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1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翌日他们穿过峡口,而铁路已经修抵南峡口的丘陵地带。
  民夫的数量增加了许多,足有二三万人。
  他们没有耽搁,换乘火车便返回了此时西州,曾经的吐鲁番。
  西州高昌古城被保留了下来,在他夯土的基础上,官员指挥民夫们垒石为墙,将城墙给包围起来。
  至于内里的夯土建筑则是根据情况被推倒,改建为一座座具有北方风格的四合小院。
  朱高煦他们来到高昌火车站的时候,火车站竟然堵车了。
  询问之下才知道,江西三县的灾民已经被迁徙到这里来,每日都有几千多人抵达高昌火车站。
  朱棣他们到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车车灾民下车。
  朱棣带着朱高煦他们下车,在出站口的一角坐下。
  在他们的视线里,穿着并不干净的灾民眼神透露着不安,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荒凉的大西北好好生活,也不知道官府的承诺是否会兑现。
  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在兵马司的带领下走出火车站,向着不远处的高昌城走去。
  “高昌城能住下那么多人吗?”
  朱棣询问了一声朱高煦,朱高煦摇头道:“高昌住不下,还可以在鄯善县遗址上修建鄯善县,在昔年唐代天山军驻扎的柳中城遗址修建天山县。”
  “儿臣当初设三县的时候就想过这些,所以父亲您不用担心。”
  “此外就我们经过的莫贺城来说,那里也可以容纳上万人耕作生活,火车估计岁末能抵达轮台县。”
  “轮台县那边的土地情况,养活二十几万人不成问题,因此这江西三县的二十几万百姓对于整个西域来说杯水车薪。”
  “不过您放心,这土地打下来,我会为您守好的……”
  朱高煦目光一直在朱棣身上,朱棣听后点了点头,他目光看向这些带着对未来迷茫的移民,好似喃喃自语,又好像在吩咐。
  “得对他们好些,我们朱家亏欠他们太多了……”
  他说的或许是江西灾民,又或者是天下的百姓。
  他这话也不是对当下的百姓说的,而是在看过朱高煦那本书,得知结果后给出的感叹。
  只是这样的事情能持续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却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子孙终归有自己的意见,没有人能完全控制所有人。
  深知这点的朱高煦也将目光放到了灾民身上,点了点头。
  “会的,起码在我们爷孙三代这里会的……”


第577章 夏原吉爱我
  “呜呜——”
  高昌车站所见所闻后,朱棣在高昌短暂休息了几日,去看了看正在开荒的百姓,随后才示意东归。
  五月初六,大军抵达更名为伊州的哈密,被朱棣关了一年多的夏原吉被释放。
  在他被释放的第一时间,他便找到了朱棣,而朱棣与朱高煦他们则是在看刚刚兴建好的行宫。
  “这行宫倒是不错……”
  站在宫城门口,朱棣抬头看向宫门所写的“太和门”颔首,十分满意。
  出发西州前,朱高煦便拨内帑三万贯修建了这座行宫。
  之所以修建是为了未来考虑,同时也有着他自己的打算。
  巡视西北这种事情,日后他不做,也会有儿孙得做。
  江南有南京,东北有吉林城,西北也应该有一个行宫才行。
  相比较此前简陋的殿宇,如今的伊州行宫被重新规划修建,不算宏伟,但也绝对不小。
  宫城东西宽二百步,内里深四百步,占地二百九十亩,城高二丈、厚三丈,混凝土浇筑并喷洒颜料而成。
  宫城有宫殿三座,院落有五十二处,屋舍二百四十八间,仓、库各一座。
  虽然只营造了八个月,但该有的基本都有,容纳三千人不成问题。
  “走,进去看看!”
