朝廷没少从南直隶迁徙出去人口,这个增长速度也不算夸张。
  “这么看来,江东六府占据南直隶六成人口,这还真是……”
  朱高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沉吟过后摇摇头:“想想办法,从江东六府迁徙些人口出去。”
  “现在办吗?”亦失哈询问,但朱高煦却摇头道:
  “再等等,等郑和他们返航,带回足够多的金鸡纳树皮再说。”
  上次王任派人送回的金鸡纳树皮,除了部分留作研究,其余的都被朱高煦送给了沐春他们,带往了西南。
  平广西土司少不了这玩意,自从装备火绳枪和加农炮以来,明军每年死伤人数依旧有数千上万人之多,并且七成以上都在南方。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死伤,主要原因还是南洋和西南的瘴气。
  平贵州还好,但平广西和云南、交趾、南洋等地,没有金鸡纳树皮,战线着实难以推进。
  即便想要放火焚毁那些产生瘴气的树林,也需要多点放火,极易染上瘴气。
  所以只有储备了足够数量的金鸡纳树皮,明军才有继续向南开拓的本钱,不然就会像朱祁镇三征麓川一样,正面战场没死多少人,气候环境弄死了数万民夫和兵马。
  “笃笃!”
  “进!”
  忽的,马车车门被人敲响。
  随着朱高煦的回应,车门被拉开,胡纶出现在了马车内。
  他跪坐作揖,随后将怀中的一份塘报拿出递给了朱高煦。
  “殿下,广西那边传来消息,解缙这厮果然忍不了寂寞,告了半个月假后,又以进京上疏的名义,离开了桂林府,现在正在往京城而来。”
  “呵……”朱高煦听到后忍不住笑出声,摇了摇头后询问道:“他大概多久能到南京?”
  “以他现在游山玩水的脚程,估计要到正旦前几天才能抵达南京。”
  “届时不出意外的话,陛下也差不多南下抵达南京了。”
  胡纶解释一遍,朱高煦闻言将那塘报递给胡纶,吩咐道:
  “继续监视记录他的一举一动,同时让人想办法在纪纲那边煽风点火,这件事情让他们去做,你别去做。”
  “是!”胡纶应下,随后见朱高煦没什么吩咐,这才起身走出马车,翻身上马离开。
  在他走后,亦失哈这才开口道:“这次解缙犯的事情,估计已经足够累罪入狱了。”
  “只要入了诏狱,纪纲绝对不会放过他。”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饶有兴致的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你和孙铖说一声,到时候可以落井下石,但不要太过分。”
  “不落井下石,他们会觉得我们心里有鬼,落井下石太厉害,他们又会忌恨我们。”
  “杀是杀不绝的,尽力打压他们就足够。”
  交代一声,朱高煦便一摆衣袖:
  “走吧,回春和殿休息去……”


第437章 江左耻辱
  “万胜!万胜!万胜!”“轰轰轰——”
  冬月初五,随着山呼万胜的声音响起,江东门外的礼炮声也纷纷作响。
  寒冬之中的长江水上,一艘艘五千料马船停泊码头,走下的,是前往日本东征的凯旋之师。
  “臣平江侯陈瑄,幸不辱命,东征平乱,斩叛倭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七级,俘三万六百二十七人,破京都,扶孝仁即国主位。”
  身着赐服的陈瑄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码头之上,华盖之下,朱高煦眼神含着笑意,嘴角轻挑,满是自信。
  “赏平江侯陈瑄,苏门答腊铜山一座……”
  轻描淡写一句话,却震得身后六部官员纷纷跪下:“殿下不可啊!”
  当初朱高煦赏西南诸将铜山是在春和殿进行的,群臣想要阻拦已经晚了,但如今当着他们的面,一座铜山又赏出去,这未免也太……
  “有功不赏,何以服众?”
  朱高煦依旧自信开口,不顾群臣劝谏,抬了抬下巴对陈瑄示意:“起来吧。”
  “臣,谢殿下隆恩!”
  陈瑄虽然想到赏赐会十分丰厚,但没想到会直接得到一座铜山。
  “其余参战武官,将士,皆赏俸钱五倍!”
