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2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朱高煦身穿铁札甲,身上披着的是保暖的大裘。
  尽管两鬓斑白,可却多了些意气风发,好似年轻不少。
  当他以这副装扮乘步舆出乾清宫门,便是常年保护他的郭登及吉林卫兵卒们都看呆了眼。
  “跟上!”
  反应过来的郭登连忙开口,带队拱卫步舆左右。
  从乾清宫门往奉天殿去,这一路上不少宫中禁卫都看到了他的装扮,基本都露出了愣神的表情。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他抵达奉天殿的后殿并走下步舆,走入殿内,他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扫视没有过更变的后殿,十分满意。
  这时,殿外传来了嘈杂的吵闹声。
  “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
  “俺就是这样啊,您也不是第一天知道。”
  “腰带系好,别松松垮垮的!”
  “系紧了累得慌……”
  在吵吵闹闹的声音中,身穿冕服的朱瞻壑与朱祁钺出现在了殿门口。
  他们的声音戛然而止,全因他们看到了那不会出现在这里的身影。
  “陛下!”
  “爷爷!”
  朱瞻壑与朱祁钺反应过来,当即作揖行礼。
  朱高煦目光停留在二人身上:“起来吧。”
  他目光打量二人,四十岁的朱瞻壑看上去很年轻,尽管他处理许多政务,但由于当下这个六部班子不错,加上朝廷积存钱粮不少,大方向由朱高煦掌握,所以他并不显苍老。
  相比较他,朱祁钺这个小子如今年满二十,整个人已经长成。
  两父子身高差不多,都是五尺八寸(186cm)左右,尽管没有朱高煦更高大魁梧,但比起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已经算是十分高大了。
  近四年的历练没有白去,朱祁钺整个人虽然穿着冕服,可身材比起朱瞻壑更为魁梧,眉宇坚毅,眼神机灵。
  “长大了……”
  朱高煦很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祁钺则是挠了挠头:“爷爷,您怎么不知会一声。”
  “您若是说了,早知道俺也穿甲胄来了……”
  “你能和你爷爷比吗?”朱瞻壑瞪了他一眼。“行了,也要开始上朝了。”
  朱高煦打断二人,因为他已经听到了正殿的入班声。
  “陛下,可以上朝了。”
  果然,王焘从正殿快步走来,对三人作揖行礼。
  “上朝吧。”
  朱高煦颔首向正殿走去,而朱瞻壑与朱祁钺则是连忙跟上。
  “唱!”
  “皇帝陛下千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一如往年作揖行礼,然而他们的目光在瞥到三道身影的时候,瞬间便深吸了一口气。
  “平身……”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不管是六部尚书还是六军都督,亦或者是殿阁七名大学士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所有人都陷入了片刻的慌乱。
  他们不曾想到,已经远离庙堂多年的皇帝陛下会出现在奉天殿,而且这身装扮看得人发怵。
  相比较他们,勋臣方向了许多老臣则是眼前一亮。
  诸如徐晟、林粟、郑峻、崔均、杨展等退出六军都督府的勋臣纷纷激动攥紧手中笏板。
  在他们眼中,身穿甲胄的这位,远比身穿冕服要更具备帝王之气。
  “怎么,朕多年不上大朝会,尔等便懈怠了?”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开口,群臣闻言纷纷作揖:“臣失态……”
  “六部奏报,开始吧。”
  朱高煦缓缓开口,而户部尚书王回闻言主动上前:“陛下,户部启奏。”
  “准!”朱高煦轻描淡写一个字,王回便开始汇报大明情况。
  洪熙二十三年,大明建国七十三年……
  这一年,大明朝人口达到一亿四千六百五十二万,在开国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人口的基础上,增长八千六百余万。
  这些人口中有近三千万是通过改土归流、收复安南、中南、南洋、东洲等部分地区而增长的人口,实际的增长大概在五千六百万左右。
  饶是如此,七十三年人口增长五千六百万,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值得君王自豪的事情。
  比较人口,耕地增长则是达到了七亿五千四百余万亩。
  除此之外,国家财政收入达到了七千八百余万,雄冠历代。
