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2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小人罢了……”
  朱瞻圻在心底轻嗤一声,便与朱祁钺越过他们进入了明楼之内。
  明楼内,六部、六府、都察院、殿阁和勋臣、藩王等人将内里空间几乎占满,只留下中间一条长道。
  朱瞻圻等十一人上前对跪在蒲团上的朱瞻壑行礼,纷纷尊称:“殿下。”
  “都来了啊……”
  四十多岁的朱瞻壑见几个弟弟来了,便在旁边的王焘搀扶下起身,随后示意道:“给爹上柱香吧。”
  “是……”
  朱瞻圻作为老二先开口,随后上前跪在蒲团上五拜三叩,将香插到了香炉之中。
  他抬头看去,只见明楼内的牌位上方挂着两幅画,分别是国画和油画的两幅肖像画,基本都以写实为主。
  两幅画像都是自家父亲老年的模样,而殿内左右两侧还挂有许多自家父亲年轻时的画像。
  这里面有穿冕服的、常服的、甲胄的,也有野外和室内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爹,您……罢了。”
  朱瞻圻想在心里说些什么,但却说不出口来。
  他本以为自己恨他,却不想自己更崇拜他,一些发脾气的话到了嘴边,却始终吐不出来。
  “圻儿,你来了!”
  熟悉的声音响起,朱瞻圻猛然回过头去,这才看到了自家娘亲。
  然而他无法直接与自家娘亲打招呼,只因为自家娘亲旁还站着自己的大娘,皇后郭氏。
  “大娘……”
  朱瞻圻带人行礼,郭琰此刻有些憔悴,六十三岁的她颔首挤出个微笑:“回来了好,好好陪陪你娘亲。”
  郭琰说罢,便对张贵妃开口道:“陪陪圻儿,你们也那么久没见面了。”
  “谢姐姐。”张贵妃感谢,随后松开了搀扶郭琰的手,上前与自己的儿子聊了起来。
  张贵妃关心朱瞻圻在海外过得如何,类似这样的并非他一个,其它亲王的母妃也都纷纷与自己的儿子叙旧。
  郭琰越过众人来到前方,看了看高悬的画像。
  “殿下……”
  一名老迈声音响起,郭琰随之看去,随后行礼道:“宁王殿下。”
  六十七岁的宁王朱权身子依旧健朗,见到郭琰的他不由唏嘘道:“皇后殿下节哀,想来陛下也不希望您太难过。”
  “谢宁王殿下宽慰,我无碍。”
  郭琰从未想过自己的丈夫会那么早的离开,她一直觉得自己会在他前面走,然而老天却与自己开了个玩笑。
  只是她的脆弱不会在外人显露,就像她也不会觉得被朱高煦冷落一样。
  她对朱高煦只有崇拜,她佩服自己的男人,所以她一直都支持他。
  他是否喜爱自己,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他不善表达罢了。
  “娘,时辰到了。”
  朱瞻壑的声音响起,他眼眶发红,显然这几天没怎么休息好。“我已经进墓室看过他了,他很好,封墓吧。”
  郭琰点了点头,朱瞻壑却眼泪流出,忍不住道:“我再去看看爹。”
  说罢,他叫上了朱瞻圻一起去看朱高煦最后一面。
  尽管距离朱高煦去世已经两个月,但由于皇宫储存冰块足够,故此保存的还算完好,味道也并不算重。
  瞧着他离去,郭琰没有说什么,只是寻了一个地方坐下。
  朱祁钺前来关心她,也被她笑着赶走了,仿佛她并不为自己丈夫的驾崩而难受。
  时间一点点过去,一字时后墓门依旧如期被封闭。
  陵墓的土开始回填,而国丧也就到此结束。
  朱高煦生前留下过遗嘱,希望自己速葬简葬,不要叨扰了百姓生活。
  然而朱瞻壑还是觉得应该让海外的兄弟们回来看看,所以才拖了整整两个月。
  或许这是朱瞻壑为数不多忤逆自家父亲的时候,但这次的忤逆却是他觉得最值得的。
  随着国丧结束,各属国使团先后离开,接着是臣子、随后是武勋、宗亲。
  当众人先后离去,明楼之中只剩下了朱高煦的妃嫔与子孙们。
  渐渐地,他们也先后离去,最后只有郭琰、朱瞻壑、朱祁钺及沐氏还在明楼内。
  这时,两道身影从殿外走入殿内,一人佝偻背影。
  “殿下,奴婢乞请为大行皇帝守陵……”
  当这道苍老的声音响起,殿内几人纷纷朝着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
  只见王焘搀扶着老迈的亦失哈出现在殿内,尽管亦失哈这些年疾病缠身,可他依旧活到了七十二岁。
  面对他的要求,朱瞻壑鼻头一酸,当即点头道:“我让人为亦大半你修建一座院子,你便在这里归养吧。”
  “谢殿下……”
  亦失哈缓缓作揖行礼,随后对朱瞻壑道:“大行皇帝不愿意看到那么多人难过,况且政务重要,如今陛下大行,天下局势必然有变,您得挑起大梁才行。”
