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7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尽管为官时,这群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但死后世界里,众人也渐渐没了那么多心思,只是一门心思的想事情来打发时间。
  在朱高煦的指点下,此界民生方面的科技,基本是已经全年超过了人间的科技,想想也不奇怪。
  能获爵的太学勋臣,哪个不是百万里挑一的科研天才。
  朱高煦提供课题和大致方向,这数百名勋臣前仆后继的研究,研究速度能超过人间并不奇怪。
  哪怕朱高煦没有专攻军事科技,但只要地府解除限制,他也能依靠大明在此界的二百余万人口,迅速拉出数万大军。
  当然,这种事情也就是想想,他当皇帝已经当累了,在此界好好摆烂躺平才是他现在最想干的事情。
  哼着小曲,朱高煦向着大明宫的寿宁宫走去。
  回到寿宁宫,瞧着坐在院子里刺绣的郭琰,以及朱瞻圻、朱瞻坦等一堆藩王和后妃,朱高煦舒缓了一口气:
  “人间如何,其实对于来说也只是过去式了。”
  他加入到了院子内,而奉天殿上却依旧鸡飞狗跳。
  时间一晃,几年时间如期过去,期间他们去了一趟皇帝岛。
  由于朱翊釴做的不错,老朱毫无疑问又秀了一波,然而因为朱翊釴没有开疆拓土,所以刘邦他们根本不把老朱这套放在心上。
  直到朱翊釴降临十五年后,随着华光再次降临大明,老朱他们才重新来了兴趣,一拥而上。
  降临的朱常清在朱翊釴的帮助下,很快弄清了局势,并将自己在位的所作所为,本本分分的交代起来。
  “我接任父亲的大位后,依旧重用袁可立与孙传庭、卢象升、曹变蛟、曹文诏等人进行京察和军察。”
  “万历二年,我用以工代赈的手段,解决了大食的民变和叛乱。”
  “此后利用京察,对一些勋臣文官动手,兴大案二场,查获钱粮无数。”
  “如世宗武皇帝老祖宗您预料的一般,小冰河活跃期时间约十七年左右,”
  “在十七年时间中,大明朝因为瘟疫、大旱、大雪、海啸、洪涝、战争等灾害而非正常死亡人口约在五百万人左右。
  “相比较大明,西洲则是在十七年的战争和瘟疫中死亡近四千万人口,其中德意志地区死亡近40%的人口,其余各国也遭到了鼠疫而死难大量人口。”
  “不过饶是如此,在我去世前,大明的人口也突破到了九亿,耕地开垦四十余亿亩。”
  朱常清将事情大概说完,末了羞愧道:“只是大明发展到小子手中,皇帝已经无法治理如此庞大人口的国家,唯有放权,才能让大明渡过这个灾情。”
  “太子由校性格保守却好玩,大明日后如何,小子我也说不清楚……兴许会如老祖宗您所说一般,被新的思想浪潮所取代。”
  大明发展二百八十余年,哪怕是朱常清都看出了皇权在不断下降。
  如果没有孙传庭、袁可立这群人,兴许这次的灾情中,皇帝连几个可用之人都没有。
  如今大明的风气,已经不再以纯朴为主,而是向逐利靠拢。
  如果有朱高煦、朱元璋这种雄才大略又精神充沛的雄主还好说,可他们这种人,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
  朱常清清楚自己儿子,皇权旁落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是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放弃。
  “无碍,大明能渡过这个难关就足够了,我朱家能传国二百八十余年已经不错,剩下的就交给儿孙和百姓自己吧。”
  朱高煦拍拍朱常清肩膀,随后便转身对朱元璋道:
  “爷爷,看来我们还是得重心在此界。”
  “嗯!”朱元璋精力充沛,他抚须道:“人间的大明可以因为子孙能力不足而灭亡,但此界的大明可不能灭亡。”
  “你与爷爷一同治国,一起在地府开创大明盛世!”
  朱元璋激动说着,朱棣横插一杠:“爹,还有俺呢?”
  朱元璋闻言嫌弃瞥了朱棣一眼:“你个獐头鼠目的家伙,老老实实当你的闲散皇帝,大明有我和高煦就足够了!”


第613章 地府.不装难受朱重八
  “嗡嗡嗡……”
  “看看看看!我老刘家的技术也不差!”
