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83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以前的规矩是怎么样的?”年轻将领擦了擦脸上的血迹,那骑兵也作揖道:
  “按照以前的规矩,负伤的就地处置,免得浪费药材。”
  “……”听到这话,年轻将领皱眉道:
  “以前怎么做我不管,但现在朝廷要求德治东洲,那就要安排人给他们治病。”
  “另外查清楚这次为什么会叛乱,前几天我来还好好的,怎么回事?”
  “是!”骑兵闻言作揖离去,而年轻将领也擦干净了脸上的血迹,坐在了一旁的矮凳上。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直到战场上大部分受伤土人都被集中一处安排医生救治,并且营地已经飘出饭香味的时候,那名骑兵终于返回。
  “吁……”
  骑兵翻身下马,年轻将领也梳理干净,露出了二十七八且五官清秀的模样。
  他换了一身白袍坐在营地的门口,气质很出尘,与刚从率领百骑冲阵的勇猛形象十分违和。
  “如何?”
  他开口询问,那骑兵也作揖道:“问清楚了,是此处矿场的主事、吏员贪墨了矿工的工钱,矿工们包围那主事的院子,却被主事持枪打伤好几人,故此矿工作乱。”
  “那几名主事和吏员都被矿工生生打死,主犯也死在了刚才的战事中。”
  “荒唐……”将领冷哼一声,那骑兵也唏嘘道:
  “确实,以朝廷给矿工的工价,这一万三千余名矿工三個月的工价也不过七千八百贯。”
  “就为了七千八百贯,不仅把自己和五名吏员害死,还让矿场的五十名弟兄折了,算上我们刚才的死伤,一共折了六十七个弟兄,光抚恤都得七八千贯。”
  骑兵说罢,那将领也冷声道:“看样子得对宣慰司的官吏动动手,要不然他们指不定会给宣慰司惹出多大麻烦。”
  “另外这些土人也是不可理喻,发生此等事情,居然连上报都不知道。”
  “东洲宣慰司的律法得重新普及普及了,今日的事情我会上疏朝廷的。”
  年轻将领起身,随后对不远处的一名军吏开口道:“陈骏,你亲自提领一百弟兄坐镇此处,我会让人派八千贯来此处为矿工发俸禄。”
  “末将领命!”那年轻军吏作揖行礼,将领也转头对骑兵道:
  “吃过午饭后,全军随我返回西丘城!”
  “是!”骑兵应下,而将领也返回了营地。
  半个时辰后,近百骑兵与八百余名马步兵乘骑马匹走出矿区,沿着水泥路向北方走去。
  水泥路并不宽阔,仅有两丈,故此大军队伍拉得老长。
  队伍之中,“杨”字旌旗猎猎作响,而结束这场闹剧的年轻将领,便是当下越国公杨展之长子杨朔。
  二十八岁的杨朔不断战功赫赫,但他的战功却并不少,所以是累功成为的东洲宣慰使。
  之所以派遣他来东洲,是因为他与他父亲一个性子,而这个性子最适合来东洲。
  百余里长的水泥路,让军队赶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但即便如此,从矿区前往西丘城还是花费了两日时间。
  所谓西丘城,是一座兴建不到四年的城池,而在后世它的名字叫做拉巴斯,是玻利维亚的首都。
  西丘城四周拥有铜矿、金矿等大明所需要的资源,除此之外还有锡、钨等大明暂时不太缺的稀有金属矿脉。
  西丘城四面环山,被群山所包围,城池有两丈高、一丈六尺厚,周长四里的混凝土城墙包围,其中居住一千兵马,另外有流放的汉口二千余人和被录入百姓的三千余名归化人。
  虽然仅仅开发不到三年,但西丘城外却有足足两万土人在开荒劳作,城外耕地也多达八万余亩。
  即便如此,当地的粮食却依旧不够吃,或者说整个东洲宣慰司都在依靠北洲宣慰司供给的粮食。
