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15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简单参观过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朱棣示意朱高煦可以离开了。
  俩父子走出钢铁厂区,朱祁钺上前将马车车门拉开,而朱棣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牵一匹马过来。”
  “太爷爷,您现在不能骑马。”朱祁钺担心他的身体,朱高煦也皱眉要开口。
  这时朱棣主动开口打断道:“我只是骑着,不奔驰。”
  “你们要是不放心,就牵着马缰,这样总放心了吧。”
  朱棣说罢,便凝视着朱高煦,而朱高煦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对朱祁钺吩咐道:“牵马过来吧。”
  “是……”朱祁钺无奈,只能牵马走到了他们面前。
  朱棣翻身要上马,而朱高煦见状上前搀扶他。
  换做以前,朱棣一定会拒绝这样的举动,但这次他却没有。
  他心安理得的在朱高煦的搀扶下,翻身上了马背。
  朱祁钺要接过马缰,不过朱高煦摇摇头:“你们跟着,我牵。”
  “您牵?!”朱祁钺和郭登以及四周卫卒纷纷瞪大眼睛,朱高煦却不予回应,转身牵着马缰,带着朱棣向九原县走去。
  沿途都是官道,官道两侧是草场和土丘。
  河套的沙漠化很严重,哪怕已经经过大明发展多年,却还是如此荒凉。
  “去上面那个山丘看看。”
  朱棣开口示意,朱高煦闻言顿了顿,随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官道,往旁边一座土丘走去。
  土丘高数十丈,登山没有道路,尽管不陡峭,可碎石很多,土块坚硬,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
  好在朱高煦走得很稳健,马匹也没有受惊。
  他牵着马,马驮着朱棣,不多时便来到了山丘顶部。
  向北眺望,寸草不生的荒凉土丘一座连着一座,向北看去,除了蔚蓝的天空和荒凉的黄色土丘,便再也瞧不见什么。
  唯一的景色,兴许就是那天际边形成一线的云彩……
  “老二……”
  朱棣开了口,朱高煦没往后看只是应了一声:“嗯?”
  “辛苦你了。”
  朱棣好似叹息的声音让朱高煦只觉得仿佛有一口气堵在咽喉处,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爹,我们还没回到家呢。”
  他声音略微有几分不顺畅,朱棣听了出来,却轻轻笑了两声。
  “活到这个数,差不多了。”
  他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不等朱高煦开口,他就示意道:“旁边那座土丘高些,你带俺上去瞧瞧。”
  “好,我带您上去。”朱高煦点头便要走,朱棣却道:“俺小时候喜欢背你,不过现在背不动了。”
  “那我背您上去。”朱高煦知道朱棣的意思,朱棣也不客气,熟练翻身下马。
  待朱棣趴在背上,朱高煦这才知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头子的体重也变得这么轻了。
  他背着朱棣向隔壁的山丘走去,朱棣这时却开口道:
  “以前军中的那些人说,儿子能背老子,就代表儿子长大了,老子该服老了。”
  “不过是笑谈罢了,您别当真。”
  “呵呵……”朱棣笑了笑,许久不曾开口说话。
  不多时,朱高煦背着他来到了隔壁的山丘顶部,朱棣看了一眼远方,却还是与刚才一样的景色。
  只是渐渐地,他似乎瞧见了什么东西,不由得痴迷起来。
  至正二十七年他出生,七岁跟着兄弟们在老朱的要求下像士兵一样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到城外远行锻炼。
  十几里路,走不动就骑马,休息够了就下来继续走,自小如此,直到他十岁的时候大明朝立国才结束,
  他开始与兄弟们进入大本堂学习,在宫里认识了自家的徐妹子。
  十二岁,他被册封为燕王。
  十七岁,他与自己心心念念的徐妹子成亲,自此不仅多了个媳妇,还多了一个号称大明长城的老丈人。
  成婚后,他被派往凤阳演武练兵,体察民情,为就藩做准备。
  二十岁,他率领燕山卫就藩北平,与老丈人开始共事,还结识了被他呼唤老和尚的道衍和尚姚广孝。
  这一时期,是他这辈子最快活的时候。
  白天他跟着老丈人学习,晚上他和姚广孝论道,疲惫了还能和徐妹子聊天打闹。
  三十岁,他率兵出塞,生擒俘虏了乃儿不花这个屡次从自家表兄、老丈人手里逃走的家伙,被自家父亲夸赞。
  那个时候他志得意满,而往后的几年,尽管总有些小人说自己的不是,但自己也是一个有父亲、大哥、媳妇爱护的人。
  只可惜,他们渐渐都离开了,只剩下了自己……
  “老二”朱棣缓缓开口,他的眼睛里出现了一道身影,就在站他们刚刚走上来的那座山丘,站在那马旁边。
  “怎么了?”朱高煦看向朱棣,却见朱棣示意他看向马匹处。
  朱高煦会错了意,以为朱棣示意回去,所以他背着朱棣往马匹走去。
  来到马匹旁边,朱棣仿佛有了力气,他离开了朱高煦的后背,看向了那道示意他上马的身影。
  他翻身上马,不等朱高煦反应便抖动马缰,向着另一座山丘奔驰去。
  奔驰路上,他见到了许多人,有敌人有故人,甚至有朱高煦他们三兄弟和朱祁钺、夏原吉等人。
  他本想驻马放声呐喊,却想到了许多事情,最后咧嘴一笑仿佛释怀。
  最后他登上山丘,双腿架住马腹,军马前蹄抬起,如人立。
  他坐在马背上,双腿紧紧夹住马腹,留恋着这片属于大明朝的疆土。
  “高煦爱我!!”