  朱棣精神了些,大步向前走去。
  穿过太和门甬道,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二十亩的广场,而前方便是一座修建在三丈高台上的宫殿。
  伊州的太和宫与紫禁城布局类似,不过没有三重城门的布局,殿宇则是仅有三座,分别是太和殿、崇德殿、紫宸殿。
  太和殿议事,崇德殿接见使臣,紫宸殿为休息之所。
  三大殿中,太和殿最大,其东西宽二十步,南北深十步,其次为紫宸殿、最后为崇德殿。
  虽然相比较紫禁城,这里的宫殿并不大,但放在世界各国来看,这都能算得上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了。
  太和殿的台基高三丈,殿高四丈,内里空间广大,内里有采光的窗户将一切照得明亮。
  “这金砖都是紫禁城剩下的,刚好拿来用了。”
  朱高煦陪在朱棣旁边解释着,朱棣满意看着四周一切。
  朱祁钺和郭登跟在身后,郭登只是感叹居然能在那么短时间修建如此庞大宫室,而朱祁钺则是目光不断打量,似乎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这座宫殿的主人。
  当然,在他看来,这宫殿还是太偏东边了,应该修在伊犁河谷才对。
  如果修在伊犁河谷,也方便日后他收拾帖木儿和月既别。
  “没事,日后把它拆了搬到伊犁去。”
  朱高煦还在和朱棣讲解这宫殿,却不想朱祁钺却已经想着把这宫殿拆到伊犁去了。
  “这殿宇不错,这西北之地确实也应该有一座殿宇。”
  朱棣虽然年纪大了,却看得很清楚。
  大明日后的陆地扩张,肯定是要以西南和西部为主。
  西南还没有修通直达的铁路,所以暂时不用着急,但西北铁路已经修抵,所以修建一座行宫很有必要。
  不然的话,即便有火车,从养夷将消息传递往北京去,那也最起码二十天了。
  二十天能耽搁许多事情,所以将行宫修在伊州确实比较好。
  当然,他也觉得将宫殿修在伊犁比较好,但奈何铁路修不过去,人口不够,只有发展了二十余年的伊州有底蕴能修建这宫殿。
  “太上皇!太上皇!”
  忽的,宫殿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众人回头看去,便见到一路快走而来的夏原吉着急的“闯”入了殿内。
  众人四目相对,比起一年前,夏原吉整个人状态好了些,凹陷的脸颊上都多了不少肉。
  与他相比,朱棣的脸颊却因为上次的疾病凹陷进去了,宛若一头病虎。
  “太上皇…您……瘦了。”
  站在原地,望着朱棣消瘦的身形,夏原吉鼻头一酸,不由躬身作揖。
  “你倒是长了不少肉。”
  朱棣瞧着长了不少肉的夏原吉,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对夏原吉展示道:
  “夏原吉,你看看这大明天子的西宫如何?”
  “日后若是西边爆发战事,这西宫便会成为天子亲临的地方,前线的将士也将受到鼓舞,你看看……”
  朱棣炫耀着这行宫,夏原吉却哽咽道:
  “陛下,您在这里休息休息吧,舟车劳顿太久,得休息的……”
  “休息,要休息的,这宫殿我得住上一段日子才行。”
  朱棣十分认可,朱高煦闻言也松了一口气。
  一路上他都希望朱棣好好休息,可朱棣着急回家,他也拦不住。
  如今朱棣愿意休息,他比任何人都高兴。
  “老二,再带我们去看看其它宫殿,走……”
  朱棣示意朱高煦介绍,敢这么驱使朱高煦的人,恐怕也就他一個人了。
  只是面对老爷子的驱使,朱高煦心甘情愿的成为了这太和宫的“导游”,为朱棣他们讲解起了这座刚刚诞生不久的行宫。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他便将行宫的一切都交代了个清楚。
  朱棣很高兴,特意让人赐宴给全城的官吏兵马。
  夜晚到来,广场上经过一个下午的忙碌开始张灯结彩,挂上了不少临时编织的灯笼。
  尽管不如元宵节时来得明亮热闹,却也差不了太多。
  朱棣换上一身绯袍,头戴翼善冠坐在主位,朱高煦坐在一旁。
  高台下,数百名官员和上千兵卒坐在位置上举杯畅饮,朱棣则是一手杵在椅子扶手,一手捋着自己的大胡子。
  天空之上绽放许多烟花,整个城池的烟花都被购买,于今夜绽放。
  就连伊州城也被下旨宣布解除宵禁一夜,整个城池仿佛来到了正月元宵节一般。
  瞧着眼前的一幕幕,朱棣嘴角不由挑了起来,笑着喝完一杯酒后,朱棣这才起身对朱高煦道:
  “你在这里和群臣们说说话,我自己一个人走走。”
  “我陪您去吧?”朱高煦目露担忧,朱棣却抬手打断道:
  “让这小子陪我去就行。”朱棣看向了搂着郭登喝酒的朱祁钺,朱祁钺也感受到目光连忙放下酒杯,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作揖。
  “太爷爷,您叫俺?”
  “还没开始叫你,你就过来了。”朱棣拍拍朱祁钺:“走,陪太爷爷走走。”
  “诶…好!”朱祁钺看向自家爷爷,见朱高煦点头,这才跟着朱棣在这太和宫走动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9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3/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