  大明设立东洲宣慰司多年,加上后来设立的许多奖惩制度,如今的东国虽然还有国王,但百姓基本都是由东洲宣慰司管辖。
  东国治下一百六十余个城邦都在为宣慰司开采金银铜矿,而宣慰司给予交换的物资也十分丰富。
  当地使用大明永乐通宝作为货币,但一斤粮食三文钱,而各个城邦百姓前往矿区务工一天则是十文钱,也就是说务工一天的工钱可以买到三斤左右的粮食。
  这个粮食足够保障务工者自己可以过得不错,同时还能养活家里部分人。
  当然,城邦如何压榨他们,那就不是宣慰司会去主动插手的了,反正来到东洲宣慰司这么久,据杨朔所知,各城邦都会从矿工手中抽取一些工钱。
  良心的抽取一文,没良心的就是五文。
  这些城邦抽取工钱是为了满足城邦贵族们享乐的心理,因为相比较平民只想填饱肚子,贵族们更多是想着穿上丝绸、用上瓷器、吃上红糖等物资层面的享受。
  在东洲,一个青花大瓷瓶价格达到三千文,一套丝绸成衣则是两千文,红糖则是五十文一斤。
  贵族们为了享受,不断地压榨着矿工,而大明需要的是矿区稳定生产。
  正因如此,明军偶尔会去帮助城邦镇压叛乱,但如果城邦阳奉阴违,宣慰司也会主动去煽动矿工造反。
  西丘城内被录入的三千多归化城,便是曾经这片土地上某个城邦的平民。
  他们推翻了城邦贵族的通知,将土地交给了明军管理,所以获得了进入城池居住的资格。
  城内的一些维护工作需要他们出力,但这些工作给他们的工价就高出矿工很多了。
  在城内扫扫地,一天便有二十文工钱,清理水渠、修建修葺一些城墙、房屋,亦或者出城指挥修路都有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的工钱。
  在外,他们不用亲力亲为的修路,因为他们只负责指挥土人们修路,而土人的工价是每日十文。
  煽动当地城邦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矛盾,在城邦覆灭后接手城邦的土地与城池,这是此前宣慰司惯用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过去几年里,东洲的城邦已经覆灭了十三个,日后还会更多。
  宣慰司要做的,就是在城邦覆灭后推行儒学和官话,让当地的秩序与大明内地的城池一样就足够。
  相比较官学,儒学更适合在东洲推行,因为这里要的是教化。
  来到西丘城,兴许是因为机会太多,加上没有贵族的压榨,故此即便是城外的土人,也能身穿布衣来遮蔽身体。
  在城外还有几处院子,而那些院子便是儒学。
  七岁以上孩童前来参学,每日中午一顿午饭管饱,这就是让当地百姓送孩子读儒学最大的动力。
  面对杨朔所率的兵马返回,在耕种的百姓纷纷朝队伍看来,投来羡慕的目光。
  宣慰司兵卒每岁军饷为二十贯基础军饷,三十贯海外补助,合计五十贯。
  对于当地的土人来说,五十贯足够他们过上半辈子不愁吃喝的生活。
  只可惜宣慰司不在当地募兵,不然许多男人都会踊跃报名。
  “这些土人,等他们都会说官话的时候,他们就是我大明的百姓了。”
  马背上,杨朔瞥了田地之中的土人一眼,随口给出一句评价,不过也仅限一句评价。
  他率领兵马返回了西丘城,然后派遣五十余名骑兵护送八千贯前往矿区,自己则是将东洲的一些事情写成奏疏,派人送往了西门港。
  骑兵带着奏疏送往西门港,每日赶路二百里,也足足花费了三日才抵达了西门港。
  相较于西丘城,兴建许久的西门港就显得繁华了许多。
  三万汉人百姓与七万多归化人在西门港开辟了数十万亩耕地,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码头上船只进出港口十分频繁,基本都是粮船。