  其中,由官营工厂创造的财政收入占据总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朝廷官营治下工人达到了三百七十二万。
  在这份成绩单下,大明朝以世界第一的人口、疆域、农业、军事、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存在。
  尽管各国都在效仿大明,可他们终究不可能成为大明,也无法超越大明。
  他们愈发学习大明,就越容易被大明所同化,而这是朱高煦喜闻乐见的结果。
  七千八百万贯,这并非是大明的税收极限,因为大明至今还保持着十税一的税收政策。
  同时代的各国,实际赋税都比较高,哪怕是学习了大明许多政策的朝鲜、暹罗、占城等国,税收政策也基本上是五税一。
  严苛一点的日本,甚至可以达到四税一。
  在如此庞大经济总量下,大明只要内部不出现问题,便不会有所谓对手这一说。
  如今的大明,城镇人口已经达到16%,随着科学不断进步,轻工业和重工业不断落实,工业人口开始逐步提高。
  经历几次打击,官商资本勾结尚未冒出苗头,阶级也并未固化。
  立国七十三年能做到外无强敌,内无忧患,民生繁荣,太平康泰的王朝,唯有大明一朝。
  如此结果,对得上朱高煦这一辈子的付出,也对得上百姓的付出。
  朱高煦听完了所有,随后便站起身来,走到了金台面前。
  他站在台阶上俯瞰众人,尽管已经六十岁,可他带给整个大明官员体系的压力依旧存在。
  群臣见他起身,都不由得心里发怵。
  哪怕是诸如王回、陆愈、王骥这种鲜有把柄的人,也不由得紧张。
  他扫视群臣,目光停留在了三杨、王回、王骥、陆愈、徐硕等人身上。
  工部尚书黄福已经致仕,取代他的是南京户部尚书江淮,而南京户部尚书的职位则是被赵轨所继任。
  众人被他的目光看得如芒在背,却不得不保持镇定。
  这一幕被朱瞻壑与朱祁钺看在眼里,朱瞻壑眼中是敬佩,而朱祁钺眼中却是神往。
  “如今是洪熙二十三年,大明朝立国七十三年。”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便过去七十三年了,而朕如今也六十岁了。”
  朱高煦双手放在腰间,目光扫视众人,口中却唏嘘:
  “昔年太祖高皇帝年迈时,闹出了南北榜案。”
  “如今朕已经年迈,朕倒是想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南北榜案的……”
  “陛下!”群臣闻言,纷纷惶恐跪在地上,唯有王回等为数不多的人站着。
  “你们跪下,是心里想过吗?”
  朱高煦饶有兴致,语气由唏嘘转为调侃。
  只是不等群臣开口,朱高煦便将话题略过,转而继续道:
  “朕只是说笑罢了,你们又何必如此惊慌呢。”
  他这般说着,可群臣不惊慌不行。
  永乐洪熙四十年时间,被流放的臣子足以十万计,连带其亲眷,恐百万而难计数。
  洪熙年间,他们每日如履薄冰,过得谨小慎微。
  可再多小心,也架不住皇帝年迈发疯一场。
  这位皇帝如果要对他们动手,并不需要任何理由……
  眼看如今即将来到那几千万国债的还款日子,他们许多人都担惊受怕起来。
  他们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再兴大案,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倒下。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站在他们头顶的这位皇帝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面对他们,朱高煦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甲胄。
  “这甲胄沉重,好似这天下一般。”
  “好在朕身子健朗,并不会因为这点份量就趴下。”
  话音落下,朱高煦轻笑几声,意味深长的扫视了群臣,随后转身离去。
  朱祁钺见状跟了上去,朱瞻壑则是没有跟上,而是对鸿胪寺卿示意。
  “退朝!”
  唱礼声传出,群臣纷纷呼出一口气,不知不觉中早已汗流浃背。
  “陛下千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唱礼声传得很远,许多大臣先后起身,可身形摇摇晃晃,显然被吓得不轻。
  这些被吓到的臣子还在庆幸自己没事,殊不知角落里一名锦衣卫已经将这些庆幸的官员姓名纷纷记下。
  “爷爷,您刚才样子太威武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9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