  朱高煦大手一挥,无数武官兵卒纷纷跪拜:“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大手一挥,便是百万贯消失不见,看得让人心疼。
  “灭一个小小日本,也不至于这样吧。”
  “殿下对武官大手大脚惯了,真是……”
  “我们勤勤恳恳也不见有什么嘉奖……”
  朱高煦的大方,让文官们不免小声议论起来,不过朱高煦并不在意,只是对陈瑄、郑峻、杨文、杨雄等人示意道:
  “长安门楼与长安门已经设宴,今日诸君共饮,庆祝我军凯旋。”
  “臣等领教令……”
  一声令下,返程的数千东征将士纷纷下船,跟随队伍前往长安门广场庆贺。
  军中百户官以上武官得到了入宫城,前往长安门楼庆贺的机会。
  以往地方边军,通常只有指挥使级别才能入宫,但朱高煦开口,却没有人敢于不服。
  至于那群跪着的群臣,朱高煦只是瞥了一眼:“平定日本国乱,对日后朝廷与东洲贸易至关重要,所带来的钱粮赋税乃以数百万计,莫要徒生事端!”
  能让朱高煦这么说,可见他们的做法已经惹到了朱高煦。
  见朱高煦生气,这群人又连忙起身,没有魏征的胆量,也没有海刚峰的铁骨。
  无视他们,朱高煦乘坐金辂在兵马护卫下返回宫城。
  当金辂经过江东门的时候,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瞻仰当今太子的百姓。
  因为还没有开学,中学学子也可以进出学校,特别赶来观摩。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大明的雄壮之师,也看到了那辆承载着大明太子的金辂。
  虽然只是看到了马车,但这一幕还是让江淮他们感受到了震撼,尤其是之后的东征大军。
  喝彩声、欢呼声络绎不绝,年轻人对他们宣扬国威的做法赞不绝口,女子虽然害羞,却也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们。
  从洪武到如今,不过十一年时间,军人地位却从以前的泥腿子变成了如今的军士。
  一个“士”字,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毕竟经过多年扫盲,明军整体的文盲率已经从永乐元年的97%,下降到了如今的72%,并且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持续下降。
  之所以如此,主要得益于现在募兵的政策。
  当下的六军都督府募兵都有标准,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二(166cm),学历必须小学毕业,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体能标准。
  当然,部分军队的标准会根据所需要的兵种而降低,例如乌斯藏都司及朵甘都司,以及云南都司、旧港都司、交趾都司等地兵卒都可以酌情降低标准。
  这些地方的兵源质量不用多说,只有他们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因此文化、身高之类的标准可以降低。
  不过一时的降低不代表一直可以降低,毕竟大明已经迁徙大量西番百姓进入内地,除此之外还在昌都、德格、西宁一带开设小学,教导当地西番百姓读书识字。
  西番的百姓,通常都会把孩子送到这三个地方,因为送孩子到小学读书,可以减免一年的马赋。
  虽然这样的政策,会导致许多番民常年生孩子来免除交税,但这样反而带给他们的压力更大,最后为了活命,只能听从朝廷的指令,迁徙进入四川、陇西定居。
  这些各类标准,注定了在大明当兵吃饷是十分困难的,一样职业有了稀缺性,那就很容易被人吹捧。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泥腿子才成为了军士。
  “哔哔——”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哨声响起,行军有序的东征将士开始唱起了《从军歌》,歌声盖过了四周的欢呼声,将士们也兴高采烈的步行前往了长安门广场。
  “真汉子!”
  江淮没有忘记过是谁把自家一家从农奴解放成百姓的,瞧着东征将士的模样,他也忍不住的喝彩起来。
  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队伍走远,百姓们也自发离去,留下的只有喧嚣过后的孤寂。
  江淮感觉一阵失落,整理了一下心情后,便与同窗们走出外城,向学校踏上归程。
  很快,东征将士们来到了长安门广场上,而这里也被整理干净,搭起了许多遮阳的厚油纸伞。
  随着数千人入座,长安门楼内的朱高煦等人也纷纷入座。
  文臣居左,武官居右,人数二百余人,楼内摆桌数十。
  长安城头两侧,上千人的宫廷乐队已经准备好了,待朱高煦开口上膳,上千传菜太监便开始传菜。
  按酒四品(下酒菜)、燌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汤……等各类饭菜纷纷上桌。
  按照朱高煦在永乐三年制定的要求,设宴凯旋之师,每桌要用鹅一只,鸡两只、羊肉三斤、猪肉三斤、白粳米二斗、茶食九斤、香油饼九十片,各类水果十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6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2/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