  由于距离太远,这些粮船会在北国、东国换成其他粮食运往南边,运抵这里的时候,除了少量米麦,其余基本都是玉米和土豆、番薯了。
  奏疏被大宝船的舰队带往了大明本土,飘扬过海一个月多月后抵达了檀香千户所(夏威夷)。
  在这里经过短暂休整,他们继续向西南沿着岛链向西航行,如此一个月后便能抵达吕宋港。
  至于前往北京,则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正常一支舰队从东洲跨越大明洋返回北京,需要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如果遭遇了暴风,甚至有可能需要五个月乃至六个月时间。
  正因如此,每次大宝船舰队抵达天津港,无疑都能吸引到大明百姓的围观。
  一些胆子大的少年人会询问兵卒们东洲的一切,而兵卒们因为返乡而高兴,所以会与少年人们聊着东洲和北洲的趣事。
  在他们闲聊中,奏疏与一箱箱黄金、白银、铜锭被送上连接港口的轨道火车。
  在“呜呜”的汽笛声中,它们被送往了北京东站,而一同被送去的还有杨朔的那本奏疏。
  “今岁东洲的大宝船舰队送来黄金二十三万四千六百三十二两,白银五百五十九万二千四百两,铜锭六百六十五万四千余斤,黄金现已存入金库,而白银与铜锭可铸钱约八百万贯。”
  “这账目,显然与此前几年核对不上……”
  武英殿内,朱高煦坐在金台上闭目养神,身前站着朱瞻壑与亦失哈。
  台下六部尚书与六军都督府、殿阁大学士、都察院等二十余位官员。
  杨荣开口提及东洲的账目,而他想说的众人都清楚,无非就是金银铜矿输京数量一下子多了那么多,是不是代表此前的东洲宣慰司官员一直在贪墨。
  “这份是东洲宣慰使杨朔的奏疏,杨朔提及了官吏贪墨矿工工钱,故此引发暴动的事情。”
  “矿区的官吏,可都是吏部派遣过去的,而军吏管理矿区的时候,从未出现过问题,这是否说明东洲还是需要以军管为主?”
  尽管不愿意入阁,但既然入了阁,就得干好该干的事情。
  陈昶拿着杨朔的奏疏提及这次矿区暴动的事情,杨荣却灵活道:
  “肇州侯的意思是,夏尚书有问题吗?”
  杨荣在明知故问,杨朔的奏疏在视朝前众人都阅览过了,而奏疏中明确提及了那名矿区主事的名字。
  矿坑只需要吏员,唯有管理矿区才需要官员,整个东洲宣慰司被派遣过去的官员也不过几十人,而这个主事是在当初颜李案过后被拔擢派遣的。
  以他的籍贯和举荐他的人来看,可不正是江南的守旧派吗?
  “我并未说与夏尚书有关,只是某些人举荐的人有问题罢了。”
  陈昶隆声回应,不待杨荣答话,杨溥便开口道:
  “举荐此人的官员确实有失察的罪责,不过这名主事在过去几年也确实勤勤恳恳,此事会不会有猫腻?”
  “须知东洲宣慰司远离庙堂数万里,倘若将官员全部赶走,那便真成了都督府的一言堂了。”
  “我并未要赶走所有官员!”陈昶连忙打断,并对朱高煦作揖道:
  “陛下,臣的意思是,对宣慰司官员的任期可以从五年缩短为三年,与海外驻军一样。”
  “哼!”闻言杨荣连忙开口道:“不对吧肇州侯,这种事情,不应该让都察院调查吗?”
  杨荣对朱高煦作揖,同时目光一直看着陈昶:
  “陛下,臣以为,也是该对海外宣慰司进行京察了!”
  此话一出,殿内众人纷纷皱眉。
  海外宣慰司是个什么情况,能在这里站着的,又有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8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3/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