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71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另外空下来的四川右布政使,调派杨士奇前往担任。”
  朱高煦提起了杨士奇,这个他故意放过,却有把柄在他手上的江西官员。
  自解缙被杀,胡广等人遭受打压,杨士奇毫无疑问成为了江西官员官职最大的几人,并得到了推举。
  这样的情况,正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扶持几个能对付杨士奇的人。
  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杨士奇足足活了八十岁,而如今他不过五十一。
  因此能够对付杨士奇的人,自然要比他活得长,这样才能保证江西不会再次抬头。
  在朱高煦的打算里,四十岁的孙铖是一个,三十九岁的王骥是一个,而现在……
  朱高煦目光看向了陆愈与江淮消失的方向,显然这两个人也有一定的才干,也可以倚重。
  但具体的,还是得看他们能在云南干出什么样的政绩才能做出决定。
  想到这里,朱高煦询问道:“王骥在交趾干的怎么样?”
  “回殿下……”听到朱高煦询问,亦失哈报喜道:
  “傅让领兵进入云南对临安府和广南府、车里进行改土归流后,长山之中的黎利集结数万长山蛮进攻清化。”
  “王骥得知消息,当即与交趾城指挥使任礼率骑兵五百疾驰山南,调度兵马大会诸将,集结战兵五千交予任礼,任礼不负众望,率五千战兵击垮黎利所部,大破杀数万,斩首一万六千余级,黎利仓皇逃窜。”
  “王骥见状,率十余名护卫追击,使用马枪击中黎利。”
  “按照西厂的消息来看,黎利伤重退回长山,虽然最后没死,但也落下了病根,需要休养数年才行。”
  说起王骥的勇猛,便是亦失哈这样随朱高煦南征北战的存在都忍不住赞叹。
  大明朝还从未出现过类似王骥这般勇猛的文臣,对此朱高煦也十分高兴,但同时他也对王骥的做法很满意。
  文官不得领兵,这是早早定下的规矩,而王骥虽然调度兵马,但这都是在与任礼协商过后做出的安排,并不算违反规矩。
  清化一战,王骥比起其它文臣多出了军功,虽然还不足以封爵,但朱高煦总能想到办法让他封爵。
  “下教令,赏苏门答腊铜山一座给任礼、王骥。”
  朱高煦毫不吝啬的给出赏赐,亦失哈闻言也连忙作揖应下。
  做完这一切,朱高煦这才将目光放到了西北和海外。
  “哈密的煤矿寻到了吗?”
  朱高煦询问起了关键点,亦失哈点了点头:“平安派哨骑找寻,果然在殿下您标注的地方找到了煤矿,而且开采难度不算大。”
  “只不过哈密人力不足,恐怕无力开采煤炭。”
  亦失哈说出担心,朱高煦却不在意道:“等抽水机运抵,平安就可以利用坎儿井和抽水机好好灌溉哈密田地。”
  “哈密的耕地数量不说增长十倍,但增长几倍是不成问题的。”
  “当地气候干燥,储存粮食也极其方便,按照平安的奏疏,未加工的粮食可以储存五年之久,这是一件好事。”
  “五十台抽水机如今抵达何处了?”朱高煦询问抽水机运输的情况,亦失哈闻言回应道:
  “五十台抽水机从元宵后出发,如今已经运抵兰州,顶多七月就能运抵哈密。”
  “此外抽水机的事情也传到了九原,林粟那厮知道了抽水机的事情,也叫嚣着让朝廷给他抽水机,而且一要就是一百台。”
  提起林粟,亦失哈忍不住笑了起来,朱高煦听后也跟着笑道:
  “这厮以为抽水机很好生产,倒是真敢开口。”
  “不过就河套的情况来看,如果有抽水机配合,那确实解决许多问题。”
  河套在这一时期还是以荒漠戈壁植被稀少的草原为主,少数可耕种的地区及其依靠水利设施,更多地方靠机井打地下水,而且可耕地的盐碱度极高,土地十分贫瘠。
  部份可耕种的低降水高蒸发的地区,黄河水灌多了,土地很容易盐碱化,所以很难开发。
  正因如此,除了拥有河流的几块地方可以少量开垦耕地,其它地方根本无法种植作物。
  哪怕到了土默特入驻河套并修建板升城,蒙古人在河套依旧是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以放牧为主。
  不过到了清代,随着玉米、土豆等作物出现,汉人对这一地方的开发就开始重新步入正轨了。
  玉米和土豆已经被郑和、陈瑄带回,所以林粟早早就在朱高煦的授意下,在五原、九原一带种植起了土豆和玉米。
  不过对于当地来说,沼泽遍布、地湿苦寒的地区依旧无法耕种。
  林粟想要抽水机,估计是想用修建水渠,挖掘水井,然后用抽水机来抽取地下水,通过灌水冲洗、引洪放淤等手段来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以此改良土地。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朱高煦短暂的思考后也决定要对河套地区给予支持。
  “这个月和下个月的抽水机率先发给林粟,但事先和他说好,我要看到河套的耕地得到提升,不然明年的抽水机他就别想要了。”
  “奴婢领教……”
  见朱高煦这么说,亦失哈笑着应下,随后安排人给林粟准备抽水机去了……


第465章 风浪不止
  “噗…噗……噗叽……”“好好好!告诉他们可以了!”