  皇帝岛上,当刘邦激动的声音响起,与他同乘一艘船的老刘家宗亲们却脸色煞白。
  皇帝岛的湖泊上,此刻充斥着十余艘三丈长的船只。
  内燃机驱动的船只因为热效率不足的问题,满载之后时辰速度只有六十几里。
  饶是如此,这样的船速却依旧能给人带来刺激。
  刘邦、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各自驾驶一艘船,皇帝们跟着他们乘船,脸色煞白。
  类似嬴政、杨坚则是因为人少而凑到了一起。
  他们在岛上宽阔的大湖泊中激情玩耍,而岸上的朱元璋则是在继续秀。
  “唉,算算时间,我大明朝也差不多三百一十二年了,时间到如此,其余王朝皆化作土,唯我大明还是依旧坚挺啊。”
  朱元璋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种优越感,这让其他等船的皇帝们一头黑线。
  除了裂成南北宋的两宋,还真没哪个王朝活过了三百年。
  最尴尬的是,两宋还不是大一统。
  一时间,大明朝还真成了独一份的存在。
  加上大明科技比较发达,此界三百年来的大部分科技都是出自大明。
  这其中,无线电的运用让此界各国的交流不再限制于皇帝岛。
  每个王朝大陆的距离,短的不过几十里,长的则是二三百里。
  过去的几十年,几乎每个王朝都在大明的指挥下,修建起了无线电站,以及维持电站的小型水力发电站。
  相比较他们,大明的大型水电站则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除此之外,一些电视节目也开始在朱高煦的指导下出现。
  四寸的彩色电视机走入此界大明百姓眼中。
  朱瞻壑这厮带着郑和等人拍摄了属于自己的电视节目,内容是驾驶汽车游览此界大明的疆域。
  沙漠、雪山、草原、峡湾、河谷等等地形通过他们出现在了大明百姓眼前。
  除此之外,朱祁钺、朱厚照两人也拍摄了观察自然动物的电视节目。
  除了这些,说书唱戏的电视节目应有尽有。
  当然,朱高煦也让人绘制了水墨动画,但精通的人很少,效果也就一般。
  彼时大明朝人口已经突破三百万,尽管相比较疆域来说还很少,但各类人间该有的,此界也都已经有了。
  朱高煦估计再发展个四五十年,此界大明就能进入二十一世纪左右的科技水平。
  当然,这仅仅指的是民生和娱乐方面。
  在朱高煦的畅想中,华光将他们送回了大明,而时间一晃就是三年。
  这一日,朱高煦在奉天殿和老朱、朱棣他们聊天打屁,朱祁钺、朱厚照等人在野外拍摄纪录片,朱瞻壑和朱见深他们在外旅游,而华光却突然降临在了奉天殿前。
  “来新人了,应该就是常清的儿子由校。”
  朱棣蹭的站起来,朱元璋颔首道:“接他进来吧,这次时间挺久,应该来了不少人口。”
  “好好统计统计,成都、昆明那几個城池也差不多可以派上用场了。”
  朱元璋此刻心思都在此界大明的发展上,至于人间的大明如何,他其实已经看得很开了。
  当然,这是他自以为的“看很开”。
  “由校,进来吧,跟俺们汇报汇报你的功绩!”
  朱棣开口叫嚷,殿内最小辈的朱佑樘起身向外走去,不多时就带着朱由校走进了奉天殿内。
  “小子莫要怕,有什么就说什么。”
  朱元璋摆出一副和蔼的表情,朱由校见状,也磕磕绊绊的将自己执政期间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他回避了伊犁贪玩的事情,只是讲述了人间的科技发展,已经人口增加情况和土地增加情况。
  电话的普及,使得大批城镇信使不得不转行送乡镇书信,大量百姓因此失业。
  这样的情况,使得许多百姓各寻出路。
  大量的在大明生活不如意的百姓,开始主动迁到北洲与中南半岛,乃至西洲。
  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大明代工厂”的轻工业国家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此前的许多大明皇帝做的不错,所以即便民间出现不少“大胆”的思想,可百姓们终究还是觉得大明会一点点变好。
  这话听到一般,朱元璋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毕竟十几年的执政,竟然还没有和权贵资本及官员发生冲突,这就说明了朱由校对他们限制不够。
  果然,当朱由校说到他想要选朱慈烺为太子,却最终因为群臣压力远处朱慈煊的时候,自认为看开的朱元璋忍不住开骂:
  “你一个皇帝还被臣子骑在头上,你执政三十多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老祖宗息怒……”朱佑樘拉着朱由校跪下,朱由校也尴尬低着头。
  “朱棣,你看看你的后人!”
  朱元璋指着朱棣鼻子大骂,朱棣也连忙瞪着眼睛看向朱高煦:“老二,你看看你的后人!”
  “我现在在骂你!”朱元璋看着朱棣就气不打一出来,拿起钢笔就摔了过去,结果朱棣走位灵活,直接躲了过去。
  “你还敢躲!”
  “爹,饶命啊!”
  朱元璋抽出革带,朱棣拔腿就跑。
  俩父子追逐间,与见到华光赶来看热闹的朱允炆撞了一个满怀。
  朱允炆脑袋晕眩,来不及反应就感受到了有人把自己举起来。
  “朱棣!”
  躺在地上的朱棣见到朱元璋挥舞革带,也不管旁边是谁,双腿双脚并用的将他举起来。
  一时间,老朱愤怒的几革带,纷纷打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啊——爷爷!是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9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6/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