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原的资本商人,趁着战乱将物价上涨。
初十,开封各商城粮食遭到哄抢,物价不断上涨,一斤米甚至卖出了十文钱的高价,许多物资受到人为阻碍,无法运进湖广及河南地区。
许多民营工厂因为原材料受阻而违约变卖,大量工厂被兼并收购。
被收购后的工厂为了提升利润,开始以战争成本提高为由,将工人从每月三两的工价降低至二两。
闹事的工人被兵马司驱散,为了生计,大部分工人只能忍受委屈,继续工作。
由于军费提高,朝廷开始降低各种税收的起征点,加上物价上涨,大量中产阶级遭到朝廷和上层资本的收割而破产。
五月初二,宁王叛乱被平,宁王饮弹自尽。
朝廷俘虏叛军三万九千人,击毙一万四千人失踪七千人,官军死伤八千二百人。
六月,西军都督张保率军七万进入山南,在山南都司三万兵马的带路下,七万西军的钢铁洪流仅花费半个月时间就收复山南。
安王失踪,四万勤王军被俘三万,击毙、失踪一万余,官军伤亡不足四千。
官军用两场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夺回了南阳府和山南三府的实际控制权。
九月初二,英国公张淮橞在紫禁城巡视时被燕山卫一名兵卒袭击身亡,海军都督蒋裘趁机率军接管紫禁城,控制燕山卫及吉林卫兵卒。
越国公杨舫得知消息,脱甲割须并焚毁自己居住的房间,伪装吏员逃出紫禁城。
初二夜,蒋裘以朱仲检的名义发布电报,称杨舫指使兵卒袭击张淮橞,并畏罪自焚。
彼时朝廷兵威盛,各藩王兵马新募,武器生产缓慢,并没有立即翻脸,而是默不作声,都在积极发展军备。
腊月初二,蒋裘、郑令尧以朱仲检名义发布电报,令南国公王茂恭入京担任中军都督。
初三,王茂恭以年老为由推辞。
四年正月十六,蒋裘与郑令尧以王茂恭年老为由,罢免其南中都指挥使之职,同时调西洋等六支舰队屯兵察地港,
二十日,王茂恭迫于压力致仕,蒋裘与郑令尧任命王茂恭之子王德为南中都指挥使。
四月,胡粟擢升安西都指挥使。
五月,背景薄弱的李楙难以升迁,他开始以教谕的身份来影响四周的百姓。
彼时由于全国范围的工价降低,工作时间增加,工人们怨声载道。
李楙的学说,很快得到了工人们的认可。
七月,郑令尧为解决财政问题,宣布将农业税征收起点下调到户均三十亩,地方上引起了不少骚乱,但都被镇压。
作为大明七大粮仓之一的成都平原受祸害最严重,而20%起征的农业税则是令农民苦不堪言。
八月初九,李楙作为四川布政司代表前往京城讲述四川百姓压力,但并未得到重视。
期间,李政见到了李楙,十分赏识他,并将他留下,平调礼科都给事中。
在北京期间,李楙并未宣扬自己的学说,而是改变口风,谨言慎行。
九月初二,在公众视线中已经死去快一年的杨舫于吉林发布电报,控诉蒋裘买凶杀人,将英国公张淮橞枪杀后嫁祸于自己。
同日正午,杨舫发布《奉天勤王檄文》,其中以:“国家养民三百载,吾军民世受世武帝恩泽,今国家危难,天家存亡朝夕之间,吾军民虽死何憾。”为由,起兵勤王。
九月初三,大宁、漠北各地军队响应越国公杨舫号召,起兵勤王。
九月初四,辽东都指挥使曹孟明被麾下武官所杀,辽东响应勤王!
事发突然,蒋裘与郑令尧只能来得及封锁山海关到居庸关沿边军事要地,同时调中原兵马北上驰援。
十月初五,杨舫通电全国,宣布勤王军将于正月十六进攻北京,希望北直隶百姓撤离当地。
彼时北直隶百姓约三千万,得知消息后,三千万北直隶百姓开始大规模撤离,资本则是趁机兼并大量民营工厂,同时哄抬物价,朝廷调西部和南部官军北上。
正月初二,朝廷在山海关到居庸关防线屯兵三十二万,与之对垒的勤王军则是二十四万。
除此之外,朝廷在朝鲜鸭绿江南岸还有六万军队,随时准备渡江奇袭辽东。
期间,杨舫几次派人营救朱仲检……未果。
战线上,勤王军士气高涨,而官军则是因为心知肚明而士气低落,每日的逃兵数量多达数百人。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双方僵持个一两年,官军的阵地上恐怕就没人了。
由于关外资源充足,所以杨舫并不着急进攻,而且在僵持中等待机会。
官军数量一百二十万,即便经过几年军备竞赛而上涨到二百万,可如今近四十万用于东北对峙,其它地方的兵力毫无疑问会变得十分薄弱。
这样的薄弱,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野心家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
“砰!”