  五月间,随着惊喜的声音响起,辽阔的河套地区也迎来了工业的脚步。
  河套,其指黄河在陕西及山西之间“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
  在两汉时,这里是水草丰茂的草原,是天然优质的养马场。
  只可惜随着时间推移,从唐代中期开始,黄河的泛滥加上全球气温的日渐走低,降水线开始不断东移,这片土地渐渐成为了不利农业的地方。
  五代十国、宋辽金与西夏乱战的三百多年中,这块地方更是无人维护,致使黄河泛滥过多,就连土地都往盐碱化一路狂奔。
  好不容易迎来大一统,却又因为元代的不重视农业而继续恶化。
  最后,大明拿下了这块地方,可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想要花费大力气开发这里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按照历史走向,这块地方本该在几十年后被蒙古人入侵占领,而后与明军反复拉锯,直到一百年后彻底丢失。
  然而随着抽水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响起,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农业已经不再是问题。
  五原(巴卓彦尔)、九原(包头)、定襄(呼和浩特),这些后世极具色彩的城池,如今重新被冠以汉姓,并得到了朝廷的鼎力支持。
  从永乐五年开始,山西陆陆续续朝这里输送人口和粮食,而这三个县也不断往开平输送铁料。
  可即便如此,当地的经济情况依旧脆弱,除了少数土地可以经过开垦种植小麦,其它土地基本种什么死什么。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林粟在这片土地上开垦了三十余万亩土地来种植小麦,而这就是这片土地的极限。
  去年,朱高煦派二十名太学士携带选育过的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来到这片土地,开启了驯化这片土地的艰巨任务。
  依靠红薯、玉米、土豆、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的顽强,加上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实现灌水和排水的分离,他们渐渐将一些难以驯化的盐碱地给先后驯化,但是这一过程无疑是缓慢的。
  尽管河套三县有二十余万人口,但在去年的农闲中,他们耗费六个月时间也不过才改良了不少五千亩土地。
  这些土地虽然可以种植红薯等新作物,但产量却并不如在普通耕田来的高。
  正因如此,得知有了抽水机这种看上去天方夜谭的东西后,林粟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不断厚着脸皮向朱高煦索要抽水机。
  如今五十台抽水机到位,它们将地下水抽出并通过水渠灌溉起了这片中、强程度的盐碱地。
  五十台抽水机从各个方向同时发功,影响的却是近万亩耕地。
  “按照这种速度,估计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把这块土地的盐碱度降低到浅和低,到时候就可以种植红薯、小麦和土豆等作物了。”
  推了推眼镜,一名太学士对身旁看着抽水机工作的林粟交代。
  年过四旬的林粟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立马就激动的搂住了身旁的太学士。
  “好好好!早有这玩意,我们早就开辟几十万亩耕地了!”
  他激动的叫嚷着,不过被他抱着的太学士却连忙道:
  “还不能高兴太早,灌水冲洗和引洪放淤的手段虽然有用,但有几个麻烦的地方。”
  “你说!”林粟撒开手,激动道:“不管什么办法,老子就不信我还收拾不了这块土地!”
  “第一,抽水机不能全天十二时辰工作,每天工作一个时辰就得休息半个时辰,避免过热损坏。”
  “第二,每天白天都得安排百姓来翻土,这样能加快淋洗土壤盐分的速度。”
  “第三,现在有了抽水机,改良盐碱地虽然方便了,但以现在的改良速度,我们能不能每隔两三个月清理出上万亩盐碱地,这成了问题。”
  太学士提出三个问题,林粟却不假思索:“能!”
  他斩钉截铁的道:“不管有多难,我相信河套三县的百姓都能做到。”
  “娘地,辛苦十几年,福泽子孙几百年,我就不信有人会懒到不顾后世子孙死活!”
  常年在河套待着,林粟只觉得无比的憋屈,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敌人,唯一的敌人只有前些年入侵的瓦剌,而他们也被林粟追击数百里,再也不敢前来河套。
  他们不敢来,那林粟的敌人就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泛滥的黄河,另一个就是被黄河泛滥过后因为降雨不足而导致的盐碱地。
  河套三县北边的阴山和大青山,由于煤炭开采很便宜,加上又禁止砍伐的禁令,以及混凝土免费修建房屋的政策,它们的绿植被保护很好。
  这些年时间里,在无法改良盐碱地的时候,林粟按照朱高煦的要求,掘井植树,让河套很少遭受北方的沙尘暴。
  不过北方虽然能防住,但南边的沙尘暴就防不住了。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沙尘偶尔向北吹动,虽然次数不多,但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眺望远处的大青山,扫视四周高兴欢呼的百姓,林粟咬了咬牙:
  “三县二十几万百姓和弟兄要吃饭,我再舍舍脸皮,跟殿下再要一千台!”
  林粟想到便做,很快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就送往了北京城,而拿到这份奏疏的亦失哈也在瞠目结舌中将林粟索要的数量给说了出来。
  “你说多少?”
  坐在春和殿椅子上,饶是常年稳如泰山的朱高煦在听到“一千台”这数量的时候,都不免手抖了抖。
  “一千台……这夯货真敢要啊。”
  此刻,便是常年笑脸的亦失哈都不免咋舌起来,朱高煦更是无语:
  “这厮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千台都快赶上两年产量了。”
  放下朱笔,朱高煦揉揉太阳穴:“刨除十月至二月初这四个月寒冬,剩下也有八个月时间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7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