  “嗯,我知道!”朱瞻壑强忍悲痛点头,随后看向朱祁钺与郭琰、沐氏。
  “我们走吧,回京……”
  在他开口过后,众人先后离去,亦失哈也看向王焘道:“你去吧,记住我教你的话,要世事而不世事,但求问心无愧。”
  “干爹,我……”王焘想说什么,亦失哈却摇了摇头。
  “去吧,每年的中元与大行皇帝的明忌、忌日前来看看我就行,我这把老骨头还没那么容易倒下……”
  亦失哈步履蹒跚,深一步浅一步的向明楼下的画像走去。
  王焘见状下跪,对着他的背影五拜三叩,末了才不舍道:“干爹,儿子走了。”
  亦失哈没有回他的话,只是走到画像下抬头看了看,每一幅画像他都认真观摩。
  他没有给出任何评语,只是一瘸一拐的走到明楼的一个祭奠的神龛。
  那里有一个木架子和一个箱子,他见到这架子和箱子,当即笑着摇了摇头:“我知道,他们都不知道……”
  他走上前去,将箱子打开,内里放着俩套甲胄。
  这甲胄锈迹斑斑,有许多创伤都未曾修补。
  他将这甲胄吃力拿起来,套在了那木架子上。
  甲胄厚重,两套甲胄更是如此,即便放在木架子上,都似乎能听到木头不堪重负的声音。
  “得寻个好点的架子了。”
  亦失哈苦笑摇摇头,伸出手在甲胄上摸了摸,最后摇摇头。
  “殿下,这两重甲连木头桩子都吃不住力,您又是怎么穿得上做万人敌呢……”
  这甲胄是他早年在吉林时为朱高煦更换的甲胄,留下后没有修补,便被他藏了起来。
  如今拿出来摆放,也能做一个念想。
  除了这甲胄,旁边还有一杆沉重的铁枪和半人大小的大弓。
  这些,都是他的念想。
  天色已经彻底变黑,整个明楼只有他一个人。
  他呆坐在地上,浑浊的目光看了许久,随后才长叹一声,一瘸一拐的走出了明楼。
  他将一扇扇门亲自关上后,身影便渐渐没入了黑暗中。
  与此同时,返回北京的朱瞻壑也从他母亲郭琰手中接过了他父亲耗费十数年心力所书写的五册无名书。
  他带着书册返回了春和宫,独自在偏殿看了一整夜。
  第二日他从春和宫走出,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不少变化,原本失去主心骨的迷惘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坚定。
  九月十二日,他于社稷坛祭祀天地,而后前往太庙祭祀祖先,最后于奉天殿在七十七国及海内藩王宗亲的瞻仰下即位称帝,改明岁年号为“宣德”,封朱祁钺为太子。
  即位大典结束后,留给他的便是为朱高煦挑选庙号和谥号。
  “庙号之中,以太中高世为最佳,如今太宗文皇帝已然占据太宗,那便只剩下中宗与高宗、世宗了。”
  武英殿内,身穿皇帝常服的朱瞻壑坐在主位,身旁站着成为太子的朱祁钺。
  在他的面前,礼部尚书杨士奇正在侃侃而谈。
  对于他提出的四个庙号,众人最钟意的其实是太宗,奈何太宗给了朱棣,所以只能在剩下四个挑选。
  “中宗不可,取庙号瞻仰前人,而唐中宗、宋高宗皆软弱之徒,唯有世宗可取。”
  王回主动站出来为朱高煦争取世宗的庙号,这让杨士奇皱眉道:“金世宗、周世宗、汉世宗、商世宗虽不错,但世宗亦有许多……”
  王回开口同时对朱瞻壑作揖道:“世人视汉武帝为暴君,然新学中大行皇帝曾以秦皇汉祖制骨,汉武魏孝文裱皮,而本朝太祖重塑来形容。”
  “臣以为,庙号当选世宗,而谥号当选为“武”。”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大行皇帝,当以为大明世宗武皇帝简曰。”
  王回据理力争,并且引用的也是朱高煦编撰的中学历史内容。
  秦始皇大一统、中央集权,刘邦巩固,而汉武帝确定思想,北魏孝文帝则是因为民族矛盾改革入选,很符合日后大明统治疆域所需要的一个风向,而明太祖重塑则是多带几分政治属性。
  “明世宗武皇帝……”
  朱瞻壑喃喃自语,随后颔首道:“倒是不错,谥号再完善些吧。”
  他看向杨士奇,杨士奇见状只能应下。
  不多时,关于朱高煦完整的庙号和谥号便起草在了圣旨上。
  大明世宗启运广运立极仁孝襄武钦安弘文定业圣武皇帝……
  长长的谥号,也不知道朱高煦见到后会不会迷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9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2/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