三月初七,在北方对峙近半年后,广州齐王电报全国勤王,率军四万开始攻掠广东,朝廷急忙调兵平叛。
十二,凉王宣布勤王,开始攻掠碛北。
十五日,雍王开始攻掠西海。
十六日……
十七日……
十八日……
不到半个月时间,大量宗室开始举兵,他们以“勤王”的借口扩张地盘,东洲、北洲、南洲、昆仑洲部分地区失控。
随着朝廷的兵力被不断调遣,二百万的兵力与如此庞大的疆域相比,相形见拙。
四月十五,郑令尧宣布扩军三百万,军费占比财政从降低税收起征点后的22%,重新上涨到了40%……
五月初二,北线的勤王军突然发动进攻,燕山防线岌岌可危。
五月初十,李政重新被任命军职,以兵部侍郎及中军都督府的身份前往燕山接管防线。
李政抵达燕山后,他开始着手从三十多万人里挑选出贪婪之辈。
他发军费四百万,挑选敢于出防线作战的士兵,最后挑选出四卫一万两千人。
尽管知道己方不是正义之师,但在每人三百多两的犒赏下,所谓意志与道德不过是虚无渺茫的东西罢了。
在李政的指挥下,这一万两千人游走于各个防线,给予了勤王军猛烈的还击。
相比较心虚而不想作战的其余三十万官兵,唯利是图的这一万两千人反倒是成了勤王军最大的对手。
这一切,被李政带来的李楙尽收眼底。
“引之,老夫这一支尖兵如何?”
坐在昔年燕山行宫的皇帝宝座上,六十多岁的李政得意似的询问李楙。
彼时的李楙褪去了几分土气,眉宇间似乎有些说不完的担忧。
面对李政这个被世人称呼为“国贼”的人物,李楙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天下之大岂无材勇。”
“都督之手段,下官叹为观止……”
李楙这般说着,可李政却看出了他的镇定,故此不免好奇道:“看来在你眼里,老夫这支尖兵估计不足以令你惊讶。”
“老夫倒是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军队,才能令你真正刮目相看。”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李政愈发欣赏起了李楙,同时也了解了他的能力。
他不仅仅善于文章和理政,在领兵打仗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尽管他从没实实在在的带过兵。
“刮目相看吗?”李楙听到这几个字沉吟不语,但眼睛却从暗淡变得逐渐明亮。
良久之后,他这才缓缓开口,语气坚定道:“灵魂、信仰!”
第599章 后记永历(2)
“轰轰轰——”
永历五年六月,当北方战线在李政一手操持下稳固的同时,南方的官军也在李樾的指挥下开始将西南诸王平定。
八月,广州齐王被围剿,朝廷在李政的建议下,仅废齐王为庶人。
腊月,汉中益王勤王军被平定。
六年正月,李樾得知重庆韩王准备起兵,先下手为强,韩王自焚而亡。
得知韩王自焚的消息,秦王、晋王、周王、楚王、唐王等洪熙年间被册封的剩余二十五位藩王先后起兵,一时间秦岭淮河以南局势糜烂。
受寒冬影响,杨舫所部勤王军补给不足而攻势较几个月前暂缓。
李政将北方防线交给蒋裘,自己返回北京,并重赏雇佣大量唯利是图之徒来训练作战。
这支军队被李政称为“锐士”,数量从三万开始不断增加。
至四月,锐士数量已经达到十六万,他们并不在意谁是正义,他们只在乎军饷和赏钱。
他们的军饷是普通明军的四倍,每年一百二十两的军饷,足够他们背负骂名。
李政从军备库中取出大量的陆军武器将他们装备,并加急训练飞行员。
由于空军素质较高,大部分都是权贵子弟担任,而他们大多不敢以死相搏,所以大明朝在飞机数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依旧被杨舫所部的北方空军压着打。
燕山山脉上空,几乎每日都有十余架飞机坠毁,这样的死亡率可不是权贵子弟敢做的任务。
紧急培养一批不怕死的飞行员,是李政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
除此之外,就是将山陕地区夺回,收复西南。
西南地区拥有除北方以外最大的军功体系,如果被这些藩王占据太久,那朝廷就得面对被南北夹击的风险了。
八月,李政率十六万锐士军南下,先后平定晋王、秦王、周王叛乱。
腊月,杨舫猛攻燕山山脉不下,日本本土民族叛乱,朝鲜也爆发民族叛乱。
期间,北洲十八藩王聚兵二十四万讨伐北洲都司。
七年春四月,碛北被凉王占据,西海被雍王占据,大食被巴王占据,波斯被永王占据。
六月,郑王、越王、信王独立于南中、榜噶喇、老挝等地。
七月,李政命李楙为将,命他率军二万入川,联手李樾围剿蜀王,自己则率军前往长沙平定赵王叛乱。
八月十二,杨舫攻破喜峰口,北方勤王军向永平、北京两路进攻,蒋裘撤回居庸关六万兵马死守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