  “夏原吉爱我!!”


第578章 帝悲恸
  “皇考少长习兵,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六师屡出,胡患尘清。”
  “在位一十七年,励精勤政,威德远被。穷荒绝域,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七十八国,幅陨之广,亦盛矣哉……”
  洪熙十七年七月十八,朱棣崩于九原县外的土丘马背上,享年七十五岁。
  巧合的是,原本这地方是一块沙地,随着铁路兴建才开始种植树木,而所种植树木正巧是榆树,故被当地人称呼为榆木川。
  朱棣驾崩后,朱高煦虽然悲痛,却冷静将他的遗体送往了北京,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朱瞻壑,让他通告宗室入京吊唁。
  得知消息,朱瞻壑震骇,久久不能回神,好在郭琰及时站出来为朱棣操办丧葬,而朱高煦则是在几筵殿安静看着朱棣的遗体被放入早早准备好的棺椁中。
  由于七月正炎热,所以朱高煦令人将去年冬季储存的河冰取来放置几筵殿,同时催促诸藩入京。
  当然,远在海外的便不用入京了,毕竟时间上也来不及。
  跪在灵位前,朱高煦的耳边响着鸿胪寺卿的唱礼声,身后则是身穿素服前来吊唁的百官啜泣声。
  朱高煦瞥了一眼他们,只看到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作秀般的哭泣。
  不过在这其中,黄福与已经致仕的郭资、夏原吉几人哭得悲恸,声音几乎沙哑。
  从昨日到如今,他们基本哭得没有停下来过,期间夏原吉海拖着病体哭晕过一次。
  瞧着他们,朱高煦的悲痛渐渐被压住,他很好奇,自己驾崩过后,这群人里面会不会有人这样哭自己。
  只是他仔细想了想,却觉得不太可能,毕竟自己对官员说不上好,甚至尤为严苛,仅次于老朱。
  “父亲,喝杯水吧……”
  朱瞻壑红肿着眼睛,身穿素服递来一杯水,朱高煦摇了摇头,并不准备喝。
  “你三叔来了吗……”
  他声音也略微有些沙哑,但并非哭的,而是难受。
  “三叔他……应该还没来。”朱瞻壑欲言又止,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作揖道:
  “七月初九日,两京、山东、山西、河南之大名、元城等三十八县遭遇蝗灾、复地尺余,修禾稼,受灾百姓数百万巨。”
  “父亲,您看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
  朱瞻壑很清楚自家父亲的脾气,政务永远比家事重要,所以他试图用政务分散朱高煦的精力,毕竟波及两京三省三十八县的灾情,这恐怕是大明朝经历过最大的灾情了。
  “两京三省受灾的县赋税蠲免,此外从地方常平仓调粮六百万石赈灾。”
  “若是受灾严重的百姓,则是举家迁徙安西,迁徙的地方你看着安排。”
  朱高煦的注意力果然被灾情吸引了过去,可不等朱瞻壑缓一口气,朱高煦却又继续说道:“派人去看看你三叔什么时候到……”
  “三叔他……”朱瞻壑闻言无奈,正准备说朱高燧的事情,却见身穿素服的郭琰走了过来。
  她将朱高煦从蒲团上扶起来,扶着他走到一旁角落,看了一眼朱瞻壑后,这才顶着红肿的眼睛道:“赵王得知太上皇驾崩的消息,昨日薨于王府前寝宫了……”
  “老三……也走了吗……”
  朱高煦精神有些恍惚,尽管他对朱高燧并不好,二人交集也不如与老大来的亲密,可突然得知他走了,朱高煦还是忍不住的鼻头发酸。
  “你们安排吧,我累了……”
  朱高煦转过身去,步履蹒跚的向外走去,尽管身材依旧高大,可此时却佝偻的不像样子。
  他走出了几筵殿,在殿外守候的朱祁钺瞧见了他走出来,可他要接待群臣,故此他眼神示意王焘跟上去。
  王焘见状跟了上去,那脚步声自身后响起,朱高煦也听出了来人是谁:“王焘吗……”
  “是奴婢,陛下。”王焘连忙上前作揖,朱高煦的目光却略微浑浊:“你干爹呢?”
  “干爹本想要来,但御医说他需要静卧,奴婢便自作主张没让干爹来。”
  王焘毕恭毕敬解释着,朱高煦闻言颔首:“对你干爹好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9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5/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